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96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外加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HWR-S

HWR-R

WR-A

WR-S

WR-R

减水率/%,不小于

25

14

8

10

12

-

6

泌水率/%,不大于

50

60

70

90

100

95

含气量/%

≤6.0

≤3.0

≤4.5

≤4.0

≤5.5

≥3.0

凝结时间之差/min

初凝

-90~

+90

+120

>+90

-90~+90

终凝

1小时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mm

≤80

≤60

-1.5~+1.5

抗压强度比/%,

不小于

1d

180

170

140

135

3d

160

130

115

7d

145

150

125

110

11

28d

120

收缩率比/%,不大于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不小于

80

注:

1、表1中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为强制性指标,其余为推荐性指标。

2、除含气量和相对耐久性外,表中所列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差值或比值。

3、凝结时间之差性能指标中的“-”号表示提前,“+”号表示延缓。

4、相对耐久性(200次)性能指标中的“≥80”表示将28天龄期的受检混凝土试件快速冻融循环200次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80%。

5、1小时含气量经时变化量指标中的“-”号表示含气量增加,“+”号表示含气量减少。

6、其他品种的外加剂是否需要测定相对耐久性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当用户对泵送剂等产品有特殊要求时,需要进行的补充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表2匀质性指标

项目

 指         标

氯离子含量/%

不超过生产厂控制值

总碱量/%

含固量/%

S>25%时,应控制在0.95S~1.05S;

S≤25%时,应控制在0.90S~1.10S

含水率/%

W>5%时,应控制在0.90W~1.10W;

S≤5%时,应控制在0.80W~1.20W

密度/(g/cm3)

D>1.1时,应控制在D±

0.03;

D≤1.1时,应控制在D±

0.02

细度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PH值

硫酸钠含量/%

1、生产厂应在相关的技术资料中明示产品匀质性指标的控制值;

2、对相同和不同批次之间的匀质性和等效性的其他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3、表中的S、W和D分别为含固量、含水率和密度的生产厂控制值。

6.3.1.5外加剂

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6.3.2配合比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

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用量: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b)砂率: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

为43%~47%;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

但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低1%~3%。

c)外加剂掺量:

按生产厂家指定的掺量。

d)用水量: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

度应控制在(210±

10)mm,用水量为坍落度在(210±

10)mm时的最小用水量;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

10)mm。

用水量包括液体外加剂、砂、石材料中所含的水量。

6.3.3混凝土搅拌

采用符合JG3036要求的公称容量为60L的单卧轴式强制搅拌机。

搅拌机的拌合量应不少于5L,不大于45L。

外加剂为粉状时,将水泥、砂、石、外加剂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

外加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外加剂的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

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至均匀,再行试验。

各种混凝土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

3)℃。

6.3.4试件制作及试验所需试件数量

6.3.4.1试件制作:

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按GB/T50080进行,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20±

6.3.4.2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详见表3。

外加剂类别

试验类别

试验所需数量

混凝土

拌合批数

每批取样数目

基准混凝土

总取样数目

受检混凝土

减水率

除早强剂、缓凝剂外的各种外加剂

混凝土拌合物

3

1次

3次

泌水率比

各种外加剂

1个

3个

含气量

凝结时间差

1h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

高性能减水剂、泵送剂

引气剂、引气减水剂

抗压强度比

硬化混凝土

6、9或12块

18、27或36块

收缩比率

1条

3条

相对耐久性

注:

1、试验时,检验同一种外加剂的三批混凝土的制作宜在开始试验一周内的不同日期完成。

对比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应同时成型。

2、试验龄期参考表1试验项目栏。

3、试验前后应仔细观察试样,对有明显缺陷的试样和试验结果都应舍除。

表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

6.3.5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6.3.5.1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

每批混凝土取一个试样。

坍落度和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均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这差均超过10mm时,则应重做。

坍落度及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测定值以mm表示,结果表达修约到5mm。

6.3.5.1.1坍落度的测定

混凝土坍落度按照GB/T50080测定;

但坍落度为(210±

10)mm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装入高度为筒高的一半,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

6.3.5.1.2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

当要求测定此项时,应将按照6.3.3搅拌的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至1h(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然后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到均匀后,再按照坍落度测定方法测定坍落度。

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坍落度之差值,即得到坍落度的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按式

(1)计算:

△Sl=Sl0-Sl1h………………………….

(1)

式中:

△Sl——坍落度经时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Sl0——出机时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

Sl1h——1h后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

6.3.5.2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减水率按式

(2)计算,应精确到0.1%。

W0-W1

WR=…………………………

(2)

W0

WR——减水率,%: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W1——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3。

WR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0.1%。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

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6.3.5.3泌水率比测定

泌水率比按式(3)计算,精确到0.1%。

Bt

BR=×

100…………………………(3)

Be

BR——泌水率之比,%;

Bt——受检混凝土泌水率,%;

Be——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泌水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高200mm),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g,并按式(4)、(5)计算泌水率:

VW

B=×

100…………………………(4)

(W/G)GW

GW=G1-G0………………………………(5)

B——泌水率,%;

VW——泌水总质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

GW——试样质量,g;

G1——筒及试样质量,g;

G0——筒质量,g。

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

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6.3.5.4含气量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的测定

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0.5%时,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0.5%时,则应重做。

含气量和1h经时变化量测定值精确到0.1%。

6.3.5.4.1含气量测定

按GB/T500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并按该仪器说明进行操作,但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s~20s。

6.3.5.4.2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的测定

当要求测定此项时,将按照6.3.3搅拌的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含气量试验的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验筒内,容器加盖,静置1h(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然后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均匀后,再按照含气量测定方法测定含气量。

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含气量之差值,即得到含气量的经时变化量。

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按式(6)计算:

△A=A0-A1h………………………….(6)

△A——含气量经时变化量,%

A0——出机后测得的含气量,%

A1h——1h后测得的含气量,%

6.3.5.5凝结时间差测定

凝结时间差按式(7)计算:

△T=Tt-TC.............................(7)

式中:

△T——凝结时间之差,min;

Tt——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s~5s),置于(20±

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

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

2)mm深度。

记录贯入阻力,精确至10N,记录测量时间,精确至1min。

贯入阻力按式(8)计算,精确至0.1Mpa。

P

R=…………………………(8)

A

R——贯入阻力值,MPa;

P——贯入深度达25mm时所需的净压力,N;

A——贯入仪器试针的截面积,mm2。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

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

间;

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

始计算凝结时间。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

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

凝结时间以min表示,并修约到5min。

6.3.6硬化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6.3.6.1抗压强度比测定

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式(9)计算:

St

Rs=×

100…………………………(9)

Se

Rs——抗压强度比,%;

St——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Se——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T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

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

试件预养温度为(20±

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6.3.6.2收缩率比测定

收缩率比以龄期28d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干缩率的比值表示,按(10)式计算:

εt

Rε=×

100…………………………(10)

εc

Rε——收缩率比,%;

εt——受检混凝土的收缩率,%;

εc——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受检混凝土及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按GBJ82测定和计算,试件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s~20s。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率比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精确到期%。

6.3.6.3相对耐久性试验:

按GBJ82进行,试件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s~20s,标准养护28d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快速法)。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是否不小于80%来评定外加剂质量。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相对动弹性模量以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6.3.7匀质性试验方法

6.3.7.1固体含量测定

将已恒量的称量瓶内放入被测试样于一定的温度一烘至恒量。

6.3.7.2仪器设备

1)天平:

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2)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

温度范围(0~200)℃;

3)带盖称量瓶:

25mm×

65mm;

4)干燥器:

内盛变色硅胶。

6.3.7.3试验步骤

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0;

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为m1;

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打开盖子,升温至100℃~105℃(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2。

6.3.7.4结果表示

固体物含量按式(11)计算:

m2-m0

X固=×

100%……………………………(11)

m1-m0

式中

X固——固体含量,%;

m0——称量瓶的质量,g;

m1——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6.3.7.5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30%.

室间允许差为0.50%.

6.3.7.2pH值测定

6.3.7.2.1方法提要

根据奈斯特(Nernst)方程E=E0+0.05915lg[H+],E=E0-0.05915pH,利用一对电极在不同pH值溶液中能产生不同的电位差,这一对电极由测试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

在25℃时每相差一个单位pH值时产生59.15mV的电位差,pH值可在仪器的刻度表上直接读出。

6.3.7.2.2仪器设备

1)酸度计;

2)甘汞电极;

3)玻璃电极;

4)复合电极。

6.3.7.2.3测试条件

1)液体样品直接测试;

2)固体样品溶液的浓度为10g/l;

3)被测溶液的温度为20℃±

3℃。

6.3.7.2.4试验步骤

6.3.7.2.4.1校正

按仪器的出厂说明书校正仪器。

6.3.7.2.4.2测量

当仪器校正好后,先用水,再用测试溶液冲洗电极,然后再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

待到酸度计的读数稳定1min,记录读数。

测量结束后,用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

6.3.7.2.4.3结果表示

酸度计测出的结果即为溶液的PH值。

6.3.7.2.4.4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2。

室间允许差为0.5。

6.3.7.3氯离子含量测定(GB/T8077)

氯离子含量按GB/T8077进行测定,或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测定,仲裁时采用附录B的方法。

6.3.7.3.1方法提要

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

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或酸度计测定两电极在溶液中组成原电池的电势,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氯化银白色沉淀。

在等当点前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两电极间电势变化缓慢,等当点时氯离子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这时滴入少量硝酸银即引起电势急剧变化,指示出滴定终点。

6.3.7.3.2试剂

1)硝酸(1+1);

2)硝酸银溶液(17g/l):

准确称取约17g硝酸银(AgNO3),用水溶解,放入1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1000m0l/L氯化钠标准溶液对硝酸银溶液进行标定;

3)氯化钠标准溶液[c(NaCl)=0.1000m0l/L]:

称取约10g氯化钠(基准试剂),盛在称量瓶中,于130℃~150℃烘干2h,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精确称取5.8443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L,摇匀。

标定硝酸银溶液(17g/L):

用移液管吸取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00mL,加4mL(1+1)硝酸,在电磁搅拌下,用硝酸银溶液以电位滴定法测定终点,过等当点后,在同一溶液中再加入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10mL,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第二个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01,V02;

体积V0按式(12)计算:

V0=V02-V01………………………………………(12)

V0——10mL0.1000mol/L氯化钠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01——空白试验中200ml水,加4ml硝酸(1+1)加1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02——空白试验中200ml水,加4ml硝酸(1+1)加10mL0.1000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浓度C按式(13)计算:

C'V'

C=…………………………(13)

V0

C——硝酸银溶液的浓度,mol/L;

C'——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6.3.7.3.3仪器设备

1)电位测定仪或酸度计;

2)银电极或氯电极;

3)甘汞电极;

4)电磁搅拌器;

5)滴定管(25mL);

6)移液管(10mL)。

6.3.7.3.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外加剂试样0.5000~5.000g,放入烧杯中,加200mL水和硝酸(1+1)4mL,使溶液呈酸性,搅拌至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可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残渣至无氯离子为止;

2)用移液管加入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烧杯内加入电磁搅拌子,将烧杯放在电磁搅拌器上,开动搅拌器并插入银电极(氯电极)及甘汞电极,两电极与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