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832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行测考试乘法估算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首先是各自保留前两位有效数字,再观察第三位有效数字判断如何取舍,取舍的方法需要大家下来多多练习,才能用的得心应手。

行测常识常考文学典故1.斑竹:

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

“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3.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7.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8.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9.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

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2.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3.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5.梦蝶:

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唐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宋陆游《闲游》之三:

“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16.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

“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7.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

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东晋陶潜《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8.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

“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19.射天狼:

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

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宋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黍离:

语出《诗经?

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1.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很,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2.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3.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

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4.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25.哀鸿:

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6.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27.献芹:

也说“芹献”。

《列子·

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28.报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唐李白《长干行》: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29.冰心(冰雪):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荚蓉褛送辛渐》)②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

30.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宋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表惋惜。

唐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31.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唐李贺的《南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32.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3.鸿鹄:

《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宋吴潜《八声甘州》: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34.化碧:

《庄子·

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辛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朱敦儒《木兰花慢》: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秋瑾《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

”35.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36.怀桔:

指孝顺双亲。

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做宾客而怀桔乎?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37.鸡黍:

《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8.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39.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40.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比喻杀敌报国。

宋岳飞《满江红·

遥望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41.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谐,《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42.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

43.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左传》记载:

“诸侯盟,谁执牛耳?

”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4.陶朱:

春秋时期越过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主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

45.逐鹿:

《汉书》: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行测人文常识备考: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1、世卿世禄制商周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主要和“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以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虽然担任大小官职的人都需要学习国学知识和相关的礼仪制度,但也形成了世代垄断的官职,没有起到选贤任能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后期的选官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2、察举制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具体的形式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由地方和大臣举荐人才。

举荐又多数以“举孝廉”为主,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

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

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

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

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提升了人才选用的质量。

成为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人才按优劣划分为九个等级: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前期还是以人的能力和家世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到了后期,就主要看家世和门第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使得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了贵族垄断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制度又变成了贵族士大夫的工具。

4、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

“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

科举制历时1300余年,始创于隋朝;

完善于唐朝;

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科举考试在古代是实行时间最长也是选人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的选官用人制度,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君权进一步加强,科举制考察的形式和内容都做了进一步的约束,考试的内容以八股文为主,约束了考生的思想,起不到选贤用能的作用。

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