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470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前 言

惠来县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潮汕平原南部,是揭阳市唯一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

根据《惠来县县城总体规划》,至2020年县城的性质确定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揭阳市重要的水陆交通枢钮,以资源加工为主,商贸发达的滨海城市”。

城市用地规模25.5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28万人。

惠来县位于东经115°

54′55″~116°

34′10″,北纬22°

53′30″~23°

11′10″之间,东西相距67公里,南北相距33.5公里。

东连潮阳,西接陆丰,北靠普宁,南濒南海。

是揭阳市唯一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

海岸长达82公里,且曲折多湾。

陆路从惠来县城至广州402公里,深圳309公里,汕头78公里,揭阳121公里。

海路从惠城港至香港137海里。

全县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区,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惠城镇是惠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系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镇位于本县中部,大南山主脉以南。

北与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区以分水岭为界;

南接东陇镇和隆江镇;

西与青坑林场少部份邻界,大部份与石榴潭水库连接。

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北部为山区、丘陵,中南部为小冲积平原。

倚山濒海(距神泉港7公里),地处亚热带,呈高温多雨特点,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宜农宜果,四季常春。

2010年底,全镇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辖有镇区14个社区居委会和19个行政村、并建立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168908人,非农业人口92597人,农业人口76311人,另有海外侨胞、旅居港、澳、台同胞7000多人。

石兰口村位于惠来县大南山南麓,隶属惠城镇管辖,该村位于惠城镇西北面,距镇区17公里。

全村现有195户,1211人。

土地面积9843亩,山地居多,水源充沛,纯农地区。

第一章总论

1.1编制依据

(1)《惠来县惠城镇总体规划》

(2)《惠来县惠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惠城镇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4)惠来县地图及地形图

(5)委托书及其它有关资料

(6)采用主要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31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肌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B标准

1.2编制原则

(1)在惠城镇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惠城镇石兰口村片区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解决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垃圾对本片区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力求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根据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统一规划、综合整治;

(3)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成熟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的建设方案;

(4)根据财力、物力合理安排项目进度,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5)环境综合整治与总体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基础建设协调,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主、行政管理措施为辅,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

1.3编制范围

本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根据本项目的排水现状,结合该镇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初步确定污染处理的设计规模,工艺选择和工程投资估算。

(2)根据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排放特点,初步拟定本项目固体废弃物收集清运和处置方案。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简介

2.1.1项目名称:

石兰口村环境整治

2.1.2执行单位:

惠来县惠城镇石兰口村民委员会

2.1.3项目内容:

(1)污水处理方案;

(2)垃圾处理方案。

2.2社会经济概况

石兰村由于地处山区,地理条件特殊,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

村现有耕地面积有393亩,其中水田314亩,旱园79亩,人均耕地0.32亩;

山地面积9529亩,其中水果面积800亩,人均山地7.9亩。

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姜薯、荔枝为主。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劳务输出,2010年人均纯收入2201元,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元,是一个生产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的纯农山区村。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村民外出就业越来越多,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村庄规划和建设将是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3惠城镇石兰口村片区农村环境污染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石兰口村人口的不断增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与落实,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多项负担,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由零排放向逐年增加的趋势发展,排放的固体废物种类由相对单一向复杂多样转变,排放量也逐年增大;

小规模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出现了逐年增多的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如此种种新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出现,正在威胁着农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一、水污染状况

石兰口村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

由于村庄布局不尽合理,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一方面,因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盐及细菌、病毒,已造成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村畜禽养殖方式仍以家养为主,普遍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等问题,水质含有较高的人畜粪尿成分,氮、磷含量特别是磷含量较高,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二、固体废物污染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加上人口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就加速增长;

垃圾种类及成份也愈来愈复杂,难降解垃圾(如塑料袋、饭盒等)也占了相当比例。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差,垃圾收集设备几乎空白,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可谓是“遍地开花”、“随风飞舞”,农田、菜地均受到污染,影响庄稼地的耕作和作物的生长,甚至村民的房前屋后、路边、河边均成为小型天然“垃圾堆放场”,河道受阻,逐渐变窄,河床越来越浅,影响正常的排水和泄洪功能,雨季来时易造成洪涝灾害,损害大量农作物,直接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此外,垃圾随意堆放,导致蚊蝇孳生、藏污纳垢,容易传播疾病,对村民的身体健康有着潜在的威胁。

2.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避免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由于很多小河沟受污染相当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也影响到农业灌溉用水,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不断减弱。

因此,必须对此类废水进行适当净化。

二、保扩地下水免遭污染,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

惠城镇石兰口村片区大部分村民的饮用水采用地下挖井取水,已经出现有村民的井水变差的安全问题,若地下水继续受污染,则绝大多数村民饮水安全将受威胁。

三、解决因垃圾随意丢放而污染环境、堵塞河道的现状。

四、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对石兰口村片区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污水排放量将会大幅增长,若不尽快治理,污染会更加严重,将会严重制约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不断恶化村民的居住环境。

因此,为确保惠城镇石兰口村片区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改善辖区内环境,促进本项目区内的可持续发展,对该村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三章水污染整治方案

3.1污水量预测及工程规模确定

3.1.1人口统计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全村常住总户数是195户,总人口1211人。

规划总户数约为250户,总人口约1650人。

3.1.2污水产生量预测

污水产生量预测常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数理统计法和分项指标法。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是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乘以人口数,预测出用水量,然后乘以排放系数,得出污水排放量;

数理统计法是根据以往历年污水量统计资料,从中找出污水量增加的规律和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今后的污水量,此法需要较长年限的统计资料,惠城镇石兰口村片区历年污水排放总量情况缺少统计资料,所以很难准确的统计;

而分项指标法是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进行分项计算,生活污水量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定额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考虑到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综合用水量也会随之增多,此法估算的数值有偏差。

经过综合比较,本项目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估算该村的污水量。

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2007)和《建筑给水排水常用设计参数及数据》(07SS908)规定,参考其中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村庄分类中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的定额,130-190升/人·

日,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村庄日后的发展规模,用水定额按130升/人·

日计算。

全村的总用水量约为:

130升/人·

日*1650人÷

1000=215m3/d。

排水系数取0.8,则每天的污水量为:

215m3/d*0.8≈180m3/d。

3.1.3工程内容、范围的确定

将每家每户的排水管网接入总排水管,汇流进入格栅井、厌氧池预处理后,排入氧化塘进行疏氧后进入农田灌溉回用。

3.2进水水质确定

依据该村村委会从环保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本公司参考以往类似农村污水工程的资料和设计经验,初步确定进水水质如下:

进水水质标准

指标

pH

CODcr

BOD5

SS

NH3-N

TP

浓度(mg/L)

6-9

≤190

≤95

≤150

≤25

≤2.5

根据惠来县环保局介绍,本项目区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因此排放的尾水必须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Ⅱ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B标准严格者。

根据该村规划排污的水通往氧化塘进行疏氧处理后进入农田灌溉,所以回用的水还应该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要求。

出水水质标准

≤60

≤20

≤8

≤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

≤100

≤80

--

3.3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与选择

水质特点:

主要污染物以居民生活污水为主。

因此,污染物主要为COD、BOD、SS、氨氮,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强,处理难度不大。

生活污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传统泥法A/A/O、A/O、膜法微动力A/O、人工氧化塘、生物接触氧化法、SBR系列等。

针对本工程常用的成熟工艺流程路线有以下几种:

A污水+排污排水总管+格栅井+厌氧池+人工生态氧化塘+出水

B污水+排污排水总管+格栅井+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出水

C污水+排污排水总管+格栅井+SBR池+出水

D污水+排污排水总管+格栅井+传统泥法A/A/O工艺+出水

传统泥法A/A/O工艺成熟稳定但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A/O工艺除磷效果不错但脱氮效果一般;

膜法微动力A/O工艺占地面积较小,土建费用较低,脱氮除磷效果好,但运行费用和设备造价高;

人工水生生态氧化塘占地面积大,氮、磷的去除能力较好;

生物接触氧化法单独使用不能保证水质达标;

SBR系列自动化程度要求高,操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氮、磷的去除能力相对弱一些。

考虑本工程实际情况:

该项目位于农村,操作管理要求要降到最低,最好实现无人操作,而且工程占地很充足,项目资金有限,尽量降低投资的原则。

本方案最后拟定采用格栅井+厌氧池+人工生态氧化塘的处理工艺。

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过程相似。

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水生植物塘——在塘内种植一些纤维管束水生植物,比如芦苇、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对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生态系统塘——在塘内养殖鱼、蚌、螺、鸭、鹅等,这些水产水禽与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细菌、藻类之间通过食物链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能进一步净化水质,又可以使出水中藻类的含量降低。

氧化塘的优点:

(1)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

(2)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

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

(3)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4)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

(5)污泥产量少。

(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和能力强。

3.4工艺设计

1、格栅井、厌氧池设计

厌氧池前设置人工格栅可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保护后续处理设施正常运转,避免污水管网的堵塞。

隔渣后的污水通过兼氧菌群的降解作用提高了可生化性,并降解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减轻后续氧化塘的负担。

格栅井尺寸:

H=1.0m×

0.6m×

2.2m地埋式

有效水深:

H=1.4m配套设备:

不锈钢格栅网1个B=10mm

厌氧池尺寸:

H=12.0m×

5.0m×

3.2m地埋式

H=2.4m有效容积:

V=120m3停留时间:

T=16.0h

配套设备:

组合填料Ф150*80120.0m3

2、氧化塘设计

塘面水深在1.5m左右,阳光可透入,藻类光合作用显著为好氧区,塘底为厌氧区,中间为兼性区。

塘内奸氧菌,兼性菌和厌氧菌共同作用,对污染物降解。

(1)设计方法:

一般是采用经验方法进行计算,即BOD表面负荷法。

BOD表面负荷与冬季平均气温有很大关系。

下表是我国“七五”科技攻关成果对城市废水兼性塘建议的主要设计参数:

城市废水兼性塘的设计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

冬季平均气温(℃)

BOD5表面负荷(kgBOD5/(104m2.d))

水力停留时间(d)

>

15

70-100

≥7

10-15

50-70

20-7

0-10

30-50

40-20

-10-0

20-30

120-40

-20-10

10-20

150-120

≤-20

<

10

180-150

(2)构造及主要尺寸:

 ①长宽比:

多采用矩形塘,长宽比为3:

1-4:

1。

塘的四角宜作成圆形,以避免死区。

 ②塘深:

有效水深h1:

1.2-2.5m,储泥厚度h2:

不小于0.3m,超高h3:

0.6-1.0m。

 ③堤坡:

塘内坡度为1:

2-1:

3;

塘外坡度为1:

5。

 ④进出水口:

进水口宜采用扩散管或多点进水,保证塘的横断面上配水均匀。

 ⑤塘数及单塘面积。

单塘面积一般介于(0.8-4)×

104m2。

本方案设计的氧化塘断面尺寸为梯形,上顶面的尺寸为:

B=73.0m×

28.0m,下底面的尺寸为:

B=67.0m×

22.0m,总高度H1=3.0m,储泥厚度h2=0.4m,超高h3=0.6m,有效水深:

H=2.0m有效容积:

V=3600m3停留时间:

T=20天

氧化塘水面种植水浮莲等浮水植物,实践表明,水浮莲等浮水植物有很强的去除有机污染物CODer、BOD5和除磷、脱氮的作用。

在述氧化塘中,浮水植物是封闭式养植,可以人工控制其长势,不会疯长外流,不会造成外环境水体污染。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污染整治方案

4.1工程背景

近年来,石兰口村片区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产生的垃圾和其它固体废弃物也不断增加,且种类越来越复杂多样。

目前该片区未设置垃圾转运站,未设置垃圾箱等垃圾收集设备,未编制环卫工人,造成片区内随处可见垃圾,随风飞扬进入农田、菜地,人口较集中的地方、河道等成了天然垃圾堆放场,导致河道堵塞蚊蝇孳生、藏污纳垢,容易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和生产环境,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4.2垃圾污染整治思路

生活垃圾处理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

采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具体思路如下:

1、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

2、村庄生活垃圾宜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

3、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在县域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宜推行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域内定点集中处理的方式,暂时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垃圾,可选择就近简易填埋处理。

4、工业废弃物、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宜单独收集处置,少量非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塑料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应定期收集,可沿村庄内部道路合理设置废弃物遗弃收集点。

收集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每个村庄应不少于一个垃圾收集点;

本方案中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即垃圾收集屋,建设地点靠近污水处理池,可避免二次污染。

5、垃圾收集点应规范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蝇、蚊孳生季节,应定时喷洒消毒及灭蚊蝇药物。

6、垃圾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封闭或覆盖,避免遗撒。

7、废纸、废金属等废品类垃圾可定期出售。

8、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后应就地处理,可结合粪便、污泥及秸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家庭堆肥处理、村庄堆肥处理和利用农村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处理。

9、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宜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未能回收利用的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可在土地整理时回填使用。

4.2.1垃圾的危害

垃圾对该片区的危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腐质垃圾在水中成为污染扩散源,会污染附近河水水质、使水体发黑、发臭;

(2)垃圾进入农田菜地影响农民耕作;

(3)垃圾倒入河道,使河道变窄、河床变浅,引发洪涝灾害;

(4)垃圾对人的视觉、嗅觉带来极大的刺激,对居民区及河道的景观造成影响;

(5)垃圾中的致病细菌及病毒在水中及空气中扩散危害群众健康。

4.2.2污染控制措施

1、本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垃圾收集回收设施,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建造垃圾收集屋(池),收集起来的垃圾临时堆放,有一定数量后统一回收和运往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进行处理;

(2)设置垃圾箱(桶),在片区内设置一定的垃圾箱,以便村民集中倒垃圾。

2、镇环卫部门措施(以下设施由环卫部门购置)

(1)配置人力垃圾收运车,清运垃圾箱(桶)中的垃圾,使垃圾尽快运走,到达村垃圾收集屋内。

(2)配套垃圾运输专用车,把收集屋(池)的垃圾定期清理。

3、管理措施

(1)设置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每天1-2次清运垃圾箱中的垃圾;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力度;

(3)收集起来的垃圾要及时运走;

(4)加强环境意识宣传教育,设置标语牌、宣传栏;

(5)建立垃圾清运的管理队伍。

4.2.3垃圾清运及处理目标

(1)清运目标

计划在本片区村民中按需要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方便村民倾倒,以便收集绝大部分垃圾,然后由垃圾清运工作人员定期彻底清理垃圾桶中的垃圾,用人力垃圾清运车送至村的垃圾收集屋临时存放,因此,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为100%。

(2)处理目标

垃圾收集屋中的垃圾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垃圾专用运输车,定期送往镇里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因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4.2.4垃圾清运工程设计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对于村庄垃圾的处理,在现阶段国家推行镇收集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

本村庄垃圾整治方案参照国家推行的处理方式进行设计,建设垃圾收集屋,设置垃圾桶,收集的垃圾由环卫部门的人力垃圾收运车和垃圾运输专用车运走。

(1)垃圾收集屋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垃圾收集点应放置垃圾桶或设置垃圾收集屋(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收集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每个村庄应不少于一个垃圾收集点;

②收集频次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选择每周l-2次。

依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0.8-1.2Kg,取1.02Kg计算。

该村规划人口为1500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1500Kg,每周的垃圾量为1500Kg*7天=10500Kg/周。

生活垃圾的密度大概为1000Kg/m3该,则每周需要的堆放体积为10.5m3。

在片区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建设一座垃圾屋,每周定期运往垃圾中转站,每周运转的频次按l次计算。

考虑日后的发展规模和工人操作空间要求,尺寸初步定为:

长5m,宽3m,高2.5m。

选址尽量选择在污水处理站旁边,方便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避免产生垃圾渗滤液污染环境,通往垃圾收集屋未硬化的道路需砼硬化。

(2)垃圾箱(桶)的设置(V=240升)

为了方便村民倾倒垃圾,尽最大可能地收集垃圾,减少随意丢弃的机率,初步拟定每角落设置一个垃圾桶,根据当地角落住户人数,需设垃圾桶的数量为25个。

垃圾桶由垃圾清运工每天清理1-2次,送至垃圾收集屋临时存放。

(该村规划户数为250户,平均没10户配置1个垃圾桶,两个垃圾桶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超过50米。

第五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

5.1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保障石兰口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惠来县惠城镇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决定由惠城镇政府牵头组织多个部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此工程项目,计划在今年初实施。

5.2实施原则与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