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371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明清鸦战前Word格式.docx

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文化上

(1)思想方面:

①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②李贽自称为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

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

(2)科学技术方面:

①《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它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方面:

①文学: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②绘画:

文人画代表作品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整合二】 清朝前期(1644—1840年)

1.政治上:

设立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特点:

由参与处理军务到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

(3)影响: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1)手工业: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商业:

晋商和徽商;

闭关锁国政策。

(3)外贸:

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①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清朝禁海、迁界;

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文化上

①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王夫之:

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2)文学艺术方面:

①小说创作的兴盛。

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

《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

②绘画和书法:

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③京剧:

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选修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1.主要活动与贡献

完成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记载上千种药物,配有1000多幅插图,体系先进。

2.历史评价

(1)伟大中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2)《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4)达尔文曾将这部书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选修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1)巩固国家统一措施

①平定三藩之乱,消除南方割据势力。

②设立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③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葛尔丹的叛乱

④册封达赖、班禅大师、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四大活佛。

(2)维护国家主权:

①军事上:

组织雅克萨之战。

②法律上:

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2.历史评价

(1)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No.1高频考点讲练

热点考向一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临考视窗】 

高考考查重点是教材主干知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都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应特别关注。

例1.(2014·

新课全国高考标Ⅱ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微观点拨]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大学士被顾问,其目的是严防权臣乱政,而明朝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其权力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

【宏观思考】 秦朝至明清加强皇权的特点

秦朝

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然在分工上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过大

西汉

皇帝任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隋唐

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散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并提高行政效率

宋代

宋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

元代

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

明清

废除丞相,通过设置皇帝的顾问或秘书机构来提高皇权,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化

[针对训练]

1.(2015·

桂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热点考向二 明清商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徽商和晋商等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例2.(2015·

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微观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

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宏观思考】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和瓷器为主要对外商品,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

商人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2.(2015·

乐山市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由此可见晋商号大盛魁发展壮大的原因有(  )

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②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③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 ④抱团经营的规模化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热点考向三 多角度关注社会——古代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临考视窗】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古代文学艺术一直是高考重点。

例3.(2015·

海南高考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微观点拨] 第

(1)问据材料中“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得出受唐宋文学发展的影响;

据材料中“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文人士大夫科举受到排挤,故而积极从事文学创作;

据材料中“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得出当时的小说创作贴近生活,人民容易接受;

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也有利于小说的发展。

(2)问据材料中“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说明当代小说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他们的广泛认可;

据材料中“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

据材料中“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得出小说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

【宏观思考】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反映的时代特征

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成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

(2)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

(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针对训练]

3.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

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

C.经济重心的日趋南移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

热点考向四 近代前夜中国的闭关锁国和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将闭关锁国政策与当时的世界发展大势相联系,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

例4.(2014·

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微观点拨] 解答本题应注意“清初实施海禁前”,“咸有外国货物”而“外国银钱”却各省流行,表明了中国对外贸易什么现象?

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

【宏观思考】 多角度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

(1)知识角度:

明确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实际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对外政策上的反映。

(2)史鉴角度:

注意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3)易错角度: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4)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后,中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西不同文明相互渗透与冲击加强。

4.(2015·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

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

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

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No.1规范答题通关

(1)命题特点:

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识选取一段名人对历史现象的论述,或历史观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表述,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选项设计:

选项为史实则要求与题干材料情境相对应;

选项为结论则要求符合题干材料情境;

选项为历史事件则要求佐证题干材料情境。

(3)设问形式:

材料情境类选择题往往引用教材以外的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

有时题干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有时要依据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4)解题技法:

①读:

通过阅读题干材料,搞清楚情境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现象或历史时代,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②联:

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知识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

③析:

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

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明代的相关史实

分析题干材料情境,判断选项。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概括出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不同”与“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材料情境的对应性。

“与男子共其劳”说明C项说法不妥,排除;

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结合“农家”可知D项错误,排除。

对材料情境类选择题,一定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材料情境,不管材料有多新,一定与教材有联系,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材料有机结合,准确判断选项。

No.2随堂演练通关

广东高考卷)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

“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福建高考卷)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5.(2015·

福建高考卷)《景德镇陶录》记: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

“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6.(2015·

福建高考卷)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例1] 解析: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能够操纵体制内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

皇帝的辅政大臣操纵朝政,是皇权加强的体现,A项错误;

材料表明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而非取代六部,C项错误;

虽然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但是其权力源于皇帝,不能理解为首辅权力失控,D项错误。

答案:

 B

[针对训练]1.解析: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论地位、性质都不是宰相的继承,故A项错误;

B项仅仅是表面现象,其体现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故B项错误;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大权独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带来的变化,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

 C

[例2] 解析:

 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

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

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

[针对训练]2.解析:

 根据题干中“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的谚语可知其具备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故①正确;

根据题干中“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的谚语可知其具备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故②正确;

根据题干中“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的谚语可知其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故③正确;

题干中的谚语并不能体现出抱团经营的规模化道路,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A

[例3] 答案:

 

(1)原因:

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作用:

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有一定教化功能;

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针对训练]3.解析: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戏剧这种市民文化也应运而生,D项正确。

由“流传于各地”否定A项;

戏剧不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已经完成,B、C两项错误。

 D

[例4] 解析: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

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D项错误。

例4.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

(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教材中关于宋朝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可以得出指的是商品经济;

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作答。

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对内经济上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然后阐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

 

(1)方面:

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

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

(2)经济:

指商品经济。

表现: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论证:

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

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

1.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不可能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