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358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环境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5.6环境宣教基地建设项目·

12

 

1.1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环境保护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县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有序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推进和谐00建设,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9)《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

(10)《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1999)

(10)《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

(11)《兰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

(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

1.3规划的基本原则

1.3.1预防优先,防治结合。

坚持源头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容量;

坚持环境优先,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全过程预防,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

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

努力还清旧帐,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

1.3.2统筹兼顾,突出民生。

坚持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统筹县城和农村环境保护,兼顾需要与可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考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等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加人民福祉。

1.3.3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环境政策,突出目标指标的区域差别,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

坚持开拓创新,实行有区别的环境保护目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乡镇,鼓励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措施,鼓励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情况的环保模式,同时要加强经济落后地区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

1.3.4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重点开发低成本、有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治理技术与经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

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探索推广各种有效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和运行机制。

1.3.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要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力争做到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互匹配。

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1.4规划的期限与范围

1.4.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

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0-2025年,远景为2025年以后。

1.4.2规划范围

所辖的县城以及农村地区。

1.4.3规划目标

到2025年,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得到改善;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持稳定;

建立起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具备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响应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为全县社会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1基本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自然环境

2.1.2.1地形地貌

属甘肃黄土高原西部丘陵、河谷盆地区,为黄土高原经长期侵蚀、冲积、洪积形成的山、川两大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凹,呈马鞍型。

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大致可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即西南部山区、东北部山区和中部盆地区。

(1)西南部山区为伸入黄土高原的祁连山系东延余脉,地势陡峭,山体呈西北至东南向,长约45公里。

山地被马衔山以北断裂带分割为平行的两条山岭,南侧为马衔山,北侧为兴隆山。

山岭海拔在2400~3700米之间,山麓平直,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

山区降雨充沛,林木郁闭度较高,在黄土高原区如嵌入茫茫“黄土海”中的“绿岛”。

马衔山主峰海拔3670米,设有马衔山林场,为跨乡的林业管理部门;

兴隆山最高处3250米。

优越的林区生态环境使兴隆山成为兰州市近郊的一处避暑旅游胜地。

(2)东北部山区是华家岭、铁木山隆起的西延部分,山岭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2300~2400米,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新老黄土层厚数米到百米,沟谷中偶见砾卵石层分布。

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降雨稀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北部黄河沿岸,因构造上升运动,形成峡谷和盆地,主要有桑园峡、大峡、乌金峡及青城河谷地。

(3)中部盆地区属中新生界迭置断拗盆地,海拔1450~2100米,是黄土地区经长期侵蚀、冲积、洪积形成的川平地,间有梁峁丘陵地貌。

由于四周环山,故称为00盆地。

地势由西南、东南、东北向西北倾斜,近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南北宽14~16公里,东西长35~40公里。

包括城关-三角城-夏官营盆地、连搭-定远盆地、和平盆地、金崖-来紫堡河谷地等,平川盆地间被黄土丘陵沟谷隔开,耕地呈台阶状分布。

2.1.2.2气候

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月平均气温七月最高,为18.9℃;

十二月最底,为-7.8℃历史记录最高气温为35.8℃,出现在2000年7月2日;

最低记录为-27.2℃,出现在1975年12月13日。

全县由于地形复杂,海拨高差大,降水量不均。

东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最高月平均降水为八月份65毫米,最低为十二月份0.4毫米;

西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最高月平均降水为八月份105毫米,最低为十二月份2.5毫米;

中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最高月平均降水为八月份81.6毫米,最低为十二月份1.4毫米。

2.1.2.4动植物分布

全县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43万亩。

境内除农作物之外的植物有1199种,野生动物160余种,野生动植物主要分布在兴隆山和马衔山。

县内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一座天然生物园,其中野生植物有102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星叶草、桃儿七、膜荚黄芪3种;

有野生动物16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马麝、金雕等。

2.1.2.3水资源分布概况

境内流域面积120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4%。

地表水年总径流量5349万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为9.4亿立方米。

境内主要径流为:

(1)黄河——流经兰州盆地进桑园峡入境东流,桑园峡全长21.8公里,其中有12公里在县境内。

从虎头峡北到乌金峡峡门上,长39公里,是,皋兰县、白银市间的界河,沿途有柳沟河、苑川河、桑园峡、烧炭沟、麋鹿沟、红沟、大浪沟、苦水沟等水流注入。

(2)苑川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是县内最大的河流。

上游称水坡河,源于临洮县站滩乡胡麻岭北麓的泉头村,向北流至龙泉乡刘家嘴入县境,过水坡水库至高崖。

(3)苟家河——也称新营河,是苑川河上游重要支流。

有二源:

一源称魏家河源于黄石崖,东流经苟家坪;

一源称祁家河亦名黄坪河,源于马寒山之石棺材山梁北侧,东流有清水河注入。

二河于大庄汇合,东流人高崖水库。

(4)龛谷河——是苑川河支流,源于马寒山,流经00盆地东侧,至接驾嘴流人苑川河。

龛谷河上游汇集了马寒山主峰以东至黄石崖之间的黄崖沟、骆驼岘沟等支流的水流,北流切穿兴隆山,形成龛谷峡。

北流经小康营人00盆地,汇徐家峡河向北注入苑川河,全长30公里。

2.1.2.6自然保护区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地处东经103°

50′-104°

10′,北纬35°

38′-35°

58'

坐落在西南隅,南靠临洮,东临定西,西北与兰州毗邻,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

保护区总面积约3330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0.1%。

保护区地处东亚大陆内地,按全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为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属高寒半湿润性多雨气候。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区内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阴坡、半阴坡生长着山地暗针叶林,青海云杉为建群种,这些云杉古老粗大,遮天蔽日,林冠盖度达70%,林内阴暗潮温,沟谷中溪水常流;

阳坡、半阳坡生长着落叶阔叶林,以山杨、白桦、辽东栎为建群种,由于过去屡遭砍伐,形成比较低矮的次生林。

保护区的森林植被郁郁葱葱,使兴隆山如同黄土海洋中的一座绿色岛屿。

2.1.3人文环境

2.1.3.1行政区划与人口

辖8镇15乡(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1个,省级重点镇3个,市级建设重点镇4个),268个村和4个社区,1617个村民小组,43.7万人。

有汉、回、蒙古、壮、东乡、维吾尔、藏、满、土、朝鲜、苗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1%,主要为回族。

2.1.3.2经济状况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88亿元,同比增长13.08%;

其中:

第一产业9.38亿元,同比增长5.57%;

第二产业21.78亿元,同比增长17.87%;

第三产业9.72亿元,同比增长10.91%。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3:

49:

2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8亿元,同比增长32.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97亿元,同比增长13.25%;

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4.86亿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9.39%;

完成财政总支出14.08亿元,同比增长19.5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663元,同比增长14.2%;

农民人均总收入3155元,同比增长14.8%。

2.1.3.3社会发展

   2013年,全年新开工和续建项目120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28%;

全县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足,需求稳步攀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4%;

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6%;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县有学校30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全县有卫生机构360所,其中县级8所、乡级卫生院21所、厂矿卫生所站10所,村卫生所268所,个体诊所53个。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05人,累计对4.9万人城乡低保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500万元;

全年逝世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709.4万元;

发放衣被食品等救灾物资,解决6700户2.8万受灾和特困群众的过冬御寒问题;

农村五保户供养金274.5万元;

发放各类抚恤金384万元。

共有37.53万农民参加了弄从合作医疗,占农民总数的97.17%,获得全省新农保试点示范县称号;

文化体育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县城数字电视网络改造顺利进行,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完成“村村通”1.4万户。

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2水环境质量现状

00盆地,属于甘肃中部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年均降水量406.7毫米,且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每年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8%;

而区域分布上,南部兴隆山地区降水多于北部,北山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水环境状况,现对水环境质量现状总结如下:

2.2.1水资源短缺,人均拥有量匮乏

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1.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24亿立方米,入境客水1.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41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411立米,远远低于全省人均的水平。

按全县总耕地面积计算,亩均占有水资源152立米。

因此,是典型的水资源极缺的干旱县。

2.2.2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悬殊

根据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境内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分配很不均匀。

西南部海拔较高,植被较好,多年平均降水量489毫米;

东北部沟壑纵横,植被极差,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降水量318毫米;

中部川塬河谷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严峻现实。

2.2.3地下水分布不均,用水结构不合理

地下水总储量约为15.52亿立方米,而能开发利用的仅0.41亿立方米,主要集

中在宛川河沿岸,其余因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严重超标而不能开发利用。

在用水结构上,生

活、工业、农业三方面的用水比例为1:

38:

51,严重失调,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3.1水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

3.1.1水源地问题

城5万余居民用水一直靠兴隆峡口机井地下水,兴隆峡口机井由6眼深度为70—90米的浅层渗井组成,水量受天气影响较大,雨量丰沛时,机井满负荷运转,最大日出水量为4000立方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00在万家庄修建了调蓄水库,在每年农灌停止后利用兴隆峡口水储备供水,基本满足了城区居民生活用水。

目前城区供水人口5.5万人,供水面积4.5平方公里。

自来水管网基本覆盖城区,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

自2010年秋季以来,兴隆山一直无有效降水,由于持续干旱,兴隆峡口机井地下水位下降,调蓄水库补给不够。

无奈之下,只好限量降压供水,导致民众反映强烈

然而,地下水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而城市用水需求又在不断增加,这些都对崛起的00新城区提出了挑战。

3.1.2地下水过度开发问题

兰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生态经济学博士郭庭天认为: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给00盆地带来了生态问题,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这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上世纪60—70年代,00盆地地下40米左右就会有水,而现在最深的井已打到100米。

同时水质也在急剧恶化,随着机井往深层延伸,北山区域的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开始下渗,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还加剧了植被萎缩。

近些年,由于地下水过度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兴隆山个别地段树木死亡,生长缓慢,对兴隆山原始森林构成潜在的威胁。

另外,也造成城市生活用水困难,城原来供水的机井已报废,到7—8月份发生高温干旱,县城就存在生活用水供水问题。

地下水水位下降不仅让储备的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也有让被污染的浅层地下水渗透到中深层地下水中的危险。

能否通过生态水系向下渗源补给地下水,解决地下水的续源呢?

也就是说用河流的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得到恢复。

实际上,国际上用水有一个惯例,就是先过境水、地表水,最后才是地下水,因为地下水是我们战略储备水也是子孙后代的保命水。

3.1.3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

城日供水量为4500立方,污水收集率为80%,进厂污水经处理后从厂区西北面排入宛川河,最终由宛川河流经约30公里汇入黄河。

然而,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却陷入“无水处理”的窘境。

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与去年十月于夏官营镇正式投入使用,00是一个小县城,县城人口仅6万左右,目前县城自来水的用量高峰仅为7000方左右,平常只有5000方左右,按照自来水产生污水理论上的数据也达不到4000方,加上收集能力有限,能收来的污水仅有3500方左右。

而夏官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5万方。

“污水处理厂设计可以适度超前,但现在为过度超前,与设计能力相去甚远,也没办法规范运行。

”过分超前带来的后果首先是“大马拉小车”,形成投资的浪费;

其次是设备闲置老化损坏。

3.2社会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的经济实力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

一些企业新上污染治理设施后,运行成本较高,使企业负担沉重,企业治理污染积极性不高,需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3.3环境管理和自身能力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负责人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当,致使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多数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由当地建设、农林水等部门主管,环保项目进展环保部门未能及时掌握。

缺乏科学独立的监督、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

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4.1水资源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根据近几年的水资源发展情况,相关部门已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水资源

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1.1从农业生产方面:

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不浪费水资源。

4.1.2从地下水保护方面:

对全县地下水的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对水资源使用的合理配置提出了具体建议。

4.1.3从农村饮水安全方面: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大批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4.1.4从工程治理方面:

的供水主要由蓄、引、提来供给,全县现有蓄、引、提等到水利工程828处,给水能力为1.77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一座,总库容0.068亿立方米,引水工程处,其中亩以上引水工程1处,行为亩以上引水工程11处,设计年引水量0.15亿立方米,现状年引水能力0.15亿立方米,提水工程814处,其中提地表水217处,提地下开采水597处。

设计年提水能力1.53亿立方米,实际提水量0.92亿立方米,其中提地下开采水0.41亿立方米,集流窖15.16万眼,供水量0.024亿立方米。

4.2水资源保护措施的建议

虽然近几年已对水资源采取了保护,但对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大,措施不够完善。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把保护好水资源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

对于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2.1优化水资源管理措施

对于水资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认识,应尽快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

用资源水利的思想指导水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水利用率,实现节水经济,更快地走上生态资源之路。

4.2.2建立统一水资源管理体系

的城市和工业用水都比较紧张,缺水比较严重,并且管理比较混乱,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管理水平的落后。

为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要进一步完善用水法规,制定适合的用水细则,保证水资源做到统一管理。

尽快理顺统一的管理体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全县范围内的供、排、用水,以使地表、地下水能够统一规划,合理调配。

4.2.3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

农业用水方面:

基于农业用水现状、存在问题及灌溉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建立农业用水宏观决策系统,试验、研究、推广各种节水灌溉的实用技术,提高利用率。

川塬河谷地区实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错峰灌溉,优化分配;

丘陵山区,大力兴建集雨节灌工程,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发展集雨节灌农业;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

工业用水方面:

工业用水应当采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限制大耗水工业发展,工业结构应向低耗水型转变。

生活用水方面: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

城市公共用水,如:

冲厕所、喷洒道路、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等用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是目前大多用自来水,如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达标后,经过中水管网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洁、汽车冲洗、居民冲厕所及企业设备冷却用水等领域,一方面有利于减缓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提高环境质量。

积极推广节水器具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的重要手段。

从的实际情况出发,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吸取各城市节水器具推广经验,切实做好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和改造应作为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水不是一种纯粹的商品,而是一种半福利品,供水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格,难以促进用户主动节水。

建立一个真实反映并有效调节水资源供需合理灵活的价格机制,实行计量收费和超总额加价制度,一是能够筹集资金,保证水资源开发,使农业、工业、城市居民节水,污水处理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是能够利用价格杠杆作动力,促进全民节水;

三是能够保证节水设施的推广应用;

四是能够提高废水资源化和复用率水平;

五是能够调节促进区域水资源调配、开发和水的涵养。

4.2.4狠抓源头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4.2.4.1推进总量减排,减轻污染负荷。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污染物总量控制,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工业企业废水和废气治理,建设开展大气污染源防治工程、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

4.2.4.2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