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71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论文-科学与人生.doc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

经济学院班级:

姓名:

@大二新森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约翰·纳什的学术精神和人生境界

课程名称:

科学与人生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约翰•纳什的学术精神和人生境界

朱溢鑫

(经济学院班,学号)

摘要:

在周玮老师的介绍之下,我了解到了自己所在领域的一位著名的学者——约翰·福布斯·纳什。

纳什先生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吸引我的不仅是纳什在学习期间的执着精神和那股韧劲,还有他在与精神分裂症做几十年斗争中表现的毅力和决心。

关键词:

经济学高等数学纳什均衡博弈论精神分裂症

在一节科学与人生的选修课上,周玮老师介绍给我们一位数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约翰·福布斯·纳什。

他是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凭借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最终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老师播放了电影《美丽心灵》,这部影片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在电影中的纳什尽管与现实有所出入,但是他那种从苦难中新生的顽强意志却丝毫没有被削弱。

这正是本课给我的启发所在。

一、现实中的约翰·纳什

(一)早年经历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纳什从小就显得内向而孤僻。

纳什的母亲对纳什的教育格外关心,早在纳什进入幼儿园前,就开始亲自教育、辅导他。

而纳什的父亲则喜欢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科学技术上面的兴趣。

(二)大学生活

后来因为获得乔治·威斯汀豪斯竞赛的奖学金在1945年6月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主修化学工程。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毕业。

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三)从事教学

1950年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纳什并没有继续在博弈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开始在纯数学里工作,同时教些本科生的课程。

但是数学系没有给他教职,不是基于他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因素。

1952年他24岁,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

在研究领域里,纳什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1958年他几乎因为在抛物和椭圆型方程里的工作获得菲尔兹奖,但由于他的一些结果没有来得及发表而未能如愿。

(四)婚姻

1957年纳什与艾丽西亚结婚。

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结婚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

离婚以后,艾里西亚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

艾里西亚在纳什生病期间精心照料他30年。

到1970年的时候,他已经辗转了几家精神病医院,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五)精神失常

婚后的1958年的纳什好像是脱胎换骨,精神失常的症状显露出来了。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间坐满教授的办公室里,对人们宣称,他正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一些信息,要么来自宇宙里来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某些外国政府,而只有他能够解读外星人的密码。

30岁时,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有几项荣誉性奖,包括诺贝尔奖,都几乎要授予给他。

最终都因为他反复的病状而放弃。

就这样,他几乎被学术界遗忘了。

(六)获诺贝尔奖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从艺术形象认识约翰·纳什

看完《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它留给我的触动与思考是那么深刻。

它明白了纳什的痛苦与坚持,明白了艾丽西亚的忠贞与伟大,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心灵。

纳什的一生在失败、孤独、成功、迷茫、妄想、绝望中不断的轮回,年少的轻狂、孤独、聪明、失败,青年的成功,中年的痴狂,老年的平淡、宁静,注定了他不一般的人生经历。

而从主人翁纳什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影片中纳什是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的。

电影里有一个片断是他的竞争对手汉森向他挑战下棋比赛。

汉森说:

“怕了吧?

”纳什充满自信地说:

“怕了,非常害怕,但怕的人是你。

”然而当纳什输了棋之后,他愣住了,不能接受事实,并说:

“你本不该赢的,我先走的棋,天衣无缝,这棋肯定有陷阱。

”纳什紧张地站起来,慌乱中把棋盘也打翻了。

纳什天生的那种自信不容许他接受失败,面对失败他显得孤独、无助与弱小,这也许就成了他在学术上孜孜追求,渴望成功的动力。

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与品质,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应当具备的并且始终坚持的,它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源动力。

 

纳什的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纳什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

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

纳什著名的博弈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

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什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在纳什患精神分裂症之前,只要一有空,他就用他的笔在稿纸上计算着,寻找着原创理论而且不受外界干扰。

患病期间,他误以为在为国防部工作,而投身于无底洞般的密码破解中,即使在生理和心理备受煎熬的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并且依然不离不弃。

病情好转后,他又投身于理论研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继续研究,而终于有所收获。

不管是健康的纳什还是患病的纳什,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没有离开过他,这可能是他生命的支柱,是他较他人而言成就更高的秘密。

我向纳什的坚持表示敬意与崇拜,同时我也思考着:

现在的人碌碌无为的原因可能就是缺乏纳什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坚持。

三、结束语

即使纳什获得了诺贝尔奖,66岁的纳什却没有放弃他的研究。

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

“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

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

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

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那是给我的启发就是:

人的一生应该也是这样,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走过,也许我们的经历不一定有纳什那么坎坷,但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不相信失败的信念却值得我们学习。

现实结合艺术又让我认识到,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

而纳什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

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

 

一句话:

美丽心灵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战胜一切,超越一切。

参考文献

[1]西尔维亚·纳萨尔.美丽心灵:

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传.纽约.1994,2002版

[2]饶巧红·巧巧.自在.新加坡.2009:

第8页

[3]加里·B·纳什.美国人民:

创造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6版

[4]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F·纳什传.诺贝尔奖组织委员会.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