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70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docx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  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CDE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CE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CDE  A.吸收  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2.ACE3.CDE4.DE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  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  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1)种族差异:

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

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

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

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  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

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  B.不对称性C.饱和性  D.半透性E.不稳定性  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  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  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  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  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  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  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  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  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  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  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E.均不是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  B.解离型药物  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  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  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C.绒毛上皮和M细胞构成  D.与微粒吸收相关  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  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  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压片的压力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  为胞饮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  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16.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  B.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  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dC/dt=kSCs  /dt=kCs  c.dC/dt=k/SCs  D.dC/dt=kS/Cs  E.dC/dt=k/S/Cs  1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  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  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  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  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  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  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  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  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  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  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  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  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  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lg(Ci×Cu)  B.lg(Cu/Ci)  C.Ig(Ci-Cu)  D.lg(Ci+Cu)  E.lg(Ci/Cu)  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  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  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所需要的时间  B.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  差别  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  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  29.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小肠单向灌流法  B.肠襻法  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  E.Caco-2模型  30.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  A.嘧啶类  B.心律失常药C.头孢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  31.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  32.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B、C均是  E.A、B、C均不是  3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直肠  B.结肠  C.小肠  D.胃  E.以上都是34.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  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

胃pH1~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