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623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信息公示简本文档格式.docx

生物质能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将大大降低灰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也是我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合作机制,改善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行,容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既能够使频临关停的电厂重获生机,解决职工的就业生活问题,又符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还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2工程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2.1工程概况

(1)厂址概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省荆州市沙市区东郊,现有沙市热电厂,沙市热电厂位于长江中游江段北岸的荆州市沙市区城区边缘,荆州市经济开发区,在荆江大堤与长江之间。

热电厂北依荆江大堤,南畔长江,并以子堤相隔;

西临柳林四路,东与荆州化建公司水泥仓库相接。

西北距沙市城区中心4.5km,距荆州城区10km。

荆州市位于省中南部,现辖荆州、沙市二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荆州是中国著名古都。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

150′—114°

050′,北纬29°

260′—31°

370′。

地处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km。

荆州东连、西接、南望,北毗、襄樊。

荆州市全市土地面积1.41万平方公里,辖荆州、沙市2区,江陵、公安、监利3县,松滋、石首、洪湖3市;

现有103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2850个村;

总人口636万人。

荆州市属酸雨控制区。

(2)工程概况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省荆州市沙市区东郊,现有沙市热电厂,利用现有沙市热电厂的场地、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拆除现有九号炉,利用现有一台55MW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建设两台130t/h高温高压秸秆直燃锅炉。

2.2工艺流程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所用燃料为农作物秸杆,由专门的燃料供应公司收集、打包后,通过公路和水路运输至电厂燃料堆场,燃料经上料系统送至锅炉燃烧,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做功发电,产生的电能接入厂配电装置,由输电线路送出。

锅炉产生的烟气经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产生的灰渣经除灰渣系统收集后综合利用。

在汽机做功后的乏汽经冷却水系统冷却成凝结水后返回锅炉,电厂锅炉补给水及生活用水采用长江水,电厂产生的酸碱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工程除灰渣系统设计采用灰、渣分除系统,除灰、渣系统均考虑综合利用的要求。

2.3污染源分析

2.3.1排烟状况

本工程烟气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第3时段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标准。

本期配置除尘器效率99.8%的布袋除尘器,电厂的排烟状况见表1。

表1工程排烟参数和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项目

单位

排放状况

燃料

稻草

棉花

烟囱

排烟方式

高烟囱排放

几何高度

m

100

出口径

2

除尘器效率

99.8

排烟状况

烟气量

m3/h/台

96609.6

98020.8

标干烟气量

Nm3/h/台

111106.8

116226

过剩空气系数

1.39

烟温

130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烟尘

排放浓度

mg/m3

61.18

13.56

排放量

kg/h

11.91

2.68

t/a

59.54

13.39

S02

531.77

598.84

103.49

118.24

517.43

591.21

NOx

<450

87.57

88.85

437.87

444.27

注:

1)年利用小时按5500h计;

2)总除尘效率99.8%。

2.3.2一般废水排放

本工程采用的除灰方式为干除灰,灰渣全部综合利用,不设灰场,亦无灰水产生。

本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一般废污水有化学水处理系统酸碱废水、主厂房冲洗水、生活污水等。

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厂区排水系统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等分别独立的系统。

(1)酸碱废水:

经中和池中和处理将pH值调节到6-9后回用。

(2)主厂房冲洗水:

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回用。

(3)生活废水:

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回用。

本工程废污水排放情况见表2。

表2主要废水排放情况

废水名称

主要污染因子

平均排水量(m3/h)

处理方式

去向

酸碱废水

pH,盐类等

1.0

经中和池处理达标后回用

回用

主厂房冲洗水

悬浮物

3

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回用

回用至绿化冲洗用水

生活污水

SS,BOD5,COD,NH3-N

2.3.3固体废弃物

(1)灰渣量

本工程采用灰渣混除、干除方案,灰渣排放量见表3。

表3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灰渣量

名称

t/h

t/d

备注

灰量

4.19

83.81

23.05

渣量

2.8

55.98

15.4

灰渣总量

6.99

139.79

38.44

每天按20h,每年按5500h计

日运行小时数按22小时计,年利用小时数按5500小时计。

(2)灰渣的收集方式

1)除渣方式

本期锅炉的排渣口下设冷渣器,锅炉排渣经冷渣器冷却后,落入一条水平刮板输送机,渣由刮板输送机输送至链斗输送机并转入斗式提升机的入口,再由斗式提升机提升至渣仓储存。

每台炉配一座φ4m渣仓,其有效容积为60m3,可存放单台炉在额定工况燃烧设计燃料时储存30小时以上的全部渣量。

渣仓顶部设有布袋除尘装置,以免粉尘二次污染,渣仓为锥形,下设2个排放口,分别为干渣排放口和湿渣排放口,干渣排放口下部设有电动给料机和打包机,将干渣直接打包外运供综合利用,或暂存于储灰库房。

湿灰排放口下部设有湿式搅拌机,将干灰加水搅拌制成含水率约20%的湿灰后外运。

2)除灰方式

本工程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锅炉除尘器灰斗的排灰,由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通过管道输送至干灰库储存。

本期两台炉共设一座钢制灰库,钢灰库的顶部,均配有布袋除尘器,以满足灰库外排空气的含尘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使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有关标准。

灰库顶部还设有真空压力释放阀,保证灰库在大量卸灰或温度急剧变化时,平衡灰库外压力,从而保证灰库的安全。

为便于灰库的排灰和减少占地面积,采用锥形储灰库下均设3个排放口,2个干灰排放口(一运一备)和一个湿灰排放口,干灰口下设置电动给料机和打包机直接将干灰装袋运至用户,且在厂建设一座除灰库房,可以将来不及外运的装袋灰暂存于库房。

湿灰口下设双轴搅拌机,将干灰加水搅拌制成含水率约20%的湿灰后外运。

因秸秆电厂灰量小,本期钢灰库直径为φ6m,有效容量170m3,灰库总高度为18m,可以满足两台炉24小时的灰量储存。

(3)灰渣的处置和综合利用

生物质燃料经锅炉燃烧后生成的灰渣,俗称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灰渣可全部作为肥料用于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了灰渣的综合利用,本工程不另设灰场,但在厂设一座灰库房,可以将来不及外运的装袋灰暂存于库房。

贮灰渣设施:

本工程设2座60m3的贮渣仓,可贮存锅炉30h的渣量;

设一座170m3的灰库,可以满足两台炉24小时的灰量储存。

渣仓和灰仓出口设两种设施,用户需干灰时通过电动给料机和打包机直接将干灰装袋运至用户,用户需湿灰时通过双轴加湿机,将湿灰装入箱车外运。

2.3.4噪声

(1)噪声源

电厂噪声为宽频声源,主要声源为锅炉对空排汽阀、各种泵和风机等,源强一般为80-100dB(A)。

锅炉安全阀排汽噪声为一间断高频噪声源,安装消音器后强度一般不高于80dB(A)。

本工程采用主要采用水路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作为补充,生物质燃料的比重小、体积大,所以本工程运行期间动用的运输船、车辆较多,可能会增加沿途区域的交通噪声。

(2)防治措施

噪声防治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两方面综合治理。

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噪声,采取低噪设备,对于无法根治的噪声,则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在厂区总体布置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噪声防护间距。

本工程噪声治理采取如下措施:

设备定货时对生产厂家提出设备噪声控制要求;

汽轮机安装隔音罩;

对风机等设备安装减振装置和消音器;

锅炉排汽安装微孔消音器;

设计时合理布置,加强厂区绿化,以减弱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污染防治对策

3.1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SO2防治对策

本工程采用生物秸杆为燃料,燃料含硫量低,本工程投产后SO2实际排放浓度598.84mg/Nm3,低于GB13223-2003规定的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800mg/m3。

(2)NOx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两台秸杆燃烧炉采用低氮燃烧,NO2浓度小于450mg/Nm3。

(3)烟尘污染防治措施

每台锅炉配置除尘效率不低于99.8%的布袋除尘器,电厂排放的烟尘浓度控制在200mg/Nm3之。

(4)高烟囱排放

电厂本期工程采用一座高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排放烟气,设计出口径2.0m。

高烟囱排放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从而降低污染物落地浓度。

按GB13223-2003标准计算,全厂SO2实际排放速率低于允许排放速率,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排放的烟气对厂址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本工程SO2、PM10(烟尘)、NO2地面浓度均符合相应的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对各保护目标的影响也较小。

(5)监控计划

本工程在炉后烟道或烟囱上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对SO2、NOx和烟尘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在线监测。

电厂设有环境监测站,按要求进行定期监测。

3.2水污染控制措施

本工程采用一次循环冷却系统,除温排水外电厂的废污水主要有化学水处理系统酸碱废水、主厂房冲洗水、生活污水等。

为便于分类收集和处理排水,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即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及雨水排水系统。

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污水和生活污水均在厂处理达标后,均重复利用,不外排。

具体如下。

(1)化学车间酸碱废水

本工程化学车间利用现有电厂的化学车间,化学水处理量为27.5t/h,酸碱废水排放量为1t/h,中和后回用。

(2)主厂房冲洗水

主厂房冲洗排水量为3t/h,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

(3)生活污水。

本期工程利用电厂现有人力资源,不新增工作人员,故不会增加电厂生活污水量。

本期工程对现有电生活污水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处理装置处理,即经絮凝沉淀、消毒,处理能力按全厂的生活污水考虑,排水水质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并可用于排渣系统补充水及绿化、洗车、清扫等生活杂用。

3.3噪声防治对策

(1)声源控制措施

1)对于噪声较大的转动机械,设计时根据相关标准向制造厂家提出噪声控制要求,以便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2)设计上尽量使汽、水、烟、风管道布置得当,使介质流动畅通,减轻噪声;

3)所有转动机械部位加装减振固肋装置,减轻振动引起的噪声;

4)噪声较大的锅炉点火及事故排汽管道出口安装消声器;

5)对于噪声影响较大的车间如汽机间、锅炉房等均设值班小间或控制室;

6)锅炉排汽口安装排汽放空消声器;

7)锅炉房的二次风机、一次风机进口安装消声器,以降低气流噪声;

8)对于一些产生噪声的辅机设备如风机、泵类等,将对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

9)空冷风机采用低转速风机及低噪声风机叶片。

(2)总平面布置降噪措施

1)在工艺合理的前提下,优化总平面布置,将高噪声设备及车间相对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对噪声敏感的区域,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以衰减和阻隔噪声。

2)在厂区绿化设计中考虑好绿化带布置,充分利用植物的降噪作用,从总体上消减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3.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1)配合综合利用设计措施

本工程不另设灰场,但在厂设一座灰库房,可以将来不及外运的装袋灰暂存于库房。

(2)综合利用途径

生物质燃料经锅炉燃烧后生成的灰渣,俗称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灰渣可全部作为肥料用于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了灰渣的综合利用。

4环境质量现状

4.1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SO2、NO2基本满足对应标准;

PM10部分点位超过标准值,其主要原因荆州市属高速发展中城市,建筑工地较多,施工造成监测结果超标。

4.2声环境

各厂界噪声昼间为49.0~55.3dB(A),夜间为48.0~51.4dB(A),监测点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GB3096-2008中3类标准。

5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

(1)正常运行情况下,本工程排放的各烟气污染物排放均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的要求。

(2)本工程排放的各类烟气污染物总体上对周边各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现状影响不大,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均满足国家标准控制要求。

(3)各种工况下,各关心点污染物浓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5.2电厂水环境影响分析

主厂房冲洗排水量为3t/h,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沉淀处理后回用。

本期工程对现有电生活污水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处理装置处理,即经絮凝沉淀、消毒,处理能力按全厂的生活污水考虑,排水水质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用于绿化、洗车、清扫等生活杂用。

5.3电厂噪声影响预测

电厂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要求,厂界围墙200m没有居民,工程噪声不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

5.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结论

本工程属1×

55MW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工程在采取本环评规定的各项环保措施及风险控制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相应标准围之,且不会对各环境保护目标构成污染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