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6151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护结构检测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9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二、适用范围

本项目编制的《支护结构检测方案》主要是指导伟腾黄边商住楼工程的围护结构桩基检测工作。

适用范围:

伟腾黄边商住楼基坑支护结构的检测工作。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伟腾黄边商住楼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黄边村,拟建6栋13~30层商住楼,设四层地下室,地下室用地面积约16030平方米,基坑周长约540米,开挖深度约20m,基坑设计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支护结构使用年限自支护结构完工之日起1年。

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设计院

勘察单位:

*******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监督: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监理单位:

********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单位:

**********有限公司

二、岩土分层及其特性

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土层、风化残积土层及下第三系基岩四大类。

现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号1)

普遍分布,土性为杂填土,由砖块、碎石块、碎砼块等建筑垃圾混组成,局部夹由粘性土和砂土组成的素填土,局部地段地表层为砼地板,局部底部为薄层耕土。

呈灰黄、灰褐及杂等色,结构松散,欠压实,为建筑垃圾堆填物,土质均一性差。

2、第四系冲积土层

普遍分布。

按其土性、状态及密实度可划分为3个亚层。

(1)粉质粘土(层号2-1)

呈砖红间灰白、浅黄、灰黄等色,可塑状,局部含较多砂粒,局部间粗砂或粘土薄层,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2)中粗砂(层号2-2)

呈灰黄、浅灰、灰白等色,饱水,稍密状,颗粒级配一般,呈次圆状~亚圆状,成份为石英,局部含粘性土,局部夹粘性土或粉土薄层。

(3)粉砂(层号2-3)

呈灰黄、灰白色,饱水,稍密状,颗粒级配较差,呈次圆状~亚圆状,成份为石英,含较多粘性土。

3、风化残积层(层号3)

土性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砾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呈棕红色,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4、下第三系基岩(层号4)

场地基底岩石为下第三系沉积岩,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

砾岩呈砾质结构,粉砂岩呈粉砂质结构,粉砂质泥岩呈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砾岩卵砾石粒径1~9cm,大者大于9cm,卵砾石成份为灰岩和硅质岩。

在揭露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4个岩带。

(1)全风化岩带(层号4-1)

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局部粉砂质泥岩,呈棕红色,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局部存在强风化岩块。

(2)强风化岩带(层号4-2)

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呈棕红色,局部棕红间灰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夹土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局部存在中风化岩块。

(3)中风化岩带(层号4-3)

本带风化均一性差,部份孔段与微风化岩相间成2~4层,局部为强风化岩夹层相间。

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局部粉砂质泥岩,呈棕红色,局部棕红间灰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块状~不完整短柱状,仅粉砂质泥岩局部成短柱状,岩质稍硬~较硬,节理裂隙发育。

(4)微风化岩带(层号4-4)

均有揭露。

本带风化均一性较差,部份孔段被中风化岩相间成2~4层。

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局部粉砂质泥岩,呈棕红色,局部棕红间灰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岩质较硬~硬,击声较脆~脆,局部见裂隙。

三、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现象

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

1、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由(层号1)素填土及(层号2-3)填砂组成。

其中(层号1)素填土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范围内,多为粉质粘土质,厚0.9~3.2m;

(层号2-3)填砂埋深0~7.4m,层厚0.7~8.4m。

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2、软土

由淤泥质粘土组成,灰褐色、深灰色、灰黑色,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夹有薄层状粉细砂。

小范围透镜状分布,埋深1.0~3.0m,层厚1.0~2.0m。

第三章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通过对围护结构进行的各种检测,找出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概估计,进一步对有质量问题的支护结构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围护作用。

二、检测数量及方法

(一)检测数量

1、本工程桩检测支护桩398根,抗拔锚索147根。

2、检测数量是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参考的规范见附件: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

3-1检测数量表

型号

总数量

检测数量

桩身完整性检测

桩身承载力检测

锚索抗拔检测

低应变法

超声波

钻芯法

支护桩

398

10%(40根)

锚索

147

5%(8根)

(二)检测方法

1、低应变法

1)受检桩的桩头处理规定:

(1)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无积水且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对于预应力管桩,当端板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紧密时,应对桩头进行处理。

(3)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4)妨碍正常测试操作的桩顶外露钢筋应割掉。

(5)当受检桩的桩侧与基础的混凝土垫层浇注成一体时,应在确保垫层不影

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检测。

2)应通过现场对比测试,选择适当的锤型、锤重、锤垫材料、传感器安装方式。

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锤击操作规定:

(1)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

传感器可用黄油、橡皮泥、石膏等材料作为耦合剂与桩顶面粘接,或采取冲击钻打眼安装方式,不应采用手扶方式。

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2)对于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径或矩形桩边宽的四分之一;

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见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3)锤击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点应避开钢筋笼的纵筋影响。

(4)锤击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5)应根据桩身长度、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调整锤击脉冲宽度。

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宽;

当检测桩的浅部缺陷,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

4)测试参数设定规定:

(1)合理设置采样时间间隔、采样点数、增益、模拟滤波、触发方式等,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

(2)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3)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4)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5)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率分辨率合理选择。

(6)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

5)信号采集和筛选规定:

(1)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

桩直径大于1200mm时,每根桩不应少于3个检测点;

(2)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每个检测点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3个。

(3)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5)对于同一根受检桩,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2、锚索检测

1)确定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Nmax规定:

临时性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其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uN的1.0~1.2倍或者其轴向受拉承载力特征值Rt的1.2~1.5倍。

2)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进行试验。

试验时,支护锚杆应与支撑构件或混凝土面层脱离,处于独立受力状态。

3)预应力支护锚杆的验收试验规定:

(1)试验前应解除预应力。

(2)初始荷载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1倍。

对钢绞线预应力锚杆,初始荷载也可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3倍。

(3)采用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

加荷等级和持荷时间应符合按表16.3.4的规定。

表3-2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试验的加荷等级和持荷时间试验荷载

试验荷载

0.10

Nmax

0.30

0.50

0.70

0.80

0.90

1.0

持荷时间(min)

10

≥10

(4)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1、5、10min测读锚头位移,每级荷载达到持荷时间并测读位移后施加下一级荷载。

(5)位移相对稳定标准:

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当第5、10min测读的位移增量之和不大于1.0mm时,可卸载;

否则应再维持50min,并在第15、20、25、30、45和60min测读锚头位移。

(6)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卸荷至初始荷载并测读位移。

(7)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由于预应力支护锚杆的位移量不收敛,试验荷载无法维持,可终止试验。

(8)试验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加载至锁定荷载锁定。

3、声波透射法试验

1)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检测开始的时间应满足,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3)计算几何因素声时修正值。

(4)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5)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2)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道中的测点处。

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图3.2a);

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图3.2b),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即声测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2)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

(3)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4)混凝土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时,任意两根声测管组合成一个检测剖面,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普查检测。

(5)地下连续墙墙身完整性检测时,将同一槽段的相邻两根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剖面进行检测。

(6)在同一受检桩(槽段)各检测剖面的平测或斜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a图b图

图3.2平测、斜测示意图

3)根据平测或斜测的结果,在桩身(墙身)质量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应采用增加声测线或采用扇形扫测(图3.3)等方式进行复测和加密测试,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采用扇形扫测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0°

图3.3扇形扫测示意图

第4章附件

一、规范摘要

(一)《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1.1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1.1.1工程桩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

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1.1.2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

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

预制桩(钢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不宜少于7d;

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

对于非饱和粘性土,不宜少于15d;

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宜少于25d;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1.1.3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的受检桩宜按下列情况综合确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

5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1.1.4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3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20根。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

2)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工程;

3)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工程;

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工程。

对于其它工程,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2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10根。

3对于直径大于等于800mm的端承型混凝土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4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整根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不得计入上述三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桩数满足本条的规定要求。

1.2支护工程检测规定

1.2.1支护锚杆应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1.2.2土钉墙质量验收应进行土钉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10根。

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钻孔法,抽检数量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1.2.3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

当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二)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897号

市建设(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各区(县级市)建设(和市政、水务、园林绿化)局、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及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有关规定,现将广州地区基坑支护质量检测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基坑支护结构使用的水泥、钢筋、型钢等原材料和加工的成品,按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二、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二)当按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三、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槽段数不少于总槽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四、锚杆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锚杆承载力应用抗拔验收试验法确定,抗拔验收试验数量为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二)锚杆锁定质量应通过在锚头安装测试元件进行检测,若发现锁定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重新张拉。

检测数量不少于5%,且不得少于5根。

五、搅拌桩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并取样做抗压强度试验,检测的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

六、土钉墙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

(一)土钉抗拔力应由抗拔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10根。

(二)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法检测,钻孔数为每100㎡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个点。

七、基坑周边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抽水试验检测,抽水试验点数不少于3点。

八、对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或钢支撑焊缝施工质量有怀疑时,采用回弹法或超声探伤等非破损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九、在基坑支护质量检测之前,应制定检测方案,由参建各方主体确认,并报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备案后实施。

十、检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内容的质量检测报告:

(一)工程和检测工作概况;

(二)检测方法原理与仪器设备;

(三)检测材料分析处理方法;

(四)检测结论及建议。

十一、当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抽检数的30%时,按不合格数量加倍复测,其检测方法由安全监督部门组织设计、监理等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05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