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426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档格式.docx

A.酸性:

HIO4<

HBrO4<

HClO4B.沸点:

HF<

HCl<

HBr<

HI

C.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D.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I2<

Br2<

Cl2<

F2

【解析】A、因非金属性Cl>Br>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选项A正确;

B、HF中含有氢键,所以熔沸点最高,HCl<

HI<

HF,选项B不正确;

C、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是逐渐加深的,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红色,选项C正确;

D、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I2<

F2,选项D正确。

本题考查卤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侧重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非金属性比较的考查,注重规律性知识的应用,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以此比较单质的氧化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阴离子的还原性;

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颜色加深、单质的沸点升高,而气态氢化物中HF中含氢键,沸点较高,以此来解答。

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②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纵行的元素都是碱金属

③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④原子序数为2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ⅡB族

⑤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A.③B.③⑤C.③④D.②③⑤

【答案】A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3He和4He是同位素②金属性:

K>

Ca>

Mg>

Be

③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④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引力

⑤通常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⑥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

⑦用电子式表示溴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A.①④⑥B.④⑤⑥C.③④⑥⑦D.全部都不正确

【解析】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称同位素,3He和4He是同位素,故正确;

②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金属性:

Be,故正确;

③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故错误;

④离子键为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静电引力、静电斥力,故错误;

⑤通常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故正确;

⑥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离子键,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Na++HSO4-,故正确;

,故错误。

6.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可发生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可能是金属

B.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VA族

C.R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

1

【答案】D

【解析】A、R-中R为-1价,金属不显负价,故R不可能是金属,选项A错误;

B.RO3-+5R-+6H+=3R2+3H2O中R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则R的最低负价是-1价,则最高正价是+7价,R为第VIIA族元素(F元素除外),选项B错误;

C.R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不一定是气体,如溴是液体、碘是固体,选项C错误;

D.由反应可知,生成3molR2中,还原剂(R-)与氧化剂(RO3-)的物质的量比为5:

1,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

1,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

C3-<

D-B.原子序数d>

c>

b>

a

C.离子半径C>

D>

B>

AD.单质的还原性A>

C

【解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离子的还原性:

C3->

D-,选项A错误;

B.由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序数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在增大,所以原子序数为a>b>d>c,选项B错误;

C.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原子序数为A>B>D>C,则离子半径为C3->D->B+>A2+,选项C正确;

D.由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在减弱,非金属性在增强,金属性为B>A>C>D,则单质的还原性B>A>C>D,选项D错误;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推出元素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以此来解答。

8.反应A(g)+3B(g)

4C(g)+2D(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平均反应速率v(X)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0.2mol(L·

s)B.v(D)=6mol(L·

min)

C.V(A)=4mol(L·

min)D.v(B)=8mol(L·

【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3.0mol/(L·

min)、3mol/(L·

min)、4mol/(L·

min)、2.67mol/(L·

min),所以答案选C。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利用转化法或比值法均可比较反应的快慢,选择题中以比值法较快速,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可知,比值越大,反应越快,以此来解答。

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Mg3N2+6H2O=3Mg(OH)2↓+2NH3↑

C.2KOH+H2SO4=K2SO4+2H2O

D.NH4Cl+NaOH=NaCl+NH3↑+H2O

【解析】A.2Na2O2+2H2O=4NaOH+O2↑中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选项A选;

B.该反应中没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选项B不选;

C.该反应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选项C不选;

D.该反应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本题考查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及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即可解答,注意利用化学键判断的一般规律,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C(s)+CO2(g)

2CO(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2v(CO2)=v(CO)②2n(CO2)=n(CO)

③2v正(C)=v逆(CO)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A.④B.④⑤C.①④D.③④⑤

【解析】①2v(CO2)=v(CO),没有体现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2n(CO2)=n(CO),不能判断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2v正(C)=v逆(CO),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应为v正(C)=2v逆(CO),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没有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

④反应为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反应为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正确;

1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

4NH3(g)+5O2(g)

4NO(g)+6H2O(g)ΔH=-905.9kJ·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增大

B.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C.4molNH3和5mol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

D.平衡时,将水蒸气移除部分,此时逆反应速率降低,正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A.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选项A错误;

B.平衡后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正方向移动,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选项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4molNH3和5molO2反应无法完全转化,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905.9kJ,选项C错误;

D.平衡时,将水蒸气移除部分,此时逆反应速率降低,正反应速率不变,选项D正确。

12.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慢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碱性越弱,H2O2分解速率越慢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c(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解析】A、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小,分解越慢,选项A正确;

B、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弱,双氧水分解越慢,选项B正确;

C、根据变量控制法,3个实验必须加入等量的Mn2+才能比较溶液的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由图丙可知,3个实验中由于仅在其中一个加入了Mn2+,所以选项C不正确;

D、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选项D正确。

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通入CaCl2溶液中,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

B.金属性K>

Na,则钾可将NaCl溶液中的钠置换出来

C.钾的燃烧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

镊子、三脚架、酒精灯

D.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说明Na2O2变质

【解析】A、碳酸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不产生沉淀,选项A错误;

B.钾与NaCl溶液中的水反应,无法置换出金属Na,选项B错误;

C.钾的燃烧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镊子、三脚架、酒精灯外,还需的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选项C错误;

D、过氧化钠变质一般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因此不能说明过氧化钠没有变质,选项D正确。

1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

已知:

①C(s)+O2(g)=CO2(g)△H1=-393.5kJ·

mol-1 

②2CO(g)+O2(g)=2CO2(g)△H2=-566kJ·

③TiO2(s)+2Cl2(g)=TiCl4(s)+O2(g)△H3=+141kJ·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是

A.-80kJ·

mol-1B.-160kJ·

mol-1C.+160kJ·

mol-1D.+80kJ·

mol-1

【解析】已知①C(s)+O2(g)=CO2(g);

△H=-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

△H=-566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

△H=+141kJ•mol-1

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C+TiO2+2Cl2═TiCl4+2CO,

由盖斯定律可知2×

①-②+③得到2C+TiO2+2Cl2═TiCl4+2CO,其△H=2×

(-393.5kJ•mol-1)+566kJ•mol-1+141kJ•mol-1+(=-221kJ•mol-1)=-80kJ•mol-1。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的知识,注意教材知识的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最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再计算得到焓变。

15.已知H2(g)+Br2(l)=2HBr(g)ΔH=-72kJ·

mol-1, 

蒸发l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H-H

Br-Br

H-Br

键能(kJ·

mol-1)

436

200

表中a的数值为

A.267B.339C.354D.369

【解析】蒸发1mol液溴变Br2(g)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根据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30+200-2×

a=-72,解得a=369,答案选D。

1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

原子半径

0.16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与戊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乙单质能与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剧烈反应

C.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丁的单质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速率:

甲<

D.丙单质在戊单质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中丙为+6价

【解析】甲、丁为ⅡA族元素,甲原子的半径大,则甲、丁分别为镁元素、铍元素;

乙为ⅢA族元素,半径大于丁小于甲,则乙为铝元素;

丙和戊均有-2价且丙有+6价,则丙为硫元素,戊为氧元素。

A.乙与戊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选项A正确;

B.乙单质铝能常温下被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浓硫酸钝化,选项B错误;

C.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丁的单质镁、铍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速率:

铍<

镁,选项C错误;

D.丙单质硫在戊单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中丙为+4价,选项D错误。

17.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A.原子半径:

Z>

W>

X>

Y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

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Y与X、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解析】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为磷元素,故X、Y、Z分别为氮、氧、硅元素。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Z>W>X>Y,选项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Y>X>W>Z,选项B不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选项C正确;

D、Y与X、Y与Z形成的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类型相同,选项D正确;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己知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则△H1>

△H2

C.已知中和热为ΔH=-57.3kJ·

mol-1,则H2SO4(aq)与Ba(OH)2(aq)反应生成2moIH2O(l)ΔH=-114.6kJ·

D.甲烷的燃烧热为ΔH=-890.3kJ·

mol-1,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4kJ,则lg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0.14kJ

【解析】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选项A错误;

B、ΔH大小比较注意要带“+”、“—”比较。

选项所给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ΔH1<

ΔH2,选项B错误;

C、H2SO4和Ba(OH)2发生中和反应放热,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

已知H+(aq)+OH-(aq)=H2O(l)△H=-57.3kJ?

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114.6kJ/mol;

选项C错误;

D.①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

mol-1,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4kJ,②H2O(g)=H2O(l)△H2=-18

2.4444kJ·

mol-1=-44.0kJ·

mol-1;

故由①-2

②得反应CH4(g)+2O2(g)=CO2(g)+2H2O(g)△H=-890.3kJ·

mol-1-2

(-44.0kJ·

mol-1)=-802.3kJ·

mol-1,则lg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kJ=50.14kJ,选项D正确。

Ⅱ卷(共6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6分)

19.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A为非金属元素,且A、E同主族,C、D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E原子的质子数等于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C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它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B的单质呈固态,D的单质呈气态b.D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B的氢化物

c.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B呈正价d.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B的氢化物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2).NH4NO3(3).极性键、离子键(4).NH4++OH-

NH3↑+H2O(5).

(6).O(7).bc

【解析】根据元素的位置及结构特点可判断,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H、C、N、O、Na。

(1)碳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ⅣA;

(2)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H4NO3,所含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离子键;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3)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电子式为

(4)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碳的非金属性。

故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④.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⑤.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

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所以答案选bc。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用化学符号填空: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⑧号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___________。

写出其与上表元素形成的最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⑨号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证明其非金属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e

(2).H(3).

(4).HClO4(5).Al(OH)3(6).Al(OH)3+KOH=KAlO2+2H2O(7).Cl(8).S2-+Cl2=S↓+2Cl-或H2S+Cl2=S↓+2Cl-+2H+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①~⑩种元素分别是H、N、O、Ne、Na、Mg、Al、S、Cl、K元素,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为Ne元素;

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元素;

⑧号为S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在上述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Al(OH)3;

上表元素形成的最强碱为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KOH=KAlO2+2H2O;

(3)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故⑧、⑨号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

用离子方程式证明其非金属性的强弱为S2-+Cl2=S↓+2Cl-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