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507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第三世界的崛起

6.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

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②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④一批新兴经济发展国家正在崛起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7.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

个)》。

下列关于此表格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4

33

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8.“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极格局崩溃,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世界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9.“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

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

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

10.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

11.《礼记·

王制》载:

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有“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不能身兼副业,也不能中途转换职业。

这则记载主要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者受雇于官府B.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规模宏大D.手工业等级制度严格

12.嘉靖《江西大志》载:

“陶厂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

”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

“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这说明

A.制瓷业中开始出现民营生产B.道光年间瓷器生产已经面向市场

C.景德镇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制瓷业由官营为主走向民营为主

13.北朝民歌《木兰辞》描述: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

i)头,北市买长鞭。

”下列对该材料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的市受到官府严格的限制B.专业市场的出现

C.当时的市里还会有白瓷和纸出售D.当时的草市已经相当普遍

14.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D.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15.明人宋应星说:

“(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

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

从中可以看出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

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D.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

16.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来华,对一座城市作了这样的记述:

“渡大洋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刺桐港为世界上各大港之一,由余观之,即渭之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虚也。

”文中的“刺桐”是指

A.泉州B.广州C.临安D.大都

17.“(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

”上述现象有利于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18.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19.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

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

晋陵郡(江苏常州)船……;

会计郡(浙江绍兴)船……;

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

韦坚传》)。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20.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发达②纺织业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④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

这表明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2.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钦差”后,特意下令将“钦差”统统改作“贡差”、“敬差”。

乾隆帝的这一做法表明

A.他对英国的使臣极度不尊重B.他坚持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

C.他非常在意英国使团的贡品D.他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23.某历史读物写道: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D.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24.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佛山生产的铁器和福建福州生产的漆器,从16到19世纪持续外销南洋和美洲将近三百年。

其外部原因是

A.中国工艺水平领先世界B.世界市场孕育发展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D.区域经济初现端倪

25.“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26.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①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②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③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④郑和下西洋⑤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27.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

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

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28.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

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②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③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④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9.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球化的终点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C.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D.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30.“当新大陆的白银开始到达时,中国的金银比价仍然只有1:

6,而欧洲是1:

11或1:

12,波斯是1:

10,印度为1:

8。

”这导致了

A.白银流入中国B.西欧封建制度瓦解

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D.美洲白银被掠夺

31.他(哥伦布)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这对印第安人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大西洋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32.“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启示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3.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C.基督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地理条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34.史学家保尔·

芒图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

此处的“创造了新美洲”是指,英国

A.建立了“日不落帝国”B.开展了工业革命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实行了议会改革

35.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困难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英国制成品遭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36.托克维尔这样描写1835年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上,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造成了环境污染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③工业化进程迅猛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7.下表为《1875----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

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俄罗斯

38

德国

13

意大利

18

法国

美国(1913)

30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38.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

(单位:

万人)材料能够说明的是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土著遭到灭绝,欧洲殖民者成为当地主人

B.欧洲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北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39.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l个B.2个C.3个D.4个

40.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以国家所有制形式来实现统治集团利益的资本形式。

按此说法,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最早应该出现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民国初年、“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41.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

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

此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B.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42.1883年1月22日,《字林沪报》报道:

“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

”这一报道反映了

A.私人资本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B.私人资本在近代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C.近代企业的经营已被社会所接受D.近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

4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4.“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

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

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A.清政府政策的调整B.民族危机加深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45.《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的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军人的革命政府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高速发展

C.一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4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47.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

“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

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

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48.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

“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下列各项中,符合预言中“革命化”含义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D.南京国民政府深入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9.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50.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

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

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

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

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51题18分,52题16分,53题16分,共50分。

51.(18分)经济政策和经济组织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中后期税收的变化情况。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二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3.1%增长到32.4%,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

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3)19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但在鸦片战争中却遭惨败,试从清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入手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2分)

材料三19世纪末美国工业发展大事表

1863年

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1873年

经济大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铁路、采矿等大工业大量涌现。

1874年

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

1875年

新泽西州颁布《公司法》,宣告:

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1878年

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

并向铁路、电气、炼钢、信贷行业渗透。

1897年

美国最高法院宣称一个制造业的股份公司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约束,此后企业并购达到历史的顶峰。

(4)材料三列举了美国垄断组织产生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试结合史实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

(6分)

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

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篡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

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

——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问题:

据材料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任选材料中的两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演变对史观的影响。

(16分)(要求:

运用所学史实分析说明,层次清楚,史论结合)

53.(16分)晚清和民国时期是近代以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探索的重要历史时期。

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材料三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

……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