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4758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判断题库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以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时候还应该遵循规律的客观性。

4、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6、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8、真理与谬误之间,如同冰炭之不可同炉。

9、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

10、真理有时是相对的,有时是绝对的;

有的真理是相对的,有的真理是绝对的。

1、时势造英雄。

2、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3、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杠。

5、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社会意识一定依赖于社会存在。

1、资本积累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本身。

2、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8、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9、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资本输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宿命。

3、资本主义的出现是一种历史退步。

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5、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6、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地走到垄断。

7、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生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单方面的,与生产力这些没有关系。

9、资本主义的只是一个过渡性生产方式。

10、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4、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思想来源。

8.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是康德。

9.从无产者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无产阶级就形成了。

10.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论证。

1、马克思说:

共产主义=人道主义+自然主义。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3、科学的社会主义源自空想社会主义,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区别。

4、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5、三大差别自产生就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根本体现。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之间没有关系。

8、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起点。

10、资本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超越的发展阶段。

单选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C.它始终根植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

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D.伟大发现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2、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6、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唯物史观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9、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2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既坚持又发展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的特征是C.实践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运动

6、《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0、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13、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矛盾的特殊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7、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18、“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表明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

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

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真理具有相对性

2、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C.教条主义的错误

6、实践的客体是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知觉

1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5、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1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反映()的历史观B.宿命论

4、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C、生产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经济范畴

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4、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是C.社会形态的更替

15、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6、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D.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行为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商品是B.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重性是C.价值和使用价值

3、劳动二重性是指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C.生产剩余价值

6、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是B.生产集中

7、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C.分工和交换8、剩余价值来源于A.工人的剩余劳动

9、可变资本是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10、剩余价值率是B.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B.延长工作日长度

12、生产价格是价值的C.转化形式

13、剩余价值是由()创造的D.不变资本

14、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A.相对剩余价值

1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B.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6、资本流通的目的是D.实现价值增值

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8、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9、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C金融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高的产物,是()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B.资本全球化

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并存的根源在于A.资本主义私有制

6、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其中最主要的是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趋深化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阶段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的根本目的在于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

这阐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D.实质

1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张的主要形式是A.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

12、()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C.法人资本所有制

13、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因是B.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

14、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D.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

15、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的迅速发展,促进了()B.社会生产力、社会进步

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C.尚需长期的过程

18、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的物质财富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增长仅6倍,但占世界人口20%的少数富国与一批穷国,其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差距,则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

在当今190余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真正称得上是发达国家的也不过20多个,而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基本上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000年人均GDP最高的日本等5国与最低的莫桑比克等5国相差315倍。

这些数据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D.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两极分化的世界性

19、在1979年,美国最富的20%的人的收入,比最穷的20%的人高出3.5倍;

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9倍。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4年8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04年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就业机会增多,但是美国贫困人口仍然比2003年增加了110万,达到3700万人,占总人口的12.7%。

这是美国贫困人口连续第四年出现增长。

这些数据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B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继续存在和扩大

20、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管理能力,享有优厚的薪金和职务津贴、企业董事所得利润等,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他们在企业中控制企业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控制人事调动,处理劳资纠纷,因而具有控制企业的实际权力。

这说明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A阶级、阶层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1、以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闵采尔的“千载太平之国”为主要代表的属哪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C.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共产党宣言》

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6、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7、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列宁

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10、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两大阵营的形成

11、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苏联解体

1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4、下面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模式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15、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标志是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经济斗争

1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0、()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C.改革

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A.马克思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C.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

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

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

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C.政治国家的消灭

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

8、()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

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C.人们在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