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43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docx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

学校德育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思想

提要: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德育工作,他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多次科学地阐述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指出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邓小平德育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邃,涵盖面广,对于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文:

一、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他在这方面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科学地阐明了德育工作的客观地位。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

“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很大变化。

……当然,我们总还要做教育工作,人的工作,那是永远不能少的。

但是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

”1990年3月,他指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奋斗,都很必要,但只靠这些也还不够。

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

”(第355页)这两段话讲的是物质与精神、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般认为,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因此,可以认为这两段话讲的是德育与经济工作的关系。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有广狭之分,狭义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的关系,即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关系。

广义是讲德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从广义讲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这反映了总设计师的德育大思路。

他指出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又指出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德育工作的能动作用,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把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纠正德育工作“万能论”和“无用论”,防止“左”右倾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在总结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强调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

“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

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

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第156页)1987年3月,他指出:

“在整个四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既然是长期的事,不可能搞运动,只有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第208页)1989年3月,他指出:

“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

我们经过冷静的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

……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

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第290页)同年6月,他又说:

“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党员。

”(第305页)邓小平同志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德育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文革时期“左”的错误决不能重演,而8O年代中后期轻视德育、失误的教训,应永远记龋。

3、从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论述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983年1月,他指出:

“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

”(第202页)1983年10月,在论述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反对精神污染时,他指出:

“不要以为有一点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惊小怪。

……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由什么样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第45页)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他语重心长地说: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

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

“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第38O页)“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条中国发展的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

”(第381页)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可谓语重心长。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这些新课题,必须以邓小平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为指导,发挥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

健康成长的导向和保证作用。

二、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之前,多次指出,要教育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1985年3月,将“守纪律”改为“有纪律”,从此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简称为“四有”。

1987年2月,他指出:

“文化大革命带坏了一代人。

”“所以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

‘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第205页)1989年9月,他明确提出:

“我们的目标是‘四有’”(第318页)。

强调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内容。

1.理想和纪律教育。

他说教育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第11O页)“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111页)1986年11月,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青年的影响,他指出:

“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

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

”(第191页)1987年3月,他又指出:

“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

”(第209页)同年6月,他再次提出:

“在强调发展民主的同时,要强调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有理想、有纪律。

”(第245页)

2.坚持四顾基本原则的教育。

他多次强调要对人民特别是青年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

他在1987年3月指出: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教育问题,同四个现代化建设将是并行的。

”(第208页)1989年9月,他又指出:

“我们要抓紧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理论的教育,搞几年风气就会变的。

”(第31O页)

3.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

1989年3月,他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时指出:

“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

”(第29O页)

4.爱国主义教育。

1983年4月,他指出:

“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1992年初,他在南方视察时,殷切希望知识分子“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

”(第378页)

5.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1986年6月,他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第163页)邓小平同志强调的理想教育实际上就是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是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他说:

“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搞四个现代化,要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

”(第209页)他把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这在他视察南方谈话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

他说培养教育好“以后的几代人”、“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第38O页)邓小平同志关于德育目标、内容的思想,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大思路,高屋建瓴、意义深远。

三、学校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指出:

“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

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

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

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

”(第144----145页)1987年2月,他指出: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