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853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研究Word下载.docx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城市环境改造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水平在全省也处发展前列,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枣庄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枣庄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计划。

而现有城市集中供热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随着枣庄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随着枣庄市行政中心的西移,随着枣庄市城市建设重点的西移,随着城市布局格局的改变;

准确把握城市供热的发展方向,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的、科学的城市供热发展规划就更为重要。

第二章城市发展回顾

枣庄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

各市、区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目前枣庄市中心城东城区和滕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均拥有比较健全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和发展主体—热力公司和热电公司,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也较高,枣庄市中心城东城区可达到近40%,滕州市可达到近35%,而其他各区基本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但枣庄市各区集中供热发展模式基本以小型热电联产热源为主,供热能力低,运行经济性较低,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

为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枣庄市各区先后制定了本区的城市热力工程专业规划,规范本区的集中供热发展。

第三章城市供热现状

一、滕州市供热发展现状

滕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已初具规模。

现有城市供热热源两处,即: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和滕州市煤矸石热电厂。

为改善滕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滞后的局面,滕州市于2001年利用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2×

135兆瓦热电机组扩建工程为楔机实施了滕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确定以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热源为城市供热的主热源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其中第一台机组于2003年3月试运成功,第二台机组于9月份供热发电,热源总装机规模达到300兆瓦,同时于热源建设配套进行的城市供热管网已建成DN700蒸汽供热主线2.36公里,支线2.4公里,DN500蒸汽供热主线2.2公里,支线1.2公里,同年采暖期进行城市供热。

现企业计划于2004年初进行二期扩建,扩上2×

315兆瓦热电机组,以满足城市供热发展需要。

二、枣庄市中心城东城区供热发展现状

东城区集中供热发展起步于1983年,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

目前城区供热主要由枣庄热电公司、枣庄南郊热电有限公司和枣庄市热力公司负责。

枣庄热电公司拥有热电厂两处,其中:

枣庄热电公司北郊热电厂热源位于市中区北部,热源现状装机规模为六炉四机即:

12兆瓦+1×

6兆瓦抽凝供热机组1×

6兆瓦背压热电机组,匹配4×

35吨/小时+2×

75吨/小时锅炉,热源有出口管径为325×

7蒸汽主线两条,拥有城市配套热网主干线15公里,支线60公里,年供热量为78万百万千焦。

热源最大供热能力为200吨/小时。

枣庄热电公司南郊热电厂热源位于中心城东城区南部,热源现状装机规模为三炉两机即:

15兆瓦热电机组,匹配2×

65吨/小时+1×

75吨/小时锅炉,热源有出口管径为529×

7蒸汽主线一条,拥有城市配套热网主干线4.5公里,年供热量为20万百万千焦。

枣庄南郊热电有限公司为在建热源,位于枣庄经济开发区长江路南、衡山路以西,热源建设规模为三炉两机即:

50兆瓦热电机组,匹配3×

220吨/小时锅炉;

目前已建成规模为2×

50兆瓦热电机组,匹配2×

220吨/小时锅炉,已实现发电,热源额定供热能力为160吨/小时,最大供热能力为210吨/小时。

2006年底将全面实现供热发电,届时热源去除自用热,可向城市供热达300吨/小时。

枣庄市热力公司主要负责城市配套热网的建设和管理,目前主要负责中心城东城区东南部地区供热,热源为枣庄热电公司南郊热电厂,并拥有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站两处,其中西部供热站规模为1×

29兆瓦热水锅炉,东部供热站规模为4×

10吨/小时+1×

35吨/小时蒸汽锅炉。

三、枣庄市中心城西城区供热发展现状

枣庄市中心城西城区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规模性集中供热,除枣庄高新区热力公司在开发区现有一座10吨/小时集中供热锅炉房外,其余企事业单位工业用热和采暖用热均为自供,供热方式比较落后。

为改变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滞后的局面,满足企事业单位、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枣庄市政府确定利用枣庄八一矿水煤浆热电厂建设为依托,将其发展为本区的城市供热主热源。

枣庄八一水煤浆热电厂在建一期工程装机规模为2炉2机即:

130吨/小时锅炉和2×

24兆瓦抽凝供热电机组,对外最大供热能力130吨/小时(0.981兆帕),近期完善机炉配置扩建为三炉两机,并预留再扩建条件,主要为本区东北部外供工业企业用热和居民采暖用热。

同时枣庄市政府计划在本区西南部建设4×

C150兆瓦中大型热电厂,作为城市供热的主热源为薛城区供热,该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立项审批,可望于近期进入实施阶段。

四、峄城组团供热发展现状

枣庄市峄城组团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城市供热热源一处为山东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

该热源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2002年底投入运行,热电厂一期工程装机规模为3炉2机即:

7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

12兆瓦抽凝供热电机组,对外最大供热能力140吨/小时(0.981兆帕),二期工程1×

C12兆瓦热电机组即将完工,届时热源对外最大供热能力达到200吨/小时(0.981兆帕),三期续建工程已开始动工,续建工程规模为三炉两机,即3×

13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

25兆瓦抽凝供热电机组并预留再扩建条件,续建工程实现后热源对外最大供热能力将达到460吨/小时(0.981兆帕),主要为枣庄市峄城组团外供工业企业用热和居民采暖用热。

五、台儿庄区供热发展现状

枣庄市台儿庄区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城市供热热源一处为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该热源于1997年开工建设,1998年底投入运行,热电厂一期工程装机规模为3炉1机即:

35吨/小时锅炉和1×

12兆瓦抽凝供热电机组,对外最大供热能力70吨/小时(0.981兆帕),现计划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工程规模为一炉一机,即1×

7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

C12兆瓦热电机组并预留再扩建条件,二期工程实现后热源对外最大供热能力将达到140吨/小时(0.981兆帕),主要为枣庄市台儿庄区外供工业企业用热和居民采暖用热。

六、山亭区供热发展现状

枣庄市山亭区目前供热方式比较落后,尚未实现集中供热,城区仅山东华润纸业集团有一处小型企业自备热电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七、存在问题

(1)城市供热管理力度不足,在热源供热范围内仍有大量小型锅炉房及热源点在运行,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2)管网主干管布局相对合理,但管网分枝开口太多,造成管网运行失调。

由于分支开口的增多,造成管网沿程压降增大,减小了管网的供热服务半径,末端已无继续延伸的可能。

(3)现供热覆盖面积内,仍有供热缺口,由于管网布局的不合理已无法满足供热要求。

第四章城市热负荷分析

一、城市供热分区

根据城市发展布局、发展方向、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热负荷分布及区域发展特点,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原则按五个相对独立的供热分区发展。

即:

枣庄中心城市东城区分区、枣庄中心城西城区分区、枣庄中心城峄城组团分区、台儿庄分区和山亭分区。

而根据热源布局和城市发展布局形态,进而化分为七个相对独立的热力系统供热分区,即将枣庄中心城市东城分区分为东西两个系统供热分区和枣庄中心城西城分区分为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供热分区。

二、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根据枣庄市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枣庄市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山东省各大中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经验,确定枣庄市中心城达到80%,枣庄市台儿庄区达到70%,枣庄市山亭区达到70%。

三、城市热负荷预则

根据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枣庄市远期总供热负荷为:

采暖期总热负荷4339吨/小时,其中,工业热负荷1110吨/小时左右,采暖热负荷为3229吨/小时。

城市供热总采暖面积达3913万平方米。

其中:

枣庄市中心城采暖期总热负荷3497吨/小时。

工业热负荷800吨/小时左右,采暖热负荷2697吨/小时左右(总采暖面积为3639万平方米)。

枣庄市台儿庄区采暖期总热负荷391吨/小时。

工业热负荷100吨/小时左右,采暖热负荷291吨/小时左右(总采暖面积为393万平方米)。

枣庄市山亭区采暖期总热负荷328吨/小时。

工业热负荷180吨/小时左右,采暖热负荷248吨/小时左右(总采暖面积为334万平方米)。

四、城市热负荷分析

枣庄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鲁南地区中心城市,特色山林城市;

是区域性交通、信息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鲁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与商贸中心城市。

特殊的城市发展性质,独特的城市发展特点,决定枣庄市城市供热负荷发展趋势已进入大中城市发展模式,由城市供热负荷预测可看出,城市采暖热负荷占总热负荷的75%左右,即城市供热负荷重心趋向城市采暖热负荷。

特别是枣庄市枣薛经济带、枣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枣庄新城、枣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独立发展区域的建设,都将成为城市采暖热负荷重要的增长点,未来枣庄市城市供热负荷的发展,采暖热负荷将成为重中之重。

因此,城市供热发展在城市热负荷方面将以季节性强、负荷量大、区域性突出的城市采暖热负荷为主。

第五章城市供热能源结构分析

一、供热能源现状

枣庄市目前的供热方式主要有热电厂供热,企事业单位自备锅炉供热,还有部分住宅采用煤炭直接燃烧供热等方式,概括起来可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两种形式。

经调查,这些热电厂、锅炉房及居民采暖所需的燃料中,煤炭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少数民用锅炉房使用油品作燃料,由于煤中含有较多的灰份和硫,其燃烧排放的废气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枣庄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较低,而枣庄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又决定了大部分的建筑必须采暖,这样集中供热范围外的建筑,不得不采用分散的小锅炉甚至煤直接燃烧的方式,使得目前枣庄市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与现代化特色山林城市要求不符。

这主要由城市集中供热所占比重太低所至。

二、供热能源结构确定

供热能源结构的确定既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能源政策,又要结合枣庄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情况,还要从经济性、环保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行一能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根据枣庄市的能源现状和发展情况,可供本市的供热能源主要有煤炭、电力、油品、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煤炭是一次能源,在我国资较丰富,针对本地区而言,枣庄市本身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是我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并与周边兖州、济宁等我省主要煤炭资源产地距离不超过100公里,因此枣庄市可利用的煤炭资源相当丰富。

由于煤炭燃料成本较低,将成为枣庄市供热的主要燃料。

电力是优质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的产品,成本较高,在将其作为一次能源进行大规模供热使用不合理,也不经济,但由于其使用方便,可与油品、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优质洁净能源,作为供热的补充能源。

油品在我国较昂贵,根据国家政策,热电厂、集中供热站不宜以油品作为主要燃料。

随着枣庄市天然气供气工程的落实,天然气也将成为枣庄市的重要能源之一,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不宜作为城市供热的主要能源。

根据以上情况,确定枣庄市供热能源结构为:

充分贯彻以煤炭为主,以电力、

油品、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优质洁净燃料为辅的实施原则。

第六章热电厂在城市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概况

枣庄地区用电来源主要为十里泉电厂、邹县电厂和建设发展中的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

枣庄电网的供电范围包括五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一市(滕州市)和两个受用户(微山、苍山)。

二、枣庄市城市电力需求预测

根据枣庄市电力部门所做的枣庄市“十五”和“十一五”电力规划,在“十五”期间,枣庄地区每年的用电量基本以9%左右的递增率增长,“十一五”期间,枣庄地区每年的用电量基本以11%左右的递增率增长,本地用电基本有保证。

但当全省处于用电高峰时,枣庄地区用电主要来源十里泉电厂、邹县电厂外送电力增加,向枣庄地区可送容量减小,在此时本地的热电联产发电能力,可作为补充和备用电源考虑。

三、热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根据上述枣庄地区用电预测和电力现状可得出热电联产热源发展的原则。

枣庄地区电力供应可满足本区用电要求,供需基本平衡。

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以热定电,热电联产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热源允许其新建或扩建发展。

当全省处于用电高峰时,本区域热电联产热源所产电力可作为本区电网电力供应的补充和备用。

第七章城市热源发展方向

一、城市热源发展原则

根据枣庄市城市发展布局、城市供热现状条件、城市热负荷发展特点、城市供热分区布局、城市能源结构特点、热电联产热源发展空间,确定城市供热热源发展原则为:

充分利用现有热源条件,进一步挖潜改造,扩大现有热源供热能力。

以发展城市大型热电联产热源为城市供热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多热源,多方向,多种供热系统形式的城市供热体系,以满足城市供热需要。

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源在现有设备使用期内,将作为调峰备用热源保留使用,以弥补城市热源建设过程中供热能力的不足,原则不再发展建设,但根据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源布局特点,适当选择几处重点发展。

提高热源供热的保障性。

二、城市热源发展方向

1、城市热源发展方向

根据对上述决定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方向的多种必要条件分析,确定枣庄市以发展城市大型热电联产热源形式为城市供热的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多热源,多方向,多种供热系统形式的城市供热体系,以满足城市供热需要。

2、城市热源发展方向论证

发展实际

目前在枣庄市各区城市集中供热发展中,以市中区和滕州市发展较好且已具相当规模,但枣庄市市中区集中供热发展起步于1983年,由于供热热源形式为小型热电联产为主,距今历经20年多年,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也仅达到40%;

而滕州市自2001年依托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2×

135兆瓦热电机组扩建工程为楔机,以中大型热电联产热源形式实施滕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于2003年供热发电,距今仅用二年时间就使滕州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了35%。

供热能力

热源发展中大型供热机组可大大提高热源供热能力,可尽快解决目前枣庄市已建设小型热电机组供热能力不足的局面,保障城市供热。

供热方式

中大型机组热源供热参数选择余地大,供热方式灵活,一般小型供热机组蒸汽供热参数在0.8兆帕—1.28兆帕之间,热源供热半径有限;

根据枣庄市城市热负荷需求,选择2×

135兆瓦热电机组较为合理,该热源可在0.2兆帕—1.6兆帕之间,选择三级供热参数,即1.6兆帕、0.98兆帕、0.2兆帕分别对城市采暖供热和不同压力要求的工业用户供热,可基本满足城市供热需求。

节约能源

热源中大型热电机组比小型热电机组运行标准煤耗低近50%。

大大降低城市能源消耗量。

热源建设投资的单位造价也低许多,符合国家能源建设综合利用的产业政策。

环境保护

热源中大型热电机组的脱硫、除尘等环保措施,比小型热电机组建设标准高,大型热源的烟囱(210米以上)比小型热源的要高,因此大型热源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远低于小型热源。

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枣庄市城市供热发展方向:

枣庄市将以解决居民采暖热负荷为重点;

充分贯彻以煤炭为主,优质洁净燃料为辅的供热能源结构原则;

以发展城市大型热电联产热源为方向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