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59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水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用于交通通信的人均支出2334元,比上年增长40.2%;

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量达11.3辆,比上年增长3.4辆。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88元,比上年增长5.9%,用于食品类的消费支出1796元,增长4.6%。

——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6.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6平方米。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8%,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

根据省统计局组织对全省包括食品药品质量、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就医、受教育、安全感、政府公开办事、突发事件处理、就业和收入等十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民生满意度为70.95,位居全省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湖州市仅相差0.1,其中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感、政府公开办事、突发事件处理、就业等5个方面的满意度居全省第1位。

——就业工作。

200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并组织实施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就业工作取得比较大的成效。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4346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153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6152人,创业培训2172人,帮助488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18人,农民转移就业52929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623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低于省政府4%的目标。

——社会保障。

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全市有68229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支出资金9318.2万元,增长47.7%;

纳入低保救助贫困残疾人达16262人,占全市低保人数23.8%,有597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全额低保。

全市有国办敬老院56所,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3972人,集中供养人数3578人,平均供养率为90.1%,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医疗救助筹集资金2480万元,救助贫困群众8755人,比上年增加了1673人,支出救助资金2471万元,增长49.3%。

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分别完成和超额完成省政府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达的目标任务,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年末累计结余20.09亿元,其中企业基本养老年末累计结余11.68亿元,支付能力达21.94个月;

按市级统筹要求,对全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初步规范和统一,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了衔接,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1%。

(三)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科技创新。

全市科技三项经费总投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0.2%;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农业科技企业13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2个,高新企业研发中心5个,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139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4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市星火奖3项;

专利申请量1582件、授权量991件,同比增长62.1%、43.2%,其中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

科技合作不断扩大,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8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教育发展。

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3.07%,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为99.99%、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为99.88%、巩固率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3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24%。

继续推进小规模学校、教师集体宿舍改造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丽水中学、丽水职高等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小学新增校舍面积14.96万平方米,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71.9%,各县(市、区)均已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标准。

——文化体育。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09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景宁“三月三”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成为弘扬绿谷文化的有效载体。

2009年我市以体育创强为总抓手,以“体育设施进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为载体,紧扣“围绕一条主线,立足两个重点,推进五项工作”的工作思路,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全市共取得世界冠军6个、全国冠军6个、全省冠军21个,创建省级体育强镇11个,扶持建设小康体育村470个。

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投入使用,469个村配置了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实现了全市800人口以上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2009年丽水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惠及全市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市、区)、市属各相关部门全面动员,真抓实干,在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委、市政府酝酿出台《丽水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医改阶段工作任务与部门责任。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首批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县全面启动实施。

(二)社会服务产业迅速发展

2009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连续四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位于全省各市首位,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旅游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10.1%增加到16.03%,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大景区建设”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2009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共有丽水东西岩等5个景区通过了国家级评定验收并发文确认,超额完成了年初的目标任务,也使我市高等级景区保有量达到了全省各市中游水平。

2009年“创优”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还获得了“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

在《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全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日渐浓厚,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以丽水万象文化创意园区、丽水古堰画乡油画市场、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遂昌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云和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青田石雕文化创意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

同时,艺术品业、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和创意农业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为引领我市产业向高端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新农村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农民异地转移稳步推进,全市全年共投入资金8.95亿元,异地转移农民95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

农民转移就业力度加大,全年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2929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6234个,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6152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0%,获得资格证书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5%。

农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农村年人均4000元以下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费,基本达到了应免尽免的要求。

2009年实施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60个,面积1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8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整改造工程,惠及农村学校师生35000人。

同时,投入资金700万元,完成470个村的小康体育村建设。

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新一轮广播“村村响”工程已全面完成,每周电视对农节目达到20档,广播对农节目达到25档。

全市新农村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社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总体水平比上年度有所下降,但各级政府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在第一位,对项目建设资金在安排上做到“保民生、保重点、保急需”,做到“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保证民生工程的投入,在困难的条件下做出了好成绩:

一是努力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资金。

全市共争取到第二、三、四批社会发展方面新增中央投资资金3780万元,项目总投资2.96亿元,国债资金占总投资的12.8%,拉动内需作用十分显著。

从分行业看,医疗卫生方面投入最大,共2.1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880万元),教育方面投入0.8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900万元)。

全市涉及社会发展类国债资金项目共21个,经国家、省各级专项检查表明项目实施总体情况良好。

二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市妇保院迁建、市中医院急诊住院大楼、云和县人民医院迁建、庆元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青田县人民医院迁建、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顺利推进,龙泉、松阳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前期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三是部分县社会发展项目投资成效显著。

缙云县2009年社会发展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1.86亿元,比上年度增加近4倍。

松阳县“农村宅基地换养老”的创新做法,两年拉动农村12亿元投资,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机会,荣获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五)社会公共安全状况良好

全市没有发生在全省有影响的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6.85%,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

全年“两抢”案件发789起,同比下降4.3%;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9起、死亡279人、受伤812人、直接财产损失130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0%、6.7%、27.5%和56.4%。

火灾事故92起,比上年下降4.2%,直接经济损失384万元,上升了27.5%,死亡3人。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1.4%、11.2%和27.2%,全年丽水本地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全市信访总体平稳,总量减少、来信减少、来访减少、重复访减少,异常访、进京访持平,但赴省集体访增加。

2009年,我市荣获浙江省“平安市”称号,全市九个县(市、区)全部荣获“平安县(市、区)”称号。

三、丽水社会发展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2010年是医改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除医改工作量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政策完善、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医改工作的重点。

围绕这些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须关注:

一是加强对试点县经验的推广力度。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基本是成功的,但在面上推广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总体推进速度偏慢。

因此,在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实情加快推进速度是当务之急。

二是注重对政策的研究、衔接和协调。

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财政补偿等工作都涉及多方面的政策问题,各地情况不相同,不适宜“一刀切”的政策,因此,研究适合本区域可操作的政策,做好与省相关政策的衔接,协调理顺各部门关系非常重要。

三是要加强各县(市、区)和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共安全仍面临较大挑战

当前我市社会大局稳定,但尚未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维稳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2009年共排摸出可能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不安定因素386起,同比上升26.56%,其中百人以上的不安定因素65起,同比上升41.3%。

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重大恶性案件发案上升明显,命案同比上升26.19%,五类恶性案件发案同比上升13.89%,“输入型”犯罪增多,“黄赌毒”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舆论和监控问题进一步凸显。

食品安全工作由于监管难度很大而监管力量薄弱,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我市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以传统加工业和粗放型产品结构为主的我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能耗增长较快,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方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污水管网改造仍有差距,部分县(市)由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雨污分流改造滞后,致使部分污水处理厂难以真正发挥减排效果;

部分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运行台帐、监测台帐、药剂使用台帐和监督性监测台帐等不规范,另外在线监测由于运维机制上尚未完全理顺,造成数据缺失或不正常,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解决。

由于我市经济还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将COD增量控制在现有水平和降低用煤量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四)城乡统筹发展紧迫艰巨

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703元元,两者差距为3.33:

1。

如果加上医疗、住房补贴及各种福利,收入差距更大。

收入水平决定居民的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决定了生活的质量,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14044元,农村人均消费支出4588,两者之比为3.06:

1,也就是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力不足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还体现在一些现代化的、高品质的生活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农村居民电脑、冰箱、空调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此外,图书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也都主要集中于城镇,农村即使有少量分布,其设施的规模、档次等也极难以与城镇相比。

2009年我市城乡统筹测度值排在全省最后一位,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市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紧迫、艰巨、复杂的任务。

四、加快丽水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工作建议

(一)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0年是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承接“十二五”关键的一年,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主要突出三个重点:

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保扩面和制度衔接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下功夫,以均衡发展为目标,提高城乡一体化配置效率;

在长效管理机制等薄弱环节方面下功夫,促进公用设施的共建共享。

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和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改革;

理顺公用设施长效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公用项目建成管理机制不到位现象;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体制。

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监测制度,制定全市年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实施计划,开展实施状况量化评价,建立评估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任务项目化、运作协调化、督查动态化、绩效考评化”的工作机制,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常态化、规范化。

(二)加快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社会服务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对我市这样工业基础薄弱、以生态发展为根本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怎样从丽水实际出发,从发展需要出发,选择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和打造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社会服务产业体系,对我市在“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继续立足于强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

抓紧启动编制《丽水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和重点,紧扣“特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重点,统筹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大众化与高端化旅游、传统和新型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目的地建设,促使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重点是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是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尤其是对进入全省文化产业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从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

再次是对应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抓紧编制全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使产业项目能真正落地。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重点是抓紧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形成符合丽水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积极探索研究管办分离的运行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兴办养老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扩大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参与度。

(三)积极研究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社会事业领域列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范围,其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行业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因此,从丽水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社会事业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把可以由民间资本来承担的社会事业项目及时地推向市场。

(四)树立“全域丽水”理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

打破城乡分割、城乡分立的发展局面,实行城乡一体的规划设计,从土地利用到产业布局,从社会事业发展到生态环境建设,都由城市延伸、拓展、细化到每个乡村,实现规划的全覆盖,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往中心镇、中心村集中;

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补偿和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创新农村宅基地供应方式;

因地制宜地分别采取拆迁新建、整理改建、环境整治、迁村移民等模式,推进新村庄整治建设。

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长期匮乏的突出表现,也是目前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对此最关心、要求也最迫切。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这些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好农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认真做好“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期间是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社会发展的份量将会越来越重,因此,在编制时要把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全局来谋划社会发展,切实提高规划水平。

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和约束性,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际,又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期望与要求,做到可监测、可评估、可问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