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2009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2答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臭,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

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3)、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语法上的关联,某种事实上的关联,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

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

4、写出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格式

五言律诗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仄起平收式:

(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5、本义指什么?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论述并举例说明。

(1)本义:

这里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2)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推求本义:

1)根据古文字字形来推求本义:

古文字是一种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从分析古文字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是一种较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叔:

《说文》:

“叔,拾也。

从又尗声。

”本义是拾取。

2)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辨别本义:

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意符表示该字本意所属的范畴。

分析形声字的意符有助于辨别本义。

“贱”字的形符是“贝”,凡意符是“贝”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由此可知的“贱”的几个义项(“价钱低”、“地位卑下”、“轻视”)中“价钱低”是本义。

(3)从词的多义中进行分析归纳来推求本义:

因为一个词的内部的各意义是互相关联的,词义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先后产生的意义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相似点”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只要我们抓住词义的相互联结的纽带,就可以推出它的本义。

集:

有鸟落树上、聚集、聚会、成就、诗文的汇集等在义项中,可以推知

(1)群鸟落在树上是本义,其它词义都与此义项有关。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3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2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6、写出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分别在五言律诗每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形成的。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阅读题

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文中义。

北:

败北初:

当初塞:

抵补

首:

头再:

第二次是:

这具:

具有

(每词2分,共14分,词义相近即可)

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3分)

三次败逃,因为要奉养母亲,这是尽为人子的责任(3分)

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交往的朋友都责备他(卞庄子),国君也羞辱他。

现在母亲故去了,请求让我对国家尽自己的责任,从而让我的灵魂有个归宿。

二.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倚:

靠余:

多余呵:

怒责

去:

离开溺:

排泄小便诛:

惩罚

(每词2分,共12分)

2.指出划直线部分是两个词还是一个双音词,并解释意义。

于是:

两个词,(2分)在这里(2分):

虽然:

两个词,(2分)虽然这样(2分)

3.将划虚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过刑的人怎么竟敢向尊长要酒喝(5分)

刖跪就把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5分)

三.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14分)

屦:

麻鞋缟:

白绢徙:

迁移

履:

踩踏,穿跣:

光脚冠:

戴帽子益: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6分)

被,通“披”覆盖

3.将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有人对他说:

“你一定会受穷的.”

用你所擅长的专长,游历到不用它的国度,想使自己不受穷,怎么能做到呢?

 

三、将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标点: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於群臣:

“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大夫关其思对曰:

“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

“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

翻译:

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是他心里欢乐,问大臣们:

“我想动兵,可以攻打哪个国家?

”大夫关其思回答说:

"

可以攻打胡国。

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

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

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2.标点: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

“客有于此。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

“亡,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

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善。

”乃辍城薛。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

翻译: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

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

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

“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

”田婴于是接见他。

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

”然后转身就走。

田婴赶忙问:

“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

”客人说:

“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

”田婴说:

“不碍事,先生请讲!

”客人这才回答道:

“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

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

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

”田婴称赞说:

“对。

”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3.标点: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

丑曰:

“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

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

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

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境吏恐而赦之。

张丑为人质的事到了燕国,燕王要杀死他。

张丑逃跑了,快要逃出边境时,边境上的官吏抓到他。

张丑说:

“燕王所以要杀我,是因为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得到它,但是现在我已经丢了宝珠,可燕王不相信我。

今天您准备把我送到燕王那里,我就会说您抢了我的宝珠并吞进了肚子,燕王一定会杀了您,剖开您的肚子和肠子。

想要得到君王的赏识,也不该用财物取悦于他。

我如果被腰斩而死,您的肠子也会一寸寸地被截断。

”边境上的官吏很害怕,就赦免了张丑。

练习题二

1.同义词的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论述并举例说明

(1)、由方言形成的同义词:

黔首原是秦方言,到战国末期始进入全民语言,同“黎民”、“百姓”构成同义词。

(2)、因造字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同义词:

见、视,“视而不见。

”视与见是同义词,但视表看的动作,见表看的结果“看见”。

(3)、由词义时代性所形成的同义词:

屦、履,战国时代前,鞋用“屦”,战国以后,“履有了鞋的意思。

(4)、由于词义在引申过程中相互交搭而形成的同义词:

召、招,在“招致,引起”这一意义上是相同的,可以通用,但两词区别在于“召”本义是“以言召人”,“招”则是“以手招人”。

2、写出七言律诗两种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律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3、词义引申的类型指什么?

可以分几种?

分别是什么,论述并举例详细说明。

从词义引申的类型上说,即由本义(或基础义)派生出引申义,所显现层次和线路上说,也有一定格局和规律。

我们就管词义引申所形成的格局叫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般可分两大种:

(1)、连锁式的引申:

由本义(或基础义)在不同层次上所产生的连锁派生。

即由本义A派生出引申义a→引申义b→引申义c→引申义x;

因为它是连锁式的,一环套一环的,所以叫“连锁式”引申。

习,(反复地练习飞)→反复练习、钻研→熟习、熟悉→习惯。

(2)、放射式(辐射式)的引申:

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以上的向不同方向的引申,即由本义A派出引申义a、b、c、d……x;

派生的方式犹如光束向四周放射,所以叫放射式的引申。

节,有竹节引申出“季节”,“骨节”,“节拍”,“节省”等义。

(举例子不分析扣1分)

4、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式与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的平仄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14分)

受:

接受示:

给……看与:

给丧:

失去

异:

不同鄙:

鄙陋弥:

更加

(每个2分,词义相近即可)

2.找出文中的者字结构,并指出其中的“者”字指代什么(8分)

得玉者,献玉者,贤者,(3分)这里的“者”指代人(1分)

所宝者:

这里的“者”指代事物(2分),可译为…..东西(2分)

3.将划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我把不贪作为宝,你把美玉作为宝。

如果拿和氏璧和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人看,贤人必定会选取至理名言了

(每个翻译5分)

二.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嗜:

喜欢货:

财物踬:

苟:

如果艾:

悔改滋:

更虫:

动物昆虫

(每词2分,词义相近即可)

2.指出划直线部分中含有什么语法现象(8分)

黜弃:

被动

迁徙:

高其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其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将划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1.标点: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

“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

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皆曰:

“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齐桓公拜见小臣稷,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

跟随着的人说:

大国的君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也可以停止了吧。

”桓公说:

“不是这样的。

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然会轻视他的君主;

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地位,当然也会轻视士人。

就算士子小臣稷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五次前去拜访之后才见到了小臣稷。

天下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

“齐桓公对待平民百姓尚且能够谦虚退让,何况国君呢?

”于是一个接一个来朝见齐桓公,没有不来朝见的。

齐桓公能够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天下(错误的事情)全都得到匡正的原因,都因为他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

“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

“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

”谓卫人曰:

“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曰:

“以削。

“吾欲观见之。

“臣请之舍取之。

”因逃。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意),(有个)卫国人说:

“(我)可以在荆棘的刺尖上刻母猴子。

”燕国国王很赏识他,按五乘地的收成那样的俸禄养着他。

国王说:

“我看看你在荆棘刺尖上刻的母猴。

”那人说:

“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需半年不进后宫,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看,这样才可能看见荆棘刺尖上的母猴子。

”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不能观看他的母猴子。

有个郑国台下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

“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它,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荆棘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那母猴子)就清楚了。

”国王说:

“好。

”(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

“你做荆棘刺尖上的母猴,用什么工具做啊?

”答:

“用刀。

“我想看看那刀。

“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

”因此便逃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