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1578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学知识有关验光配镜转Word文档格式.docx

3.人出生后眼球主要组织分化情况如何?

人出生后角膜大小约为10mm,1—2岁后达到成人角膜大小,约为12mm,新生儿角膜较成人平。

各径向角膜弯曲程度几乎一致。

葡萄膜细胞出生时比成人多,2—3岁时达成人数量。

睫状肌的子午线肌在出生时已发育完好,而斜肌则继续发育到5岁。

瞳孔开大肌出生时尚未完全发育,到5岁时方发育完全,因初生儿开大肌作用较弱,所以这时瞳孔较小。

黄斑部的分化在出生时落后于视网膜其他部位,到出生4个月后才发育完善。

初生儿前房较深,随着晶状体逐渐增大,角膜变平,前房就逐渐变浅。

晶状体出生后继续长大,在婴儿时晶体较成人圆。

在青春期晶体赤道径较矢状径增长快。

青春期后,两径增长速度接近,由于年龄的增大,晶体的屈光指数也在增大。

4.泪液的组成如何?

泪液主要由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产牛泪液中主要的有机成分是蛋白质。

其中白蛋白占泪液中总蛋白的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左右,还含有免疫球蛋白等。

泪液中的离子主要是K+、Na+,CL.浓度比血清中高。

另外,泪液中还含有少量脂质和少量葡萄糖及尿素。

pH值为5.20-8.35,平均值为7.35。

5.泪和泪膜的功能是什么?

泪液形成约7~10um薄层膜,叫泪膜,它覆盖在角膜和结膜上皮。

泪膜可分成三层,表层为单分子脂质层,该层主要功能为减少蒸发,并为眼球表面提供润滑作用;

中层为水液层,是泪膜中容量最大部分,是由主泪腺和副泪腺产生,含有水溶性物质(蛋白质和盐);

功能是使氧弥散到角膜组织,并携带无机盐类,代谢产物、葡萄糖、溶菌酶、乳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

最下边一层为糖蛋白黏液层,功能是通过上皮的微绒毛,覆盖于疏水性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表面,使水分均匀地能分布于角膜和结膜上。

综上所述泪膜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①覆盖及填补角膜表面,使角膜能成为一个光滑的光学面;

②湿润和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

③有机械冲洗和抗微生物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④可提供角膜必需的营养物质。

`

6.角膜的组成结构及特性如何?

角膜在眼的前部,和巩膜一块构成眼球外壁,角膜可分成五层:

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上皮层占角膜厚度的1/10,损伤后可再生,并不留瘢痕,前弹力层位于基质层前边,主要作用是作为上皮细胞基底附着的基础,受损后不能再生。

角膜基质层约占角膜厚度的9/10,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板层构成,内有稀疏排列整齐的角膜基质细胞.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修复填补,使角膜失去透明性。

后弹力层富有弹性,受损后可由内皮细胞分泌再生。

内皮层为单层内皮细胞,具有独特的泵功能,不断地把基质层中的水分排入前房,使基质层中水含量保持恒定,使角膜透明。

内皮细胞从生到死亡,不能再生,衰老与受伤死亡细胞留下的位置,靠内皮细胞的扩大和移行来填补。

当内皮细胞因某种原因损失超过一定限度时,则角膜出现水肿增厚,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角膜上无血管。

角膜的屈光力占全眼屈光力力的3/4。

7.巩膜有何组成结构?

巩膜质地坚韧、呈乳白色,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纤维组成,前接角膜,在后部与视神经交接处巩膜分内外二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由此穿出眼球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约在0.3-lmm之间,跟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巩膜包括以下三层:

①表层巩膜;

①巩膜实质层;

②棕黑层。

巩膜血管和神经较少,但巩膜表层血管相对地多一些,所以易产生炎症。

巩膜表被眼球筋膜包裹,前边又被球结膜覆盖、在角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相结合。

角巩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由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逐渐地过渡到巩膜。

角巩膜缘足一些眼内手术的常用切口部位。

巩膜和角膜组成眼球壁的外层。

8.虹膜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虹膜为一圆盘状膜,自睫状肌伸展到晶状体前面。

虹膜由前向后可分为五层:

①内皮细胞层;

②前界膜:

含较多的色素细胞;

③基质层:

有缩瞳作用;

④色素上皮层:

分前后两层,两层内均含黑色素,故虹膜后面颜色较深,该层可使瞳孔散大;

⑤内界膜:

与睫状体、视网膜的内界膜相连接。

虹膜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能使瞳孔放大和缩小,调节射入眼内的光线,以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瞳孔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和精神等因素有关。

虹膜内血管丰富,在炎症时以渗出反应为主。

9.睫状体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睫状体是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mm左右的环状组织。

睫状体由外向内分为五层:

①睫状肌是由纵行、放射状和环形三种肌纤维构成;

②血管层,于睫状冠部含丰富血管;

③玻璃膜,为脉络膜中玻璃膜的延续;

④上皮细胞层.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含色素,内层无色素;

⑤内界膜,为视网膜内界膜的延续,,睫状体上的睫状突上皮可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并可维持眼压,睫状体的睫状肌可以控制晶状体变凸或变扁,以完成眼的调节作用,以达到人能在不同时间可看远和看近的目的。

10.脉络膜的组成结构怎样?

眼球壁的中层叫血管膜,又称葡萄膜,它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由前到后的顺序):

它有遮光及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

但这三部分起的作用均不同。

脉络膜在血管膜的后部,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脉络膜也由五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为:

①脉络膜上组织(构成脉络网上腔);

②大血管层;

③中血管层;

④毛细血管层;

⑤玻璃膜。

11.眼内空腔包括什么?

眼内空腔包括有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前房的前界为角膜和少部分巩膜,后界为虹膜、瞳孔、晶状体和小部分睫状体。

前房的周边部称为前房角。

前房内充满房水,容积约为0.2mL。

中央深约2.5-3mm,周边部渐浅,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当排出功能发生异常时,将影响房水排出,使眼压升高。

后房是在眼球子午线切面上,略呈三角形,前壁为虹膜,后侧为睫状韧带,内侧为晶状体赤道部,外侧为睫状突。

玻璃体腔大部分是由视网膜所包围而形成的空腔,前侧有睫状韧带、睫状体及晶状体背面、内容玻璃体,占眼球容积的4/5,约有4.5mL。

12.眼内容物包括哪些东西?

各起何作用?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扁状体利玻璃体:

三种透明物质,与角膜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房水是由睫状体的睫状突上皮产生,充满前、后房,总量约为0.15-0.3mL。

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8.75%,还含有少量的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尿素及无机盐等,PH值约为7.3-7.5。

当眼有炎症、需要手术或眼外伤。

蛋门质量会增加、房水的循环途径是:

由睫状突产生后,先进入后房,经瞳孔到前房,再从前房角小粱网入Schlemm管.然后经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最后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回到血液循环。

有少量房水经虹膜表层隐窝被吸收和从脉络膜上腔排出。

房水的功能为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并可维持眼—定内压。

晶状体具有弹性,类似一个双凸透镜,山晶状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使其固定于虹膜后边和玻璃体前边,品状体前面的曲串半径约为lOmm,后面约为6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晶状体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晶状体前极和后极。

晶状体直径约9mm,厚约4-5mm。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

当晶状体囊受损或房水代谢发生变化时,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屈光指数为1.44,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并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能起一定保护作用。

眼的调节功能是晶状体在睫状肌的控制下完成的。

玻璃体是在玻璃体腔内充满的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8.5%一99.7%。

在玻璃体前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是容纳晶状体的。

其余部分分别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

玻璃体前表面与晶状体后囊间有圆环形粘连,青年时粘连紧密,老年时变松弛,所以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易与玻璃体分离:

玻璃体主要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当然对光线也有屈光功能。

玻璃体无血管,代谢缓慢不能再生、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

13.什么是白内障?

眼的晶状体是一个透明且具有弹性的双凸形透明体。

随着入的年龄逐渐增大,晶状体弹性在逐年下降。

硬度也逐渐增大,透明度下降,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或褐色无论何种原因,只要晶状体变成混浊,不透明,都称为白内障:

14.白内障是如何产生的?

白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

外伤、药物中毒、某些严重疾病、先天发育障碍和有害射线损伤等。

老年性白内障,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

因年龄增大,各种器官功能下降,对晶状体的营养代谢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维生素的缺乏、晶状体pH值的改变以及一些有毒物渗入晶状体均可引起晶状体蛋白变性而产生混浊。

②内分泌紊乱。

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白内障。

③有害射线照射,例如,紫外线可以影响晶状体氧化还原过程,促使蛋白质变性。

④遗传因素。

如先天性白内障,部分老年性白内障和遗传有一定关系。

15.白内障有何症状?

白内障初期几乎无症状,但视力在逐渐下降,有时眼前会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有时还出现视物弯曲变形,视物产生重影和单眼多视现象。

随着晶状体的桉化,折光指数增大,会产生晶状体性近视。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阶段晶状体混浊首先发生在周边部。

(2)膨胀期晶状体呈弥漫性混浊,含水量增加,整个晶状体肿胀,前房变浅,易引起眼压增高,形成继发性青光眼,视力明显减退。

(3)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瞳孔区完全变白,视力仅存光感。

(4)过熟期晶状体过熟的皮质液化或钙化,核下沉,整个晶状体缩小,部分皮质被吸收。

部分老年性白内障以核混浊为主,称力核性白内障,初期视力就明显减退。

老年性白内障从初期刊成熟期所需时间不一样,一般要2-5年不等,也有长达10年以上者,也有只停留在初期阶段。

16、睫状肌是如何发挥调节机制的?

眼在调节静止状态时,睫状肌是松弛的,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

当眼需要调节时,睫状肌就收缩,调节越大,收缩也就越大,睫状突所围成的环就缩小,晶体悬韧带松弛,由于晶状体本身的弹性,前面中央部凸起呈球形,晶体厚度增加,屈光力相应增大而产生调节作用。

17.视网膜结构如何?

眼球壁内层就是视网膜,是一层透明薄膜,起自视神经周围向前衬覆在脉络膜内面,其前缘呈锯齿状,叫锯齿缘,再向前与睫状体上皮层相连。

视网膜只在视神经穿出处及锯齿缘与其外面组织紧密相连。

视网膜后极部有浅漏斗状凹处,称黄斑,中心部最薄叫中心凹,直径约为0.35mm。

黄斑为视觉最敏感处。

视网膜结构很复杂,由10层组成(图1)。

视网膜又可分为两大层,即脑层(即内五层)和感觉神经上皮层(即外五层)。

前者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后者由脉络膜毛细血管供血。

视网膜包括三个神经单元,即圆锥和杆状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当光线进入眼

内时被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所感受,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双极细胞,再传到神经节细胞。

由神经节细胞集中成视神经,传人颅内:

神经纤维集中处,在眼球后极稍偏内则,呈椭圆形,叫视神经乳头。

此处只有神经纤维,无神经细胞,不能感光,故在视野中产生生理盲点。

在视乳头,中央有一凹陷处,叫生理凹,视网膜血管由此进入眼内,在视网膜内有100多万个神经节

细胞和视神经纤维,—根纤维支配若干双极细胞和更多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构成—个感受野,光线越强,感受面积就越大。

视网膜杆状细胞适合于暗视觉,在较暗情况下可视物;

圆锥细胞能对强光感觉而产生明视觉,它还有色觉,能分辨不同的颜色。

18.视觉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由图2,可了解人的视觉过程。

当人看鸟时,由鸟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人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并形成一串神经脉冲自视网膜传导至视觉中枢,因此感知鸟的形状和颜色。

该视觉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见图2)。

第一所段:

鸟反射的光线(400-800nm)到达人眼,通过跟的光学系统传导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第二阶段:

视网膜感光细胞吸收一部分光线,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即神经冲动),沿着视径(visualpathway)或叫视通路,从视神经开始向大脑传送。

第三阶段:

在视神经交叉部位,右侧视神经的部分冲动交叉到左侧视束,另一部分冲动沿着本侧视束上传;

左侧视神经部分冲动交叉到右侧视束,另一部分冲动沿着本侧视束上传。

在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各处的神经纤维,都有严密的规律性及组织排列关系。

第四阶段:

视束冲动传到中脑外侧膝状体(E、G、B)。

在这里交换神经元。

这是第一级视觉中枢所在。

第五阶段:

由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神经冲动,经过视放射,传到视觉大脑皮质中枢,完成了视觉过程。

19.什么叫飞蚊症?

在眼前有飘移不定的东西,好似有蚊子飞来飞去似的,有这种症状的眼就叫飞蚊症。

飞蚊症可分为生理性飞蚊症和病理性飞蚊症两种。

生理性飞蚊症:

在眼前有点状、线状、蛛网状半透明飘动物,时有,时无,数目较少,不增多,也不影响视力,客观检查时不一定能发现,所以有时称为飞蚊幻视。

是由玻璃体内遗留的细胞、浓缩的胶原组织或视网膜血流的内视现象所致。

病理性飞蚊症:

感到在眼前有多或难以数清的浮动飘移物,有时可突然增多,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时应散瞳,详细地检查眼底,发现有何病变,如:

出血、炎症、网膜脱落或寄生虫等。

20、玻璃体混浊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玻璃体混浊就是玻璃体透明度下降病因有炎症、外伤、变性、液化、出血和寄生虫等。

①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炎什细胞进人眼玻璃体山造成混浊。

②眼外伤,眼内手术、视网膜脱离等都会致使有色颗粒进入玻璃休内产生混浊。

③高度近视或老年人可能发生玻璃体变性、液化,胆固醇结晶沉着致使玻璃体混浊。

④因眼病致使眼内出血造成玻璃体混浊,

治疗方法是:

口服碘剂、球结膜下注射尿激酶,还可适当吃些中药,促进混浊物慢慢吸收。

21.为什么会出现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不会出血。

所谓玻璃体出血是来自眼外伤,眼内手术,视网膜血管病变,如高血压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使血直接进入玻璃体内,称为玻璃体积血。

若有少量积血,眼前有黑影遮盖感或飘动,对视力有轻度影响;

但积血多时可能眼前一片漆黑,视力减低或丧失。

治疗可采用止血药,安静休息,配合注射尿激酶、超声波、激光等治疗,必要时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22.黄斑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黄斑又称视网膜黄斑。

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略偏下方,直径1~3mm,呈横椭圆形的深褐色区,在检眼镜下大体相当于环状反光围绕的区域。

正位于眼球的后极部,尸检时呈黄色而命名。

在该区内有中心凹,密集地排列着锥体细胞。

组织学上中心凹视网膜很薄,约厚0.13nma,其它处厚0.37mm。

23.什么叫黄斑部?

由颞上血管和颞下血管围绕、直径约5mm的黄斑范围,相当于中央部视网膜部分。

24.什么叫黄斑中心凹?

黄斑中心凹又叫黄斑中心窝。

是在黄斑中央的很小凹陷。

它距视乳头颞侧缘约3mm,在水平子午线下o.8mm,相当寸视乳头的下缘,自径0.3—0.5mm,它的颜色为暗红,最薄处仅0.075mm。

在该处只有锥体细胞,无杆状细胞和毛细血管,该处感光最敏感。

25.黄斑中心凹为什么会出现反光点?

黄斑中心凹好似一个凹球面透镜,我们知道,凹球面透镜有一个特点,即透过光线变成发散光线,而反射光线则在入射光这一面会聚于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中心凹会形成反光点的道理。

根据中心凹反光点的存在与否及色泽、纹理、渗出与否常作为诊断黄斑疾病的重要依据。

26.锥体细胞与杆状细胞如何分布?

各有何特性?

锥体细胞又称锥状体、视锥细胞,它长40-80um,分布与中心凹附近的锥体细胞长80um。

边缘部视网膜内的锥体细胞长40um。

锥体细胞总数为700万个,分布在黄班部丑中心凹部的密度最大,高中心凹越远,数目越少。

锥体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强,辨别物体形态和颜色。

杆状细胞又称杆体细胞、视感细胞、杆状体等。

人体内杆体细胞约有1亿2干5百万个,黄斑中心凹处无杆体细胞。

距中心凹5-6mm环形带分布最多,每平方毫米约16万个;

越向周边部杆体细胞逐渐增多。

分布在鼻上方视网膜内的杆体细胞比分布在颗下方为多,密度较大,乳头下面稠密区每平方毫米17万个。

在距离锯齿缘附近3--4mm范围内分布的杆体细胞不含视紫质。

杆体细胞主要功能为感受暗光,与视紫红质的生理特性有关,担负暗适应工作。

视紫红质的合成和分解(漂白作用)与维生素A有密切关系。

27.黄斑部为什么视功能最敏感?

黄斑部的中心凹处有密集的锥体细胞排列着,越离中心凹越远,锥体细胞越少,但杆体细胞逐渐增加。

锥体细咆主要感受强

光,辨别物体的形态和颜色;

杆体细胞适合在暗情况下工作。

由于黄斑部存在着大量的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所以此处视敏度最好。

28.眼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眼的晶状体变凸变扁足调节的主要特征。

在正常状态下,晶状体被悬韧带的张力牵拉而呈扁平状。

在调节进行时,睫状肌的收缩减小了由睫状突所形成的圆环直径,使晶体悬韧带放松,减轻或解除了对晶状体的牵引作用,使晶体由于本身且有的弹性而变凸。

该论点叫Helmholts氏的松弛学说。

该学说为多数人所接受;

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都参予了眼的调节作用:

在看近时的调节,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中的环形纤维(Miiller肌)收缩来实现的;

在看远时所采用的调节。

是由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睫状肌中的子午线状肌纤维(Brucke肌)收缩来实现的。

换句话讲,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为近视力而集焦,而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为远视力而集焦。

在这两种生理过程中,由副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调节增加,远比由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调节降低占优势。

第二章几何光学和眼镜光学知识

29.光的本质是什么?

光是电磁波。

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存在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是横波;

光具有质量。

光照射在光电油上立刻有电子逸出和光波长大于某一数值后无电子逸出等现象,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在光学上能引起视觉反应的那部分电磁波叫做可见光。

波长在380-760nm之间的光,用肉眼可以看见,所以叫可见光;

波长在100~380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线;

波长在760—106nm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紫外线和红外线不能引起视觉反应,所以看不见:

白光实际上是复合光,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当白光通过:

棱镜时就可以将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光线照射透明有色物体时,某些颜色的光被吸收和被反射,其余部分为透过光:

透过光的颜色和吸收光的颜色互为补色。

透明有色物体呈现的颜色就是透过光的颜色,若光线全部被吸收。

则物体呈现黑色;

若光线全部被反射,则反射光的颜色就是入射光的颜色。

30.光速及光的传播如何?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km/s。

即相当于每秒钟绕地球7.5圈。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光通过两种密度不同的透明介质表面时,其传描方向会产生偏折,这种现象在光学上被称为折射。

在光学上将相互确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光束可以分成三种:

1.同心光束:

发自同一点或会聚于同一点的光束被称为同心光束。

同心光束可细分为:

发自同一点的发敦同心光束和

会聚于同一点的会聚同心光束,见图4和图5。

2.平行光束:

彼此平行的光线构成的光束称为平行光束,如图6所示。

平行光束是一种特殊的同心光束,即当会聚点或发光点在无限远时,同心光束就变成了平行光束。

在验光中,一般把5m(中国)外视力表上发出的光线近似地视为平行光束。

3像散光束:

当光线在空间既不平行又不相交于一点而聚焦成两条相互垂直的分离焦线时,这种光束被称为像散光束。

31.何谓光学?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它是研究光的本质,光的发射。

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及其应用。

通常将光学分为“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包括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两部分。

32.什么是几何光学?

在光学中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为基础的学科叫几何光学:

研究一般光学仪器(如透镜、棱镜、显微镜、望远镜,照像机)的成像与消除“像差”的问题以及特种光学仪器的设计原理。

33.什么是物理光学?

在光学中研究光的本质及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

34.什么是生理光学?

生理光学是研究光照对人体生理,特别是对眼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眼的视觉、色觉和幻觉等。

视觉研究人眼视网膜各部分因光照引起的生理作用,以及双眼对实物的成像感觉。

色觉研究入眼视网膜神经对各种颜色的生理作用以及色盲现象等。

幻觉研究人跟对实物的错觉。

35.什么是“颜色”?

所谓颜色,呈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人眼引起不同颜色的感觉。

这是人眼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眼的颜色感觉大致如下:

红:

770-622nm;

橙:

622-597nm;

黄:

597-577nm;

绿;

577-492nm;

蓝-靛:

492-455mn;

紫:

455-390nm

各色之间是连续不断地进行变化。

36.什么是互为补色?

假如两种色光(单色光或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例如,波长为656mn的红色光和492nm的青色光为互为补色光;

又如,品红与绿、黄与蓝、亦即三原色中任—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混合色光都互为补色。

补色相减(如颜料配色时。

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