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0978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文化共产主义者在行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注册的会员即松鼠有100多人,发文比较踊跃的大约有四五十人。

成为一只松鼠的必要条件,“如果从学历上来考量的话,成员大多是博士生。

一般称为我们的会员的话要回答三个问题,主要是谈申请者心目中理想的松鼠会的形态、他所能贡献给松鼠会的等等。

当然,他还要写一篇文章,这样既可以保证成员的科学素养,又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他的文字,即便不是打动人那至少得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把想要表达的道理传达出去。

一般的网友可以进入网站首页的论坛发言,但没有达到上述资质、经过审核的非松鼠是无法在松鼠会上拥有博客和进入MSN群的。

当然,在通往松鼠的路上,还有“蘑菇台阶”、“橡树大厅”等层层环节来考验你的耐心。

如此“苛刻”的标准似乎并未遭到喜爱科学的网友的挞伐。

姬十三在松鼠会获得大奖之后,也充满自豪感地直言,“我们的文章即使放到全世界的平台,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

将松鼠会历史往前追溯两年左右,2006年的情人节,上海徐家汇的一家火锅店里,梁捷、李华芳和一众文化界的好友,在热气缭绕中酝酿出了“出版一份优质电子书评杂志”的想法。

“只做书评,不关其他。

无稿酬,追求原创和深度的思考。

”这样一个带有Web2.0性质的电子书评产品就是《读品》的源起。

而这一桌食客中的不少人也成了日后《读品》的中坚作者。

一个星期以后,李华芳便向大家交出了一份《读品》试刊的打印小样。

在核心成员梁捷看来,《读品》的创始人之一、目前的出品人李华芳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相当关注结果。

也是在李华芳的主导下,《读品》对投稿者制定了严格的审定制度:

投稿到邮箱,会根据人文、思想、社科等内容不同,由相关编辑转给有关的“责任”编辑,往往会有十几到几十个人的评议团,只要有3票确定理由反对,即无效。

这被李华芳称为“投名状”。

今年增设的新制度还包括:

哪怕是老的作者,如果3个月没有一篇稿子交,就需要退回到实习阶段。

似乎印证了这个谐音“毒品”的名字,又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读品》的滋味,百家尝来各不同。

而李华芳的想法说来也简单,“我们希望这个小组成为豆瓣中最专业的读书组。

”对于选哪些书来评,倒没有一定之规。

不过不选哪些,梁捷和李华芳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畅销书肯定不是他们的选择。

“我们的轮值编辑都从资深、有责任感、不太偏科的撰稿人中产生。

每一期的选稿、整体风格都由当班的轮值编辑来把握。

所以归根到底,《读品》的品质就是我们自己的趣味。

我们相信我们的趣味。

”梁捷说,“我不希望太大众,(那样的话)品质肯定降低。

”有时他反而会鼓励去评论一些冷门的书,并且希望《读品》的未来越来越少地受到现有出版市场走势的干扰。

至于目前深受美剧迷们追捧的字幕组伊甸园,也只有会员才可以发帖,而想要注册会员必须受到现有会员的邀请才能注册。

虽然他们对外称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但同样也为其蒙上了一层“club”似的谜样面纱。

虽然对它们的归类、命名还未有定数,但这些网站的兴起显然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IT评论家、新闻人安替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文网志年会上,将上述网站概括为“网聚专业人”的聚合体。

他早年创办的电子舆情刊物《纵横周刊》也在其列。

他认为,“这些网站主题明确。

翻译、科学文章、书评,乃至关注全球变暖,你一下就能辨认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它们聚合了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但准入门槛相当之高。

这是和通常意义上的Web2.0截然不同的。

在进门之后,的确很民主,体现了浓厚的参与性。

但首先,你要能迈进这道门。

而Web2.0是面向普罗大众,毫无门槛的。

像牛博、思维的乐趣、爱专栏这样也对写手设有一定标准,且不求大众化的博客群站点,安替强调,它们只能称做“精英博客群”(huffingtonpost),而不在专业聚合体的范畴。

但这些网站也有可能随着门槛的提升和专业性的进一步增强,向后者转化。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对专业的共同爱好和分享欲,有时能激发起成员们匪夷所思的热情。

“科学是极其枯燥的,科学也可以是非常有趣和美妙的,要是我们办得到的话。

这句被置顶在姬十三的个人博客上的话,也是松鼠们的愿景。

而那些热爱译言、松鼠会,对《读品》和字幕组的劳动乐此不疲的成员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参与创作的满足感和同在“圈子”的认同感所俘虏。

在读医学博士的BOBO算是老松鼠了,现在每天他只要上网必点开松鼠会。

“每天上N遍。

”他直言最开始就是被姬十三的个人文风所折服。

“他写的科学文章有点八卦味儿,很有意思。

即使到现在松鼠会这么活跃了,大家还是最爱读他的东西。

只要是他的帖子都会抢着看。

松鼠会除了博客上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还有翻译英文科技稿的“小红猪”组,不过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姬十三想出的Dr.You问答专栏点子。

“为什么放在口袋里的耳机线很容易缠在一起?

为什么吸鼻涕时鼻子没什么大感觉,但是吸水会有很大感觉,甚至会呛到?

在未来,坐太空船会不会容易睡着?

要把蓝鲸发射进太空,该怎么做到?

”这些看似“恶搞”的问题其实也经过了轮值编辑的千挑万选,既要新颖有趣、生活化,同时能做到“开题有益”。

BOBO说,“要选定一个问题并不容易。

而且我们在发布问题之前,一定会在搜索引擎上找找,尽量杜绝有现成的答案可寻。

国内的纸媒引述过《纽约时报》对一位“痴情”的中国骨灰级美剧粉丝兼字幕翻译的报道:

“23岁的丁承泰是一家银行的网络技术专家。

一年半来,他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消灭那些大部头的美国电视剧。

比如《迷失》、《C.S.I.》还有《律政俏佳人》。

朋友还以为他失踪了。

他连夜为这些连续剧编译字幕,发布到网上。

”一个尚未加入字幕组的影视业同行,在回答某杂志对他是否愿意加盟字幕组时干脆地回答,“我愿意。

对于美国电影或电视剧的影迷剧迷们来说,第一时间享受到一个好故事,第一时间伴着剧情的起承转合,心情随之跌宕起伏,第一时间得知人物命运的结局,这些意义都要远远胜过外界的赞许或者任何物质上的回报。

这种满足感除了创作本身,还有对同类“惺惺相惜”的认同。

天文学博士Gerry谈到松鼠会吸引他的理由,也流露出分外的感性。

这个一手打造松鼠网网站的技术牛人最喜欢看的不是松鼠们的博客,而是大家的讨论。

这些卸下盔甲的活生生的斗嘴和性情表达,让他看到一个个朴素生动的灵魂。

“科学免不了公式推导,逻辑思维。

人才是最有趣的。

我们的人并不多,一直写下去,10年也写不下很多东西。

但我们能传播,科学思维和思考的方法。

告诉读者,科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做科学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

Gerry最后的问题,回答亦是开放性的。

而在姬十三看来,松鼠们性格都比较温和。

一位网友这样记录这些温和的松鼠在看科学幻灯片时的激情:

“大家全程都很认真,看片的时候,灯光很暗,小Ji回头的刹那看见一双双眼睛在发光!

是在发光!

就像宇宙中无数的星星!

我们就像一颗颗细小的星辰,在浩瀚的宇宙中偶然相遇,展开了一场思想上的奇遇。

同样感受到这种奇遇的还有众多暂时没有成为“成员”的同好者。

冰桃大学学的是信息管理,如今在中央级的事业单位任职。

这个腼腆沉静的姑娘从上学起就偏爱看《科学美国人》在国内的翻译版本。

然而身边人里,100个有95个没听说过这本杂志,这令她未免觉得孤单。

在电视频道里从事气象节目的Sing颇有同感,“我经常在节目里向大家介绍厄尔尼诺、拉妮娜,现在关心气候的人也比以前多了。

不过,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我还是常常有种边缘的感觉。

”和松鼠会结缘之后,他们的生活里多了很多亮色。

Sing由衷地觉得,像松鼠会倡导的科学写作才是他心目中科学应该有的样子。

冰桃也兴奋地发现,现在在松鼠会就能读到精彩的海外科学报道,其中就包括已经改版、不容易在纸质上再看到的《科学美国人》。

资深媒体人胡泳从经济和社会学的角度如此剖析:

“如果用传统的市场和企业获利的观点来解释这些群体的所作所为,是行不通的。

因为他们没有商业动机,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回报。

这些网站集中在信息支持和文化交流上。

因为文化、知识、信息产品,能有效地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渴望。

就像维基百科的例子,技术的降低,使功率强大的工具能直接到达普通人的手里。

兴趣的推动,加上技能,一下子像蘑菇一样使同类人汇成了股股洪流。

“专业聚合体”能走多远?

松鼠会的网页上明确写道,“我们希望能够以非营利组织的模式进行运营,提供科学传播相关文化产品、松鼠会主题周边产品和展览、论坛及其他类型的互动活动,为发展本土科学传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随着松鼠式科普文章的口碑远播,还有他们在地震、“毒奶粉”、“生蛆柑橘”等新闻事件后的即时反应。

最近,松鼠们还尝试了对一个“肌营养不良”读者的病症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派出代表深入到患者的老家进行实地采访,通过寻求在平面媒体发表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患病群体的关注。

姬十三说,这种公益实践也是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然而还是有一些圈内外的人士不禁要问,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纯粹依靠一腔热情这样的“科学共产主义”能走多远?

BOBO的思考里已然带着些许忧患意识:

“松鼠会才发展了半年。

现在刚刚处在一个向上、迈向巅峰的过程。

下一步,如果想要保持它的独立性,不盈利,光靠人的兴趣会有困难。

比如我知道的,有的人刚开始发文很踊跃,但到(2008年)9月,就没影儿了。

要想保持生命力,第一个,靠站长的个人魅力和网站的关注度。

第二,要挖掘和培育新的作者。

增加发文的数量。

不然,也许两三年后,就不是这个样子。

IT界观察人士安替对“专业聚合体”们的前景则相当乐观:

“很有可能,10年、20年之后,全国翻译界的大腕都是译言出来的,科技文章最好的写手都是松鼠会的成员。

谁说他们不是今日的西南联大?

”他甚至摩拳擦掌地表示自己未来的两到三年,主要精力就将投身在“孵化和推广这些网站上。

被胡泳命名为“社会性生产”的这些网站社团在他眼中虽然还不会创造太大的财富奇迹,但一定会改造全世界的工作、生活、思考、娱乐的方式。

“由盛往衰,波峰波谷的那个临界点,我认为还没出现。

因为这些网站尝新的势头还没过去,而网民(用户)对他们的需求还存在。

”也许这种看似新鲜、其实“复古”的模式,对于浸淫商业社会和传统思维的人,不啻是一轮新的“洗脑”。

对于这种无偿劳动、获得精神价值的动机能支撑人们走多远,我们目前认识得并不清楚。

而人与人的脑力互惠所能散发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世人也需要有全新的期待和探索。

2009,中国Wiki"

智愿者"

元年?

“草根”是2008年的关键词。

今年雪灾、汶川地震、奥运等一系列都能看出民间的智慧、群体的力量。

互联网更是草根力量的汇集地。

国外的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开放的百科全书,颠覆了以《大英百科全书》为代表的学院精英式的知识诠释方式。

大英百科每一个条目都由相关的专家编写,大条目大专家写,小条目小专家写。

维基百科是谁都可以写,专家可以写,老百姓也可以写,谁有兴趣谁有能力都可以写,你补充一个字、修改一个字,你就是百科的创作者了。

它的实践可以说是互联网的草根革命,这种变革的意义绝对不亚于工业革命。

无独有偶,近日笔者发现,互动百科低调启动了一个叫“百万津贴”的计划,也是鼓励中国网民编写自己的百科全书。

笔者了解到,互动百科创建于2005年,是中国首个商业性百科网站。

目前已拥有90多万贡献用户,总计创建了近300万条词条,涵盖自然、文化、人物、科学、社会、历史等各个领域,编撰文字达28.2亿字之多,据称已成为最大的中文百科社区,大大超过了维基百科的中文词条量。

和维基百科一样,任何网友都可以编辑互动百科中的条目,成为百科的创作者。

虽然有海量的内容摆在那儿,但和国外比起来,似乎中国的“百科”还没那么红火。

笔者上一篇文章中有过介绍,中国是否也能有这样一个依靠团体协作发展起来的网站呢?

显然互动百科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

不同的是,网站变成了商业性质,这或许更符合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路线,笔者的心情是何等愉快。

维基百科也好,互动百科也罢,都是Wiki(维基)。

Wiki最大的魅力在于群体协作,可由多人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对共同主题进行扩展或探讨。

中国网民数目前已超越2.53亿,中国网民信息获取依然是中国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需求。

中文Wiki的出现,或许填补了这个中国互联网的空白,群体协作已成为网站增加产生新内容知识的主流。

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寒潮下,互动百科启动这个百万津贴计划,试图让网民变成贡献智慧的“智愿者”,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贡献才智。

维基百科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大智慧在民间,伴随互动百科计划的拓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智愿者”可以一起分享“百万津贴”,共享Wiki百科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将推动群体创作和分享在民间快速普及,网站资本运作路线得到有效进行。

众所周知,互联网网站除了大量广告推广营销宣传外,几乎再没更好的办法。

网站推广定律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推广换来流量,转换成会员后再提升为成忠实会员,达到网站固有的黏度。

用奖金奖赏写作者的网站,目前国内也有很多网站,但对比十几万的网站来说,也只占有一小部份。

但用奖金鼓励群体进行内容创作的,目前还是唯独一家。

用户可以实时在线与来自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协作、编辑和发布,打造崭新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数字媒体。

斥百万巨资作为智愿者津贴,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智囊团,是否也是一种互联网创新?

模仿美国WikiPedia模式做起来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再透视着中国N多网站也是靠模仿外国网站起来的案例,我们会发现适合的时期,适合的地点,适合的人,成功的几率也是很大。

周新宁认为目前Wiki还处于市场的培养阶段,未来可尝试的商业模式大概两种,一种是商业广告,另外一种是与搜索引擎合作。

搜索巨头Google曾跟威尔斯接触,希望能够提供上下文广告,这意味着互动百科未来盈利可以直接挂钩的就是搜索。

老外知名的维基百科主要是政府支持,并以积极募集的形式维持运转的,换个商业角度看,基于草根模式的维基也可以考虑跟草根用户一起分享盈利,每个草根或者说每个“智愿者”都是维客的一份子,可以更好的推动网站的快速发展,打造庞大的知识平台与众分享。

译言——互联网盗火者

这家网站聚合了千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获得了巨大的公益成果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2.53亿,首次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几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

这些数字似乎能让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骄傲。

然而让中国网民尴尬的是,在互联网这座浩瀚的知识宝库中,英文信息占了80%,在剩下的20%中,法语占其中的大约5%,汉语信息所占百分比微不足道,至于其中的精华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中国网民英语水平不足以阅读英文文章,谁能帮他们弥补缺憾?

2006年,译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依靠网友的介绍、翻译来把外国媒体的精华文章介绍给读者,这种简单的模式,不像是在做生意,更像是个公益组织。

正是因为有众多义务参与者,译言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性质的网站,才能成了如今号称“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

由利己聚合而成的利他结果

张雷、赵嘉敏、赵恺,译言网的3个创始人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人,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张雷和赵嘉敏是大学同班同学,和赵恺是同一所高中的老同学。

“我大概从1996年接触互联网,那时在网民中已经算高龄了,因此主要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少了些娱乐的因素。

”张雷说,“这让我感到中文互联网娱乐有余、信息性不足,从而萌生创办译言的想法。

另外一个原因,显然是出国留学的经历。

在国外,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媒体以及各种不同的观点。

“中文互联网与英文互联网信息的广度、深度有巨大的落差,因此觉得这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类似的翻译网站叫“经济学人中文版”,创始人杨松的经历可谓殊途同归。

从2005年6月开始,杨松因为考研而接触到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半年里阅读了几百篇文章,英语获得了不错的分数,于是便把这本“非常非常非常棒的杂志”的PDF版上传到网络,与网友共享,并组织网友一起翻译。

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是:

“看一本《经济学人》胜过北师大读书4年。

最早的译言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名字叫“言多必得”。

从2006年7月开始,张雷3个人开始自己翻译一些东西,发布在博客上。

“言多必得”的文章在话题上非常集中,主要是与创业——特别是IT创业——相关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和商业模式。

博客上的第一篇译文《做一个天使投资者》,还有赵嘉敏的第一篇译文《白手起家的艺术》,都属此类。

第一次“跑题”来自于张雷翻译的文章《复发型和扩散型乳腺癌》,张雷的父亲是患淋巴癌去世的,因此,当看到一个网友在网上为患乳腺癌的母亲求助时,他连夜翻译了这篇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文章。

后来,他又翻译了《这不是不治之症——简介淋巴癌》,并在译者的话中写道:

“淋巴癌在10年前夺走了我最亲爱的父亲。

今天,对比一下互联网上中、英文淋巴癌的相关资料,发现中文信息的质量、数量、深度上还有很大差距。

这也是我开始做译言的原动力之一。

”这篇译文,也成为译言上阅读数和评论数最多的文章之一。

很快地,有网友申请加入翻译的团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博客平台的不够开放逐渐成为掣肘,于是,2006年底,3个人决定,把译言从一个博客改版成网站。

“其实在做译言之前,我对网络的了解仅限于使用google搜索东西,直到那时,他们要把译言做成一个2.0的网站,我都还弄不懂2.0和1.0有啥区别,为什么BBS就不是2.0呢?

”赵嘉敏说。

网络平台的能量很快显示出来。

2006年7月成立初,3人自行操刀内容周更新量约4到5篇;

平台开放后至2007年2月,来自用户的日均译文发表数目已达两篇,并且,日独立访问量已突破并稳定在1000以上。

内容上,除了创业类、管理类和IT产业之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逐渐增加,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大杂烩。

“web2.0把单个人原本离散的兴趣聚合起来,产生了单个个体不可能产生的价值。

”张雷说,“可以说,译言把千千万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聚合起来,成就了巨大的利他的成果。

“盗火者”的理想与现实

“我是译言人,Yeeyanese,这是我自己取的英文词。

就像作为Goolge迷的我,在介绍自己时会来上一个Googlese。

”现在是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四学生的董云峰说。

虽然是2004年进入大学的,但对于个人成长史而言,“我的大学时代始自2007年。

当年4月的一次偶然机会,董云峰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了译言网,“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因为可以练英语,还能学到新知识,扩展视野。

重要的是,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资讯引入中文互联网世界,分享价值,感觉很快乐。

”这直接促使他加入了译言人的行列。

“更为深远和关键的是,通过翻译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理解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我开始以英文世界的互联网精华为主要阅读对象,Economist、BusinessWeek、FT、Slate以及NewYorkTimes,没有译言的推动,我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的优秀文章,跟上全球的新思潮。

这与很多网友做翻译的出发点和目的相似,觉得中文互联网上的好文章不多,更多的好东西在于一般人看不到的外文世界,有必要超越语言的障碍来了解这样的一个世界。

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中文信息的开放性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比中外媒体,国内媒体更多地是强调‘和’,而西方媒体可能有更多的揭露性和批判性。

当然这也与整体的政治气候有关。

”译言创始人张雷说。

鲁迅曾把翻译家比成盗火者——把外界的思想、情感、艺术之火盗来,提供给别人,这是所谓无私的“盗火者”。

如今中文互联网上的这些“盗火者”,大多80后的年轻人,比如译言,目前有一半的用户是在校学生,互联网在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

“其实愿意分享的网友无处不在,Economist(经济学人)的大多数文章要收费才能阅读,我记得最早是一位在英国的网友提供的账号和密码,后来是大家集资购买的。

”经济学人中文版最早的会员之一enclavetj如是说。

enclavetj是媒体的记者,翻译目的也十分明确,“向中文的网络世界提供不同观点和信息。

所以我挑的文章,除了中国,多是朝鲜、东欧之类的文章,指向性很明显。

”董云峰的翻译则是以商业类和技术类的资讯为主。

也正是各种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人聚到了一起,才成就了今天译言包罗万象而不失专业水准的内容。

在线下,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也会组织一些聚会,相互结识。

像《经济学人》中文版组织过一次北京聚会,大概30个人左右参与,“学生占了一半,感觉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是准备考北外高翻的。

其他人职业也很不一样,有医生,做进出口贸易的,网络编辑,大学英语教师,还有奥组委的英文翻译。

”现任《经济学人》中文版总版主的施轶说。

今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译言团队便启动了赈灾救援等相关资料的翻译计划,把美国国家紧急救援局网站上的《地震搜救手册》放在译言的Wiki平台上,号召人们共同翻译。

5月14日凌晨,《地震搜救手册》PDF版本便制作完成,并可以供人们免费下载。

到5月16日凌晨,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找到的《灾后防疫分析》等资料也都陆续校对完稿,供人们免费下载。

“我们没有想到因为汶川地震,很多人都参与到《地震安全手册》翻译的公益活动之中,这真正使译言Wiki平台在公益活动上迎来一个大突破。

”译言创始人之一的赵嘉敏说,“Wiki太了不起了,能在这里把大家都聚集起来,我们从未发现自己竟然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这一次集体翻译活动,也使得译言更加广为人知。

互联网如何保证翻译质量

商业化的浪潮使得很多出版社为了追求利益,却忽视了对翻译的重视。

翻译的稿费普遍比较低,像三联、商务,据传都是每千字50-60块。

难免地,翻译质量也随之下降。

“互联网翻译者大多不是专业从事翻译的,而是凭着热忱,以分享和学习为动力参与翻译活动的。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没有了商业利益的考量,却使得他们的用心更加的单一。

而且,网络还有一个便利之处:

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对译文包括译者进行质量评估。

“在产品上,译言会强化‘眉批’等功能,用于给译文‘找碴’,帮助译文提升质量;

在内容推送上,译言也会考虑融入质量因素,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

这种机制让译者的工作更有互动性,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

译言上,有一个著名的译者Lawrence,这是一个受人敬仰而又令人敬畏的翻译高手,被称为“坏翻译终结者”。

他写文章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