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40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陵县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没有坚硬的地表

B.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C.体积和质量很小

D.自转、公转周期慢

读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回答7-8题。

 

7.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当角兹、棕之差小于12°

时,F点的纬度范围是

A.3°

N—3°

SB.6°

N—6°

S

C.3°

N—17.5°

ND.6°

S—17.5°

8.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B.7点或19点

C.8点或20点D.12点或20点

9.图7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0Q相等。

当0、P经度差最大时,P点经度为

A.153°

EB.176.5°

E

C.136.5°

WD.113°

W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10-12题。

10.四地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11.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A.9小时9分B.10小时42分

C.11小时22分D.13小时22分

12.北京时间20:

08时,①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是()

A.43°

N,126°

EB.23。

N,2°

W

C.47°

N,150°

ED.19.5°

S,2°

自9月18日起,入夏以来的最强台风袭扫我国东南各省。

22日,台风刚过,一股较强冷空气又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导致局地降温超过15℃。

受此影响,我国南方各省集体入秋。

回答13—14题。

13.19日,登陆后的台风中心经过了我国南方某地,继而在23日该地又迎来冷空气过境。

下图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地气压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下列日期中,最低气温最可能出现在

A.18日B.19日C.23日D.24日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16.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是由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某城市2012年1月19日-22日的天气预报。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连续4天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18.下列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2012年2月2日强烈寒潮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多个国家迎来最寒冷冬季。

部分地区气温低达零下33度。

3日,寒潮已抵达西欧和南欧大部分国家。

据此完成19-20题。

19.寒潮席卷欧洲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广州的白昼逐渐变短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20.2月份,控制该区域的主要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西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东北风

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

读“我国某地7月等温线示意图(单位:

℃)”,回答21-23题。

21.决定图中A处等温线走向的是

A.地形B.季风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洋流

22.图中B处等温线的走向主要取决于

A.山脉走向B.海陆分布差异

C.盛行风向D.大型水利工程设施

23.图中C处气温

A.等于26℃B.大于26℃

C.小于26℃D.大约28℃

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24-25题。

24.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一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一大兴安岭西侧D.④一西经130附近

2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26题:

26.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28.有关图中区域的天气及天气系

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冷锋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②地气温低于③地D.③地为阴雨天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29-30题。

29.关于图中①、②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地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

B.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②地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①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②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30.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为1月份左右

2012年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特大暴雨已致北京约190万人受灾,初步统计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回答31-32题。

31.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上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A.a,cB.b,c,d

C.a,b,c,dD.a,b,c,d,e

32.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A.aB.bC.cD.d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单位:

℃)分布示意图”,做33-34题。

33.从等温线的主要分布规律看,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洋流D.极地东风

34.③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

℃)

A.30<T<50B.50<T<70

C.50<T<60D.40<T<60

35.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相同。

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甲、乙两区域面积不同,试从下垫面的影响对其做出解释。

(6分)

(2)比较乙、丙两分布区的纬度差异,从大气环流状况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36.(12分)读中国大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试描述图示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2)解释该月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

(3分)

(3)简述阴影区域气温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分)

37.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

下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

表示季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1分)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其风向在北半球为风,南半球为风。

(3)离岸风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气压带、风带向南移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4)⑦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简述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和原因?

陵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1-5DCCBB6-10BBCAC

11-15ADADA16-20BCBDA

21-25CACDA26-30CADCD

31-34BDAD

39.

(1)乙(美国)面积大于甲(澳大利亚)(1分)

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差异:

美国(乙)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比澳大利亚(甲)大,季风显著;

(1分)②地形:

澳大利亚(甲)受大分水岭的影响,海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

美国中部平原广阔,海洋水汽可深入内陆;

(2分)③洋流:

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强的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

(2)丙区的北界比乙区低;

(1分)因丙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2分)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乙地区低,亚热带的北界向更低纬度推移。

36.(12分)

(1)南北普遍高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2分,答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得1分);

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最低(2分)。

(2)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普遍增大(1分);

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1分)。

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气温最低(1分)。

(3)气温偏低(1分);

农业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昼夜温差大,单产高。

(4分,答出任意2点给4分)

37.(10分)

(1)温和湿润(1分)。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回部地区东北东南(3分)(3)C(2分)

(4)冬暖夏凉,气温年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终年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西风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