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031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16套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C

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被染成,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_____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

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

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__种,即__________。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

其制药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_蝇。

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_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

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

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

(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参考答案:

1-5CDDCC

30.(26分)

Ⅰ、(11分)叶肉细胞蓝色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

C4C3C3和C42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Ⅱ、(15分)

31.(16分)

Ⅰ、(4分)雌雌XY

Ⅱ、(12分)

(1)XbYbXBXBXBYbXbXbXbYbXBXb

(2)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1.C【解析】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故C项是正确的。

2.D【解析】病菌进入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抗原被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3.D【解析】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

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增长率降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

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4.C【解析】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氧气充足时,不会有乳酸的积累;

碳源与氮源之比影响谷氨酸的产量,当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之比为4:

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而当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之比为3:

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的合成量增加;

谷氨酸合成过多时,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使谷氨酸的合成过程中断,因此需要及时排出谷氨酸,才可以解除抑制作用;

当发酵液的pH为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会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C【解析】3H—亮氨酸首先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再转移到高尔基体中,最后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后排出细胞外。

所以放射性颗粒数依次增加的顺序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30.Ⅰ叶肉细胞蓝色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C4C3C3和C42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1)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和高于高浓度的范围的增加一系列的浓度梯度以及在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取消蒸馏水的对照组。

原因是生长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促进扦插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扦插枝条的蒸腾作用湿度

31.Ⅰ雌雌XY

【解析】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上一代的母本,并传给下一代的雌性个体;

由于果蝇的眼色遗传是伴性遗传。

而在雄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因此判断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1)XbYbXBXBXBYbXbXbXbYbXBXb

【解析】刚毛为显性(B),截毛为隐性(b),要最终获得雄性全为截毛(XbYb),雌性全为刚毛(XBX—),XB只能由上一代个体的雄性个体提供,且它提供的Y一定是Yb,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中基因型为XBYb和XbXb,要想获得XBYb的雄性个体,那么第一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XbYb和XBXB。

⑵   XbXb   ×

   XBYB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XbYB   ×

   XbXb

       F1 刚毛雄蝇  ∣  截毛雌蝇

           XbXb     XbYB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解析】要使最终获得的雌性果蝇全部为截毛(XbXb),雄性果蝇全部为刚毛(XBY—或X—YB),那么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雌性个体只能提供Xb,雄性个体提供的X染色体也只能是Xb,提供的Y染色体应为YB。

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XbYB和XbXb。

要想获得XbYB的雄性个体,第一代杂交亲本果蝇应选择XBYB和XbXb进行杂交。

2---[人教大纲版]

2007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

(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素B、雌激素

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

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5、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30(22分)

回答下列I、II小题:

I、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

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

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

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

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分)

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

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_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高考全国卷II---理综(生物)参考答案:

1D2A3D4C5D

I、(8分)

(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

(2)较强光照

II、(14分)

(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

(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

(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

(4)作对照实验。

(1)抗病黄果少室aaBBddAAbbDD827:

9:

3:

1

(2)bc全能性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第1题命题意图考查垂体在激素调节中的作用及促性腺激素的功能。

解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促进雌鱼排卵,应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只能在B与D之间选择,而题干说的是注射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到雌鱼体内,问的是垂体细胞合成了什么物质,雌激素主要是卵巢分泌的(肾上腺也能分泌少量的),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故选D。

第2题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

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来的。

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故选A。

第3题解析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它在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除体外。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以及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均在细胞内完成,而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这一反应在消化道内完成,消化道属于人体的一个特殊的外部环境。

故选D。

第4题解析限制性内切酶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当然可以从中提取,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并能切割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同样受温度的影响,故选C。

第5题解析由图可知,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

因而能说明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也能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和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此图无法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故选D。

第30题I.(8分)解析C3与C4在光合作用上的差别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对CO2的利用特点不同,即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CO2补偿点要低些。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主要用来考查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

所以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照着曲线解答就可以了,不必当作结论来记。

答案:

Ⅰ.

(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

(2)较强光照

Ⅱ..(14分)解析本实验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全部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分析A、B两试管中的子叶颜色发生变化及不变色的原因。

另外,题干中有“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的信息提示,能起到引导学生辨别答题方向的作用。

(4)作对照实验。

第31题(20分)

(1)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情况。

本题考查的是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问题。

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进而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也可以确定了。

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自交,F2的表现型种类为23=8种,表型比为(3:

1)3=27:

1。

(2)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为: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即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或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根、芽进一步发育成为幼苗,并长成植株,而胚状体可以制成人工种子,再播种,长成植株。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组织培养最终可以形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它也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bc全能性

3---[人教大纲版]

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

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传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下列有关于水稻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根瘤菌拌种,有利于水稻生物对N2的利用

B.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C.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该事实说明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

D.尽管水稻生长在水生环境中,其吸水的主要动力仍是蒸腾拉力

5.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

右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谋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

C.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有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有糯米、酒曲和水制面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30.(20分)

(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

①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部位,其中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和。

②研究还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

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

某一部位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获至宝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3)萝卜是C3植物,图1为萝卜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该过程中能使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是。

②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的NAKPH与NADP+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供给CO2,请在图2中绘出叶绿体中NADPH含量的变化曲线。

31.(22分)

(1)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I为内含子的一部分,序列II为外显子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①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的合成在中完成,此过程称为。

②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mRNA序列:

③如果序列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为,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④如果序列I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下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油耳×

油耳

195

90

80

10

15

干耳

25

30

干耳×

60

26

24

6

4

335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

1),其原因是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