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009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

画面上有什么?

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骆驼的身上有什么?

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骆驼喜欢吃什么?

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

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

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

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

骆驼的身上有驼峰。

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

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

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你见过沙漠吗?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沙漠里有什么?

(仙人掌、蝎子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茫茫沙漠

-教师:

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

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

沙漠里有哪些动物?

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

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彩色的阳光

教师:

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

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

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

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

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

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

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1、了解爸爸最常用的工具名称、用途、及用法,知道工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通过统计知道哪种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1、事先和爸爸们联系好,让他们带来自己平时最常用的工具3-5种,以及一些便于演示工具的材料,和孩子一起进行本次亲子活动。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爸爸的工具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

今天,小朋友和你们的爸爸一起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

爸爸都带来了他们常用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叫什么?

它们有什么用?

是怎么用的?

一会儿请爸爸们示范给我们看。

看完之后,你们可以选择一样工具来介绍给我们大家。

2、亲子活动:

爸爸的工具。

◎幼儿及其爸爸进行亲子活动。

爸爸用带来的工具材料为孩子作讲解,介绍工具的名称、用途与用法。

并演示给孩子看,也让孩子动手试一试。

1、幼儿介绍爸爸的工具。

◎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一种爸爸的工具。

◎教师有目的地让用同一种工具相对集中进行介绍。

2、分类统计:

◎教师引导幼儿为爸爸的工具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为爸爸的工具进行统计,看看哪种工具数量最多,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

初步了解宇宙重点鹅各种各样的飞行物及他们的作用

1、各种不同的飞行物的图片。

2、中国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

3、通过观察图片,回忆自己已有的经验,了解宇宙中不同飞行物的作用。

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问。

4、对太空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关注。

各种各样的飞行物

【篇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

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

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

1、教师示范:

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

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

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

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

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

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

(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

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

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

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

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

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

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

……(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

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

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

3、教师总结:

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

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

2、地面游戏棋,筛子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

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

观看ppt,幼儿讲述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

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

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

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蝙蝠:

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

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仙鹤:

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小刺猬:

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

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

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

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

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

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

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

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

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

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

小结:

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

马、鸳鸯

谁倒挂着睡?

蝙蝠

谁是趴着睡的:

小狗、小猫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

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

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

游戏棋规则:

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篇三:

原创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沉下去浮上来》】

大班科学活动《沉下去浮上来》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二、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乒乓球、雪糕棍、玻璃瓶、钥匙、装满水的药瓶、硬币、空塑料碗、橡皮泥。

水槽、塑料盘。

2、记录材料:

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

小朋友们,老师的塑料袋中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现在我就把它们请出来和你们见面。

2、教师出示塑料袋中的物品,幼儿一起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3、教师:

如果把它们放到水中,它们会怎样?

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

(二)大胆猜想,预测沉浮

1、教师出示猜测记录表,并讲解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沉浮的表示方法,沉下去的东西用“↓”表示,浮上来的东西用“↑”表示,既没有浮出水面,又没有沉到水底,在水中悬着的东西用“”表示。

3、教师请幼儿分别猜测回答,结果记在黑板猜测记录表上。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棒,猜测结果已经记在黑板上了,下面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看看实验的结果和你们刚才想的一样吗?

2、操作前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东西在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来。

(2)每组有一个小朋友专门负责记录结果,不要弄湿记录表。

(3)东西放入水中记录好结果后拿出来再放另一个东西。

3、教师带领各组幼儿到指定位置,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实验完毕,教师引导幼儿把东西放回原处,把手擦干,坐回前面座位,记录表贴到黑板指定位置。

教师请幼儿比较记录表与猜测的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分别改正。

(四)沉浮变变,放飞思维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明白了有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在上面的,有些东西却是沉在水底的。

小朋友们都做得非常好,下面是两个小难题,你们想办法让沉的物体浮在水面,让浮的物体沉入水中,大家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吗?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挑战第一关(让物体沉下去)

刚才小朋友们把盖着盖儿的空玻璃瓶放入水中它会浮起来,你们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2、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教师请幼儿上前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看来,只要想办法把瓶子变重,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

挑战第二关(让物体浮上来)

在第一关中,小朋友们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真是聪明的孩子。

老师相信,接下来的第二关你们也会顺利通过的。

(拿起橡皮泥),噢,第二关是让大家想办法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

2、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教师请幼儿上前实验。

看来,只要把一团实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船形,或把它放在一个能浮起来的东西里面,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

(五)拓展延伸,丰富经验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

浮在水面的物体,你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沉入水底;

沉入水中的物体,你们也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能沉入水中。

3、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能沉入水中,并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动手试一试。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筛选了实验材料,尽量挑选那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品,还充分考虑了这些材料的使用效果。

课的开始,我利用黑塑料袋中的实物吸引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又通过幼儿的猜想—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

过程,让幼儿明白了物体的沉浮现象。

然后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整节课环环相扣,结构严密,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

另外,我还设计了带有图片的记录表,让幼儿一目了然,边观察边记录,避免有价值的科学信息丢失,为幼儿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又养成了幼儿记录的良好习惯。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有些地方重复啰嗦。

而且随机教育把握不够好,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

通过本次活动,我知道了设计活动要结合幼儿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来设计,在组织过程中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

相信经过这样精心准备的组织教学,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有更大的进步。

附:

记录表(采用图片的形式代表物体,弥补幼儿不识字的不足。

原创自拍。

幼儿记录表:

(每组一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