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041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

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

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

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

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

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

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

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

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

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

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摘自《安阳晚报》2016年2月24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

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縢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出行时要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B.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

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

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写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

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2)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戏痴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有闲人家却不少。

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

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

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把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

老爷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

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

余五彼时年纪正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

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

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五爷”。

这一声“五爷”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而言,余五可谓知己。

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

不入他戏眼的,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

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

也正为此,五爷这个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

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好儿”,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的角儿。

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往东城赶。

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

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

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

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

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

五爷急了,匆忙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

看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

班主面露为难之色:

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

那晚与班主商议不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

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从戏班里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

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

五爷没应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

演戏有三境,一要演“准”二要演“美”三要演出“味儿”,这就好比“三级跳”,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演戏的第三境了。

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

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难。

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

唱机滋滋拉拉,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儿,在咿咿呀呀地唱。

年迈的五爷眯着眼睛,摇着纸扇半躺在院中的摇椅上,听到至情处,手上的纸扇“啪”的一合,“好!

”那一声,气息不减当年。

却再也没有如潮的“好——”来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树洋槐叶子在“唰啦啦”地响……

五爷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红的那些角儿,老生,花旦,小生……

却无一个前来。

除了那个他曾为他赎身的少年——彼时,那少年已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名伶。

看到五爷老态龙钟病体恹恹,身边唱机里依然在放着师兄师妹们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儿就湿了:

五爷,这些年,为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乐因是悟,五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哇……

五爷长叹一声,欣然闭目……(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余五年轻时未能继承家业,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剧命运出现的必然性。

B.余五在梨园影响巨大,只要是被他捧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有哪一个不红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证。

C.余五为了赎出已经被戏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几百两银子,这把其父气得叶血。

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

D.烘托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

余五父亲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态度等侧面描写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对突出余五对戏的痴迷作用明显。

5.小说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余五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

编者按:

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

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

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提气!

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

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

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

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

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

”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凝心!

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

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

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

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

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

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

聚力!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刷新速度和颜值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

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

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

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李警锐张琪昭)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B.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

C.牵牛要牵牛鼻子。

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D.文章从三个方面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编者按是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必须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也称作编者案。

B.本文采用多侧面拼接形式,从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C.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通过援引《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的量化指标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

D.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

本文从全局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说明了我国纵深推进民生就业的情况。

E.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

本文标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化用毛泽东的名句,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9.“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

”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这一问题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延,字子敬。

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

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

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

十年,除安西路总管。

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

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延佑元年,省臣奏:

“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

”帝曰:

“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

”遂拜中书参知政事。

明年,仁宗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

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

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

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

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

中书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

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

“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

“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

”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

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

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

至正二年,谥文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职,选文中的“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朝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延佑”“仁宗”“至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世延年轻有为。

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赵世延怜惜百姓。

陕西饥荒,不等朝廷赈济,他以自己的身家财产担保,希望先开仓赈民,救活了许多人。

C.赵世延备受重视。

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D.赵世延屡遭陷害。

帖木迭儿指使其党羽诬陷赵世延,他自己也向皇帝诬告赵世延有罪,直至帖木迭儿去世,这件事才罢休。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5分)

 

(2)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普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D.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E.尾联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顺利建立功名,一反上文低沉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言雨必愁,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细腻而又滋润。

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已经高居第二位。

③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过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④关晓彤曝出高考成绩552分,很多网友评论说,小丫头果然才貌双全,不孚众望!

⑤如果有人需要你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

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因忧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B.鲍勃·

迪伦对民间文学史尤其是英美民歌歌词传统的挖掘、借鉴和发挥,充满了经典意义和启发性,深具知识分子的自觉,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領土。

C.在提及江南地区用于制作清明棵的植物原料时,这些作品中多数显示出田野调查,田野经历的缺乏,其解说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有语焉不详者。

D.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童谣”“川剧变脸”"

诗词朗诵”"

快板”等4个节日,不仅谱写了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成果,也体现了成都的文化底蕴。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虽无需这样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利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

①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②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

③白白耗费时间精力

④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

⑤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

⑥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

A.②⑥④⑤③①B.⑤③②⑥①④C.⑤③④①②⑥D.②⑥①④③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服装的审美主要有三个方向:

①、与社会和谐、与自身和谐;

与自身和谐又分为与心和谐、与身和谐。

西方注重与身和谐,②,也就是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这种简单可见的追求,很容易赢得广泛认同。

而中国传统服装的审美,③,而且更追求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后才能深入体会。

21.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