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师专业素养文档格式.docx
《第八章教师专业素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教师专业素养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首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1.教师备课备什么①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备的关注点因新理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不管你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必须读懂《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原有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联系、区别及其主要突破;
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心里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其次要把握好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2)备教材。
①备选编意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
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教材编写者在实施新课程后,为什么要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其知识点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点如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教学设计。
⑦备知识结构。
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教材编排形式、体例、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及训练重点。
其次,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同化点。
考虑教材知识点中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
再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掌樨新知识。
③备知识整合。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要母别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科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请教有关学科教师,或通过上网查询有关知识来充实个人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使知识的整合符合本学科教学的特征,而不至于喧宾夺主。
(3)备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备学生就是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为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
因此备课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
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
(4)备学法。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便会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新课程强调“以学定教”,因而教师要结合教材定学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运用。
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引导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生成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方式。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
(5)备教法。
新课程的研制吸收了建构性学习理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将传统的程序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
建构式课堂教学,是在充分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备课中应考虑以下四点:
①备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中能够展开讨论。
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②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新课程认为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知识。
所以强调教学应是一种对话,教师应定位于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通过主持人与来宾的对话,主持人与观众的对话,观众与来宾的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而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③备学习的反馈与控制。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目标应是显性的,或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
因此要不断通过目标的检测去调整教学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进而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
新课程的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地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何通过真诚的、真实的评价去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扭转学生的思维偏转。
总之,通过合理的反馈与调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④备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弥补教师本人知识信息及其表述的不足。
根据知识特点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其协同互补、相得益彰,不失为增强教师教学魅力的好办法。
(6)备教学分析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重视、强调教师的课前备课,而忽视课后的备课。
新课程强调对备课、上课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提炼、升华的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它以教学分析反思为主要特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突出备课的研究性,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另外,教师在备课中还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备习惯养成。
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这才是让学生真正终身受益的东西。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将看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交流的习惯、辩论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单是知识的引导者,更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者。
二要备方法引导。
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是只做一个传授知识的机器,那我们的价值体现就太渺小了。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还应做好学习方法的引导。
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学会聆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论证,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
三要备能力培养。
能力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必须考虑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怎样培养这种能力。
实践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多种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案编写如何写
教案编写是备课的重要形式,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1)课题:
说明本课名称。
(2)课型:
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3)教学时间:
说明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4)教学目标:
或称教学目的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5)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
说明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
(8)教学媒体:
或教具准备、资源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9)教学过程:
或称课堂教学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这是教案的主体内容。
(10)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11)作业处理:
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12)教后记:
施教后完成,总结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教案的编写有详有简。
对新教师来说,教案应写得适当详细些,各方面的问题要尽可能考虑和准备得周到些;
有经验教师可写得适当简洁些。
教学过程这一部分要反映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特别要反映出所用的教学方法。
对一些重要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启发,使用怎么样的语言,必须经过精心考虑后写在教案上。
这些启发性的语言要求针对性强,用词简练,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整个教案的精华。
例题要有简要的解题步骤和结果。
板书设计一项是为了加强板书、板画的计划性,更好发挥板书、板画的作用。
写好教案后,还可以通过试讲或默讲来进一步熟练掌握这一课的教法,反复揣摩表达方式,使教学臻于完善。
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要有吸引力,要有感情。
3.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1)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
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
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
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案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
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
(3)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体系。
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
其次在要素备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尽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在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案例2】
备课要“细”、“精”、“活”①
——优秀教师胡虹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以通俗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历史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采用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画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2)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及问题情境的设计等,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以网友聊天形式讨论,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2)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
(3)通过学习“天京变乱”,引导学生感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及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难点: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设计:
出示教师本人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前的照片引导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历史,展开真实合理的想象思考:
你认为老师最可能关注哪些内容。
)
师:
(播放影片《太平天国》的主题音乐)下面让我们一起伴随着影片《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共同重温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能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有亲切感;
用影片史料渲染气氛,有助于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
[新课教学]
(一)体会农民群众的艰辛生活(兴起的背景)
请仔细观看下面一段影片。
①《教学理论与实践》(B),2007年,第lO期
(简介: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陷入了血与火的灾难之中……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有的在捡地上的食物,有的在乞讨……)
使学生体会农民生活的艰辛,为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作铺垫。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
当时农民用粮食换得的是铜钱,而缴税用的却是白银……)
生: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大量白银外流,农民的负担加重了,中国的农民快要活不下去了……
(小结)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本来就很尖锐,外国侵略者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已忍无可忍……
中国的农民大多没有文化,洪秀全通过什么方式吸引农民跟他一起反清?
创立拜上帝会。
(二)感慨农民斗争的惊天动地、感伤英雄末路的彷徨惆怅(起义的经过)
(屏幕切换,将学生课前列的一份大事年表放在投影仪上,请学生点评。
请一位同学上来,跟随老师的讲解,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形势》图上,用鼠标画出太平军进军路线图,其他同学在发下的讲义纸上画。
师:
(屏幕切换,出示学生画的路线图)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师简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形势,同时以动态形势图演示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学生了解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期。
此内容虽为学生课外阅读部分,但需让其明白:
1856年为太平天国的全盛期,为理解“天京变乱”作铺垫。
就在这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
(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变化曲线图,并简要介绍“天京变乱”情况。
变乱为什么会发生?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领导人贪图享受,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开始出现腐朽思想。
经过这场变乱,领导层就只剩下洪秀全一个人了。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从“天京变乱”中,你们领悟到了什么?
要有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合作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真的很重要。
l设计意图: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下面边看影片边思考:
这段影片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哪段历史?
(观看影片)影片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失败,我们感受到太平军威武不屈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大家想过没有,太平天国为什么1853年定都天京后,1856年就达到全、盛期,但到1864年就失败了?
下面,我们从其治国方案等方面一起进行探究。
(三)感受农民运动的精神财富(治国方案)
方案一:
《天朝田亩制度》
(学生课本剧表演:
《广西桂平县农民王老五的1853—1854》)
背景:
1853年广西桂平县一个小村子里住着王老五一家四口。
第一幕:
分田告示。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消息传来,大家拥到城门去看个究竟,有人在城门给大家解读。
妞子(王老五的女儿)兴奋地发现自己也能分到土地。
第二幕:
柱子辞行。
柱子(王老五的儿子)决定去参加太平军,妞子为他送行,说自己也想去。
第三幕:
憧憬与疑惑。
王老五夫妇挂念柱子。
随后又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未来,谈到产品上交的问题时,又充满了疑虑。
对村里某些成天游手好闲却过着和他们一样生活的人感到不满。
老太太对王老五说:
“悠着点!
老胳膊老腿的。
”
(点评并出示探究题)
1.为什么妞子很高兴?
这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原则?
2.结合讲义上的分田办法思考:
这样的分配办法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原则?
在操作上有没有困难?
3.柱子为什么要去参加太平军?
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4.妞子可以参加太平军吗?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5.如果《天朝田亩制度》得以实施,王老五一家还用给地主交租吗?
为什么?
6.千百年来,农民一直想从地主手中得到土地。
明末闯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以革命纲领的形式将平分土地确定下来,你觉得《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7.老太太为什么让王老五“悠着点”?
如果你是老太太,会不会也这么说?
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8.太平天国通过《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9.太平天国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巩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下的社会生产力如何?
是否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10.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能不能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
(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以及男女平等、女子可以参军的进步性。
同时指出:
《天朝田亩制度》虽没能真正施行,但太平天国还是在一些占领区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了农民的劳动果实。
【设计意图:
课本剧表演和相关问题的探究,使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化难为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
】
方案Z-:
《资政新篇》
(简介洪仁轩)为振兴太平天国,他开了一个秘方——《资政新篇》。
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军内部并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
这是什么原因?
(出示探究题)
1.为什么《资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
假如你是当时太平军中的一名战士,面对新颁布的《资政新篇》,有什么想法?
2.刚才我们提到,《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那么《资政新篇》有没有符合?
结合当今的现实和当时清政府的政策,谈谈对《资政新篇》的内容,你最欣赏哪一条?
并说明理由。
3.既然《资政新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那为什么最终没能真正实行?
除了没有取得农民支持外,你能否从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环境和制度保障方面考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正因为《资政新篇》不能满足农民最迫切的愿望,也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它的颁布也没能使太平天国的形势出现好转。
那么,太平天国究竟为什么会失败?
它给后人又留下些什么启示?
(四)感悟农民运动的丝丝余温(历史评价)
(教师多媒体出示几个网友的聊天记录)
网友甲: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
网友乙: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相差太大。
如果你也是网友之一,此刻正在上网,你将如何跟帖?
请结合已有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学法指导)分析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也就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从哲学上来分析,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
通过网友聊天的形式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结合史实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具体实践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对你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点评:
总的说来,这是一篇比较理想的教学设计,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一,设计者不仅注重每个环节的设计,还说明了这样设计的意图,看出来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经过了一番比较深入的思考。
第二,设计者在教学预设中还提出了两套备选方案,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体现了教学预设的灵活性。
第三,在设计过程中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参与和情感体验。
第四,注重问题的设计,以问题为纽带,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第五,在设计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如照片、影片来丰富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情境,优化课堂生活。
当然,这篇设计也并非完美无缺,譬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太烦琐,就一堂课的设计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