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969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对策Word文档格式.docx

房屋的出租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见缝插针搭建简易棚,一方面极尽所能用木板等可燃材料隔断成数个小间出租,电气线路老化和乱接乱拉、超负荷用电现象普遍,通常只设一部楼梯出入,一旦发生火灾,紧急疏散和逃生线路严重受阻。

此外,城中村外来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尤其欠缺,违法阻塞消防通道、违章用火用电、乱倒液化气残液、无防护措施丢弃火种等情况时有发生。

一旦遭遇火灾,他们缺乏必要的灭火常识,逃生自救能力差,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消防安全监管不到位

 从理论上讲,“城中村”已经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原来的乡镇一级管理机构已经撤销,但是政府对“城中村”的管理机构不统一、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力量不足,很难真正深入内部,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更是处于真空状态。

“城中村”存在大量的小商业、服务业、小作坊等寄生于城市而又有自己独特功能的产业,形成了迎合“城中村”独特社区功能需求的经济单元。

这些小场所大多没有合法经营许可,成为行政管理上的软肋,“城中村”商业、娱乐业常显示出另一番“繁荣”、“兴旺”的景象。

这些营业性场所往往都没有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且多数存在“三合一”现象。

因此,在繁荣的背后,到处充隐藏着火灾隐患。

 二、治理“城中村”存在的困境

 城中村存在的历史问题,涉及到房改、市政、规划、迁移、补偿等方方面面,给改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极易陷入困境:

 

(一)产权困境

 城中村大量违法建筑的存在与土地产权的特殊性,令改造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承认违法建筑的产权,则鼓励了违法行为,会引起新的抢建,而且城市环境也不允许;

如果不承认产权,考虑到法律依据不足及违法行为的普遍性,对该部分违章建筑难以强制拆除,令改造无法进行。

 

(二)规划困境

 城中村

开发强度大,目前城中村平均容积接近0。

03人/平米,市政公用设施赊欠账多。

在城区已无空地可以置换的情况下,在城中村范围内即便维持现有的开发强度,也难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而要维持这种起码的城市环境标准,不仅开发商无利可图,业主也不易接受。

 (三)拆迁补偿困境

 城中村住宅面积大,建筑成本高,每年还可以为业主带来相当可观的租金收益,需要补偿安置的资金数额巨大,这给改造单位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包括交易成本)与风险,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四)土地供应困境

 为保证改造单位在改造中有赢利或至少不亏损,政府需要给改造单位实行大幅度的地价优惠,或进行大量资金补贴,这不仅影响到地价收益,进而延缓城市建设步伐,而且容易造成土地供应失控,冲击商品房市场。

 三、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城中村”不是被城市遗忘的角落,就其本质来说,它是落后或偏离于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问题同样也是西方国家城市的“痛”。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城中村”消防安全水平,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规划城中村建设

 城市规划时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中村各项改造应以规划改造为龙头,根据城市的特色和具体实际,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从房屋布局、道路系统得改造、公共服务、绿化通风条件的改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突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局限,坚决制止违章建设,要兼顾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使城中村与城市真正融为一体。

 

(二)建立管理整治“城中村”的长效机制

 “城中村”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载体,日益成为个人、家庭与社会、集体、单位联系的重要纽带。

“城中村”消防工作越来越多成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城中村”中,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滞后,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脆弱,已成为消防工作面临的尖锐矛盾,必须建立管理整治“城中村”的长效机制加以解决。

对原有建筑物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采取边检查、边指导、边督促的方式,通过部门联合执法、信息通报以及定期汇报政府等机制,强力推进火灾隐患的整改。

在检查、整改中,实行“发现一家、挂牌一家、销案一家”的办法,坚决减少火灾隐患的存量。

对新建建筑物严把审核关、加大施工过程检查力度,坚持“零隐患”标准。

 (三)建立健全“城中村”消防安全联防机制和联动机制

 要依托各“城中村”村委会,加快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消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各“城中村”村委会都要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中村”消防安全巡查、村民家庭和单位的防火检查,对“城中村”内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为维护保养,督促“城中村”内单位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灭火预案等工作。

各“城中村”都要组建专门消防安全队伍,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将防火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到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防自救能力。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中村”消防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中村”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机制,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等各项制度,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城中村”村委会为依托,驻村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城中村”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四)加强“城中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基层政府要认真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把“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同步实施。

一要按照村整体规划,新建多个消防蓄水池,为消防灭火提供充足水源。

迎水或背水而居的“城中村”要充分利用自然水源或水流,建立适量的小型“蓄水坝”,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为轻型消防车、摩托车、浮艇泵、手抬泵等提供水源。

二是彻底消除消防车通道地面和架空的所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阻碍物,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消防车道通行畅通。

消防车道宽度不足,或不能正常通行的村,要建立专门的消防队伍,购置小型消防车辆和消防器材,保证村内消防安全。

结合当前辖区火灾扑救规律和实战需要,辖区政府配套出资购置消防三轮摩托车装配“城中村”,条件好的三、四台、条件差的达到每村一台至两台,落实专人维修保养,遇有灾情时,迅速展开扑救,将火灾控制和消灭在初萌阶段。

 (五)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城中村”要紧紧抓住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这个契机,广泛开展活动,推进“城中村”消防工作的开展。

要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居民防火公约,设置消防宣传栏,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定期宣传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

每个“城中村”要确定一名消防责任人,负责“城中村”日常消防工作,组织学习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

在村内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消防宣传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

此外,必须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网络媒体、手机短信、消防公益广告播放消防安全知识、灭火逃生常识及有关消防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民众对火灾的认识。

市政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定了方向。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规范、有序地流转,又如何通过有效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最近,就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流转情况作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承包管理情况

各县(市、区)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好农民利益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土地承包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落实。

1998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0年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县(区)统一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属证书。

全市43个乡镇(管委会)518个行政村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应签214298份,3528654亩,已签205973份,3431981亩,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96%;

土地经营权属证书已颁发207328份,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率97%。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

在土地承包30年工作基本完成后,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土地承包的规范化管理上来,把加强制度化建设作为促进农村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首要措施.一是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青铜峡市、盐池县对土地承包合同进行整理归档,统一编号,纳入县(市)一级统一管理,其他县(区)由乡镇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各县均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措施。

二是妥善处理承包土地纠纷。

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定期报告、信访、调节、纠纷处理及反馈等制度,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程序,确保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得到切实落实。

三是严格耕地保护,遏制违法违规征用农村土地行为。

各县结合开展农村土地专项治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土地承包自查和梳理工作。

通过专项治理,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得到加强,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遏制。

同时,还通过强化征地补偿的审计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一)流转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规模较小。

至20xx年涉及农户19821户,流转总面积168611亩,占承包农户的9.2%,占承包面积的4.8%,其中:

转包的4927户,91131亩,占流转总户数的25%,占流转总面积的54%;

转让的797户,4300亩,占流转总户数的4%,占流转总面积的3%;

互换的741户,12373亩,占流转总户数的4%,占流转总面积的7%;

出租的13356户,60807亩,占流转总户数的67%,占流转总面积的36%。

(二)流转特点

近年,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流转的规模逐步扩大。

20xx-20xx年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模较为稳定,其中,20xx年全市流转总面积只占到承包耕地面积的1.9%左右。

近几年呈加快趋势,特别是到20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168611亩,比20xx年增长71655亩,增幅7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加快。

二是依法流转的意识明显增强。

过去,农户间土地流转基本处于随意和无序状态,矛盾纠纷不断。

《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各县(区)结合实际,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依法流转的意识。

农户更信任以乡、村为中介的依法流转。

去年以来,流转土地的农户大都签订了合同,部分过去随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也纷纷补签了合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流转对象呈多元化趋势。

除农户之间流转外,近年来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并呈逐步增加趋势。

四是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

尽管近几年流转的形式多样,但转包、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20xx年转包、出租面积151938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0%。

五是流转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设施农业、养殖园区用地不断增加,仅利通区金积、高闸两镇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新增设施农业17000亩。

同时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构筑了加快发展的平台,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三)流转成效

土地流转对改造我市传统农业,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为建设区域特色农业,形成布局合理,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特色突出的甘草、奶牛、摊羊、高酸苹果、葡萄、优质粮食

、设施农业等十大农业基地建设,都规模不等地涉及到土地流转。

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意向扩大种养规模的大户、企业和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促进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二、三产业。

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青铜峡大坝镇大坝、陈俊、利民等村,引进北京纯真种子公司、区农技公司、北京先仁达公司等3家企业,以租赁承包形式租赁农民耕地20xx亩,种植无公害蔬菜发展设施园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由原来的100人增加到800人,农民在得到每亩500元租金的基础上,还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每月至少可增加600元收入。

盐池县绿海苜蓿产业公司,租赁土地8000余亩,发展牧草产业,**沃能公司租赁1万亩土地种植甘草。

农民不但获得部分土地租金,同时在公司打工,获得务工收入,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闲散土地多,粗放经营效益低的问题。

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托牛所、奶牛养殖基地,形成占有**半壁江山的奶产业。

娃哈哈看好**奶源来吴投资建厂。

利通区高闸镇马兴西瓜协会通过自身规模种植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早熟西瓜上万亩。

企业与农户、协会与农户以合同订单把家庭经营过渡到公司+农户、科技+农户、协会+农户,农民接受企业现代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场信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是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通过土地流转,全市仅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组土地承包合同未签,经营权属证书未发。

从各年度调查情况来看,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全市仍然有3%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未签和4%的经营权属证书未发;

特别是撤乡并镇等原因使合同丢失,土地台账不完善等问题均有存在,这些问题将为实施土地流转带来不利因素。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

一是一些村对转包、出租、互换和其他流转形式不予备案,也不留存相关的流转资料和记录,发生流转纠纷后无据可查。

二是对承包地经营权已经变更,当事人已提出申请的流转事项(转让)没有做完整的变更登记。

一旦发生纠纷或征、占用承包地,势必造成转让方、受让方的责、权、利不清,土地纠纷日益增多。

三是部分村土地流转合同格式不规范。

流转合同文本存在随意制定、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和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

(三)流转短期行为较普遍,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农村二、三产业还不发达,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外出经营风险的退路,大多数采取短期流转的方式(1-5年),造成承租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或掠夺经营,加之土地流转形式单一,承包土地的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流转管理服务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流转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流转方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加快尚有难度。

(四)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社会保障滞后。

一方面,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比较弱,就业压力大,且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缺乏吸引力。

加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目前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土地更长久稳定的收益,难度仍然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素来看待,承包土地转出存在后顾之忧。

(五)机构职能弱化,执法力度不够。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一直是由县市农经部门来负责的,近几年由于机构改革,各县(市)农经部门由原来的正科级单位变为农(牧)业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乡农经站也因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改革成为无编机构,农经人员变为乡镇事业人员。

虽然中央、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规和条例,赋予了农经部门行政执法权,但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职能弱化、人员不稳定,在开展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执行方面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权威性,只能做一些指导性工作,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将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政策。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思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正确把握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流转的原则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多种多样,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等政策界限,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一刀切,也不一哄而上,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二)扩大就业,完善保障。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土地流转。

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要进一步加大我市“两大任务”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认真落实全民创业计划,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带动土地流转;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尽快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城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要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

(三)优化环境,培育龙头。

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

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创造流转优势。

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

三是加强以道路、电信、电网、供水等为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四是以政策服务为中心,营造流转氛围。

结合实际,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特别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政策。

五是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

以“十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规划,着力招商引资,着眼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储藏、保鲜、包装产业。

(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基础性工作。

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流转等制度,全面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

尽快做好承包面积、地块、合同和经营权属证书“四到户”工作。

规范合同文书、档案,确保合同、经营权属证书、台账的一致性管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建立县、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明确职责、编制、人员;

搭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平台。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业务指导,在土地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兑现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三是建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检察机关、司法机关联合办案机制,落实各种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妥善处理承包土地纠纷。

坚持以乡村调解、就地处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和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避免因承包土地纠纷而引发的上访案件的发生,确保土地经营者和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为了认真贯彻《县教研室关于开展十月教研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一个月以来,我校结合实际深入扎实开展了以“抓常规,练实战”为主题的教研质量月活动。

 一、动员部署到位。

为保证本次教研月活动顺利实施,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

郑福利副校长任组长,王易鑫、邹贤彬任副组长,李章平、黄玉柏、刘建国、刘宗军、严克兵、卢吉祥等同志为成员,于10月12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对教研月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二、开展的活动

 1、我校教导处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教学“六认真”大检查活动,检查时对照《教学常规要求》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落实教学“六认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究。

这次活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重点探讨了语文阅读与作文初步入门教学和数学计算和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课题。

 3、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督促各教师平时上好“常规课”,争创“优质课”,学校领导随时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外结合本校学科特点上好“研讨课”。

研讨课主要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各教研组教师结合研讨课题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

本次活动学校一共组织了四节研讨课,我们研讨课展示的目的,一方面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挖掘课堂的得与失,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提高课堂效益;

利用学校论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三、取得的成绩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教师围绕各科教研课题在论坛积极畅言,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互相交流,形势喜人。

学校共组织教师集体备课10次,对三个教研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六位教师提供了研讨课,在学校论坛上教师共发帖23个,对相关教研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校长王同勤全程参与了教学质量月活动,推门听课8节,组织教师专业成长讲座2次。

语文教师李章平作为一名老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觉上学校网站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认真做好摘抄,并经常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

数学组教研组长黄玉柏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带领教师结合本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