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55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建筑业发展情况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统计数据还显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241亿元,同比增长32.5%;

第二产业投资184804亿元,同比增长17.4%;

第三产业投资242482亿元,同比增长21.0%。

  张国安对此表示,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建筑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建筑业发展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建筑业增速将走向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而如前所述,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为19.6%。

  “尽管2013年的投资增速略微回落,但全年19.6%的增速也不低。

随着今年城镇化继续推进、中西部交通设施的改进、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等,2014年投资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张国安也认为,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业处于低迷发展状态的时间不会太长。

“未来建筑业将不会频繁再现20%以上的增速,会走向相对平缓的发展态势。

前些年,建筑业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但过去那种高增长留下了很多隐患,我觉得现在放缓脚步是一个回归正常、走向理性的过程。

  建筑企业面临转型发展

  “随着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如今建筑企业更应思考如何转型发展。

因为建筑企业过去靠大投入、拼命融资、铺摊子的快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现在应慢下来,考虑如何‘瘦身’,这与国资改革步伐也是一致的。

”张国安说。

  一位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他们公司现在对大项目的承揽更加慎重,更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前几年,我国建筑业飞速增长,但增长效率并不高,恶性竞争严重,利润率较低。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有必要慢行,建筑企业未来应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利润率的提升等。

”某业内人士表示。

据中国报告大厅《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对全球45个经济体的700名房地产及建筑行业领导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中国内地房地产及建筑企业对2014年行业发展信心较为充足,18%的企业对行业前景非常乐观,36%的企业比较乐观,21%的企业表示悲观,乐观度指数为33%。

以下是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前景分析:

  总体来看,在城镇化的带动下,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预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家调控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全球房地产及建筑企业对2014年的行业前景乐观度指数为42%,表现出对整体行业发展的较大信心。

  在各项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中,47%的企业认为经济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法规(38%),缺少需求(37%)和缺乏熟练工(35%)。

  各地区中,东南亚(78%)、拉丁美洲(60%)和北美(56%)地区的房地产及建筑行业企业乐观度最高。

欧元区企业乐观度仅为19%;

南欧最低,为-9%。

同时,金砖国家的乐观度(45%)比G7经济体(39%)要高6个百分点。

延续2011年的经济颓势,2012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局势依旧低迷。

美元走势的不明朗、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利比亚战后重建尚无定期、亚太环岛又添紧张气氛。

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对严重依赖经济周期循环的建筑业来说,前景不甚乐观。

2012年,经济低迷传导至建筑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一季度建筑业完成产值18831亿元,同比增长18.1%,较同期增幅回落8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完成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新签合同额297.6亿元,同比下降3.8%。

鲁班咨询重点监测的51家上市建企中,经营指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期内上市建筑企业完成营业额4579.5亿元,同比下降3%;

实现净利润119.7亿元,同比下降6.3%;

销售利润率2.6%,比2011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房地产景气指数为108,略高于100的警戒值;

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只有86.5,为六年最低,表明房地产企业家信心不足,采取的“快卖房、不拿地、缓施工”的战略也会对建筑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建筑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普遍高于房地产业,但已连续下降四个季度。

一季度,除水利管理行业,其他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均不乐观。

期内,固定资产总投资(不含农户)47865亿元,同比增幅21%,增幅持续下降。

其中,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426亿元,累计投资额同比下滑幅度高达61%;

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53.9亿元,同比下降7.7%;

水利管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440.67亿元,同比投资增幅10%;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同比增长23.5%,相比2011年34.1%的增幅,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国内经济出现大滑坡,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缓的情况下,预计二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参考2005~2011年的数据,六年间,上半年的建筑业产值与一季度产值始终保持在2.7:

1左右的比例,照此比例,2012年上半年建筑业产值约为50800亿元,同比增长17.8%,略低于一季度。

一方面,基建增速放缓,房地产企业的“不拿地、缓开工、快卖房”政策使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长乏力;

另一方面,随着CPI的继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也有所上升,钢材、水泥、玻璃等主要建材价格明显抬升,将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成本压力;

人才荒局面并无明显好转、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压力持续传递到建筑业,二季度建筑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

根据建筑业历年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左右。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年代的3增加到2002年的6.68,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2002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3893万人,比解放之初的20万人增加了195倍,比1978年的854万人增加了4.6倍,2002年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5.28。

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

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1.对加强建筑业质量管理的新认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

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

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

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要强化市场管理,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

  企业受到来自市场多方面的压力,如有的产品未经质量认证不得出口,不得进入某某省市,未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得参与×

×

工程的投标或不得进入×

市场都是企业面临的压力。

我国一些省、市的建设企业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争取尽早取得ISO9000认证证书。

虽然目前建筑企业受到的这种市场压力还不大,但是这种压力将是建筑企业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动力,这种真正的原动力必然推动ISO9000系列标准贯彻实施。

我国的建筑业必将在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中,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过去我们单纯的以符合设计图纸作为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即只强调符合性。

这种观念要更新,要强调产品的适用性,产品质量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包括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

最根本的是获得用户的满意评价,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强调产品要具有魅力,叫作“魅力质量”或“无缺陷产品”,我们要博采世界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产品和工程质量能与世界的名优产品和

国际工程的质量相媲美,这也是参与国内外建筑大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诚信对于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建筑执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诚信更加地重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如何建立规范健康的市场信用体系,在建筑行业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

综观现代建筑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其品牌塑造的成败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

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三个品牌观念因受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建筑企业决策者可能对品牌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为了有效地塑造建筑企业品牌,建筑企业决策者需要确立正确的品牌观。

  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

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

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

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

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

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

  第三,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

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

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步:

精准的进行品牌定位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

全国建筑业企业大约有五万个,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人云亦云,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

“话语即权利”是个真理,“声音即权利”对于品牌来说同样是个真理。

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他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

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步:

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做品牌;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过剩,社会处于注意力紧缺时代,大量资金投入下去之后,品牌却未见明显的起色,品牌传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就意味着,粗犷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需求,换句话说,建筑企业要成功塑造品牌,其品牌传播就必须精细化。

而建筑企业品牌传播的精细化操作又需要在精准的品牌定位之后,从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是实施“全员品牌管理”。

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不仅需要卓越的销售,优秀的设计,精良的制造,也需要优质的施工和真诚的服务。

因此,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觉的品牌意识基础上,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品牌。

换句话说,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二是识“势”造“新闻”。

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关键是做公关,而不是做广告。

这一点已经逐渐得到许多建筑企业的共识。

创造并发布新闻又是建筑企业公关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因此,创造合适的新闻就自然成了品牌塑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重视传播细节。

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

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建筑企业在品牌的精细化操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品牌传播内容中的细节,以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的品牌形象。

  四是精心打造“活广告”。

作为建筑企业的市场前线人员,销售员是建筑企业品牌“着陆”的关键,品牌传播的精细化坚决不能忽视销售员的“活广告”作用,考虑到品牌塑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实现销售,因此可以说建筑企业品牌传播的成功与否,一半以上要依靠销售员这群“活广告”。

因此销售员切忌把自己的品牌吹得“天花乱坠”,以欺骗的手段来赢得客户的认同和“欢心”。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吹牛皮总有“露馅”的一天,其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对品牌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冲击。

  五是确定媒体组合及排期。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

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究竟选择哪一家钢结构企业为公司服务。

因此投放广告时,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种载具进行投放。

  第三步:

在持之以恒中进行“品牌微调”建筑企业塑造一个强势品牌要比引进一套先进的设计软件困难得多,它需要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在战略上深谋远虑,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并在企业自身状况和企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进行必要的“品牌微调”,让品牌始终能够引领建筑企业的发展。

可以说,唯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借助品牌来一步步掌控市场主动权,成就一个卓越的品牌。

  五、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存在七大类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如何解决到位,将关系到相当一部份建筑企业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生存。

  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

目前,知识资源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

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

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

  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

从景气调查资料来看,自建立景气调查制度以来建筑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不景气区间。

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

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

  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

(1)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2)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

(3)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

(4)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T、BOT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

  4.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取决于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顾客满意度、拓展市场的战略、策略,所提供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含量。

通过优良的质量、诚信的经营,赢得用户的信任,服务于特定的客户群,持久稳定地占据着市场份额;

通过了解业主的特殊需求并加以满足,给业主提供的服务组合,占领既有市场;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追踪项目,进行市场营销,开辟新市场,以一个项目为原点,辐射周边市场;

通过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进入或拓展新的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主动加入“走出去”的行列,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确定主要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目标;

培养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人才;

转变企业机制,使之适合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

学习国际商务经验,更灵活地驾驭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5.工程总承包实施能力不高

  建筑企业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都建立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技术差异普遍不大。

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格局的重组,大型工程公司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移,主要依靠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竞争层次。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

实施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集团的总部能有效进行职能转变,从松散的行政管理转向专业的业务管理,发挥统一指挥、调配等作用。

  6.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仍然是制约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性、深层次原因。

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

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

  7.品牌管理重视不够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问题解决对策:

不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问题,作为建筑企业来说,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问题想一下子都解决了,奢望着一劳永逸,正如中医治病,病体各种疾病表象复杂难辨,关键要找到病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抓住牛鼻子,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或制约本企业发展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