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31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3 大小:7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3页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3页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3页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3页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2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界首市 水 资 源 规 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报告审定:

虞邦义张秀斌

前言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已逐步从“农业的命脉”发展成为“工业的命脉、城市的命脉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命脉”,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以取地下水为主的界首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突出。

界首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农业灌溉用水占有较大比重,对水资源的需求比较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食品加工和化工等高耗水企业的相继上马投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争水,河道断流、水体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统筹《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工作,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缓解水资源紧张矛盾,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实施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按地方国民经济规划要求提出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下发水规计[2002]83号文《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水利厅皖水规计函[2003]174号文《关于下达安徽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并报市政府批准,由安徽省·

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界首市水务局共同完成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工作。

本规划按照水利部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技术细则和大纲要求,充分体现“四新”原则(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和界首市的实际情况,确定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主要内容有: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需水预测;

节约用水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

供水预测;

水资源配置规划;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着重分析研究全市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旨在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对界首市水资源数量、可利用量及其演变情势和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体质量状况的全面评价,摸清了区域水资源质量;

在统计分析现状供水工程、供水量,用水量与构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界首市供用水变化趋势、用水水平及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需水预测在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界首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预测。

节约用水规划在现状用水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状节水效率与存在的问题,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和供水分析的前提下,分析了界首市的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提出节水规划目标与控制目标,确定节水方案措施与保障措施,分析节水效益,提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工程及节水管理措施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意见。

水资源保护规划在分析评价现状水质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分阶段制定水资源保护目标,分河段确定地表水的污染物控制总量;

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分区划定地下水的开采区,确定水环境容量和地下水限制开采量,初步估算了工程投资和工程效益,提出了分期实施意见和建议。

供水预测在查清现有水资源条件和供水工程的基础上,对可供水量进行预测。

水资源配置规划在需水量和可供水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客观描述界首市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前景,在此基础上对界首市水资源承载力和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寻求进一步开发水资源潜力和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界首市城市发展规划、决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水源保障。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依据水资源配置提出的推荐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研究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实施方案与管理方式。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综合评估规划推荐方案实施后可达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预期效果及效益;

对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投资规模和效果进行分析;

识别对规划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安徽省·

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界首市水务局在接受规划任务后立即成立了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项目组,项目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近30人,均是多年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的技术人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野外实际勘察与分析研究相结合、专项调查研究与已有成果相结合、分散开放式与集中封闭式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规划工作期间,得到了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畜牧局、市经信委、市自来水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规划报告初稿在2011年5月完成后,界首市委随即于5月30日,召集了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畜牧局、市经信委、市自来水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有关单位参加的水资源规划征求意见会,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情况,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初稿在上述意见和建议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形成送审稿。

2011年9月8日,阜阳市水务局在阜阳市主持召开了本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专家详见下文),对送审稿进行了详细地质询与评审,并形成了专家意见,本稿报告是在送审稿的的基础上,参照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而成。

附图

附图1界首市土壤分区图

附图2界首市河流水系及水利工程图

附图3界首市水文站点分布图

附图4界首市地表水流域分区图

附图5界首市浅层地下水计算分区图

附图6界首市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图

附图7界首市中深层地下水位等值线及地质柱状图

附图8界首市中深层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图

附图9界首市中深层地下水超采示意图

附图10界首市产业布局图

附图11界首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图

附图12界首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

附图13界首市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附图14界首市中深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

附图15界首市水质监测点现状及规划图

附图16界首市颍河耿楼闸上地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

第1章总论

1.1规划缘由

界首市地处淮北平原,境内河流多属于雨源型河流,过境水量较丰富,由于缺乏地表水调蓄工程,加之流经界首市的主要河流颍河、泉河、黑茨河水质大部分时段水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可利用量少。

总体来说,界首市水资源不足表现为水质型、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三者兼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污染,转而开采中深层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中深层地下水的超采。

目前,界首市主城区已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漏斗区的面积约550km2,且漏斗中心区动水位以每年1m左右的速度下降。

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原生系统盐类动态平衡,地下水硬度、矿化度随开采量上升,水质渐趋恶化;

同时,中心城区潜伏着地面沉降的隐患。

为尽快改变界首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格局,有效解决好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污染和中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确保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编制《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实施行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分阶段制定水资源保护目标,分河段确定地表水的污染物控制总量;

协调不同使用功能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定地下水的开采区,确定地下水限制开采量;

力争在2015年前,通过治理使颍河耿楼闸上的地表水可以作为工业用水,置换出城区1/2用于工业的中深层地下水,使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平均恢复2~3m。

2016~2020年期间,再置换出另外1/2用于工业的地下水和部分生活用水,使漏斗中心区地下水位再恢复5~15m。

逐步实现从水量管理转变为水量水质并重管理,对支撑界首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规划思想与原则

1.2.1规划思想

根据界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主线。

按照界首市自然和经济特点,寻求增加地表水的调蓄空间,提高供用水保证率,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

规划中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调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2.2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中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坚持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要统筹各产业和环境用水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统筹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坚持水资源总量控制和以供定需的原则

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

统筹协调区域内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工业和农业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等多种水源,对需水要求与供水可能进行合理安排。

建立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

鼓励各用水户通过挖潜降低原水消耗;

建立合理水价体系,实行分质供水;

提高地表水利用率,控制地下水开采;

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水环境保护,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建立水质监测、超标预警、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缴费等水环境保护制度;

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5)坚持与其它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水资源综合规划必须与区域内城镇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土整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相衔接,与近年来完成的各类涉水规划,如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协调。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必须广泛征求、综合各部门意见。

重视基本资料的调查、搜集、分析和整理,重视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等现代的规划技术手段,科学评价当地水资源供求状况,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和实施措施。

1.3规划目标与水平年

1.3.1规划目标

通过制定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进一步查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在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

1.3.2规划水平年

2009年为现状基准年(开发利用现状却确定为2010年,其它各类规划指标均以2009年为基准。

),2015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

1.4规划范围与依据

1.4.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界首市域范围,包括18个乡镇,总面积667.8km2。

按全国及安徽省水资源统一分区,界首市在水资源一级分区中属淮河区,二级分区中属淮河中游区,三级分区中属王蚌区间北岸区,四级分区中属沙颍河谷润河区。

按照界首市四级分区,将内河流域再划分为3个分区,即茨谷河区、颍河区和泉河区。

1.4.2规划依据

(1)《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规计[2002]83号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2.08.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1998.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1991.6.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4.5.11.)

(6)《水利产业政策》(国家计划委员会,1997.9.4)

(7)《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2.5)

(8)《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3号,1995.8.8)

(9)淮河流域片及安徽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和技术细则

(10)《界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界首市发展改革委员会,2010.4)

(11)《界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界首市人民政府,2009.7)

(12)《界首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安徽省阜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界首市水务局,2009.7)

(13)《界首市城市抗旱应急预案》(界首市水务局,2006.7)

(14)《界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安徽省阜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2008.12)

(15)《界首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9-2020)》(安徽省阜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2010.7)

(16)《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与开采潜力研究》(水利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年)

1.5主要规划内容

1.5.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着重分析研究界首市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旨在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对界首市水资源数量、可利用量及其演变情势和面临的水资源形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体质量状况的全面评价,摸清了区域水资源质量状况;

在统计分析现状供水工程、供水量,现状用水量与构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供用水变化趋势、用水水平及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1.5.2需水预测

本次规划需水预测的用水户分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三大类。

生活需水分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

生产需水是指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第一产业(种植业、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商饮业、服务业)。

生态环境需水分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环境建设两类,并按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划分。

1.5.3节约用水规划

在现状用水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水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界首市的节水潜力,在界首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和供水分析的前提下,分析界首市的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提出节水规划目标与控制目标,确定节水方案与保障措施,分析节水效益,提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的工程及管理措施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意见。

1.5.4水资源保护规划

在分析评价现状水质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分阶段制定水资源保护目标,分河段确定地表水的污染物控制总量;

1.5.5供水预测

在对现有供水设施的工程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问题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和潜力分析。

统筹安排河道内、河道外用水以及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通过对现有工程的加固配套和更新改造、新建工程的投入运行和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分析所能提高的供水能力。

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因素、水质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开发不同水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可能的供水量,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拟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分析各水平年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可供水量及其耗水量。

通过对市域水资源耗用量的分析计算,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控制上限,检验当地水资源开发潜力及可供水量预测成果的合理性。

1.5.6水资源配置规划

对界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配置方案进行研究,本着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之间的关系着手,关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系统变化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不同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寻求水资源进一步开发潜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讨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界首市相关规划决策、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提供水资源支撑。

1.5.7实施方案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本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等措施,提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发利用布局和治理实施方案。

1.5.8水资源管理制度

以健全的法制规范水事活动,界定水事行为,以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科学学制定水价。

正确界定政府、市场、用户三者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力。

逐步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用户民主协商、水价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运行模式。

1.6规划的主要成果

《界首市2010-2020水资源规划》

第2章界首市概况

2.1自然地理情况

2.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界首市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东经115°

15′~115°

32′,北纬33°

00′~33°

30′。

东与阜阳市太和县相临,东南与颍泉区接壤,南与临泉县隔泉河相望,西连河南省沈丘县,北依河南省郸城县。

受历次黄河泛滥的影响,市域内形成以黄泛平原和河间平原相连的沉积平原地貌特征,地势平坦,且西北高东南低,沿泉河一带较为低洼,地表多为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层,沙质土壤。

自然比降约为1/7000~1/10000,海拔高程在33.00~37.00m左右,总面积667.8km2。

水陆交通便利,颍河穿城而过,常年通航;

漯阜铁路、省道308线、界阜蚌高速公路纵横市境。

界首市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2-1所示。

图2-1界首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2.1.2气候特点

界首市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征是四季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降水等资源丰富。

以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低10℃为冬季,界于10℃至上22℃之间为春、秋季。

常年是3月26日入春,持续56天;

5月21日入夏,持续113天;

9月11日入秋,持续61天;

11月11日入冬,持续135天。

故春短多风旱,夏长而湿热,秋凉且风爽,冬长而干寒。

多年平均气温14.9℃。

夏季7月日平均气温27.7℃,冬季1月日平均气温0.6℃,年温差27.1℃。

历年平均最高气温41.5℃。

历年平均最低气温零下9.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2.5℃。

年平均气温为14.9摄氏度,平均日照6.0小时。

无霜期为217天之间,正常情况下6—9月为汛期,7-8月为主汛期。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6天,最长240天,最短179天。

年初霜期平均出现在11月1日,最早初霜是1962年10月15日。

终霜期平均出现在3月29日,最晚终霜是1962年4月18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896.3mm,雨日数99天。

总量适中,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最大年降水量发生在2003年,达1853.7mm;

最小年降水量发生在1966年,为447.4mm;

丰枯比为4.1。

从季节上看,常年雨季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

夏季(6、7、8月)平均降水472.0mm,占全年的52.7%,其中7月份降水217.7mm,占全年的24.3%;

冬季(12、1、2月)平均降水69.3mm,占全年的7.7%;

春秋两季分别占全年的22.4%和20.8%。

降水强度以6至8月为最大,一日降水量≥50mm的暴雨也多集中在7、8两月,1972年7月2日降雨量达470.8mm,2003年6月20日~7月22日,界首市降水848.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005.2mm(E601),其中以12月和1月最小,分别为31.3mm和24.4mm;

6月最大,为113.3mm。

2.1.3水文地质与土壤植被

界首市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沉积着很厚的松散沉积物。

第四系为河、湖相沉积,沉积物主要为棕黄色亚黏土夹粉、细砂,第四纪沉积厚度从南向北逐渐增厚,沉积厚度180~220m;

上第三系沉积物为亚黏土夹粉细砂,含砾中粗砂,沉积厚度800~1000m;

下第三系主要有冲积物组成的泥岩,沉积厚度大于3000m。

中生界三迭系、上古生界二迭系、石炭系均有揭露。

地表成土母质可分为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黄泛沉积物和泉河泛滥沉积物三类。

垂直方向上,单层厚度小,层次多,在水平方向上沉积规律是自远河至近河,沉积颗粒由细变粗,变化规律是,棕红色黏土—浅黄色亚黏土—浅黄色粉砂,沿主流方向,多为亚砂土或粉砂。

棕红色黏土,颗粒细腻,结构紧密,刀切面光滑,干后坚硬,黄灰色亚砂土,含有较多的云母片,具有明显的微层理,浅黄色粉砂,粉状结构。

界首市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和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和深层承压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埋深在0~50m,含水层主要由全更新统、上更新统粉砂、亚砂土组成,含水层厚度11~23m,城区水位埋深一般3~4.0m,集中开采区水位埋深大于4.0m,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关系密切,具有自由水头的基本特征;

微承压水存在于埋深10~50m的砂层中,接受上伏潜水的下渗补给和一定量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属于潜水与承压水的过渡类型。

浅层地下水的流向,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同时受地表河流的影响,其流向局部有所改变。

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埋深在50~250m,主要由下更新统细砂、粉细砂组成,含水层厚度在20~30m,主要含水层顶板埋深65~80m,底板埋深185~225m,主要为两层,上层厚度6~20,下层厚度12~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区该含水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下降速率3m/a以上。

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埋深在250~450m,主要由下更新统中细砂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320~335m,底板埋深430~440m,含水层分上下两层,单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