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87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文档格式.docx

——黄麟经济林果区:

以黄麟乡为核心,辐射周边宽田乡、段屋乡、车溪乡等,重点发展果蔬种植、规模养殖、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等。

()南部板块:

以禾丰镇为核心,涵盖盘古山镇、祁禄山镇、铁山垅镇、靖石乡、利村乡、小溪乡等乡镇。

该板块分为小溪生态农业区和传统产业提升区。

——小溪生态农业区:

以小溪乡为核心,重点发展特色果茶蔬种植、设施园艺、规模养殖等生态高效型农业。

——传统产业提升区:

以禾丰镇、盘古山镇和祁禄山镇为主,包括铁山垅镇和靖石乡,重点提升该片区的矿业采掘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工矿遗址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等。

()北部板块:

以银坑镇为核心,涵盖马安乡、桥头乡、葛坳乡、仙下乡等

2/23

乡镇。

重点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

、各城镇规模与职能发展指引

县域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及特色镇—一般乡镇”三个等级予以培育和发

展。

表:

县域城镇规模、职能等级结构规划指引

职能级别城镇名称城(镇)区发展规模(万人)

年年

县城

中心城市

(以贡江镇

(个)

为主体)

禾丰镇

中心镇

银坑镇

岭背镇

罗坳镇

梓山镇

特色镇

葛坳乡

盘古山镇

铁山垅镇

祁禄山镇

仙下乡

小溪乡

段屋乡

车溪乡

马安乡

一般乡镇

桥头乡

宽田乡

沙心乡

利村乡

靖石乡

职能发展指引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壮大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深加工、现代轻纺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四大优势支柱产业,建设新型电子、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以及新能源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做优商贸、物流、红色旅游等服务业。

以节能环保型建材、有机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为主。

以资源型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

以现代轻纺、休闲观光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主。

以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为主的矿产品精深加工、环保材料、有机食品加工等为主。

以有机食品加工、商贸服务为主。

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

以矿山遗址文化游、矿业开采和加工为主。

以有机食品加工、矿业开采和加工为主。

以有机食品加工、生态体验旅游为主。

以有机食品加工为主,农副产品集散地。

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农副产品集散地。

以农、林特种植加工、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为主。

以农、林特种植加工为主。

以农、林特种植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

农、林特种植加工。

以三高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农副产品集散地。

以三高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畜牧业、生态体

3/23

验游为主。

黄麟乡以三高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体验游为主。

罗江乡以三高农业、生态观光为主,农副产品集散地。

新陂乡以三高农业为主,农副产品集散地。

、县域重大综合交通设施规划

()铁路发展规划

推进赣龙铁路复线建设,改造升级于都站,保留原赣龙铁路作为货运线路,

将于都铁路货运站搬迁至罗坳铁路货运站。

()高速公路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路网骨架。

完善厦蓉高速公路的建设,推动宁都

于都定南(赣粤界)高速公路、赣州漳州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

()县域城乡道路规划

规划形成“五纵五横”的城乡主干路网。

县域城乡主干路规划一览表

道路

连接节点

公路

功能

备注

等级

一横

桥头乡银坑镇瑞金

一级

县域北部主要经济通通道、对外交通出口。

兴国马安乡银坑镇宽田乡

打造瑞兴于试验区“一小时交通圈”,联系兴

振兴大道(公

二横

国于都瑞金的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重

瑞金

路标准)

点城镇的支线公路。

三横

岭背镇车溪乡宽田乡沙心

二级

加强与兴国、县域北部东向的交通联系。

以为基础,局

部新建

四横

罗坳镇县城梓山镇黄麟乡

联通县域重要城镇,构成县域交通及经济

大动脉,为县域主要对外交通出口。

罗江乡新陂乡利村乡禾丰

罗坳镇作为于都县物流交通枢纽,禾丰镇

五横

为工业强镇,提升该段公路等级,加强两

镇之间的货运交通。

一纵

罗江乡祁禄山镇安远

加强与兴国及县域南北方向的交通联系。

4/23

二纵

贡江镇新陂乡小溪乡

加强县域南北方向的交通联系。

三纵

银坑镇仙下乡岭背镇县城

南北方向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联系与。

新陂乡小溪乡祁禄山镇

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梓山

依托、、、局

四纵

镇禾丰镇铁山垅镇靖石乡

五纵

葛坳乡宽田乡黄麟乡

完善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减少绕行距离。

、、

三、城市规划区发展布局

、规划区范围

于都县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

贡江镇行政全域,以及罗坳镇、梓山镇、罗江乡、新陂乡和利村乡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规划区基础设施布局统筹

加快于都大道(厦蓉高速公路连接线)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南拓的动力;

加快国道改线工程,加快城市跨江南拓发展,并强化贡江新区与罗坳、梓山的联系;

加快赣龙铁路升级改造,围绕火车站培育发展外向型商贸物流业。

推动宁都于都定南(赣粤界)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于都与广东沿海地区的联系;

远期适时推进国道向南再改线,进一步疏解对外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干扰。

、规划区城乡社区发展统筹

规划区划分为城镇化引导地区和乡村协调地区,其中:

城镇化引导地区:

指处于中心城区范围和罗坳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区域,该地区的村庄以改造提升为主,形成城市型社区。

乡村协调发展地区:

指城市规划区范围之内和中心城区范围之外的地区(不包括罗坳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该地区的村庄以环境整治为主,改善宜居环境品质。

5/23

、远景发展布局规划

县城的远景发展仍将按照集约紧凑的理念,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联动,东部与梓山、南部与新陂、西部与罗坳、北部与岭背,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重点向以

下五个方向拓展:

()三江口发展组团(涵括窑塘、金桥、白口三个村);

()

跃洲河田居住组团;

()罗坳镇南部工业组团;

()小溪口产业及生活组团;

()新陂北部产业组团。

四、中心城区(县城)城市性质、职能和规模

、城市性质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兴工业城市;

长征文化旅游名城。

、城市职能

区域服务性职能:

赣州都市区东翼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

于都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产业与经济职能:

赣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赣州市域重要的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文化与生态职能:

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江流域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

、城市规模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2.3km以内;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km以内。

五、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南拓、北优、东延、西连

南拓:

以厦蓉高速、国道改线为牵引,以贡江新区、工业新区为建设重点,

6/23

推动城市跨江向南拓展。

北优:

以棚户区改造、河涌治理为重点,推进旧城更新和滨江空间营造,提

升老城区人居品质;

以旧城更新和厦蓉客运专线站点地区开发建设为契机,为老

城区注入新型功能,并引导老城区适度北拓。

东延:

依托滨江优质资源和国道改线,以贡江新区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木梓岭产业发展组团建设为动力,推动中心城区适度向东延伸。

西连:

以新增跨江通道为依托,带动中心城区向跃洲及河田居住组团发展并连接罗坳片区。

、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两轴、三片、两组团”

“一带”:

即滨江风光带,是体现塑造滨江特色和城市魅力的核心区域,也是大型公共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和旅游休闲功能布局的重要地带。

“两轴”:

即南北向公共服务拓展轴和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

其中,南北

向公共服务拓展轴串联老城区商业服务中心与贡江新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

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串联工业新区、贡江新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以及长征体验园等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片”:

即老城区、贡江新区和工业新区三大片区。

——老城区:

面积约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万人。

以居住、科教、医疗、

商业等功能为主。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河涌整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和新型功能,降低老城区建设密度,逐步疏解人口,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

——贡江新区:

重点发展行政、文化

教育、体育休闲、旅游服务、现代商业、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功能,打造县域

公共服务中心,成为辐射赣州市域中部地区的商务中心()。

推进长征体验园、

罗田岩宽石寨风景区、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强化红色旅游、文化纪念等复合型

功能,充分展现于都在长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新的增长点。

——工业新区:

面积约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万人,包括工业新区的北区和南区两部分。

北区以改造或保留现有工业为主,限制新增工业的进驻,发展低环境污染的新型电子、现代轻纺等都市型工业,逐步推进滨水地带环境整治和旧

7/23

村庄、旧厂房的改造,增加公共服务和绿色开敞空间的供给。

南区(上欧工业园)是于都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沿海发达地区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类型。

同时,配套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生产服务功能;

发展面向县域及赣州中东部地区的商贸物流服务功能;

适度配套面向园区产业工人的综合居住区。

“两组团”:

跃洲及河田组团、木梓岭组团

——跃洲及河田组团:

面积约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万人。

利用滨江和相对独立的环境,打造为低密度生态居住、休闲养生为主导功能的居住组团。

——木梓岭组团:

结合国家粮食局对口支援于都的政策优势,重点吸引国内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入驻,建设成为赣州市乃至江西省重要的粮油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用地布局

至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4平方米。

其中,规划居住用地1382.24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01.20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48.95公顷,工业用地827.51公顷,物流仓储用地83.62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68.26公顷,公用设施用地70.17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为610.69公顷。

、特色空间营造

()贡江滨水景观带

以跃洲为起点,经过老城区、工业新区、贡江新城、红军长征体验园和多座

跨江大桥,将城市景观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条长度约13千米、宽约-1200

米(含贡江水面)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贡江作为于都重要的滨水景观带,需做好宝塔公园、红军长征渡口等现有古

迹和景点保护规划,沿江两侧布置景观林木、花卉,并设置商业、体育、文化休

闲等设施。

重点打造老城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及红军长征体验园两处“红色旅游”

景点,构筑“一江两岸”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同时注重对沿江建设进行

规划引导和控制,以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8/23

()贡江新区核心区

规划范围大致为盘古大道与长征源大道交叉口区域、华岩路与永安路形成的

条带状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为于都中央商务区()。

盘古大道与长征源大道交叉口区域:

依托长征源大道两侧的行政、商业商务设施,打造城市综合体集聚的现代都市区。

注重对功能培育和建筑形态、风貌的规划引导和控制,营造现代都市形象。

华岩路与永安路之间的条带状区域:

通过南北两个公园的对景和行政办公、

商业、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打造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城市公共服

务集聚轴。

六、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对外道路交通

规划形成“三横四纵”的对外交通道路。

三横:

近期包括红军大道红军西路(原国道城区段)、国道改线段、厦蓉高速公路;

远景为北外环路、天翔大道、厦蓉高速公路。

四纵:

于都大道、省道、青山路、宁都于都定南(赣粤界)高速公路。

规划在厦蓉高速公路出入口东侧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养护、救援用地,占地3.26公顷。

()公路客运站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客运站个。

将现状于都客运站搬迁至宽田路与于都大道交叉口东南侧,为级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7.21公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人日;

在城区北部古田片区新建一个客运站,为级客运站,服务范围为中心城区与全县各乡镇的客运联系,规划占地面积3.04公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人日。

()公路货运站

在中心城区规划公路货运站个。

保留并完善现状站前货运站(位于城区北部

赣龙铁路于都站前)与孟口货运站(位于原国道孟口村村口),兼有生产性和生

9/23

活性两类服务功能;

结合物流用地规划新建个生产性货运站场,一个位于厦蓉于都大道与禾丰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5.9公顷,另一个位于宁都于都定南(赣粤界)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占地3.6公顷。

、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十纵十二横”的主干路骨架系统,构筑均衡的城市干道网络。

“十纵”主干路:

跃洲大道、河田路、罗坳路、芦山路、良田路广场西路红军大桥、国光路红军大道长征大桥盘古大道、罗田岩路、龙脑路红旗大道于都大桥川江路、古田路渡江大桥大昌路、窑塘大道古田东路。

“十二横”主干路:

于古大道龙舌大桥长杏路、雩山大道梧桐路新城大桥、红军西路长征大道雩阳路、站前南路、凤形路濂溪北路金龙路古田南路东河大桥东桥路、杨公路长征东路、跃洲大桥工业大道、金山大道、长征源大道、白竹路、葛坳路、禾丰路。

、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到年公交出行比重不低于。

公交车辆按照标车万人配置。

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全部的城市干道,覆盖城区以上的地区;

在核心地区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4km;

在城市外围边缘地区应达到-2.5km。

中心城区规划个公交综合车厂,位于于兴路与红军西路交叉口西侧,占地

5.18公顷,兼顾公交车辆停放、保养、维修等功能。

规划个公交枢纽站,包括:

古田公交枢纽站、站前公交枢纽站、雩山公交枢纽站、宝塔公园公交枢纽站、长征广场公交枢纽站、渡口公交枢纽站、楂林公交枢纽站、商业中心公交枢纽站、体育中心公交枢纽站、罗田岩公交枢纽站、长征体验园公交枢纽站、汽车南站公交枢纽站、上欧公交枢纽站。

、静态交通规划

规划停车场指标按0.8m2人进行配置,安排停车场总用地40公顷。

结合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及城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体卫生设施、居住区

10/23

等人流、车流集散区,规划个大型公共停车场,包括:

古田停车场、站前停车场、

宝塔公园停车场、渡口停车场、楂林停车场、汽车南站停车场、商业中心停车场、

罗田岩停车场、体育中心停车场、天河停车场、长征体验园停车场、上欧停车场、

跃洲停车场。

七、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双核心,七片心,多节点”的三级公共设施布局体系,即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个,片区级(组团)公共服务中心个,以及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若干个。

“双核心”:

在红军大道和长征大道交叉口周边依托现有商业、教育和行政办公基础,结合旧城改造,构建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布局行政、文化、教育、商业、商务、娱乐等功能;

在长征源大道与盘古大道交汇区域,依托山水生态环境和区位交通优势,布局行政、文化、休闲、商业商务、总部经济等功能,形成新区中心和全县的公共服务中心。

“七片心”:

结合城市布局,适当建设各个片区服务中心,包括楂林综合服务中心、跃洲综合服务中心、古田片区服务中心、火车站前综合服务中心、工业新区南区服务中心、贡江新区中部服务中心和木梓岭片区服务中心。

“多节点”:

以城市街区为单元,从交通可达与就近服务要求,配套相对独立的公共设施系统,形成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商业、商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在贡江新区行政中心东侧长征源大道两侧和文景路西侧,规划县级商业中心,布局大型商场、特色商业步行街、专业市场。

规划利用现有商业布点,在长征大道与红军大道交汇区域,结合旧城改造布局大型商场、专业市场、酒店旅馆和现代商业街,形成老城片区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

通过环境整治和业态更新,将红旗大道打造为特色商业街区。

在工业新区于

11/23

都大道与新交叉口东侧规划商贸城。

厦蓉高速出口区域,结合物流园区布置土特产、大型工业产品交易中心;

贡江新区新建汽车站区域汽车专业市场。

不同组团规划适当规模的组团商业综合服务中心。

规划在行政中心东侧的长征源大道两侧布局商务中心。

老城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可布置部分商务设施用地,服务老城区的品质提升。

在罗田岩森林公园西侧建设于都县旅游集散中心(占地约公顷),为游客提供接待、咨询、交通集散、住宿餐饮、休闲等旅游服务。

、文化设施规划

在渡江大道与水南路交叉口西南侧,安排公共图书、群众文化、专业表演团体、文化展馆和文化行政管理等功能,形成综合性、开放性的集中式县级文化中

心。

沿贡江南岸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附近规划新建一批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文

化设施,增设长征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展览馆等设施。

社区级文化设施站点,结合同一级别的公共设施集中组合设置,确保城居民

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中学所(其中新建所),通过新建和改造中学,完善校网布局。

规划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小学所,其中新建所。

规划教育设施一览表

班级数

面积

位置

(公

名称

顷)

明德小学

红军大道

现状

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濂溪路

现状扩建

实验小学

于都三小

长征大桥桥头

城关小学

濂溪路(南)

红旗小学

天润小学

金龙路

长征源小学

长征东路

古田小学

马子口路

扩建

12/23

站前小学

站前南路

规划

城东小学

城东雩山大道北侧

第六小学

工业大道北侧

芦山学校

芦山路与长征源大道交叉

规划(九年制一

贯学校)

坪欧小学

梓山路西侧

上欧学校

芦山路与利村路交叉口

罗欧小学

宽田路与盘古大道交叉口

附近

龙门小学

楂林路与利村路交叉口

古田第二小学

古田片区雩阳路东侧

贡江第一小学

金山大道与楂林路交叉口

贡江第二小学

于化路与华岩路交叉口

贡江第三小学

罗田岩路与体育路交叉口

贡江第四小学

罗田岩路与于化路交叉口

贡江第五小学

川江路东

新地小学

天河东路东侧

保留

木梓岭小学

木梓岭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