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879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与休闲文档格式.docx

◆「苦工(toil)」「苦役(drudgery)」

「苦工」是指持續、令人疲乏的勞動。

「苦役」是指那些過於瑣碎、千篇一律的特性而令人厭惡的工作。

苦工及苦役雖然並不總是用來描述嚴酷的體力勞動,但是這兩個較為負面,顯現出某些厭惡工作的原因,如:

沉悶、令人精疲力竭、工作時間永無止境的特性。

◆「職業(job)」

「職業」來自「gob」一詞,意味著塊、團、大量。

指一件個人以專業的方式完成的工作,又是,經由雇用或利用的手段,而非永久的就業關係所完成的工作,同時也是指任何以獲利為著眼點的工作。

換句話說,職業是指「為薪資而做的工作,支薪的職務」。

職業與工作、勞動等名詞不一樣。

職業並未暗示工作者與其製作成品間有必然的關係;

也沒有提到工作的品質—工作是否涉及體力或心力的勞動,工作內容充滿創意或是枯燥,工作的過程是痛苦或是毫無目的。

職業雖然提及工作量(在多久的時間內完成多少成品)但卻是非常有限的。

職業可說是為了購買生活所需而從事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動;

相對的,工作、勞動、苦工等名詞,同時呈現這些活動中正面和負面特性,不論這些活動是有酬或無酬。

職業是人類社會分工的結果,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上的分工也越來越細,職業類別越來越多【呂建國&

孟慧,民91,p.7】。

「職」代表著社會責任、天職、權利與義務。

「業」代表著以某些特殊技能從事某種業務或完成某種事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職業這個名詞,其意義為:

官、士、農、工、商;

職分、應做之事;

職務、職掌;

事業。

日本勞動問題專家保谷六郎認為「職業」乃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為生活所得而發揮個人能力,向社會貢獻的連續活動。

包含下面的特性:

1.經濟性:

職業為個人收入的來源。

2.技術性:

職業需要個人才能與特長並提供舞台發揮個人才能與特長。

3.社會性:

職業要求個人承擔社會分工、履行公民義務。

4.倫理性:

職業要求個人從業行為符合社會需要,為社會提供有用的服務。

5.連續性:

職業人員所從事的勞動是相對穩定,而非中斷性的。

連續性用來區分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勞動與職業活動。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杜威從實用主義哲學觀點認為「職業」是人們從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種日常活動(dailyactivity)。

美國社會學家泰勒在其「職業社會學」一書中提到,「職業」的社會學概念,可以解釋為一套行為模式,與特殊工作經驗有關的人群關係。

這種行為模式與工作關係的整合,產生了職業結構的發展和職業意識形態的顯現。

由此觀點,職業是社會關係中的角色體系,由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條件所規範,由個人相對應的資格條件來擔當,「職業」與「個人」兩者間的適配(match)有助於職業的發展及社會的發展。

綜論:

「職業」指人們從事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別的工作。

職業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行為模式、思想,也是一個人的權利(rights)、義務、權力(power)、職責,進而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的表徵,也是一個人的社會角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呂建國&

孟慧,民91,p.9】。

根據我國出版的「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職業是指個人所擔任的工作或職務,必須要有現金或實物的報酬稱之;

我國的職業分為十大類:

民意代表、行政主管、企業主管及經理人員;

專業人員;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事務工作人員;

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技術工及有關工作者;

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

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現役軍人。

⏹「職業」是指個人所擔任之工作或職務,但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有報酬—係指因工作而獲得現金或實物之報酬。

2.有繼續性—係指非機會性;

但從事季節性或週期性之工作亦認為有繼續性。

3.為善良風俗所認可—如從事之工作雖可獲得報酬,但不為善良風俗所認可,則不認定其為職業。

4.凡幫同家人工作間接獲得報酬,而工作時在一般規定三分之一以上者亦認為有職業。

5.其有工作而無報酬,義務從事社會公益工作者及有收益而無工作者,如醫院之義工,依靠財產生活者,均不認為其有職業。

⏹職業分類系統用來歸納現有各行各業的方式,以使職業資訊更為簡單明瞭且易於取得。

1.民意代表、行政主管、企業主管及經理人員

(1)民意代表及政府行政主管人員

(2)企業負責人級主管人員

(3)生產及作業經理人員

(4)其他經理人員等

2.專業人員:

這一類職業多半需要高深的專門知識和技術,因此通常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或經由國家考試,取得認定資格與執照。

至於藝術及藝能方面的職業,雖然不一定要接受高等教育但必須要有特殊才能。

(1)物理學、數學研究人員及工程科學專業人員

(2)生物及醫學專業人員

(3)教師及教授

(4)會計師及商業專業人員:

會計師、稅務師

(5)律師及法律專業人員:

法官、檢察官、律師

(6)社會科學及有關專業人員

(7)其他專業人員等

3.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1)物理及工程科學助理專業人員

(2)生物科學及醫療助理專業人員

(3)教學及有關助理專業人員

(4)財務及商業服務助理專業人員

(5)政府行政監督及企業業務監督人員

(6)行政助理專業人員

(7)海關稅務及有關政府助理專業人員

(8)其他助理專業人員等

4.事務工作人員:

係根據管理職員的指示與命令,直接負責各種事務的職業。

(1)辦公室事務人員

(2)顧客服務事務人員等

5.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1)個人服務工作人員

(2)保安服務工作人員

(3)模特兒、售貨員及展售說明人員等

6.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1)農藝及園藝作物栽培工作者

(2)動物飼育及有關工作者

(3)農牧綜合經營及有關工作者

(4)林業及有關工作者

(5)漁業及有關工作者等

7.技術工及有關工作者

(1)採礦工及營建工

(2)金屬、機具處理及製造有關工作者

(3)精密儀器、手工藝、印刷及有關工作者

(4)其他技術工及有關工作者

8.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

(1)生產設備操作工

(2)機械操作工

(3)組裝工

(4)駕駛員及移運設備操作工等

9.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1)小販及服務工

(2)生產體力工

(3)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等

10.現役軍人

◆「行業(occupation/vocation)」

「行業」係指經濟活動部門之種類,包括從事生產各種有形物品及提供各種服務之經濟活動在內。

每一個行業,因為分工的關係,常需不同職業之工作者;

而同一職業之工作者,常分佈於不同之行業。

如:

醫療服務業中有醫師、護士、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也有工友、警衛、會計、企業管理、客戶服務、人事管理、總務等支持人員。

我國的行業可分為12大類:

農林漁牧業;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製造業;

水電燃氣業;

營造業;

商業;

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工商服務業;

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

公共行政業;

其他不能歸類之行業。

◆「生涯(career)」

「生涯」有「道路」的意思,為個人一生的道路或進展途徑【牛津字典】。

生涯包括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其所擔任的職務、角色,也包括其他非工作/職業的活動【Super,1976】。

「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事情,一個人對於生活的安排以及一個人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期許,包括:

一個人由出生至死亡,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與生活角色的綜合:

工作、家庭、休閒、健康、社會、學生等角色【林宏幟,民93;

高明薇&

王祿旺,民93】。

二、「休閒(leisure)」

英語的「休閒」源於拉丁文licere,它的原意是「被允許」的意思,意味著工作才是生活的主流,而休閒是在我們被允許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才能從事的活動。

休閒有三個部分:

1.被允許做某些事情,

2.被允許做任何事情,

3.被允許什麼事情都不做。

希臘文中的休閒是「scholé

」是目前英文中學校(school)的字源,蘊含著「再學習」的意思。

拉丁文的休閒是「otium」。

在希臘文或拉丁文中的工作都是休閒的否定詞:

「asholia」及「negotium」。

西班牙文中代表職責的「negocio」一詞也是不休閒的意思。

因此,在希臘文、拉丁文和西班牙文中都將工作比做休閒,休閒才是生活的重心。

休閒的觀念一直到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的,當時所謂的「休閒時間」是指人們不在工作的時間,個人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不受職責束縛的自由時間。

此時,「休閒」定義為:

因事情、活動或責任中斷而得到的自由。

依照休閒的定義,休閒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1.休閒的第一個基本要素是人們必須有事情、活動或責任要做;

2.休閒的第二個基本要素是人們必須擁有照顧生活必需事務之外的時間與精神,即要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可以用來追尋某些非生活必需的事務;

3.休閒的第三個基本要素是人們必須保持著一種「所為就是目的」的態度和心情,「其目的雖然也與遊憩一樣是在使人們能夠在精神恢復後再投入工作,但是在從事休閒的過程中及結束時所得到的愉快和享受是休閒的結果。

休閒代表自由、自主、省思及自我滿足,是個人真正想做的事情。

休閒指娛樂、體育、及藝術的樂趣等。

所謂休閒時間就是自由時間,也是回復自我的時間,沒有了休閒活動,我們可能會失去自我,沒有休閒活動,我們可能很難找到生活的意義。

●中國之休閒定義

「休」,依木而休,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閑」,嫺靜、思想的純潔與安寧。

「休」在《康熙字典》和《辭海》中被解釋爲「吉慶、歡樂」的意思,如「人依木而休。

」《詩·

商頌·

長髮》中釋「休」爲吉慶、美善、福祿。

鄭玄箋:

「休,美也。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

「以禮承天之休。

」杜預注:

「休,福祿也。

「閑」,通常引申爲範圍,多指道德、法度,《論語·

子張》:

「大德不逾閑。

」其次,有限制、約束之意。

《易·

家人》:

「閑有家。

」孔穎達疏:

「治家之道,在初即須嚴正立法防閑。

」「閑」通「嫻」,熟悉。

從詞意上,「休閒」具有文化內涵,「休閒」表達了人類生存過程中勞動與休憩間的關係,又表示物質生命活動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動。

人依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頤養活動得以充分的進行,使人與自然渾爲一體,賦予生命以真善美及價值。

三、「遊戲或遊玩(play)」

「遊戲」在古英文裡一直與孩童的運動、活動、嬉笑、歡樂、遊戲、或者是練習相關。

遊戲是一種經過自由選擇,而又不為生產、不為收穫,純粹為了樂趣而做,因此,其特性是自然性的、稚氣的、不知不覺的、無目的及非現實性的,最順應人性,整個身心都可沈醉其中。

「遊戲與休閒似乎在字源上是有歧異的,遊戲是孩童嬉鬧的行為,休閒則與心靈上或者時間的自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希臘人眼裡,休閒甚至於蘊含著學習的意涵,此與遊戲不相同;

但是遊戲與休閒通常都會伴隨著愉悅的心理情緒感受,二者皆發自於內心的自願性行為,而在從事休閒與遊戲時,我們可享有相當程度不受外界常態規則所拘束的自由。

因此,遊戲是休閒的一種。

遊戲是為遊戲而遊戲,無所為而為,為了那一刻的愉悅,不是為了期待隨之而來的結果或獎賞。

遊戲的特徵:

1.內在的獎勵:

遊戲本身就是目的,自我滿足的活動,遊戲者並非因外在獎勵而從事該活動;

2.自願的:

遊戲行為必須是隨興而起,自由選擇,且不受外在環境和日常規律所限;

3.愉悅的:

遊戲者在自己選擇的活動中獲得立即的歡喜滿足;

4.專注的:

遊戲者首先須對活動注意並產生興趣,如要持續從事此種遊戲則來自於遊戲者的熱忱與專注;

5.自我表達:

遊戲的型式因人不同,因此較容易看到個人的特質;

6.自由、扮演或逃避:

不受外在和社會通行的日常規矩和法律規範。

◆「競技遊戲(game)」

「競技遊戲」通常是只有競爭性的比賽,有些競技可以自己玩,如:

單人玩的牌。

但競技通常發生在兩個人或對立的組別之間,如:

奧林匹克競賽中田徑項目就是多組人馬的競賽。

競技遊戲通常有某種程度的比較和競爭,沒有輸贏的可能性,就會失去了吸引力。

競技遊戲的特性:

1.競技遊戲必定以某種方式進行且必定有規則。

2.競技遊戲必定得在某個場所中進行:

一張特別的桌子、球場、房間等。

3.競技遊戲使用器材:

向比手畫腳沒有這項特色之外,其他都需要球、球拍、球桿、球棒、撲克牌、骰子、號碼等。

4.競技遊戲都有特定的時間因素:

如籃球比賽便有時間的限定,所有比速度的競賽都以時間定輸贏。

5.競技遊戲都有人為因素:

競技遊戲自工作延伸,人為或扮演的因素就會從在,如職業性球賽,觀眾成為最主要的人為因素,他們沖淡了球員賺錢營生的氣氛。

6.競技遊戲的特點是為了好玩而玩:

當遊戲不再好玩時,也就失去了意義。

所謂的運動精神是要懂得如何贏的謙遜,輸的平靜。

四、「遊憩(recreation)」

「遊憩」源自於拉丁文中的「recreare」,其中「re」代表著「再」的意思,而「creare」代表著「創造」的意思。

因此,遊憩是指將空閒的時間拿來從事娛樂或是一些活動,以恢復精神,重建、補充及儲存人們的能量。

遊憩的目的在使人們能夠在精神恢復後,再投入工作。

工作之後使人再創造、恢復新鮮、娛樂及喜悅滿足的活動稱之為遊憩。

「休閒與遊憩定義上的差別是在,休閒指的是行為上的自由,而遊憩著重在所從事的娛樂活動層面。

「休閒」不同於「遊戲」和「遊憩」的單向性,休閒具有多面性,它不僅需要時間,也是一種活動(包括靜態和動態),需要經驗和學習【黃立賢,民88】。

若從狹義的活動特性區分,三者的確有所差異,但若從能表達個人自由、自主、自我滿足的感情觀點出發,就有其重疊處。

但從包括的範圍來看,休閒的領域最廣,甚至可說是人們生涯的一部分,休閒是學習,休閒更是生活的重要內涵【黃立賢,民88】。

五、「睡覺與打盹」

睡眠是為了腦部之休養復原,其次才是身體之休養復原。

打盹並非用來補充不足的睡眠,而是加在夜間正常的七至八小時睡眠之上。

 

貳、工作與休閒之過去與現在

在今日,我們經常將工作與休閒視為是相反兩極的職能。

但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工作不是一直被認為是比休閒重要的,有正當性的,而休閒也不一定是工作的相反詞,相互排他的,二者是可以並存的。

(一)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乃是指一個文化完全沒有使用現代能源產物稱之。

大部分人的生存完全依賴農牧收成,必需儲存足夠的蔬果以過冬,畜養動物的飼料也得備妥,肉類需要先煙薰或醃漬。

長時間在田地中勞動,食物是每日的主要關注點。

女性在這時期,不僅負擔家事責任,還要做其他粗重工作如紡線、織布、烘烤及清掃。

女性在耕種及收成時節需在田地工作,之外的時間必需忙著將食物裝罐及醃製,且必需滿足家中每個人的需要。

都市的人們工作時間也很長。

藉著剩餘農業經濟的餵養,都市工作者成為熟練的生產者、服務工作者、及藝術品或裝飾品工作者。

都市提供交易站以便人們購換啤酒、葡萄酒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可購換鋤子、鏟子、馬鞍和馬具等必需品,城鎮也提供政治、宗教需求以及社交與閒話機會的場所。

在機械能源未產生前,工匠及其學徒如要生存就得長時間工作,想擁有財產,得有創新及運氣,更需經過磨難,因此,有奴隸及簽約僕人以減輕家事的沉重負擔。

在對原始土著部落的研究中,發現生活在遊獵型態社會中的人,他們每天勞動的時間不到四小時,在某些易於生存的環境之中,甚至勞動時間不到二個小時,他們有大量的空閒時間,當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就有著豐富的休閒生活。

但這些社會中的人們是照著大自然中日出與日落的自然時間在過日子的,他們的時間並未被明確的劃分為工作與非工作的時間,自然我們亦可想見這些社會中的人們,其工作與休閒的職能可以不是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

原始文化中,人們的時間絕大部分都必須用在維持生活的活動上,工作與休閒沒有嚴格的界限,從事任何經濟生活都伴隨有消遣娛樂的成分。

但是參加者並不認為這些活動是休閒活動,他們認為這些活動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古希臘羅馬時代

探索人類文明對工作與休閒的看法,不得不從希臘羅馬時代論起。

古希臘是建立在奴隸勞動基礎上的社會,柏拉圖(Plato)所認為的休閒「以自我表現為目的的自由時箋」,以及亞理士多德(Aristo)的休閒「從勞動的必然性轉換到的自由」都只屬於特權階級。

著名的休閒學者湯瑪斯古德爾(ThomasGoodale)稱亞理士多德為『休閒之父』,亞理士多德是希臘的哲學家,他最大的貢獻是將他同時代的思想與知識進行了整理與分類,在他的論述之中他闡述了什麼是快樂、幸福、休閒、美德,以及安寧的生活。

在他所處的時代,雅典及希臘城邦的文化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奴隸從事各種的勞動以提供希臘城邦公民安逸的生活,而包括亞里士多德在內的公民們並不從事這樣的勞動。

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閒優越於勞動,而且是我們通過勞動來尋找的最終目標」,他認為「空閒時間並不等於休閒,休閒是一種終身的志業與幸福的追尋,短暫的嬉戲娛樂並不是真正的愉快與幸福泉源,與休閒也毫不相干。

他認為休閒不僅僅是擺脫必然性,也不是我們能夠選擇做什麼的一段時間,而是實現文化理想的一個基本要素,知識引導著符合道德的行為,而這些東西又反過來引出了真正的愉快與幸福。

」依據亞理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只有音樂及冥想才是休閒活動,而冥想是所有人類活動中最理想的休閒行為。

古希臘人認為「工作是一種詛咒,沒有尊嚴,也沒有價值,唯有音樂和冥想才是人類生活的最高境界」;

工作是人們脫離飢餓及消失的手段,也是人們達到富裕的手段,當人們處在富裕的階段,才會有美德、善良及獨立。

休閒不僅僅是自由時間,也是鍛鍊自己、提高修養的途徑,是從必須的勞動到自由的狀態。

古希臘人的休閒觀建立在維持自己和環境的協調的前提下,追求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生活、自我修練、學問等。

對人的一生又重要影響的休閒活動包括:

政治、哲學、教養活動、學問、美術、趣味活動、宗教文化儀式、競技大會及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定期舉行的儀式。

為了給每個人提供休閒的機會和設施,必須要有好的政府來提供【李仲廣&

盧昌崇,2004】。

早期的希伯來人承繼並引申希臘人對工作的看法,認為工作不是一種必然的悲劇,工作是痛苦難當、沉悶無趣的,但工作不見得全無意義,工作被解釋成對罪惡的一種懲罰,也是重獲心靈尊嚴的必要手段。

換句話說,「工作不僅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贖罪的方式;

工作能夠懲罰人也能使人重獲新生。

早期基督徒也相信工作是對原罪的懲罰,但是他們用「贖罪」的觀念來修正原本完全否定工作的教義;

「工作被認為是一種贖罪的方法,經由工作人們的身體及精神上的健康才能維持。

」但除此之外,工作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

而在羅馬時代以及西元的前幾世紀,在西方的文化中,休閒的重要性仍是超過於工作的。

在當時人們認為工作與財富會使得一個人無法專心地的侍奉上帝,金錢並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目標,而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而已,擁有財富反而會使得一個人無法善盡公民的義務與幫助別人的美德,甚至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指標。

工作雖然有其重要性,但它只是提供一個人基本的溫飽而已。

此可見證於聖經中暗示:

追求財富等於面臨許多誘惑和干擾,會成為通往天堂之路的障礙;

大體而言,基督教對工作的態度是能糊口就好,其餘就聽憑上帝的旨意。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看待時間仍是依大自然的時間來安排他們的工作、休閒與娛樂,一直到工業革命之後,自然時間的韻律才被機械的時間所取代。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這段時間裡,人們的休閒生活交叉穿織於其農業活動以及牧獵活動之間,也配合著四季日夜及人們的信仰,會有諸如年節、宗教節慶,以及婚喪喜慶...等等的休閒時間與活動。

由文獻中推算,在英格蘭的一般平民中,這樣子的休閒時間有三分之一年,而在法國,一年中竟有半年是可休閒的時間。

●工作之階層

工作在任一宗教或文化中,都可以有正面、反面或中立的價值,但在一個文化中,不同工作具有不同的精神、道德和社會價值。

每一個社會對某些特定工作都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如:

古希臘人認為職業地位來自於一個人自由的程度、職業本身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以及它是屬於勞心或勞力的工作。

古希臘人認為成為公民的人必須是不需服務他人的;

雕刻家因為需要體力的勞動也不能成為公民,但是繪畫被視為自由的藝術;

希臘人崇尚純粹科學而非應用科學,一般醫師不用手工作、不做觸診,因此被視為「紳士」,但是外科手術就留給理髮師處理。

又如中國古代的階級:

⏹皇帝:

國家統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貴族:

皇帝的親屬享有多種特權與權力

⏹宦官:

皇帝的部下,為皇帝打理各種政務

⏹平民:

定期交稅,安分守己

士:

士兵,平日在城裡巡邏,戰時打仗

農:

以種植維生

工:

以鑄造武器器皿維生

商:

以買賣物品維生

⏹奴隸:

戰爭中的俘虜,被父母賣走的人

●東方文化之工作觀

東方文化認為物質世界不是永恆不滅的,且劣於靈性、精神世界,但是工作並未遭到蔑視。

西元前六世紀的釋迦牟尼為例,他的教義認為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世界並非永恆,人們卻汲汲追求物質享受和肉體的快樂,擺脫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愛、慈悲心和修行去澆熄這類慾望,「工作就是一種修行,過程重於結果。

」對於佛教徒而言,即使卑微如掃地、擦洗、撿柴等工作,都是證悟的途徑。

在釋迦牟尼的教義中,工作本身並不是詛咒,但是有些工作是不受歡迎的。

佛教中得悟的八正道就包括了「正業」及「正命」,正業-即住於清淨善業。

日常生活應做正正當當的行為,並遠離殺生、不與取、邪淫等一切邪妄,以清淨身、口、意三業。

正命-即依正法活命。

從事正當的職業和方法,來求取食衣住行等一切生活資具,以維繫生命,並可清淨身、口、意三業。

亦即不論人以何種方式維持生計,都不應使人痛苦或有欺騙、背叛他人的行為。

八正道,是八種通向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或途徑;

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實踐法門。

亦是眾生從迷界之此岸,渡到悟界之彼岸所持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