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16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B.可燃冰是混合物

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9.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10.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有机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

B.性质与用途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O2可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B.H2、CO

C.H2、CH4、COD.CH4、CO、CO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

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

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需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而在应用于其他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遇热时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和硫酸铜都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请你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________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14.(5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

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

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洗选加工后,将精炼煤和含硫化合物的洗液分离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4)第⑤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氧化物X为________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

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固体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燃烧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①:

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现象:

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②:

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条,点燃镁条,待镁条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实验评价:

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7分)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

C热水,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压强由B变为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绘制出图2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则引起DE段压强变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是对实验2的改进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装入药品;

②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

③先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

④白磷被引燃后将集气瓶从热水中取出。

以上实验操作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①~⑥标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集气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5)综合应用:

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的情况,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

17.(4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一、1.B 2.B 3.B 4.B 5.D 6.D 7.A 8.D

9.A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如图中所示:

热水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未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实验结果应该是右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左侧试管中的红磷均不能燃烧。

磷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可被烧碱(NaOH)溶液吸收,避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10.A 11.B

12.D 解析:

本题运用

解答。

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

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二、13.

(1)干粉灭火弹

(2)ABC

(3)离子

(4)C+O2

CO2(合理即可)

(5)拉发式

14.

(1)过滤

(2)C+H2O

CO+H2

(3)7∶1

(4)三氧化硫

(5)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15.【活动一】

(1)2Mg+CO2

2MgO+C

(2)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

不能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活动二】②;

火柴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使铁丝充分受热;

铁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解析:

【活动一】

(1)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

(2)实验①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由该结论可知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燃烧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活动二】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火柴燃烧,燃着的火柴放入二氧化碳中会立即熄灭,不能对铁丝加热,而二氧化碳支持镁条燃烧,燃着的镁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能使铁丝充分受热,故方案②更科学;

通过实验现象可推出结论为铁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6.

(1)燃烧需要氧气;

4P+5O2

2P2O5

(2)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先膨胀后变小

(4)③④⑥

(5)隔绝氧气

17.

(1)2

(2)解:

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70t×

80%=56t。

2CaO+2SO2+O2

2CaSO4

112128

56tx

 x=64t

答:

理论上最多可吸收64t二氧化硫。

第七单元测试题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

16 S:

32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可燃冰主要含有(  )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水合物D.酒精

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C.天然气生火做饭D.煤燃烧

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锌和稀硫酸反应D.生石灰与水反应

5.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煤不完全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9.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

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

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

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C.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2.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

14.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A.H2、CH4B.H2、COC.H2、CH4、COD.CH4、CO、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16.(6分)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____________;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6分)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

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第17题)

(注:

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煤B.地热能C.太阳能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

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

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

19.(10分)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

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

21.(8分)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________。

(2)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第21题)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2.(8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第22题图1)

(1)仪器①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