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212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7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石题库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近日点

1月初

与冬至日易混淆

远日点

7月初

与夏至日易混淆

黄赤交角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⑴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靠近某点,该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远离某点,该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⑶极值:

特别注意南北回归线间地区的极值

2.昼夜长短

直射点在某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越往高纬度昼越长,极点周围出现极昼;

另外半球昼短夜长,越往高纬度昼越短,极点周围出现极夜

直射点向某半球回归线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另外半球昼变短。

⑶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日出)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日落)地方时为18点。

⑷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⑸极值:

直射点在某半球回归线,该半球昼最长,另外半球昼最短。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

⑴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⑵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能力篇】

一、日期

日期问题:

从图中所给信息判断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与180°

经线是一个突破口

判断新一天所占的范围:

180°

经线的地方时×

15°

两地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长度计算:

是两地间过180°

的弧的经度差÷

二、晨昏线

1.判断:

①依据定义(一定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②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2.晨昏线的特征:

①太阳高度为0;

②与纬线的切点地方时为0点和12点;

③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晨线为6点,昏线为18点;

④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三、日出、日落方位

①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于东南,日落于西南;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于正东,日落于正西;

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起于北方,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起于南方;

②极点一天太阳高度不变,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三、正午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北全年,赤道与北回归线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全年,赤道与南回归线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上,正午太阳方位在正上方

四、点、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点(日出点、日落点、地方时为0和为12点的点)线(晨昏线与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五、地理公转计算问题

◆读图要点

⒈光照图中昼夜长短情况的判断相当重要。

①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②始出现极昼(夜)现象的纬度;

③昼(夜)弧的平分点。

⒉判读晨昏线与经纬线关系。

①晨昏线与经线是否重合;

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

③晨昏线与赤道和其它纬线的交点。

◆判断光照图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半球

◆时间求算(括日出、日落时间)

①确定所求情况是特殊的,还是一般的。

特殊的包括舂分日和秋分日,赤道上的点。

②求出所求点与下列点间的经度差或时区差

③将经度差(时区差)换成时间差

④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刻或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的时刻,依据“向东推算加时差;

向西推算减时差”,得出所求点的时刻。

注:

⑴当所求点不是晨昏线与该点所在纬线的交点时,根据“同一纬线上各点日出(落)的地方时相同”的规则。

转求晨昏线与该点所在纬线的交点的时刻即可;

⑵也可在已知昼长的条件下,推求日出(落)时间,日出地方时≤12点,日落地方时≥12点。

◆求算经度

①确定所求对象地方时(若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

②找出所求点与下列点的时间差

 

③用时间差换算成经度差的方法,从而找到所求点所在的经线(所求点时刻数大,就从上述点向东推,所求点时刻数小,就从上述点向西推。

④根据图文中已知的经度值和经度差,得出所求点的经度。

◆求算昼夜长短

附1:

已知某点正午太阳高度,求某点的纬度(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情况下);

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已知某点的纬度)。

(图2)

附2:

特殊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①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

太阳直射点纬度×

2;

②极点上:

太阳直射点纬度;

③太阳直射的纬线:

90°

六、影子长短与方向:

太阳方位与影子方向相反,太阳高度与影长负相关.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内部圈层

圈层

物态

物质组成

范围

地壳

岩石圈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海拔高厚,海拔低薄

硅镁层

地幔

上地幔

顶部

软流层

岩浆主要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以下

地核

外核

液态或熔融状态

铁镍

内核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三个部分: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

三大类岩石

按照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是侵入岩,例如,花岗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例如,玄武岩。

沉积岩:

特征:

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有化石。

如: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石

变质岩:

例如,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右图所示,注意变式,①三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浆指出来的一定是岩浆岩。

②有一箭头指向岩浆的肯定是变质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构造图示

判断依据

地形

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形举例

 斜

(1)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2)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常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山岭;

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1)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2)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常在内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有些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两侧下降,中间上升

块状山地或高地

泰山、华山、庐山

两侧上升,

中间下降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流水、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

作用

流水

风力

冰川

侵蚀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水拍云崖”、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蚀城堡

U形谷、角峰、刃脊、峡湾

沉积

山口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平原、河口三角洲

沙丘、黄土堆积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A:

太阳辐射

A1:

A2:

(大气)吸收

B:

地面辐射

B1:

B2:

C1:

大气逆辐射

C2:

大气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散射、云层的反射

选择性吸收:

对流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散射:

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阴天天空是灰白色的,黎明与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温室效应):

⑴大气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⑵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强;

故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全球变暖

热力环流

1.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

2.据等压面判断气压高低

等压面弯曲,说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不等,将同一水平面上a、b两点气压高低的对比转换成a与a1的对比。

3.热力环流中几个要素间的关系

近地面

近地面气压

高空

垂直运动

天气状况

高(相对于同一水平面)

低(相对于同一水平面)

下沉

上升

4.同一经纬度,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压带与风带

1.全球分布

2.季节性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气压带、风带

降水量

低气压,气流上升

风从海洋来,如西风、南半球信风、夏季风

高气压,气流下沉

风从大陆来,冬季风、北半球信风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湿润

季风环流成因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澳大利亚西北地区:

冬季西北风的形成----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南移,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定义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示意图

图例

雨区的位置

主要在锋后

锋前

对天气的影响

过境前

天气晴朗温暖(暖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低温(冷气团控制)

过境时

刮风、降温、阴天、下雨(雪)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寒潮、沙尘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共同点

1、锋面的雨区均在冷气团一侧

2、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天气晴朗;

过境时,多阴雨降水(不一定降水)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气压角度

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流角度

气旋

反气旋

示意图

水平方向

(以北半球为例)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垂直方向

大气

运动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N:

逆时针

气流由中心

向四周辐散

顺时针

S:

阴雨

晴朗

台风

伏旱、“秋高(天空无云)气爽”

小结

低压系统——气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高压系统——反气旋——下沉气流——晴朗天气

水循环

1.环节构成(见示意图)

2.意义

⑴塑造了地表形态

⑵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⑶实现了能量的转换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这个环节

洋流

1.洋流分布规律【不要死记硬背,要会画洋流模式图】

⑴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

大洋东侧(大陆西侧)为暖流,大洋西侧(大陆东侧)为寒流。

⑵北半球为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南北半球为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

大洋东侧(大陆西侧)为寒流,大洋西侧(大陆东侧)为暖流。

⑶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全球性大洋环流,自西向东运动

(4)北印度洋:

夏顺冬逆

2.洋流的地理意义

⑴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增盐度),使低纬度气候向高纬方向延伸(如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降温、减湿,沿岸地区易形成雾,使高纬度气候向低纬方向延伸(如热带沙漠气候);

促进了高低纬间热量的交换。

⑵褰暖流交汇处海域形成渔场、雾(妨碍交通)。

秘鲁渔场的形成是由于离岸风产生的上升流(海水上泛)形成的。

⑶顺流航行航速快,逆流航行航速慢。

⑷洋流可把近海污染物带到其它海区,使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加快原海区净化速度,使原海区污染程度减弱。

66.5°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

一、风向

1.作风向(北右南左)

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近地面呈45°

角)作出风向.

2.由风向反推各力及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风向与各力的关系推出各力,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推出高低气压中心位置

☆:

风向一定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北右南左来判断。

二、天气系统与天气

1.锋面的判断

①依据示意图、锋面符号、锋面坡度(要有对比)、云系的宽窄、雨斜方向、雨区在锋前还是锋后、锋面下空气运动

②锋面与天气 从气温、气压、阴晴、风等方面掌握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注意冷锋过境时天气是大风、降温、阴天、降雨雪。

2.锋面气旋

⑴锋面一定出现在(低压)槽线附近。

(2)低压中心的左侧一定是冷锋。

(3)判断不同槽位锋面类型的方法:

⑴锋线两侧取两点作风向,以正对着锋线吹的风带来的气团为主动气团定锋面类型;

⑵锋线的凸向为主动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主动气团的性质定锋面类型;

(4)判断锋面气旋所在半球

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雨区在北侧为北半球,雨区在南侧为南半球

4.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判断天气系统类型

五、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太阳高度;

2.昼长;

3.阴晴(雨日多少);

4.海拔(大气的稠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5.坡向

六、气温的水平差异

现象类型

变化情况

影响因素

1.不同纬度

气温变化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太阳辐射

2.同

纬度

海洋(沿海)与大陆(内陆)

夏季:

海低陆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洋流

冬季:

海高陆低

沿海与沿海

暖流高,寒流低

山区与平原

山区低平原高

迎风坡与背风坡

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向阳坡与背阳坡

向阳坡高背阳坡低

3.区域现象

四川盆地冬季较暖、南亚较同纬度暖

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冬季风(气流)的影响程度

4.风来自高纬降温,风来自低纬增温

气流源地

七、影响降水的因素

㈠天气现象中降水变化

1.天气系统的运动,不同时间在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

或者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

2.降水类型:

锋面雨、地形雨(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雨量先增加后减少,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气旋雨(台风雨)、对流雨

㈡气候现象中降水变化

1.大气环流:

风自海洋来——降水多,风自陆地来——降水少;

低气压——空气做上升运动——降水多;

高气压——空气做下沉运动——降水少

2.海陆位置(沿海向内陆,获得水汽由多变少)

3.坡向:

迎风坡一般多于背风坡

4.洋流:

暖流多,寒流少

八、气侯

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㈡世界气候类型

㈢同一气候类型区域分布差异的分析方法

1.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的强弱2.地形对气流运行的影响

3.洋流4.海岸线曲直

㈣气候类型成因分析的解题思路

1.根据位置及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确定气候类型,然后沿着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形势(外海岛屿照大陆西岸的大气环流形势)→地面状况包括地形(海拔、坡向、山脉的走向)、洋流、海陆轮廓、海陆位置、水体、植被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候特征,再影响气候类型和分布。

①坡向→(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

②山脉的走向→大气环流中风带的影响范围→气候的分布;

③高山→高山气候;

④洋流→气候类型沿海岸线延伸;

⑤海陆轮廓→气候的分布;

⑥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海洋性、大陆性)

2.熟悉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

㈤气候类型判断

1.根据位置

阅读所判点(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具体区域或图文中的“下垫面状况”信息,进行判断。

如图中有等高线,要注意所判点(地区)的地势、坡向。

2.根据气候资料

⑴定南北半球

⑵定气候带

⑶定气候类型

㈥气候特征比较的方法

几个特殊区域,必须要懂的:

(1)赤道附近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势高,降水量较少。

(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不在赤道地区,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原因①地处热带②东南信风迎风坡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

(4)南美洲南段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西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迎风坡),东侧是温带草原(荒漠)(背风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表现

⑴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⑵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⑶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

有无、长短(取决于冬季均温0℃以及冬季的长短;

黄河是中国有结冰期的最南大河,淮河干流是无结冰期的最北大河,黑龙江结冰期长)

4.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条件

表现

纬度地带分异

(低、高纬度

明显)

热量

经度地带分异

(中纬度明显)

水份

距海远近

垂直地带分异

热量、水份

海拔高度

2.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发展中要因地制宜。

自然带

㈠水平自然带

纬度地带分异(赤道向两极):

南北向更替、东西向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热量为基础、低纬高纬表现明显;

经度地带分异(沿海向内陆):

东西向更替、南北向延伸、受距海远近影响,水份为基础、中纬表现明显

㈡垂直地带差异

⑴基带:

与山地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⑵顶带与带谱

①影响因素:

山体纬度;

山体高度

②依据高度推出最冷月的气温,推其自然带

⑶山顶有无终年积雪:

根据夏季气温是否低于0℃

(3)带高:

同一自然带,海拔较高的是阳坡

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高度越低

⑸雪线:

向阳坡高,背阳坡低;

迎风坡低,背风坡高,若为向阳迎风坡或为背阳坡背风坡,看雪线高低推谁为主要影响因素,如珠穆朗玛峰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但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2)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的多。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㈠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大量燃烧矿物的燃料,使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㈡影响:

①资源条件的变化。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使旱涝次数增多,森林和草原火灾频繁;

③改变原生态系统;

④影响农业生产;

⑤产生极端天气和气候,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⑥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㈢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②降低高能耗工业的比重;

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加强法制建设,实施达标排放;

⑤提高公民节能意识,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自然灾害

一、干旱(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自然原因:

(1)气候: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2)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防治措施:

改变农业结构;

种植耐旱植物;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营造防护林

二、洪涝

1.暴雨洪涝

(1)水系原因: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地势地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泄洪不畅。

(2)水文原因:

①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②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含沙量大,河床淤积。

(3)气候原因: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1)植被破坏: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②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检测;

提高暴雨预报准确性;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

二是由低纬流向高纬

三、台风

1.成因: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发生在印度洋称为热带风暴,发生在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

2.危害:

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会形成涝灾、影响交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台风带来的影响也有有利的:

缓解旱情,带来降水。

判断风向,风向一定指向台风中心。

四、寒潮

成因:

由于冷锋的影响,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

危害:

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同时影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

五、地震

1.成因: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易引发的其它灾害:

地震多发区地壳活动剧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若地震发生在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