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172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马寺洛阳Word下载.docx

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

于是永平七年(64)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

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过天山、越葱岭,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

在那里,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乃同腾、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67)返回中土。

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

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寺为名。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

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

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

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

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

“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

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

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

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

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

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

过东西对称的两碑,便是白马寺的第一殿——天王殿。

天王殿系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重修,为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

殿基高0.9米,长20.5米,宽14.5米,是明朝由原山门殿改建而成的。

整个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

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

殿内两侧泥塑四大天王像。

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

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成为未来佛。

可是白马寺天王殿内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却以另一个民间传说为蓝本:

相传五代时,浙江一带有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他经常用一根锡杖肩背一个布袋来往于热闹的街市,人们叫他布袋和尚。

这位和尚逢人乞讨,随地睡觉,形似疯癫。

他在临死时,说了这样一个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于是人们就把他当做弥勒的化身,并根据他的形象塑造了一尊佛像,供在寺内的天王殿里。

这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缩影。

天王殿后是一座大佛殿,长22.6米,宽16.3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法轮常转”各四个字。

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佛像:

中为释迦牟尼,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

这三尊佛像构成了“释迦灵山会说法像”。

这取材于一个佛教禅宗典故。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面对众弟子,闭口不说一字,只是手拈鲜花,面带微笑。

众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诃迦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释迦牟尼见此,就说:

“我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样,摩诃迦叶就成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传人,中国佛教禅宗也奉摩诃迦叶为西土第一祖师。

白马寺大佛殿的“释迦灵山会说法像”就是根据此传说塑造而成的。

三佛旁边,还有手拿经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贤两个胁侍菩萨。

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是观音菩萨像。

殿内还有一口引人注目的大钟,高1.65米,重1500公斤,上饰盘龙花纹,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并附诗一首:

“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冥。

西送金马天边去,急催东方玉兔升。

”据传此口钟与当时洛阳城内钟楼上的大钟遥相呼应,每天清晨,寺僧焚香诵经,撞钟报时,洛阳城内的钟声也跟着响起来,因此,白马寺钟声被列为当时洛阳八景之一。

大佛殿之后,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大雄宝殿”。

它长22.8米,宽14.2米。

殿前有一月台,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宇。

由歇山顶改为悬山顶,面积有所缩小。

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

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三尊佛像前,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的塑像,执持法器。

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

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苎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

背后殿壁上还排列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

大雄宝殿后有接引殿,为一般寺院所罕见。

长14米,进深10.7米。

为双层殿基,是寺内最小建筑。

殿内供西方三圣。

中为阿弥陀佛立像,左边为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握牟尼宝珠的是大势至菩萨,均为清代泥塑。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

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

在寺中位置最高,长43米,宽33米,高5米。

正面大殿毗卢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长15.8米,宽10.6米,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

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

寺南还有两座夯筑高土台,台上立着一块“东汉释道焚经台”字样的通碑,这就是“六景”之一的焚经台。

这个焚经台记述了佛教徒与中国方士之间的一场角逐,以佛教取胜而告终,汉朝佛教由此兴盛。

根据中印签订的协议,将由印方出资1000万人民币,中方负责在白马寺修建一座印度风格佛殿,这是白马寺恢复“中国佛教第一寺”的第一步。

历史上的白马寺是中国佛教文化发祥地,鼎盛时占地3000多亩,重建后可能会提高门票价格。

“明月欠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

”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笔下的白马寺。

今天这座著名古刹仍名扬海内外,巍然屹立在邙山脚下。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

根据中印签订的协议,将由印方出资1000万人民币,中方负责在白马寺修建一座印度风格佛殿,这是白马寺恢复“中国佛教第一寺”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