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680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10 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11 秋游景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至7自然段。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教学难点:

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累、冲";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

   2.能抓住地点变换的词语进行分段,理解第1段的主要容。

   3.感受景山公园美丽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11秋游景山

  

(1)启发式谈话:

同学们去过吗?

是否游览过的景山公园?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

  (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

  2.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

  ①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②质疑释疑。

  (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①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②教师点拨:

"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③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3.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思考:

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

  

(1)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3、4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容。

   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

  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2)投影,出示语段:

  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①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

  ②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4)小结写法:

这是一个总分段式。

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

  (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

  ①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②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

(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③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6

(1)

(2)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3段。

  

(1)轻声读第3段,思考:

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

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用"。

"圈出方位词。

  (3)激发兴趣:

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

  (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背诵第3段。

  

(1)回顾第3段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

  

(2)试背。

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6

(1)

(2)、7题。

 

12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3、投影仪;三棱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五彩池

  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是什么颜色?

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

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

  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

  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容

  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五彩池真美。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自学本文生字、词

  1.正音:

  辉(huī)——瑰(guī)

  凝(níng)——疑(yí)

  2.解词:

  细腻:

本文指精细光滑。

  矗立:

高耸地立着。

  石笋:

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

  瑰丽:

异常美丽。

  折光镜:

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

  漫山遍野: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腾云驾雾:

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

  (六)布置作业

  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

  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

  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

  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

  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

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

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

红、黄、绿、蓝、紫。

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

  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

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

(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

(藏龙山水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