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655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学复习资料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的发展动力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土地、资源、环境都不允许延续过去老的、数量扩张型、简单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路。

也就是说,上海将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策略,力争在全国率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

2通过提高环境承载力来提高上海经济发展的举措(问题2的解答)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杀鸡取卵、短视行为,尤其是对于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非常有限,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但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排头兵、风向标,更需要优化其发展方式。

提高环境承载力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改善资源供给状况

1.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经济,节约水资源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

2.对永久性占地做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

3.发展高科技产品,限制高耗能、耗水的产业发展

4.开展海水淡化处理节约淡水资源

5.污水处理后能够实现中水回用等等

平衡纳污和自净的速率

6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7改善并推广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技术

8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数和总量

9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10制定相关环保法规,严惩严重污染行为

保障生产安全,防止生产事故及意外事故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等

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言,加快上海产业中心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相应的资源消耗,从而提高环境承载力,加快经济发展。

2、国内外固体废物收集及其资源化比较?

如何实现三化

1有关概念、固废概念:

资源化概念、三化概念

2.国内外收集和运输不同点

(1)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己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收运模式,而中国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收运在源头分离、收

集、回收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基于对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美

国、日本及巴西各自形成了以市场为主的市场收运模式、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循环

利用管理模式以及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分工合作的“赛普利”模式。

中国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收运模式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管理机构职能混合、

利益相关者参与不足、源头减量不充分及处理系统分散等不足,而大量的拾荒者及

目前较高的回收水平则是中国管理模式的特点。

从政策法律的完善、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促进

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参与、设置混合的处理设施系统、实行多样的处理手段、寻求

区域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升优化中国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有效性。

生活垃圾的收运过程

生活垃圾的收集分为5个阶段:

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

垃圾的清除;

我国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箱内垃圾装入垃圾车内;

垃圾车按收集路线将垃圾桶中垃圾进行收集

垃圾车装满后运输至垃圾堆场或转运站,一般由垃圾车完成;

垃圾由转运站送至最终处置场或填埋场

收集方式:

定点收集-容器式、构筑物式

定时收集-专用容器、普通容器

特殊的垃圾收集方式:

垃圾楼道式收集方式

气动垃圾收集输送方式

分类收集:

将纸、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破布等有回收价值的物品回收。

3、固废资源化现状及趋势

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目前“资源化”尚处在一个低水平阶段,许多有用物质仅被填埋和焚烧,并未得到利用,高层次的精加工正待开展。

从轰动一时的“洋垃圾”事件来看,固废资源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形势都很严峻,因而给环境和化学工作者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阔余地。

分类

来源

主要组成物

主要化学成分

矿山、选冶

废矿石、尾矿、金属、砖瓦、灰石等

金属及其氧化物

煤炭

矿石、木料等

碳及有机物

石油化工

化学药剂、塑料、涂料等

大分子烃类化合物

建筑材料

金属、水泥、粘土、陶瓷、石膏等

金属及其氧化物、硅酸盐

机电交通

炉渣、粉煤灰、烟尘

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

食品加工

肉类、谷类、果类、菜蔬、烟草

蛋白质、纤维素

印刷、木材、造纸

刨花、锯末、木质素

纤维素

橡胶、皮革、纺织

皮革、纤维、塑料、染料

纤维素、蛋白质

农林

稻草、秸秆、人畜粪便、禽类、农药

水产

死禽畜、腐烂鱼、虾、贝壳、污泥

蛋白质

居民生活

食物垃圾、纸屑、布料、粪便、杂品

其它

核电站、医疗单位、科研单位

金属、含放射性废渣、粉尘、污泥

放射性元素、金属氧化物

表1固废的分类、组成物及主要化学成分

表2固废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类别

我国现状

国际现状

国际发展趋势

城市垃圾

填坑、堆肥、沼气制取、废品回收

填地、焚化、堆肥、海洋投弃、回收利用

压缩成型、填地、堆肥、化学加工、回收利用

工矿废物

堆弃、填坑、综合利用

填地、堆弃、焚化、综合利用

化学加工、综合利用、回收

施工垃圾

堆放、填坑、焚烧

化学加工、综合利用

污泥

堆肥、沼气制取

填地、堆肥

堆肥、综合利用

农业废物

堆肥、沼气制取、燃料、饲料、建筑材料

回耕、焚化、堆弃

堆肥、化学加工、综合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正在逐年增加。

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开采,原材料的过量消耗和能源的过量使用,这些都必将造成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

固体废物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废物、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其他行业废物。

近十年来的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情况见表3

表3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情况

年度

产生量

排放量

综合利用量

贮存量

处置量

合计

危险废物

2001

88,746

952

2894

2.1

47,290

442

30,183

307

14,491

229

2002

94,509

1000

2635

1.7

50,061

392

30,040

383

16,618

242

2003

100,428

1170

1941

0.3

56,040

427

27,667

423

17,751

375

2004

120,030

995

1762

1.1

67,796

403

26,012

343

26,635

275

2005

134,449

1162

1655

0.6

76,993

496

27,876

337

31,259

339

2006

151,541

1084

1302

20.0

92,601

566

22,398

267

42,883

289

2007

175,632

1079

1197

3、上海市集中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题思路:

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雾霾、热岛效应;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光污染;

放射污染;

农村环境问题;

2、原因

(1)大气-交通、钢铁和石油产业、外来污染和特殊气候条件;

(2)水体:

外来污染、本地初期雨水不收集、监管不严、郊区无组织排放;

(3)固体废物-分类不好;

建筑垃圾等垃圾的资源化程度低;

(4)土壤:

由旧工厂搬迁;

(5)光污染-及经济发展带来的高消费-娱乐;

玻璃幕墙;

农村-纳管率低;

垃圾回收系统不健全

四、上海市水资源特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你有哪些建议提高水环境质量?

 

水资源特点:

上海水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上确存在较大不均的情况,但过境水资源量巨大,即使最不利的枯水年份、月份和1日水资源量也可分别达到6401.61、203.19、6.95亿m3,所以任何时候都不会在总体上构成水资源供应量的不足。

但由于某些地区水面积率的减少,甚至水面积的基本消失,从环境和生态角度看,局部范围内的水资源不足是明显存在的。

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水质评价结论仍以有机污染为主,其主要超标项目为:

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在总评价河长中,Ⅱ、Ⅲ、Ⅳ、Ⅴ和劣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分别为10.5%、2.6%、17.2%、16.3%和53.4%。

上海市淀山湖湖区水质评价与2003年相比差别不大,其中4~9月份的各项评价指标值均大于富营养化标准,属富营养化水体。

14个水利控制片水质综合评价类别在Ⅲ~劣Ⅴ类之间,与2003年相比,浦南西片水质略变差,其余控制片水质基本稳定。

主要公共绿地景观水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Ⅳ~Ⅴ类,个别水体由于受到总氮超标影响,水质评价类别为劣于Ⅴ类。

本年度上海市地下水总体评价结果为,潜水及承压水水质大多位于较好级别,仅矿化度大于3g/L的地区水质较差,其分布范围很小。

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建议

1.抓好控污截污工作。

截污工作不到位、不彻底,以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这是河道水质难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为此,一是在多年形成的污水管网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截污的力度,应结合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加快污水管道的铺设,完善污水管网,对需要整治的河道,原则上要坚持先截污后整治。

2.加大河道整治的力度和步伐。

使用截污、河滨带整治、驳岸修筑、清淤、换水等作为基础的市政工程方法,也可以通过沉水植被修复漂浮植物抑制藻等生态工程方法。

还可以采用生化-物化药剂、臭氧、纳米微气泡、沉水生物带(人工水草)、竹炭生物滤床、生化过箱滤、太阳能生物反应仓、等离子体反应器等新技术方法

3.努力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一)长江江堤,临水侧不得少于5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30米;

(二)市区的钢筋砼防洪墙,临水侧所有的坡地、滩地,背水侧从原土堤脚起不得少于10米,从防洪墙起不得少于15米;

土堤临水侧不得少于3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20米;

(三)5万亩以上圩口堤防,临水侧不得少于30米,背水侧不得少于20米;

(四)其他河道的堤防,临水侧和背水侧均不得少于10米。

堤防两侧营造防护林、条,必须符合防洪安全要求。

河道堤防的防护林、条,由河道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营造和管理,间伐、更新必须经县以上河道主管机关批准;

进行抚育、更新性采伐和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按国家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在河道内修建围墙、围滩、房屋等阻水、挑流工程,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煤灰、泥土、垃圾、沉船、排筏;

(二)擅自在堤防、护堤地范围内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立窑、埋葬、挖塘、取土、采砂石、爆破、开展集市贸易;

(三)在堤防安全保护区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池塘、采石、取土等危及堤防安全活动;

(四)在堤身铲草皮,挖堤筑路,傍堤蓄水;

(五)在堤身防渗铺盖、压渗平台上植树;

(六)在堤身、岸坡及临河十米宽的滩地上耕种;

(七)在河道防护林以外的河滩地、行洪通道内栽植高杆作物;

(八)在水闸管理范围的水域内捕鱼、停船(闸管单位因工作需要除外)。

4、强化支流流域内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重视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

新办规模养殖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方可饲养。

规模化养殖场需要通过建设沼气、生产有机肥、建化粪池等多种污染治理措施。

5、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做到政府投一点、乡镇拿一点、社会筹一点、群众集一点的方法解决投入问题。

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

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

切实有效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草害及外来物种的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外来物种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加强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上海市采取的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1998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苏州河综合治理办公室。

5年来,为了让苏州河重现清澈,上海市累计投入70多亿元,采取截污治污、综合调水、底泥疏浚、支流治理、两岸整治等五项措施进行治理。

2001年,上海治理了1254家污染源,关闭了数百家包括棉纺厂、面粉厂等在内污染严重的工厂,每天截流污水约有15万吨。

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40万吨的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在上游建成,一艘价值1400万元的河道曝气复氧船常年在河上运行,以处理可能出现的生态危机。

存在近百年的垃圾码头和粪码头如今被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河畔公园代替。

上海市在“十五”计划中首次提出加强水景观建设的思路,通过黄浦江、苏州河的综合开发,在沿河两岸营造一批集景观、休闲、游览为一体的亲水文化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其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1.大力发展节水型先进工艺:

如采用无水印染工艺,用于法印染代替有水印染,可消除印染污水的排放;

采用无毒工艺,如用酶法制革代替碱法制革,便可避免产生危害较大的碱性废水;

采用无氰电镀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用非氰化物电解液代替氰化物工艺,可使水中不含有毒物质;

在造纸工业方面有些国家已经采用了无污染的氧蒸煮法,就是用氧气、硫酸纳蒸煮木片,产生的废液仅为硫酸盐法的1/10,无色无臭,而且能够循环利用。

2.改进设备、加强管理、杜绝浪费。

一些设备老化,冒、漏水的现象十分严重,应更新设备,加强管理.3.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a.重复用水b.循环用水c.闭路循环d.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4.加强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

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

从漂白废液中回收氯化纳;

从黑液中提取碱木素、二甲基亚矾,松节油等副产品,则既可使污染源变为生产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又为集中治理创造了条件。

5.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个人良好节水习惯:

如用水完毕随手关掉水龙头,平常洗衣服应用盘洗,而不用水龙头直接冲洗,洗澡最好也要盆浴,而不用水龙头从始至终直接冲洗等。

6.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对于大批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是其他污水,只有通过以上设备,进行综合处理,以确保使我们有限的水源能充分利用。

四、生态环境自净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如何利用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自净解决生态问题特别是区域生态问题

(1\两者关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美丽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是一个完美的承载体,滋养了无数的生命,给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认识了生态环境,然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生态环境里蕴藏了无数的机密,值得我们去探索。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孪生兄弟,生态环境自净力和环境承载力。

他们各自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呢?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

生态环境自净力:

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环境。

也就是确定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所谓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强度。

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环境自净有一定的能力,环境自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当污染物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时,污染的危害就不可避免的发生,生态系统就将被破坏,生物和人就可能发生病变或死亡。

相应的,环境承载力也是有限度的,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这样才能继续健康的生活在地球这个人类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上。

生态环境自净力与环境承载力之间除了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但是环境自净与环境承载力也是有差别的。

前者说的是环境本身具有的功能,而后者则是人为的给环境设定的一个标准。

总之,环境自净影响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自净能力的标准。

(2修复提高承载力)然后我们接着介绍与前面两个技能相关的环境功能,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行为,每一项行为的实施,都会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生态演替的方向,人类的生活有长远的影响。

所以,对生态修复而言,要考虑生态自身的情况之外,还要考虑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关系。

只有把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之下,才能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让生态修复持续进行和达到事半功倍,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统一。

一般而言,生态修复的工作按照程序进行的时间分为三部分,现有系统分析、具体操作、监测与评价。

1.现有系统分析。

(1)查明现生态系统的成因。

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矿山的开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污染;

可能是树木的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

也可能是水利工程,河流改道造成的水源枯竭,所以找到原因的也是在生态修复的一个关键点,把这个主导因子找到才能走出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即找到生态修复的方向。

而这个也将是生态系统修复的主导因素,使得生态修复达到阶段性目标。

(2)明白生态系统的历史状况和现在状况。

在被破坏之前的生态系统很多时候是生态修复的一个方向,因为,这个旧的生态系统是由于长时间的自然变迁形成的和与当地的地理自然条件相匹配的,所以如果恢复一个相似的生态系统的话,是有自然基础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找出原有生物种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那些物种,分析其主要功效,把物种分配到生态修复的各个阶段当中。

(3)考虑生物修复在此过程中对人类活动所起的作用。

许多时候,除了小部分自然本身的因素外,大部分需要修复的生态系统都是人为破坏的。

现在,人从自然中索取东西的速度,远远超出了自然依靠本身力量修复的循环周期,所以对生态进行修复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人。

如果人类活动在此占很大部分,就需要停止人类现有活动,这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生态修复虽然有人类的参与,推动整个进程,但是主要依靠的却也是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能力,如果不能停止人类的破坏行为,必会减慢甚至于停止生态自身修复,让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另外也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出口,为生态修复不留隐患。

人类依存于自然,环境破坏也源于对生存和经济的追求,如果没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生态修复也只能是阶段性的成果。

人需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论人如何高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惩罚的也必将是人类自身。

环境修复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如果在前期可以找出关键、

(3解决问题方法)合理的设计,从而解决环境和生存的矛盾,这样生态修复才是有源之水。

由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与可变性,决定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就需要我们完整的研究修复对象,综合评价,让风险降到最低。

而且生态修复通常是一个高成本高投入工程,因此,在考虑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周期,也要考虑当前经济的承受能力,这是生态修复工作中十分现实且为人们所关心的方面。

经济技术条件是生态修复的后盾和支柱,在一定尺度上制约着修复的水平、深度和可能性。

所以要尽可能保持最小风险并且获得最大效益达到生态系统的修复。

2.具体操作。

(1)按照当地情况设计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

由于地域的不同,根据人类的需要,给生态修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修复为新的视觉景观,为城市文化服务,例如唐山的南湖,原来就是一片荒废的矿坑。

有的需要修复植被从而保持水土,例如长江源头。

有的需要复垦为农田,还有的需要修复为原来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多样性。

这些都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

(2)人应该顺应自然,不仅弄清楚人可以做什么,更要明白人不能干什么。

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来就不应该是对抗的,人定胜天也不是一件需要鼓励的事情,因为人活在自然中,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没有办法根本上改变自然。

自然的各种自然状况,风霜雪雨,火山地震都是自然对自身状况的调整,使自己整体状况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人类没法避免这些调整,所以,要在弄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的同时,更应该清楚人不能干什么。

因为自然是经过地球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的,人类不可能和自然进行抗衡。

例如,被风吹倒的树木,是否需要清理,重新植种?

小范围的自然火灾是否一定需要扑灭?

自然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参与的影响也会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才会逐渐体现,种群的次生演替也是一种自然修复的过程。

因此,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顺应自然,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更要避免为了经济利益,做些人对生态修复有影响的事情。

(3)解决经济和生态的矛盾。

自然是人生活的基础,在经济社会,为了经济的发展许多时候是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在生态修复的同时,需要和各级政府配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对当地人生活有所影响的方面,并且积极宣传生态修复带来的效益,让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3.监测与评价。

生态修复是具有阶段性的,在生态系统恢复可维持性后,生态修复主要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

这个时候,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实地修复研究,获取在理论和实践中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