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632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1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1.1.2旅游景观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美学基础

对美学基础的学习和研究是进行各种审美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因为旅游景观美学研究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讲,旅游活动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各种旅游景观是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美学常识,才能更好地领略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美学涉及到的美学基础主要包括:

美感与审美活动、审美存在、审美形态等。

(2)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景观美的存在价值,因为旅游者的观照、欣赏而得到充分的显示,因此研究旅游景观美学,不能忽略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研究。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的审美行为特点、心理状态、审美素养对审美享受的获得至关重要,同样的旅游景观会由于不同的审美主体欣赏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与旅游者个体审美心理的差异性有直接关系。

因此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是旅游景观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

审美心理要素,旅游审美动因,旅游景观审美的心理过程,旅游审美能力培养等内容。

(3)旅游景观及其审美

旅游景观是旅游景观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各种各类旅游审美活动均离不开旅游景观,而旅游景观必须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因此研究和分析蕴含在各类旅游景观中的美的规律和特点、美的表象和内涵成为旅游景观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根据旅游景观的分类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旅游景观与旅游景观美特点、构成要素,自然景观审美,人文景观审美等。

在该内容研究中,各种各类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是研究的重点。

1.2旅游景观

1.2.1旅游景观的概念

“旅游景观”概念的提出是在旅游业全面兴起之后,从根本上来说,是“景观”概念的延伸和细化。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景观”概念的演变及基本含义。

(1)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随时间发展演进和学科认识不断深入而内涵、外延逐渐丰富的概念。

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景观”一词发展、演变来看,有着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

地理学家将其视作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地表景象;

艺术家则将其视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

生态学家视其为一个生态系统;

旅游学家视其为旅游资源等等。

对“景观”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是审美的角度,一是系统的角度。

就审美的角度而言,“景观”是指对主体有审美影响和吸引力的各种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它们是审美情趣产生的基础。

就系统的角度而言,亦即学科研究的角度,“景观”就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景象或生态系统。

事实上基于美学欣赏的景观理解,是“景观”最初的、最朴素的含义。

课堂问题:

“景观”与“风景”的区别?

(2)旅游景观

旅游景观定义为:

具有旅游审美价值的能够吸引旅游者,促使其产生旅游活动和愉悦体验的环境综合体。

既包括了具有形态结构的各种景物、景点、场所,也包括了旅游审美活动进行中不可或缺的非形态意义上的“景致”,如服务、风俗、态度等,当然前者是旅游景观构成中的重要内容,没有了这些具有形态结构的“景观”,服务、风俗、态度等则难以展开和发挥作用。

1.2.2旅游景观的构成及特点

(1)旅游景观的构成

自然旅游景观是指以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旅游审美对象。

根据自然旅游景观构成要素,又可将其分为山岳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等类型。

人文旅游景观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从人文旅游景观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古建筑景观、古典园林景观、雕塑景观等类型。

(2)旅游景观的特点

美学欣赏性

复合性

系统性

地域性

由以上特点可见,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旅游景观强调的是美学意义和环境综合体(系统性);

而旅游资源更注重的是吸引力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不对诸多旅游资源进行美学特征的分析。

旅游景观是从欣赏的视角界定,更大程度上受旅游主体的认可,而旅游资源是从开发和利用的视角,虽然有旅游者认可的成分,但有旅游业以及相关部门的也起了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区别?

1.3旅游景观美

1.3.1旅游景观美的特征

(1)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

由于旅游景观构成的多样性,也导致了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

旅游景观美既可以是自然的美,也可以是人文的美。

(2)旅游景观美的愉悦性

旅游景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必定是有吸引力的、有欣赏价值的。

旅游景观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历史文化都可以激起旅游者的喜悦之情,使其审美情绪瞬间受到感染,并陶醉景观的形式美之中。

(3)旅游景观美的社会性

因此旅游景观美由于人的欣赏和喜爱得以发现,它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心情,表现出与人类社会之间带有功利关系的社会性。

中国文人之所以对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情有独衷,就在于梅兰竹菊傲、幽、坚、淡的品质,被赋予了社会意义,景观美的社会性也就充分显示出来。

(4)旅游景观美的时间性

旅游景观美的时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个是时段性,一个是历史性。

1.3.2旅游景观美的要素

无论旅游景观类型有多么丰富,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导致其美的要素都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量、艺术、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

(1)质

旅游景观美与旅游景观本身构成物的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形的旅游景观美的质,体现在构成物的材料,无形的旅游景观美的质,体现在内涵的丰富、水平的高低和表现的优劣等方面。

(2)量

量是旅游景观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数量的多少,一是体量的大小。

(3)艺术

旅游景观中相当的一部分有艺术创造的成分,古代建筑、雕塑、古典园林、碑刻、书法、绘画等都是艺术的创造或表现,民间歌舞、娱乐表演、剪纸刺绣是民间艺术的创造和表现。

(4)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

从广义角度来看,任何旅游景观的存在都离不开自然与社会环境,没有绝对的只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景观,也没有绝对的只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景观。

自然旅游景观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产物,当然它的美便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但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社会因素的影响。

各种自然旅游景观在接受人们审美体验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往往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使景观美的内涵更加丰富。

各种人文旅游景观的美也同样受着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

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大于自然旅游景观美中社会因素影响的比重。

山西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同属北方四合院,但两者在型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

已于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于世,它是客家人将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因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创造性的艺术杰作。

由此可见,旅游景观美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讲,可以划归为两大类:

外在要素和内在要素。

质、量、自然环境是造就旅游景观美的外在要素,亦可称为客观要素,更具有直观性;

艺术创造和社会因素是造就旅游景观美的内在要素,亦可称为主观要素。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然旅游景观美受到客观要素影响更多些,而人文旅游景观受到主观要素影响更多些。

而且,受主观要素如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旅游景观美,更具有潜藏性,需要我们透过景观表象深入了解才能真正得到体验和享受。

1.4旅游景观观赏原理

1.4.1旅游景观观赏的方法

(1)静态观赏是旅游者在游赏过程中选择一定的观景位置,面对景观的一种相对静止的观赏方法,通过视线的移动,仔细领略和品位景观中的审美信息和文化内涵。

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较适宜静态观赏。

(2)动态观赏是旅游者在游赏过程中以各种形式移动观赏的方法,可以是步行,也可以是乘车、乘船等运动方式。

与静态观赏相比,动态观赏在单位时间内游程长,对于游赏时间有限的旅游者可以采取动态观赏的方法。

不足的是,由于游赏时间短,对景观美的体验和感知不够充分,审美信息获得不够丰富。

在旅游审美活动实践中,这两种观赏方法常常相互变换,当有足以吸引人们驻足观赏的景观时,旅游者会变动态观赏为静态观赏,细细体会、品味景观对象。

1.4.2旅游景观观赏的距离

(1)空间距离空间距离的把握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景观整体与局部美的感受。

有些旅游景观适于远距离观赏,可以获得整体美或对全景的审美感知,而有些旅游景观则适于近距离观赏。

北京香山的红叶,放眼望去,确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意,这是远距离观赏带来的审美感受,但如果身在其中,近看一树一叶,则难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近距离观赏适于体量较小的景观或景观细微处。

(2)时间距离绝大多数旅游景观形成的年代比较久远,在时间上与旅游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形成年代越久远的旅游景观,与旅游者之间的时间距离越大,但其历史积淀也越深厚,观赏价值和吸引力也越大。

面对这样的景观,犹如面对过往的历史,旅游者审美情感不知不觉被唤起。

例如,当旅游者面对武夷山中古人留下的令人惊叹的悬棺、回首远望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会产生无限的遐想,思古之幽情便油然而生。

这种因时间距离带来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会因旅游主体自身的审美鉴赏力而产生程度上的差异。

(3)心理距离

观赏的心理距离,是指旅游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的审美态度,应与现实生活或工作态度保持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说,旅游者在旅游时应将景观作为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关照,在游赏目的的指引下完成旅游审美活动。

与旅游活动无关的状态离旅游者越远,越有利于缩短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全身心地投入到景观审美体验和感知中。

这就意味着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进入审美状态,得到美的享受。

1.4.3旅游景观观赏的角度

景观观赏的角度,是指旅游者与旅游景观之间构成的不同视角与方位。

角度不同,观赏到的景观效果就会不同,甚至有时看不到也体会不到景观的美。

观赏景观的角度可以分为纵向的平视、仰视和俯视,横向的正视、侧视等。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是对景观观赏角度带来不同美感享受的绝好概括。

观赏角度变化带来的同一景观不同的美的形态,在黄山景观欣赏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1.4.4旅游景观观赏的时间

旅游景观观赏时间,是指朝暮、四季、晴雨等。

自然景观受时间的影响非常大,会因季节、早晚、阴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心情及其审美感受也会随之改变。

郭熙(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派杰出代表)在其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指出: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一座山在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状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因此,对于旅游者来说,选择适当的时间出游非常重要,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审美对象的特点来决定。

旅游景观观赏原理的掌握对于旅游活动中审美感受的获得十分重要。

但无论如何,作为审美主体的旅游者应首先进入良好的审美状态,并对旅游景观的背景常识有先期的了解和准备,这样在正确掌握景观观赏原理的同时,能够迅速调动审美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景与情、情与景的共鸣,得到最佳的审美享受。

第2章美学基础(2课时)

本章从阐述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入手,介绍了美感的含义及其特性,分析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分析了审美存在的主要形式——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涵、特性、表现形式及基本规律,阐释了审美形态的主要表现——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和荒诞的内涵、类型及审美特征。

2.1美感与审美活动

2.1.1美感的含义

(1)美感的含义

人们对于美的感受,简称美感。

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感是指在丰富的审美活动中起作用的审美心理结构整体,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要素。

狭义的美感是指个体欣赏者在直接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它既有感觉的一般特征,又有别于一般感觉。

(2)美感与其他快感的区别

美感是一种非功利的快感

美感出现在审美判断之后

美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快感

美与漂亮的区别?

2.1.2美感的特性

(1)直觉性是指美感是一种不自觉的、直观的审美感知。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对这一点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

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

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

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

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译,第6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这句话说明审美既不是概念、不是理智、不是逻辑,也不是共相,审美就是直觉,当头脑中的直觉活动完成以后,审美就完成了。

(2)体验性是指美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情感性的感受、体察与体悟。

美感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

当一个人处在审美情境中的时候,他对对象的感受和体验是深一层的,不是很普通的体验和感受所能领悟到的,尽管这种感受可能并不是正确的、真实的,但却是深刻的,有时是无法言说的。

比如说,对于每个人来说,爱情生活都是美的,对爱情的体验就是一种审美生活体验。

当一个人经历过了爱情生活的体验后,尤其是那种铭心刻骨的爱情体验经历之后,他对爱情的理解就比没有过此种经历的人要深刻得多。

伽达默尔在对体验概念进行分析后就说,体验结构和审美特性的存在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

在伽达默尔看来,审美体验“楷模性”地表现了体验概念的内涵,“体验概念对于确定艺术的立足点来说也就成了决定性的东西。

由此,艺术作品就被理解为生命之完美的象征性再现,每一种体验似乎正在走向这种再现,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就被表明为审美经历的对象,便得出一个美学结论:

所谓的体验艺术则是真正的艺术。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第100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认识性美感是一种在审美的维度下对于事物的认识,这就是美感的认识性。

美感的认识性有其独特的一面。

一般的感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认识功能,并将之限定为认识自身。

这种认识性的感觉也就是对于事物本身样子的认识。

比如看到一棵青松,根据自己的知识知道树的种类和名字就能判断是松树,甚至更加准确的定位这棵青松是我国松科的10属84种中的哪一属哪一种?

这都是知识性的认识。

一言以蔽之,一般的感觉认识只是想知道:

这是什么?

但是美感的认识性不是这样的。

看到青松,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也不管它有什么用,只感到它形状挺立,枝干遒劲,绿绿油油,松香淡淡,清风徐来,松叶作响,宛若天籁……这就是美感的认识性。

我们不必了解它的属与种,甚至可以不知道它是松树,但是通过事物投射给我们的这种美感,我们就可以从审美的角度认识它。

这就是美感的认识性。

课堂问题:

日常感觉和美感有何区别?

2.1.3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交往活动和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未分化的活动领域。

”(衣俊卿:

《衣俊卿集》,第375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因此,日常生活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它包括个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饮食男女等。

与之相比,审美活动则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

这是因为审美活动具有开放性、可能性、超越性,是一种面向未来、富于创造性的活动。

它不会安于日常生活的习惯性状态,它天然地具有一种对平庸现实的批判力量,它通过颠覆日常生活世界中那仿佛已经自动化了的惰性链条,把人们移置到批判地审视生活的新的视点上。

它揭开遮蔽在日常世界之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迫使人们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凝视现实,它在打破平静生活的同时,却把生活的真正意义深深地嵌入人们的心灵。

这正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本质追求的集中体现。

当理清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后,可以启发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

旅游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其本质在于审美和愉悦,即旅游就是异地体验,是人们离开日常生活而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

2.2审美存在

2.2.1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即审美价值形式,是自然界的审美存在。

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高山峻岭、森林田野、草木鱼虫等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所显现的美都属于自然美。

(1)自然美的形态

可以分为三类:

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这是天然的、原始形态的自然美。

如日月星辰、雷电雨雪、江河湖海、野生动物、原始森林等,这些自然美虽然没有直接打上人类意志的烙印,但也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为人类所认识,成为人们精神活动的对象。

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这类自然物和自然景观是人类依据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生产劳动适当加工或新创造出的自然美,人能够在其中“直观自身”,获得审美愉悦。

如人造防护林带、人工饲养的禽兽、麦浪滚滚的田野、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

这种自然美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

经过人类艺术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这类自然物和自然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和审美享受,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改造,使之更集中、更典型而呈现出的自然美。

如姿态各异的盆景、匠心独具的园林、整修一新的山水等等。

这种自然美已经融入了人文美、艺术美,但是,作为主体的仍是自然事物、自然景观。

(2)自然美的特性

自然性自然美贵在自然,是依赖于自然事物天造地设、自然而然生成的自然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所呈现的美的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的美的特性。

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是指自然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显示出的美的形态,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特性。

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自然事物属性和感性形式的多样性。

其次,自然事物属性和特征的多样性来自人评价的多样性。

最后,自然事物具有变易性或多变性。

形式性所谓形式性,是指形式或形式美在自然美中占有主要地位、自然美主要以形式取胜的特性。

象征性所谓象征性,是指自然物往往与人及社会生活异质同构,具有相近相似的某些特征,可经人的意识形态(思想感情)的作用,即通过联想想象,使人想起人或人的生活,从而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人及人的生活的比拟或象征的特性。

2.2.2艺术美

艺术美通常是指通过精神形态表现出的艺术产品的美。

(1)艺术美的形式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其内容丰富多彩,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

听觉艺术是指用人的耳朵去感受的艺术。

主要指音乐、朗读等。

由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作用于人耳,引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从而去完成表现社会内容的任务。

视觉艺术是指用人的眼睛去感受的艺术。

视觉艺术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印章等,它的特点是以物体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直观艺术形象,使审美者一下子获得具体而鲜明的形象。

它以生动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

综合艺术所谓综合艺术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材料和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门艺术,主要是指戏剧与电影等。

戏剧、电影艺术熔听觉、视觉艺术于一炉,具有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因素。

(2)艺术美的形式与内容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统一。

首先,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形式是外在的,内容是内在的。

面对一件作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直接呈现给感官的外在物质形式,然后领会这种物质形式所指引出来的内在意蕴。

但作为艺术创造的结果,每件作品都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结合。

其次,艺术形式的创造,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比如绘画用线条色彩,音乐用旋律音调,舞蹈用形体动作,文学用语言文字。

但是,物质材料本身还不是艺术形式,只有把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予以改造,结合为整体,使它具有表现力,物质材料才能化为艺术形式。

最后,艺术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体现在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具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

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3)艺术美的特性

艺术美具有集中性

艺术美具有永久性

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

课堂问题:

如何理解美与艺术的关系?

2.2.3形式美

(1)形式美的含义形式美是美的外在形式的净化和提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审美存在系统,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与主体审美心理相统一的审美特征。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形、色、光、声、质等感性材料的抽象形式及其组合规律具有某种情致意味,能引起人的美感,这些都是形式美的外在显现。

(2)形式美的表现形态形式美的最基本的表现形态是色、线、形、音。

色、线、形、音一般作为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因素而存在。

但它们往往又有独立的审美属性,人们仅从这些因素本身就能感到美,色彩美是人皆承认的,色彩的现实表现是极为丰富的,一般都能给人以美感。

色彩也是显现形式审美特性的抽象形式。

如红色常被称为暖色,初升的太阳,闪动的火苗,艳丽的石榴花都具有这种颜色。

当它离开具体事物而成为一种抽象形式时,也具有一定的情致意味。

在自然界里,飞雪的白、翠竹的绿、柠檬的黄,各种色彩无不令人喜悦。

(3)形式美的规律

任何有形物质的构成材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才会具有一定的审美特性,而杂乱无章则不美。

具体内容包括:

整齐一律亦称单纯同一、齐一律,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美的规律,它的特点是没有差异和对立的一致和反复。

对称均衡是比整齐一律稍微复杂的形式美规律,它的特点是既有一致重复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不一致的一面,但它们在差异中仍保持着一致。

调和对比是指事物的差异和对立的统一。

调和是事物的差异中的统一,对比是事物的统一中的差异。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

它是形式美最高级的形式法则,包含了上述诸条形式美的规律,是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等诸形式的对立统一。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如何理解?

2.3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就是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境界的感性表现形式与存在状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2.3.1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出现最早的两个审美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