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624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关于“杏花”的诗句:

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2《第一朵杏花》 

学习要点

1、本课讲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便走近杏树数了数”、“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爷爷,您又看花啦”等语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观察的精确、细致。

3、从第三段(第16小节)中引用的竺可桢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是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

4、“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5、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充分表现了竺可桢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

6.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 

)了柳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飞箭,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你还能把时间比喻成什么?

试着写一写。

7.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顷刻间”是形容时间极短的意思,请你再写和它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刹那间一瞬间霎时间转眼间……

8.“我需要的是。

搞科学研究,不能

,也不能。

从竺爷爷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9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线索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附:

1《走,我们去植树》 

以中心事件命题

2《第一朵杏花》 

以中心事物命题

3《燕子》学习要点

1几对小燕子飞倦了,在电线上休息。

在蓝天的,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多么像。

停着的燕子,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在这句话中,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好比五线谱,停着的燕子好比音符,大自然为我们谱写出一首春天的歌。

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2二三月间,微风,毛毛细雨。

千万条展开了。

的草,的芽,的花,都像,形成了。

这段话描绘了生机勃勃、明媚动人的美好春景。

3《燕子》是一篇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4与“燕子”有关的诗句:

A、: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水槛遣心》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

4《古诗两首》学习要点

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其中第一二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三四两句怀古。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

2《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下的。

它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其中第一二两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

3《春日偶成》中有三个动作表现了诗人流连春景时的行踪,分别是傍(意:

靠近)、随(意:

沿着)、过(意:

到)。

诗中的成语是:

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

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

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3--4课引申出的成语 

古诗

1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光无限, 

绿草如荫,春光明媚、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春深似海、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2描写花的成语:

百花齐放、繁花似锦、花团锦簇、含苞欲放、桃红柳绿 

3出自古诗的成语:

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4杜牧的古诗:

A、《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填诗句,感春意:

1、春风:

——(唐)杜甫《绝句》

2、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3、春风、春雨: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4、春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南宋)朱熹《春日》

5、春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6、春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7、春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苹果里的五角星》学习要点

1.“鲜为人知”的“鲜”是少的意思。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成下列词语:

鲜有、寡廉鲜耻。

2.“循规蹈矩”的意思是遵守规矩。

循:

遵守。

它在文中具体指的常规的从顶部往下切苹果的做法,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拦腰切苹果。

3.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往下切,而他呢,却是拦腰切苹果。

我们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循规蹈矩。

邻家小男孩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鲜为人知。

4.课文记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文中心思想)

5.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

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驰名中外 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6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7《人类的“老师”》学习要点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又何止以上六种。

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然后在省略号处补充一两句话,并用上“模仿”这个词语。

人们模仿响尾蛇发明了红外线接收器,模仿蝙蝠造出了雷达,模仿电鱼造出了会充电的伏特电池。

3、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本文列举了以下六个例子。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某些贝类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我还知道:

(7)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8)科学家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高效的冷光源。

(9)人类根据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根据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 

5、 

(轻薄) 

(模仿) 

薄 

o(薄壳结构) 

模 

(薄荷) 

(模样 

) 

(大模大样) 

shěnɡ(省吃俭用)

xǐnɡ 

(反省)

6、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

公而忘私望而生畏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华而不实铤而走险

第2单元复习要点

一、按要求写成语。

1、学习、做事不深入: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一知半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半途而废

2、学习、做事很深入:

寻根问底、刨根问底、追根究底、追本穷源

3、形容注意力集中: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

4、形容熟练:

熟能生巧、滚瓜烂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倒背如流

5、描写学习刻苦: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手不释卷、孜孜不倦

6、表示创新的成语:

别出心裁别具匠心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7、表示按照常规:

循规蹈矩因循守旧规行矩步墨守成规

二、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

我说:

“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

有道是“天道酬勤”。

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三、词语搭配。

增长(见识)增进(友谊)增添(光彩)改善(生活)改变(方法) 

显示(本领) 

发现(秘密)吸取(教训)攻克(难题)清理(思绪)

(性能)优良(成绩)优秀(条件)优越(老人)优先

四、简单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既……又……

2、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3、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4、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也……

5、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6、选择关系(两者选其一)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7、取舍关系

与其……不如……(舍前者取后者)

宁可……也不…… 

(取前者舍后者)

近义词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循规蹈矩(墨守陈规)

反义词

微不足道(举足轻重)鲜为人知(众所周知)循规蹈矩(标新立异)

自由(拘束)轻便(笨重)破碎(完整)剧烈(轻微)分散(集中)

提高(降低)开放(关闭)清晰(模糊)生疏(熟悉)隐藏(暴露)

焦躁(平静)优雅(粗俗)担心(放心)提前(延期)秘密(公开)

8《三顾茅庐》学习要点

1、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腾飞的卧龙,写出隆中山冈的非凡气势,实际上是把隐居在隆中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显示出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听了分析群雄纷争形势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后,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求贤若渴,当他求得了贤才,并听了贤才的一番话语之后,心里顿时变得疏朗、明澈多了,这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这种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赖。

4、“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

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5、本文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侧重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胸中早有应付之策)的雄才大略。

6、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

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7、“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8、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

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9、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

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

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

林黛玉、贾宝玉等;

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

林冲、武松、宋江等。

10、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

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9《祁黄羊》学习要点

1、本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

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2、《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3、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

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

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4、举荐—荐举(意思相同):

代替—替代合适—适合喜欢—欢喜后退—退后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

回来—来回科学—学科过去--去过愿意—意愿(课堂上所讲的“蜜蜂”“奶牛”等也正确)

安危(两字反义,组成新词):

开关缓急兴亡伸缩

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

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公正无私铁面无私拾金不昧视死如归大义灭亲先人后己……

10《公仪休拒收礼物》学习要点

1、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2、“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会违犯国家法纪;

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

从而得出结论:

“不能收人家的鱼。

”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3、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方括号里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

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4、人物特点分析:

公议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及其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11《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习要点

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2、赞美叶欣的成语:

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玉洁冰清舍生忘死

3、说叶欣是“永远的”的白衣战士是因为:

她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是她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留在了人间,她永远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12《“番茄太阳”》学习要点

1、《“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番茄太阳”为题,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2、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明明虽然失明了,却是个很美丽的女孩,她活泼开朗,个性爱笑,笑声感人,她很机灵,很聪明,她用手摸着认识了许多蔬菜,能判断“我”是“用双拐走路”的;

虽然自己双目失明,却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 

3、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这句话把笑声比作银铃。

4、文中的盲姑娘明明是个乐观开朗、感恩、善良,富有爱心的女孩。

从她爱笑看出她乐观、开朗,从她说长大了把腿给“我“看出她感恩、善良,富有爱心。

5、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第一处:

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

第二处:

“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

第三处:

“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6、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明明虽然自己先天性双目失明了,可她坚强、乐观,当她知道别人为她捐献了眼角膜时,她想到的是像好心人一样,等长大了要把自己的腿“送”给“我”,懂得感恩,富有爱心。

明明的话令“我”感动万分。

7、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明明虽然与我分别了,可她那活泼开朗、纯真善良的心灵,就像她所摸到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那么温暖,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8、好心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明明打算为“我”捐献(她的腿)。

可见明明是个(善良、富有爱心的)孩子。

9、和“碧空如洗”结构相同的成语:

胆小如鼠心乱如麻心急如焚观者如堵挥汗如雨暴跳如雷绿草如茵宾客如云堆积如山日月如梭号令如山挥金如土气喘如牛巧舌如簧……

13《第一次抱母亲》学习要点

1、《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2、“我”心里很难过的原因是第一“我”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我”的心里很难过;

第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再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因为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

第三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注:

《随文分步》《补充习题》中的此问题答案较为简洁,便于大家记忆。

这里的答案更为细致。

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3、文章的结尾非常感人,“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激动)的泪,(欣慰)的泪,(幸福)的泪。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母爱是难以回报的,正如孟郊《游子吟》中所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汉代)刘安: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意思:

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来报答自己。

这句话证明了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

5、赞美母亲的成语有:

任劳任怨、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勤勤恳恳、秀外惠中 

6、表示有孝心的成语:

寸草春晖、乌鸟私情、孝子贤孙、孝思不匮

7、和“翻山越岭”结构相似的成语: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南征北战千言万语东奔西走……

8、表示想的成语:

冥思苦想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奇思妙想

14《我不是最弱小的》学习要点

1、《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格。

2、“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

3、“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句话的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