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56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请同学们用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围长方形。

你们用了几根?

生:

上面1根,下面1根,左边1根,右边1根,总共用了4根。

你能围成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围正方形

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4根。

用小棒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有没有发现它的特点?

猜一猜。

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上、下边和左、右边我们称它为对边,称对边相等。

正方形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还发现了什么?

猜一猜?

都是四边形。

每个角都是直角。

这都是同学们猜出来的,正确不正确,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量角。

你们用了什么方法验证边的关系?

对折的方法,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互重叠,都相等。

我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用什么方法?

用直尺里的直角比一比。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同上。

……

〔案例分析〕在两次不同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不过操作活动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的特点,精心组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建立数学概念。

动手操作也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案例A,虽然安排了操作活动,但学生对操作的目的不够明确,失去了提供的操作材料的实际动手操作的价值,没有达到教者预设的要求。

案例B,从用小棒围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围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从直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

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折纸、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在案例B里,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对操作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操作到位,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样的操作具有有效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案例描述〕

案例《轴对称图形》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

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都是。

平行四边形不是。

怎么证明?

折一折,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请同学们从第一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能演示一下吗?

(演示)完全重合。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圆,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

圆更是有无数种折法。

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操作,发现不能重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呢?

〔案例分析〕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活动的基础。

探究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问题是驱动探究活动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陷阱,也暴露出了很多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不确切的理解。

“怎么证明?

”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做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证明”也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一系列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案例:

《观察物体》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哪一张是教室前面的照片?

哪一张是教室后面的照片?

哪一线是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想一想,如果你是摄影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拍到的是哪里啊?

同学们,你们想自己拍照片?

我们来个摄影活动,好不好?

(每个小组长把玩具布狗摆好,然后大家作为摄影师,摄影师按照自己坐的方向给玩具布狗拍照片)。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照相机,如何拍摄才能使图象比较大比较清晰。

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如何举照相机才能拍出比较正的照片。

请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拍的,站在什么位置,估计自己拍出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

我把照相机对准布狗,调整布狗的位置使它在照相机的中间。

我站在小狗的右面,所以我估计我拍出来的是小狗的右半边头和脚。

我的数码相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布狗的样子,我在小狗的后面,所以我拍出来的肯定是它的背面!

请其它小组的同学猜一猜这是谁拍摄的照片?

为什么是某个同学拍的?

请你说一说理由。

你们觉得哪一张最容易看出来?

为什么?

我觉得第1张最容易看出来,因为拍的是小狗的屁股,肯定是坐在它后面的某某同学拍的。

还有那一张也很容易看出来呢?

第2张也很容易看出来的,因为拍的是小狗的下面,肯定是坐在它正面的某某拍的。

分别请拍摄小布狗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站起来,看看是不是如你所说?

(对拍报的同学问题的同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请与他们拍摄的玩具布狗一样的同学站起来。

(指第3张和第4张)这两张分别是谁拍的呢?

(神秘的样子)指名几个学生说。

怎样区分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小布狗的左面拍的,哪张是在小布狗的右面拍的?

(在小布狗左面拍的应该是它的左边的两条腿,在小布狗右面拍的应该是它右边的两条腿)

为什么我们第组四个同学拍到的小布狗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

因为我们拍摄的方向不同。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

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样你就能看到物体不同角度下的没形状。

那么你们想从没的角度玩具布狗吗?

每个小组的同学离开座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小组的玩具布狗。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从我们熟悉的教室照片入手,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近的感觉,使学生容易接受。

拍照片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

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一些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设这样的情境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通过拍照,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动手操作,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我对三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思考。

总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非常有趣生动,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应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安排丰富多彩又切合主题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再迁移到其他内容,切不可纸上谈兵,让人索然无味。

人类通过观察、拼补、折叠、描绘、测量、计算、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这些思想方法,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操作活动,了解活动的一般流程,累积丰富的活动经验。

参考书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主要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常熟市东南小学冯佳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课堂即时评价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现根据课题组的实践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问题一:

评价语言单调含糊。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惯采用“不错!

”、“好!

”、“真好!

”、“真棒!

”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我的策略是:

【策略1】即时评价语应简洁、准确。

教学中,评价语应简洁。

学生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建议用“请你再大声说一遍”的即时评价。

除了语言简洁,准确是评价语的灵魂。

没有“灵魂”,即时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即时评价要准确。

【策略2】即时评价语应生动、幽默。

在准确、生动基础上,就该追求生动、幽默。

如某节课。

一漂亮姑娘做了三道题抄错了三个数:

于是师评:

“小美女可千万不能抄错数呀,不然别人会说,这个美女有美貌没智慧,是个马大哈!

”幽默语言令生大笑,课堂亮点由此诞生。

如课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用幽默语化解。

某次课,有位教师演示“汽车行使”时不小心碰到了挂着的小黑板,于是出现黑板和学生一起“惊叫”的场面。

 那位 老师对学生说:

“以后你们开车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不小心,担心‘翻车’呦!

”师生一起笑了。

【策略3】丰富即时评价语言,分层评价。

有人说,案例中评价语就较简洁,但不准确。

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评价语单调所困,于是找出“课堂激励性语言”等视为珍宝。

作为教师适当积累一些评价语,是可以的,但要因情况而定,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应针对不同回答采取分层评价。

问题二:

评价形式单一过度过泛。

有些教师一节课总采用模式化的语言,如“嗨,嗨,嗨,,你真棒!

”、“棒,棒,棒,你真棒!

”等。

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总评价:

“好、很好、真棒”等;

在练习时,学生出示自己拼好的作品。

教师欣赏说“太有创意了,长大准是一个爱因斯坦”……;

更有些教师总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上课学生坐得端正奖朵红花,回答个问题奖颗五角星,字写得工整奖枝笔,题目做得快奖块巧克力……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

教师把物质刺激作为激励学生唯一手段,易使学生滋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利于学生发展。

当激励成为廉价,使学生人人随时可得,则即时评价就失去作用了。

我的对策是:

【对策1】针对学生个性真情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捕捉其中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针对个性给予评价。

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场所。

作为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要真诚、发自内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师生心才贴得更近,课堂气氛才和谐,教育效果才理想。

【对策2】注意把握“尺度”褒贬有度。

评价,必须把握好“尺度”。

所谓尺度,就是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评价。

有些做法可供参考:

与同学比:

“到目前为止,你是最出色的一个!

”;

与老师比:

“你真会思考,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想到。

”与自身比:

“据我所知,你这次的回答是最棒的,继续努力!

”  

【对策3】口头语、体态语结合,互动评价。

有经验的老师能将有声语、体态语,将预设语、随机语有机结合,据生情况,独特创新地评价。

尤其是体态语如应用得当,能够调动气氛,使课堂推向高潮。

教学中,老师基本上能注意评价,但除语言还是语言。

所以师生在用语言评价他人时如投以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这样能使被评价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

新课标下,可见到师为生鼓掌,师与生握手,师向生鞠躬,师为生的金点子“命名”,师生本平等,把问题的评价权还给学生。

要实现立体互动的即时评价,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教给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具体要做到:

(1)尊重学生的评价权利,让学生敢评;

(2)提供给学生评价机会,让学生爱评;

(3)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

(4)启迪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

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法,化解矛盾,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掌握即时评价本领。

问题三:

评价不能做到延迟评价。

教学中,不少老师都习惯于在学生解题或发言后对学生错误及时进行评价,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但有时学生错误信息并非一律需要及时评价,有时过早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试想有谁会费时间与精力去思考一个已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呢?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轻易地过早地给出结论,而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延迟评价,让更多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此,我的策略是:

把握评价时机,适当延迟评价。

创新是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

而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犯错误的现象。

如果老师马上给予否定,很有可能创新意识就遭到扼杀。

把握评价时机十分重要,否则适得其反。

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闪现智慧火花之时;

选在学生思维多样时;

选在学生出现困难时;

选在学生质疑时……  

因此从学生那里及时捕捉创新思维火种,并使它迅速蔓延,正确处理和利用延迟评价也正体现了一个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学定教的课堂机智。

笔者认为延迟评价,应注意:

1、即时评价的容错性。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对知识的掌握,应是建构的过程,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势必会走一些弯路,这是在所难免的,课堂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场所,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不出错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课堂。

允许学生犯错的老师是善良的老师,也是高智慧的老师。

2、即时评价的延迟性。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课堂中,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包办代替。

学生课中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这是有价值的问题!

谁能解决它?

”“谁有更好意见?

”等等应该是老师们常用的即时评价语。

问题四:

即时评价缺乏引导。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步应用题”,出示一个车间要加工468个零件。

每小时加工52个,生产了8小时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

学生很踊跃,连平时不太发言的一位同学也举起手,老师让他回答。

X:

468÷

52……(没等说完,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你真笨,连这样的题都做错”。

X面红耳赤)老师说:

坐下。

案例中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学生正确信息,没有抓住评价时机引导,致使学生颜面无存。

使“学困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造成莫大的教学遗憾。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对策1】即时评价应具有引导性。

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时适时的评价将拨开孩子思维的迷雾,消除孩子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上述案例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当X:

52……这位老师制止了学生哄笑,平静地说:

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做完,我们听他说完。

老师很欣赏他与众不同的想法。

你们能了解468÷

52的含义吗?

接着这位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第二种解法,学生们向X投去敬佩的眼神,X也露出了微笑。

【对策2】即时评价具有启迪性。

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和启发点拨的最佳时机,适当点拨引起深入思考,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对策3】评价立体多维,目中有“人”。

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看,即时评价应从三方面进行。

即除了评价学生对双基掌握之外,更要对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教学呼唤创新

常熟市东南小学吴永红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的一些感想。

一、创新的源泉————兴趣的激发

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陶先生还讲到了“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确实,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

让学生不是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东西。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组织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

“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拿者手中的年历考老师,学生说年份,老师快速地回答这一年的二月有几天。

一试,果真如此,学生兴趣盎然,都想考考老师……我笑着告诉他们:

“同学们,你们是难不倒老师的!

老师不但知道你们手中的年历中二月有多少天,还知道明年、后年、10年以后、20年以后等年份的二月有多少天。

”学生一脸疑惑,觉得很奇怪、很有趣,急于追根究底,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并使之越烧越旺。

“二月份的天数究竟与什么有关?

”这一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

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

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使人乐于深入思考事物的奥秘,使人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微象,发现其中的奇异。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具有更高的探索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商不变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的能力:

被除数

24

120

除数

4

20

先让学生看表口算得出24÷

4=6、120÷

20=6之后,让学生编几道商也是6的口算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有选择地填写在表格中(表格的列数适当增加),这时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教师加上省略号板书成完整的表格。

“怎样编题,商总是6?

这里有什么秘密?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的说“被除数、除数都乘5,商还是6。

”有的说“被除数、除数都除以4,商还是6没变。

”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然得出商不变规律,学生兴奋不已……因为结论的得出是学生的观察、发现所得,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

创新不一定就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者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其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情景,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

勇于探索,才会有发现,才会有创新。

二、创新的时空————心灵的自由

陶行知先生说: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以自由,让每一个学生的灵性都得到生动活泼的释放。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让同桌同学相互配合,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在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将纸板摆满了整个桌面,其中一张课桌上的两位同学发生了争执:

一位同学要摆满,另一位同学反对,静悄悄的教室里只听见他在说:

“这样摆不简单,不需要全部摆满……”,教师问其理由“桌上不摆满纸板,你怎么知道桌面面积?

”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课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到惊讶的是:

掌声之后,一双双手举起来,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也想这么摆,但是又担心这样做不好!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

“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

”章志光教授也这样说:

“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能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

因此,对这位同学的行为,我和班里的学生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教育的对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了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后,笔者让学生用钟面的时间说一说“什么时候,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平角(钝角、直角或锐角)?

学生对答如流。

在交流的这些结果中,可能受第一位同学的影响,他们都是用整点来说明的。

从“1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锐角。

”到“11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锐角。

”几乎没漏掉一个整点钟,学生自认为完满无缺。

这时,一个名叫孙磊的同学响亮地说:

“12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兴许是被突然冒出的这“与众不同”的结果震住了,教室里鸦雀无声……之后,有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有的悄悄地举笔在纸上画着写着,有的转过身抬头看墙上的钟……随后马上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

“12是30分,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是平角!

”不少同学随声附和,,孙磊难过得低下了头。

这时,我笑着对全班同学说:

“老师要向孙磊同学学习,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同学们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孙磊难为情地说:

“12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钝角。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思维定势,要跳出一种思维定势,则常常都需要自觉地作出努力。

受孙磊同学的启发,同学们想到了其他的情况,思路更开阔了;

同时还发现易错问题“12时30分、3时45分……”时时针、分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在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情形确实不少。

教师应该加以重视,多研究其解法、思维的合理性,留给学生创新的时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同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多加保护,要在学生中形成敢于创新的氛围,教师应为创新的想法、做法开“绿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