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项目解决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项目解决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项目解决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程工期。
目录
引言(前言).........................................第3页
第1章:
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现状及分析................第4页
第2章:
工程机械维修要点...........................第8页
第3章:
工程机械的保养现状..........................第12页
第4章:
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存在的问题..................第22页
结论.............................................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7页
引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之提供装备的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现在,工程机械在结构和性能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功能更加完善,可靠性更高,并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
(1)传动系大量采用液力传动;
采用既改善性能,又提高传动效率的外功率分流式液力机械变矩器;
采用使结构简化的全液压传动;
在变速箱、减速箱、轮边减速器中采用行星传动等。
(2)工作装置中,广泛采用了新材料、新结构,使工作装置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性得到提高,自重减轻;
同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了CAD、CAM和优化技术。
(3)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比如大多数挖掘机的额定工作压力达到31~35MPa),负荷传感的工作液压系统日趋成熟并成为主流,电液比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乃至工作装置的操纵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化,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操作、监控和保护,即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其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
检测和识别工作对象与工作条件;
根据识别结果和工作目标,自行作出决策;
响应决策,实现自动伺服控制。
这样使工程机械的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作业安全也有了保障。
第1章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现状
(1)重用轻养:
有些企业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
其结果是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经济效益。
(2)重修轻改:
对落后设备反复修理,而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不仅维修费用增加,而且难于恢复原始性能和精度,更无法补偿相应产生的多种损失,这会阻碍技术进步,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3)维修条件差:
机械维修仍处于手工作业的分散落后状态。
(4)配件缺乏:
施工企业的设备流动性大,往往会因所需零件无库存,当地市场无配件,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购到配件,延长了建筑机械的停机时间。
1.2工程机械的维修市场
随着工程机械的大量涌入,给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对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维修服务重视不够,或者有些企业从来不重视。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程机械维修行业与其他维修行业相比;
起步较晚,维修设备,维修工艺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缓慢。
(2)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增大了维修难度。
(3)各维修企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控制,缺少专门的企业维修水平评估,检查与监督机构。
(4)工程机械维修行业是跨行业,跨地域的,没有统一的组织的管理和标准,需要规范引导等等。
1.3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定期强制保养,计划预防修理”的计划预期检查制度是我国现行的主要维修制度。
对保证机械技术状况完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首先,它所依据的磨损规律具有局限性。
(2)制定保修周期及作业内容所依据的磨损规律与当前工程机械实际技术状况差距较大,容易致使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
(3)计划预期检修制的最根本依据是运转台,因此对机械运转记录的正确性依赖太大,总之,至少对工程机械来说,计划预期检修制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强制性保养制度,它的最终结果反应到经济上来便是维修费用的高昂:
反映到技术上便是技术落后,停滞不前,反映到思想上便是顽固保守,食古不化。
1.4工程机械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还包括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须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
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却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变现在意下几个方面:
(1)许多单位现行的维修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不是生产经营型的。
(2)维修管理各项制度执行不严是维修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3)机械的配属,调拨导致成本不实,责任不清等问题日益突出。
(4)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依然从在。
(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等。
1.5工程机械维修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工程机械也得到了猛速的发展。
多种多样的维修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工作,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的提高。
然而,现阶段施工项目经理部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造成对施工设备维修保养投入不够,施工现场的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这是由一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检测设备不完善
(2)许多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故障诊断还停留在经验判断阶段(3)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4)维修的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2工程机械维修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1)建立区域性的RCM服务网。
由厂家出机械,RCM服务网点负责这些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可以有组织的批量进行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修复,设备生产厂家对此能有效地提供可靠地技术保障。
(2)建立行业中介服务网。
在维修市场主体建立的同时中介机构也应同步建立,中介机构的存在与发展以不破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市场运行的竞争性,自动性和企业对市场的自主选择为前提,尽量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多干预,促进市场有序进行,协调发展。
(3)建造现代市场服务市场模式,现存的个体,集体的工程机械维修实体相结合,在建立区域性RCM服务网点的基础上,以internet为手段,扩大服务深度,形成多种形似的工程机械服务企业集团,把制造,施工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优势,科研单位的理论,智力优势,小型企业的数量,分布,服务优势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各自所长,更完满的为客户服务,初步形成并完善成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工程机械维修服务”。
2.2加强维修管理工程的应用
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必须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即在工程机械规划设计阶段,除了对工程机械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进行规划设计外,还必须对工程机械的可靠性能,维修性能和维修保障进行规划设计。
工程机械的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用户对机械维修的投入少。
机械维修性好,易于维修,能够采用“低成本的快速维修”,可使机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一旦出了问题,由于可以低成本快速维修,无需更换新件或新机,从而降低修理费用,缩短时间,机械的维修保障好,售后服务系统完善,善于用户对检测仪器和配件的采购。
2.3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制定规划方案直到设备投入生产止这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设备的采购(或租赁),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设备使用的出气管理四个环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被捉到前期所有的重要位置是由设备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因为企业只有做好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设备一生的综合管理,达到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
3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
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
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
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
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
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
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
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论文
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
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5.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
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必须以最少的、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
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
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六、综述工程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技术是工程施工中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
不仅新兴的管理、维修技术研究领域很多都跨越了传统的学科分类,而且许多传统的维修技术研究领域也都通过更深入的开发、创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技术界限。
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总结,不断探索,推动工程设备管理维护技术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多种多样的维修技术极大的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的提高。
然而,现阶段施工现场的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这是由以下的一些原因造成的:
(1)检测设备不完善,许多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故障的检测诊断还停留在经验判断阶段。
(2)施工工地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施工工地流动性较大,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
(3)施工工地配件缺乏。
(4)维修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第二章工程机械维修的要点
工程机械维修的要点
(1)编制切合实际的维修计划:
编制维修计划必须掌握工程任务、施工计划、设备状况、已运转台时、维修周期、维修作业时间等资料。
(2)确定合理的维修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现场建筑机械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现场维修组织。
合理的组织形式应按施工实际情况而定,当工程规模较大或工期较长时,可设置临时维修所,负责该工程的设备维修工作当工程量较小或工期较短或工点分散时,可设置工程修理车,组织流动维修组,进行巡回保修。
(3)配备恰当的维修力量:
维修力量包括设备和人员。
设备维修的类型可按工艺需要而定,数量一般为建筑机械的10%~20%维修人员一般为出勤司机人数的1/3~1/4。
(4)采用合理的作业方式:
目前,常用的维修作业方式有综合维修方式和专业分工作业方式两种,可视实际情况选择。
(5)采用高效的修理方法:
一般有单机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
单机修理法修理时间长,修理质量也不稳定,只适合于修理力量薄弱、修理任务少、而机型复杂的修理所总成互换修理法是目前公认的现场维修的最好方法,是将磨损的零部件或总成拆下,用新品或修复件进行更换,替下的零部件或总成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修复,检验合格之后入库备用。
采用这种修理方法,可以取消中修,简化修理层次,修理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大大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增加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也为专业化维修创造有利条件。
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
具体表现在:
a、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b、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c、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
d、节约资源和能源。
每一种维修方法都有它各自的利与弊,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
特点、机械特点、故障特点、资源分配等方面自主选择。
在一个企业里也可以有多种维修方式并存。
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维修,也有偶然型的随机性故障维修;
有系统性维修,也有针对性维修;
有事前维修,也有事中、事后维修。
2.工程机械的制度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人人遵守,严格要求,并附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责任感。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的维修保养制度。
具体如下:
2.1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和预防维护相结合”的方针。
2.2维修保养的分类2.2.1日常维护(例保)操作者在开机前、停机后应做好加油、清洁、调整、紧固、防腐等日常维护工作。
2.2.2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使用中机械设备每月或25台班(或按运行时间6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其工作内容:
a.对易保养部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保养。
b.彻底清洗外表,检查磨损情况,更换易损件。
c.加油、润滑、清洗或更换滤油器。
d.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调整制动力。
e.紧固各部位零件。
f.检查各种安全装置、钢丝线的可靠性,并维护。
g.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修理工为辅。
1、树立保养意识
必须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把技术保养列入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技术保养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是分开的,保养是维持设备的正常性能,维修是恢复设备的基本性能。
但在日常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是重修理而轻保养,甚至是“以修代养”。
然而事实证明,机器异常磨损、故障的75%是由于操作保养不当造成的,因此保养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应达成共识,将技术保养工作列入机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范畴,并纳入制度化管理,编制相应的保养计划,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监督是否按保养的项目、内容、规程进行保养及做相应的保养记录等,并要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奖罚分明。
2、加强人员培训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的操作手都应持证上岗,但不少操作手、驾驶员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对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以及工作中的协调性和如何提高效率等知之甚少,而技术保养的主要内容是靠操作手、驾驶员来完成的,因而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对设备管理人员、保养维护人员,特别是操作手、驾驶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确保各项操作和技术保养等能按规程进行。
注重各类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现代机械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过有主动性、责任心、掌握了现代维修思想和先进维修技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1)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让专业院校与企业走联合办学之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将人才培训纳入国家及行业的计划,采用分级培训方式。
(3)充分利用每一次设备采购机会,接受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代理商的使用和维修培训。
(4)高等院校可以与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代理商、施工企业、维修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建立专业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以加强与各界毕业学生的交流。
第3章工程机械的保养现状
工程机械保养的必要性
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的目的是:
①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
②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③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④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必须对工程机械进行有计划的保养。
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零部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如不及时进行技术保养维护,其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将随之下降。
在高寒地区,施工机械要保证其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机械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1保养等级类别
设备维护保养通常分为日常保养和等级保养。
国内外主要工程机械的保养等级多分为3个等级,个别中小型机械分为2个等级。
从整体来看,国外工程机械各级保养间隔期比国产机械长,而国产工程机械厂家规定的等级保养间隔期又比部队服役的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间隔期长。
设备的各等级保养间隔期一般为:
一级保养为100h,二级保养为300~400h,三级保养为900~1200h。
工程机械的大修间隔期不等,主要有3600h、4200h及4800h等3种情况。
这就是说,在机械的一个大修间隔期内,一般情况下,三级保养进行2次,即中修(中修间隔期为该机大修间隔期的1/2)前、后各进行一次;
二级保养8次;
一级保养24次。
2技术保养的发展现状
1.工程机械施工作业特点
(1)施工受季节影响大。
(2)施工带有突击性。
突击作业使得机械的日工作小时、施工期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大负荷工作时问长。
(3)工作装置和行走机构磨损严重。
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大多数为泥土、沙石或其它一些工程建筑材料,施工工地尘土飞扬或泥浆遍地,这些都会使得工程机械工作装置和行走机构磨损加剧。
(4)气候条件差。
野外施工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工程机械工作不稳定。
气温过高会使得发动机和液压、液力传动系统过热,效率下降,由于润滑不良而使磨损加剧;
气温过低又会使得液压油和润滑油粘度过大,使发动机启动困难,机械由于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增大。
(5)地理条件恶劣。
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进行的,施工现场没有道路,地面不平导致机械行驶颠簸、振动剧烈,行驶机构严重打滑。
轮胎和履带的磨损严重。
若地形复杂,作业时机械转向和回转频繁、加速了机械磨损和损坏。
高原空气稀薄,使得工程机械起动困难,功率下降:
高原的紫外线强度大,造成液压系统软管易老化。
(6)机件工作的润滑条件差。
施工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使得工程机械的润滑不可靠。
气温过高使润滑油粘度下降,油压下降,润滑不可靠。
气温过低,润滑油粘度增加,油液不易到达润滑部位,润滑效果同样差:
工地空气中的粉尘量大,使油液杂质增加,气温过高会加速油液的氧化,这些都使得润滑油的品质变差。
机械表面经常布满的灰尘和泥土,增加了润滑工作的困难。
2工程保养的必要性
因此,必须对工程机械进行有计划的保养在设备大修期内应优化各级的保养内容,合理分布保养的等级,减少高等级的保养次数,使各级保养有机地衔接,保持不间断的维修,既不要保养过剩,又不能保养滞后,使保养间隔期符合工程机械使用过程的客观规律。
对设备实行计划预防保养维修就是以预防为主,有计划的按时按期进行各级保养和保修。
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由操作手和驾驶员执行;
其他二、三级保养和大修、项目修理等由修理人员和操作手、驾驶员协同完成。
3.保养制度的建立
设备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树立积极的设备保养意识,把设备的技术保养列入设备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技术保养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设备保养与维修的目的是不同的,保养的目的是维护设备的正常性能,维修的目的是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