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352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

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本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和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

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9.参与本矿区月度、季度和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应编写技术设计书。

测量工作实施时,外业观测本身要能自主检核,对起算数据的引用和记录的整理要经两人以上校核,对计算成果必须经两人以上严格对算,对提交的成果报告除应经第二人校对外,还要有测量技术负责人把关并签字。

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资料及时存档,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要编写技术总结。

四、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所用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

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

五、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国家坐标和高程系统。

国家新、旧系统共存时,要将旧系统换算成新系统。

六、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七、积极推广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技术。

建立煤矿测绘资料动态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不断提高矿井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八、在符合<

煤矿测量规程>

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应用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

第一章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一、矿区地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布网方法和手段建立矿区地面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是矿区测量工作的基础。

二、矿区地面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满足《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

也可采用GPS网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求,应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据矿区走向长度,参照下表定。

矿区走向长度(KM)

首级控制

26~100

三等或GPSC级

5~25

四等或GPSD或E级

5

一、二级或GPSE级

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加密网可采用越级加密控制网的方法。

三、通过测角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水平角观测,包括三角测量及导线测量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及限差,应符合下列表1、表2、表3的规定。

表1

等级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方向观测测回数

DJ1

DJ2

DJ6

三等三角网

±

1.8

7

9

12

----

四等三角网

2.5

6

一级小三角网

15

---

3

二级小三角网

10

30

2

表2

等级

测 

回 

方位角最大闭合差(″)

三等导线

3.6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20

表3 

仪器级别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8

13

18

24

四、通过GPS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布网方式和观测方法均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五、矿区地面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方法建立。

首级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当矿区长度大于25Km时按不低于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5~25时按不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小于5Km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

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

20mm。

水准网建立及测站观测技术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33、34条。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高程控制以及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必须布设成与等级水准点连接的网状,相邻测站应对向观测,有关技术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38条。

地形点的标高可用GPS测量方法获取。

六、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的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的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七、测量外业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在作业前要检验,性能指标超限要校正。

正常使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GPS接受机等仪器设备至少每年到有资质的维修和鉴定机构鉴定和维修保养一次。

测量内业要使用正版且经过资质部门鉴定过的软件。

第二章 

矿井测量

一、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联系测量。

二、进行联系测量工作之前,必须编制联系测量技术方案,并根据本方案编写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和主管安全的矿(处)长批准,向全体作业人员贯彻后,方可实施。

三、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四、对于立井,宜采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方法传递方向。

“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

其“独立”的含义是:

1.方向传递:

在地面已知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或三测回)——在井下起算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在地面已知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或三测回),简称“二、二、二”或“三、二、三”,算是独立传递方向一次。

2.坐标传递:

从地面近井点和井下坐标起算点同时向井筒内同一根钢丝测导线,每完成一次算是独立传递坐标一次,两次“独立”间至少水平挪动钢丝5cm。

3.高程传递:

对用长钢尺方法传递高程而言,从地面水准基点和井下高程起算基点同时向井筒内同一把钢尺进行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次算是独立传递高程一次,两次“独立”间至少上下挪动钢尺20cm。

对用测距仪方法传递高程而言,两次“独立”间至少上下挪动主机及棱镜10cm。

五、近井点和井下坐标起算点至井口联测导线边数以不超过3个为宜,联测导线宜按5″级导线方法施测。

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

六、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定向平均值中误差,对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

10″和±

15″,其互差分别不超过40″和60″。

井下同一高程基点,两次独立传递高程的互差不得大于1/8000。

七、定向工作外业完成以后,一个月内必须将定向资料正式整理两份存档。

存档资料包括:

近井点及井上、下联系测量记录薄、计算资料和成果台帐。

一、井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项内容。

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导线布设方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和三角高程布设方式。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大类,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

其中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7″、±

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15″、±

30″两级。

我公司应推广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

有关的技术指标和观测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75、82、85条。

二、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敷设,采区控制导线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或区段运输巷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

三、井下经纬仪导线点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

永久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的碹顶、底板上的稳定的岩层中,一般每隔300~500m埋设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永久点的材质以不易生锈的铜材加工件为好。

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用钻有小孔的专用测钉或小圆钉作标志。

所有测点应分采区、分巷道进行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

四、延长导线时要求:

1.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

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30~100m延长一次。

2.在导线延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最后一个水平角及其边长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7″导线20″、15″导线,40″、30″导线80″,超过规定,继续往后检查,直到达到要求;

3.每次检查测量的成果应记入记录手簿中。

五、测角时要求如下:

1.水平角、倾角均采用测回法,采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以及测角限差均按<

的规定进行。

2.每站观测始末,须同时量取觇标高、仪器高,且其互差应小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3.主测人和记录人必须复诵以防出现差错;

4.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水准气泡偏离情况,若水准气泡偏差超过一格,应整平后重测;

在斜井必须停钩作业;

搬站时应将仪器装箱,以防意外。

六、钢尺量边时要求如下:

1.稳好垂球,尽量减少摆动;

2.读尺要看清前后两个大数,由拉尺手校看读数时,用短而响亮的声音或用短促弹尺方法传送信号,所有人员都要专心听读;

3.边长丈量要按<

规定进行,采区控制导线边长也要坚持往返丈量或错动钢尺1m以上进行丈量。

七、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量边时要求如下:

1.棱镜对中误差不得大于0.5mm;

2.主机至棱镜的视线距障碍物不得小于300mm,测基本控制导线时,距通电电缆不得小于1m。

3.同一边正倒镜测距互差不大于2mm,往返测距互差不大于4mm。

4.棱镜常数的设置应和棱镜头安置方式相一致。

八、经纬仪(全站仪)后视时要求如下:

1.一定要认清测点,稳好垂球,尽量减少摆动;

2.随时注意观测者动态,看清信号;

3.注意矿车运行,保证自身和测站人员安全;

4.协助观测者搬运仪器,丈量仪器高,负责送拉钢尺。

九、经纬仪(全站仪)前视时要求如下:

1.测点应选在顶好、棚梁牢固、通视好、无淋水,便于安设仪器的地方;

2.标清点号,步测选点距离,便于量距;

3.与迎头施工单位联系,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十、井下水准测量要求:

水平巷道与重要微倾斜巷道的导线点应进行水准测量,必须往返测。

使用S3水准仪,采用变动两次仪器高的测量方法时,测站两次测得的高差互差不得大于3mm。

十一、司仪人员要求如下:

1.司仪人员必须撑握所用仪器的各项性能,并且能够熟练操作。

2.仪器必须安置在稳固且不宜被碰动的地方。

3.司仪人员要注意前后信号提示,保证人员和仪器的安全。

4.仪器架设时,整平、对中等步骤要符合测量要求。

5.观测时,前、后视的目标要清晰稳定,保证与仪器十字丝严密吻合。

6.读数时要吐字清晰,保证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二、记录员记录时要求如下:

1.记录员记录司仪人员读数时必须复诵所听到的数字,保证记录的准确可靠;

2.记录时字迹清晰,记错不许涂改,应划去重记;

3.记录时应将测量日期、地点、仪器号、参加人员等记录清楚,必要时要绘制测量草图;

4.记录者应牢记各项限差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迁站;

5.原始记录必须进行复查,由校核者签名后方能进行计算。

一、采区测量包括采区内的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回采工作面和各种碎部测量。

二、采区内定向测量的测角、量边按采区控制导线的要求进行。

有关的技术指标和观测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107、108条。

三、采区内通过竖直巷道导入高程,若用钢尺法,两次导入的高程之差不得大于5cm。

四、在采区次要巷道中,为填图敷设的碎部导线,应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尽可能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有可靠的校核措施。

五、碎部测量包括回采工作面煤柱的位置、煤层厚度和采高的测量,也包括各种联络巷、探巷、躲避硐、井下钻场及钻孔的测量。

六、采掘工作面至少每月收尺一次,巷道停掘前必须测出停掘位置坐标。

测量结果及时上图。

8.为了杜绝井下各类巷道的漏测、漏绘,凡肓巷、临时水仓、躲避峒、矸石窝等措施性巷道以及巷道停头、采面停采等情况,施工单位应在通风设备拆除前二天通知向地测科发出通知,地测科完成地测资料的收集并及时填图、建立登记台账。

1.井下应使用本质安全型测量仪器。

非防爆型仪器下井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下井,使用时,可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29、138条之规定,要设专职瓦斯检查员实时监测带电仪器作业地点周围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超过0.5%时,不准开启仪器电源开关或插拔电源;

在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此时仪器下架和入箱时,禁止开启仪器电源开关或插拔电源。

2.激光指向仪的防爆性能由矿机电部门负责鉴定,矿地测科只协助安装,未经矿机电部门鉴定的指向仪不准下井。

3.井下使用的对讲机必须是防爆型,并按说明书要求定期对其防爆性能进行鉴定。

一、技术依据是《煤矿测量规程》及国家有关标准。

二、各煤矿筹备处负责落实测量项目内容,筹措资金计划。

建井期间必须完成的主要测量任务包括:

1.近井点控制测量及资料。

2.井筒及提升十字中心线测量及资料。

各矿必须妥善保护井筒及提升系统十字中心线,已经破坏的必须恢复。

3.井筒及罐道坚直程度测量及资料、井筒断面图。

4.井下导线、水准测量基点。

5.工广、工人村平面图。

6.地下管线布置图。

7.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导线、水准资料。

8.井底车场平面图、征迁图(现状图及征迁图)。

9.其它特殊工程测理资料(安装、沉降等)。

三、对测绘资料要求质量全过程控制

1.测量资料由承建方负责提供,筹备处进行监督与检查,公司组织验收,对于重要的测量资料须进行检查测量(抽查)。

2.同一工程分包建设,测量资料由筹备处负责或确定某一建设单位负责,公司进行监督检查、验收。

3.现有生产矿井改扩建项目中,测量工作纳入各矿井地测部门统一管理,承建单位按照矿方提出的具体要求施工,测量资料及时报送公司审查和上图。

四、井口标定

1.井筒中心和井筒十字中线标定测量工作,必须于开工前一个月完成,公司负责进行审查检测。

2.井筒十字中线垂直度的允许误差为±

10"

为达到这一精度要求,标定工作要反复多次,并将实测结果及时通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3.井筒十字线的资料要永久保存。

十字线基点要妥善保管,遭到破坏及时恢复。

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一、地面建(构)筑物放样,应根据设计资料,用井筒十字线基点进行。

二、地下电缆、管路、暗沟等隐蔽工程,在尚未填土加盖前,应测量其工程的拐角点坐标,并绘制成图。

一、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人员必须了解标定后的井同十字中线点的点位,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点位加以保护。

2.每段井筒砌壁前,必须检查悬挂垂线,悬挂垂线点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5mm,否则,应立即改正。

3.井筒掘砌过程中,一般30米左右应有一个高程点,以掌握掘进进度及迎头标高。

当井筒掘砌接近马头门或装载硐室水平时,应重新测量井筒全深,并在马头门或装载硐室上方20米处左右设两个高程点,以控制井巷硐的高程。

4.新井井筒掘进井地车场的联系测量工作,按本细则第三篇、第一章、第二项要求进行。

二、巷道中腰线标定测量

1.为了及时有效地配合生产,施工单位应按规定事先联系延设中腰线:

①大型贯通及测量条件困难的贯通需提前一周联系;

②小型贯通,需提前三天联系;

③日常延设中腰线需提前二天联系。

2.巷道开口标定,必须有标定设计,并由生产技术科提供的业务联系通知单。

新开口的巷道中腰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经纬仪或罗盘仪等标定,掘进到4至8米时,应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

3.正常情况下,巷道每掘进30~40m时(激光指向仪控制的中心线和腰线除外),由区队技术人员对巷道中心线和腰线进行往前延设,记下延线记录并向地测部门汇报。

4.巷道每掘进100m左右(有激光指向的除外),应至少对巷道中、腰线点进行一次检查测量,并根据检查测量的结果调整中、腰线。

5.巷道中心线往前延设时可采用经纬仪法和手工延线法。

巷道腰线往前延设时可采用水准仪法、经纬仪法或半圆仪法。

6.使用激光指向仪进行巷道中心线和腰线的指向工作中,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小于70米,两激光校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米,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激光光束,使其正确批示巷道掘进方向。

7.巷道中心线和腰线延设时,每次所给中心线点数一般不少于3个,且点间距不小于2m。

腰线点数一般不少于2个,所给腰线点距轨道面或巷道底板应超过1m。

三、矿井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1.为保证矿井提升系统设备安装本身及其有关建(构)筑物的相对几何关系的正确性,测设与标定的精度要高于安装精度的1/2~1/3。

2.凡标定工作均需独立进行两次,两次标定之差不超过规定限差时,取其平均值。

否则应进行第三次标定。

3、每年进行一次矿井提升系统几何关系的检查,并有专用记录本和台帐,永久保存。

第四节贯通测量

一、贯通测量时要求:

1.进行大型的贯通测量工作前,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内容包括:

①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1:

2000);

②采用仪器,测量方法;

③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计。

2.施测工作应按照贯通测量设计中提出的要求和有关规程进行。

在施测过程中,应评定实际测量精度,若低于设计中的要求,应再次测量。

3.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4.当巷道贯通距离在岩巷中剩余20~30米,在煤巷中剩余30~40米(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必须以贯通通知书的书面形式向矿有关单位和领导报告。

其它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

5.在大型贯通测量中,井巷贯通后,应立即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并将两边导线联测,计算各项闭合差,还要进行精度分析,并作出技术总结。

6.一般巷道贯通横向偏差不得超过0.5米,高程偏差不得超过0.3米,皮带巷道贯通横向偏差不得超过0.3米。

一、编制数字化矿图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及煤矿地质、测量现行规程、图例。

各种矿图应按照1989年能源部颁发的《煤矿地质测量图图例》绘制,地形图部分按照1988年国家标准务批的《地形图图式》绘制。

二、矿图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网络,用计算机编制、管理测绘资料,为设计、建设、生产、安全等部门提供信息平台。

三、煤矿应具备八种基本矿图:

1.井田区域地形图(1:

2000或1:

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1:

500或1:

1000);

3.井底车场平面图(1:

200或1:

500);

4.采掘工程平面图(1:

1000或1:

5.主要巷道平面图(1:

6.井上下对照图(1:

7.井筒断面图(1:

8.主要保护煤柱图(1:

2000)。

四、各矿井除必须具备的基本矿图外,其它矿图及其比例尺,由矿根据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自行确定。

第二节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一、各种测绘资料都应按档案化要求管理,分类编号登记,有索引,有目录,装订成册,装入卷柜,查找方便。

二、内业计算时要求如下: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的所有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且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正确且各项限差都附合<

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2.井下导线的坐标方位角闭合差不超限时可对方位角进行简易平差。

3.井下导线的相对闭合差不超限时,坐标闭合可按坐标增时、量或边长成比例分配。

4.室内计算最少有两本台帐,且两本台帐上的水平角、倾角、边长都须从原始记录查起,并由两人独立计算。

5.两本台帐计算成果中方向线的方向角、点的坐标、点的高程均应逐点进行互相校核签字,不得只核对最终值。

6.两本台帐计算依据资料中方向角、点的坐标、点的高程等起始数据要统一注明资料来源。

三、各矿设专职资料员,井下生产和测量资料及时上图,图上所需地质、采矿信息及时填绘。

实行施工资料审查制度,接到施工设计以后,首先对该工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掘进巷道前方老峒子、瓦斯窝、积水区提前预警,适时发出业务联系书,对设计资料进行导线闭合验算。

四、凡上传矿图单位必须建立数据输入、上传时间、登记台账,应有校审人签名。

检查实行多级检查制度,即录入员自检,测量小组初检,测量主管复合检。

地质资料由地质主管负责检查。

五、各矿地测部门要做好资料备份工作,每半年用光盘备份一份,平时用硬盘备份,保证测量资料的更新,并防止丢失。

六、为加强矿图保密,编辑时须设置密码,不经主管领导同意所有矿图不得外传,严格控制井上下对照图、地形图的传阅范围。

七、测量资料要档案化管理,各矿地测科必须建立资料室,配备专职资料管理员,历史及重要资料要交矿档案室。

八、向上级或为外单位提供图纸资料需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向矿内单位提供资料时要经科长批准。

九、各种测量原始记录薄应遵守以下规定:

1.封面有名称、编号、单位、日期;

2.目录有标题及所在页数;

3.记录必须清楚、工整、禁止涂改;

4.绘出草图或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略图;

十、各种内业计算薄及成果(台帐)薄规定:

3.用蓝黑墨水和铅笔工整书写计算数字;

4.取消和重新计算部分要加以说明;

5.在备注栏内应绘出必要的略图,写明引用资料或起算数据的由来,列出计算结果的各项闭和差等。

十一、煤矿测绘资料包括各种煤矿测量图、测量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计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