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3452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

张居正改革失败后,遭到朝中权贵排斥,戚继光被调到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郁郁不得志,三年后即告老还乡。

1588年,逝世于故里。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

兵书。

2.《帝鉴图说》

《帝鉴图说》是明代“救时宰相”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皇帝——明神宗所编的,内容是历史上117个帝王正反两方面为政的故事,其目的是让明神宗借鉴或警惕。

每个故事都有插图作为说明。

图在前,文在后,每则故事先录上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译为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浅显易懂。

现在,故宫所藏的《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丽,制作精美。

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完成于咸丰朝(1861)之后。

清末的同治、光绪及宣统皇帝,即位时皆不满10岁,这套《帝鉴图说》或许正是因此等情势而制作的。

3.内阁制与内阁首辅

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皇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明朝永乐年间,为了方便协助处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皇帝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由内阁代替皇帝草拟诏命、敕诰,六部尚书凡事须请示内阁大学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内阁大学士有多人,地位类似前代的宰相。

其中一人为首领,称“首辅”。

首辅更是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俨然成为实际的宰相。

嘉靖时把持朝纲20年的严嵩和万历时主持改革的张居正,都是明后期影响很大的内阁首辅。

【考点梳理】

一、背景

1.内外交困(必要性)

(1)内部

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

财政亏空;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

倭寇猖獗;

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

1.整顿吏治

(1)措施

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

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

(1)内容

①“内修守备”:

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

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

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

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

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

(1)推行:

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

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

1.表现:

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

(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不当,结怨太多。

【知识扩展】

一、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时代的呼唤)

1、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必要性)------客观原因

(归纳内外交困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

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对外等方面思考)

内:

(1)最高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财政严重亏空

(3)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

变本加厉的搜刮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张献忠)

外:

(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

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

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门

(1572,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2.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

3、万历年间,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可能性)张居正的才识与决心----个人因素

明朝著名首辅,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为人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

在他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执政的十年间,策划和推动了改革。

二、张居正改革

(1)目的:

挽救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

影响:

政治上:

------整顿吏治-----“尊主权”-----整肃朝纲

(首先)以法理政------振扬风纪、使民信服

推行考成法-------提高办事效率

(讲解):

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傅维麟《明书》

思考:

1、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张居正改革使吏治得到整顿。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①尊主权伸张法纪,依法理政②颁行考成法)

3、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道路)

(政治上的改革)影响: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国防上:

-----实施边防新政------“内修守备”-------军事力量增强、防御体系完善、

震慑效果显现

A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B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节省大量军费、增进蒙汉交融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长城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而修筑,“用险制胜”,成为各民族战争的舞台,但并不能真正遏制游牧民族的南下。

同时,长城在客观上也起到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见证。

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巩固,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日趋减弱直至消失,其实际的政治军事功能完全转变为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象征。

戚继光抗倭

背景:

明朝中期的倭患

错误认为倭患源于海上贸易,实行海禁,一些奸商和倭寇勾结。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根本原因

概括:

浙东——台洲九战九捷(1561)

到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评价: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6C始,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借口借地晾晒物品------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设机构、任官吏、派驻军,强租占

(国防上的改革)影响:

①使边塞得到开发

②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合

③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

-------赋税改革-----清丈田地----------打击豪强、限制兼并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刺激商品、货币流通

推行一条鞭法

(讲解: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1、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

(1)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

A土地兼并严重

B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

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既策略,又坚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观因素)

2、 

归纳一条鞭法内容及影响:

A按田亩多少征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由宫府直接征办,限制豪强地主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计亩征银交钱代役,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经济措施的影响):

A、国家税收增加

B、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放松

C、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D、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

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1、体现了政治和经济的辨证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将会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制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3)、结果:

A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张居正执政十年是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B最终失败,改革成果毁于一旦,身后毁誉。

(阅读教材提炼改革失败的原因)

(4)失败原因:

A:

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的的反攻倒算

B:

明神宗的蜕变(昏庸腐化)(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废弃新法)

三、评价张居正改革

思考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最后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假如张居正能长寿一些;

假如万历皇帝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改革,结局会怎样呢?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

但是,张居正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

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所在。

如:

土地兼并问题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

吏治腐败问题根源封建君主专制

感悟:

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善于用人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考情预测】

如同其他王朝一样,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丛生、步履蹒跚起来。

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

可惜的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

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最后为什么没能妙手回春呢?

【历史趣闻】

末世英雄的悲歌

作为一个改革家,张居正不愧有杰出的才干和坚强毅力。

他治学,人谓:

“最称严核”(45);

他治家,人谓:

“教子极严”(46);

他治国,人谓:

“有才有识,故能担荷宇宙,勿徒以权臣相拟。

”(47)风云际会中形成他刚毅、深沉、傲然、机警的品格,在改革中充分展示了他卓而不群的风采。

然而,他骄横、专断、偏狭,喜奢华,且好听阿谀奉承之词,致使他用人选才失误,加速新政的破灭,是改革失败的主观因素。

张居正生前起用了一批得力的改革派,其善用文官武将的佳誉已经载入史册。

但他在用人方面唯一也是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物色一个能肩担重任的后继者。

他并非是没有深谋远虑之人,但他从没有想到由于他威权独揽,气势夺人,以至没有第二个能孚众望的继承人取代他的声威。

刚愎自用,偏听偏信,使他自蔽视听,不能客观地考察人选。

更使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当58岁精力犹旺之时,一场宿疾痔疮的复发,三个月即告病危。

弥留之际,匆促接受司礼太监冯保的建议,保举原礼部尚书潘晟入阁,潘本是平庸之辈,还未上任即遭弹劾而辞职,继任者是一向受到张居正垂青的张四维,此人家资万贯,倜傥有才,但品行素来不端,可他攀附权势,曲意奉承,“岁时馈问居正不绝”(48),极尽逢迎拍马之能事。

一朝大权在握立即转向,起用一批被张罢职的官员。

首先发难攻击张居正的李植,就出自他的门下,废除乘驿之禁也是他的授意。

继任的申时行也是张居正的助手,他以一手漂亮的文字博得张居正的欢心,于万历六年入阁,协理政务。

但他的为人正如明末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评价:

“柔而多欲”(49),是个貌似宽厚,实则利欲薰心的伪君子。

张四维回乡奔丧,他继任首辅后,拟旨宣布张居正“诬蔑亲藩”、“专权乱政”、“谋国不忠”(50)等几大罪状,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在他主政期间一切新政全都报废。

如果没有这样的两面派和伪君子窃居要职,推波助澜,新政尚可延续时日。

张居正英明一世,却毁于偏好奉迎,没有洞察埋伏在身边的异己分子,以致祸发萧墙,遭此败北。

张居正熟读经书史籍,对历代改革家的厄运并非无动于衷,明人史书记载说,他晚年“亦自知身后必不保”(51),但他仍然矢志不移推行改革,一再嘱告下属:

“诸公宜及仆在位,做个一了百当。

”(52)充分表现出他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献身的精神。

虽然他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驾驭群臣有使“百僚皆惕息”(53)的威势,但他无法变更改革蕴有的脆弱性质。

这是时代和阶级注定的局限,不以他个人刚强性格为转移地呈现在新政之中。

可以说,张居正的失败也是他的成功招致的必然结果,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改革家很难幸免的悲剧。

他以一农家子弟,登上宰相的宝座,推行皇亲贵戚难以容纳的新政,自是困难重重,他也不是没有沮丧的时候,在遭受困扰时,他仰天长叹:

“奈何积习成风,因循难振”(54),种种努力无异是“顾涓流徒烦于注海,而寸石何望于补天。

”(55)自述“仆以孤焰,耿耿于迅飚之中”(56)。

一个威权盛极一时的最大当权派,力图推进一些改良,其处境竟然像是狂风中的孤焰,摇摇欲灭。

明知改革如涓流入海,寸石补天一样无改于发展的颓势,但他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即如孤焰置于风口,也要以那微弱的光芒照亮王朝复苏的通途。

这就是一个地主阶级英雄人物的自白,也是一个末世英雄的悲歌。

张居正不惜摩顶放踵为之点燃的革新之火,为衰败的王朝赢得一度光华。

明末有人说他是“救时宰相”(57),这是褒奖,也是不幸而言中,救时者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那发生在衰老机体上蓦然一现的迥光,并不能招还那逝去的青春,匆匆就被泯灭了。

在他身后迄于明亡的六十多年中,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地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没有一个能人志士力挽狂澜。

这表明地主阶级当权派再也无能医治封建社会的痼疾,即便是有识者也不过尾随张居正的后尘,梦想“循居正成规”(58),要求各衙门按照万历十年前的规章行事,作一东施效颦。

当初大骂张居正是禽兽被廷杖致残的邹元标,竟然拖着一条拐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试图召回失去的新政,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古老的帝国大厦终于被历史的巨浪冲击得分崩离析了。

历史就是这样令人悲欢啼笑,当年诽谤新政的又何尝料到日暮途穷时梦想追回改革的盛景而又时不再来呢?

唯有一代勇士燃起的点点星火,长留中华民族的星空。

历史嘲讽的不是张居正改革,而是断送改革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这是公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