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
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
3.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4.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5.谁上来说给大家听。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二.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三.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第二课时
一、听故事,提问题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
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
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
梨片有几个?
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
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
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
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1、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
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2、.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3、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课后拓展练习
1、练习一的1题
2、练习一的2题
教学探讨
与反思
第一单元单元小结
学生学习本单元情况总结:
单元检测分析:
改进措施:
第二单元备课
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约3课时
教案2
位置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课件,交通情景挂图,十二生肖图。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
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一:
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
画面二:
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
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
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
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前、后)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
还可以问:
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
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
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第二单元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5各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
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
号感。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3
1-5的认识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
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12345
1、练习一的3题
2、练习二的4题
教案4
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1、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录音机;
投影仪;
主题图;
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1~5数字卡片;
学具盒。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5
加法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
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加法的含义。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
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
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
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
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
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
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
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