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322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存货核算岗位审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提问方式:

1、库存现金需要盘点,存货的盘点是否需要,与现金盘点有何不同?

2、存货减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审计存在的错弊需要什么方法?

【告知】

(时间3分钟)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存货审计

(二)存货盘点和减值的审计

本次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教学

能力目标:

①能够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分析存货盘点和存货减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②能够准确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布置任务】

(时间5分钟)

(一)分组(5组)

指定审计小组长,由小组长选择自己的审计小组成员并负责复核。

(二)发放资料

教师准备:

1.存货盘点审计工作底稿一份,请同学填写空白处:

存货抽查审计工作底稿

被审计单位

编制人

时间

年月日

审计截止日

复核人

存货名称和规格

单位

单价

盘点日库存数

调节数

结账日应结存数量

结账日账面数

差异

品质状况

入库

出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A材料

50.00

2000

600

100

1500

正常

B材料

80.00

1000

200

900

C材料

150.00

800

50

750

残次

甲产品

100.00

500

300

乙产品

200.00

2250

陈旧

合计

2182350

4200

2180150

2180350

-200

审计说明:

2010年1月15日进行存货抽查并追溯至2009年12月31日账面记录,应存账面金额合计

4192550.00元,抽查金额元,抽查比率为,抽查正确率,产品盘件。

产成品保管状况基本良好,有部分陈旧和残次品,建议及时处理。

调整盘亏材料:

借:

贷:

2.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一份,审计工作底稿一张。

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

单位名称:

XX制造厂2009年12月31日单位:

存货名称

账面价值

可变现净值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库存商品A

100000.00

库存商品B

500000.00

450000.00

50000.00

库存材料C

200000.00

……

经询问相关人员和审查相关信息资料后得知:

(1)库存商品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库存商品B目前供销两旺,未发现减值情况。

(3)库存材料C在现有条件下使用其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要求:

分析该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何编写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学生自备:

会计准则和制度、审计准则和制度(上一次课事先布置给学生)

(三)任务处理(时间50分钟)

每个小组将提供的存货盘点和减值的资料分别审计,分析存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达成一致后,确定审计结论,形成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四)审计结果展示(时间30分钟)

每组选派一人(小组长)上台阐述审计过程和结果,并将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摆放在讲台,有其他小组代表参观学习,进行组组交流。

教师参与分析,确定最终答案。

1.存货盘点解析

表2-3存货抽查审计工作底稿

7=4+6-5

9=8-7

4192550.00元,抽查金额2180150.00元,抽查比率为52%,抽查正确率98%,甲产品盘亏200件。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20000.00

库存商品——甲产品20000.00

2.存货减值解析:

不正确。

对于库存商品A只是市价下跌、价值减少,但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应建议该公司根据A商品的物理状况和减值情况,推断出期末应提取的跌价准备数额,然后与计提的跌价准备比较,按其差额冲销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库存商品B,由于没有减值的迹象,该公司按10%计提的减值准备没有根据,应建议公司调账,冲回所提取的50000.00元跌价准备。

对于库存材料C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减值,而该公司却未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应建议该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提减值准备的数量,并作相应的调账处理。

调整分录如下:

存货跌价准备80000.00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80000.00

(假设A商品应冲销多提减值准备70000.00元,C材料应计提减值准备40000.00元)

存货跌价准备审计工作底稿

基本事实

库存商品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该公司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库存商品B目前供销两旺,未发现减值情况,该公司按10%计提减值准备;

库存材料C在现有条件下使用其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该公司未计提减值准备。

审计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审计结论

对于库存商品B,由于没有减值的迹象,该公司按10%计提的减值准备没有根据,应建议公司调账,冲回所提取50000.00元跌价准备。

处理意见

应予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假设A商品应冲销多提减值准备70000.00元,C材料应提减值准备40000.00元)

本表后附:

1.会计人员处理该笔业务的记账凭证及其后附的原始凭证复印件;

2.审计人员与财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谈话记录(略);

3.如果是初次审计,应附该公司的会计政策关于存货期末计价有关内容的复印件。

(五)强化训练(时间40分钟)

1.每组发放一份空白内部控制调查表,根据存货审计情况设计一份“存货内部控制调查表”

2.存货盘点情况分析(幻灯片展示)

【工作实例2-2】审计人员在观察存货实地盘点时,发现下列特殊项目:

①代客户寄存的甲材料与自有的甲材料并无区别,故未单独摆放;

②运输部门有一批乙产品,没有悬挂盘点单,据称该批产品已出售给客户;

③一间小仓库里有3种布满灰尘的原材料,每种材料都挂有盘点标签,并且数额与实物相符。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给出标准答案。

1.存货内部控制调查表

被审计单位名称

XX部门

日期

索引号

审计项目名称

存货内部控制调查

XXX

会计期间或截止日

20XX年度

页次

问题

不适用

备注

1.每次采购是否有请购单、订购单

2.是否对到货物资由独立部门组织认真验收

3.对验收不合格的采购物资是否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4.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计划和控制部门批准

5.否使用和控制预先编号的生产通知单

6.仓库发出材料是否要求有已签字的领料单

7.剩余材料是否办理月末退料手续

8.是否使用记工单来记录生产产品所耗用的人工小时

9.最后的转移单是否由产成品仓库人员在收到已完工产品时签字

10.是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和处置存货

11.是否定期独立盘点存货,并将实际盘点数量与账面数量相比较

12.产品发货前是否核对发票的装箱单

13.提货单是否经顾客签字确认

审计结论:

2.解析:

对第一个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确定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应当建议该公司把代管和自身的存货单独摆放,并关注该公司是否把代管存货纳入存货盘点表中。

对第二个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应查阅有关购销协议、结算凭证,以证实运输部门乙产品的所有权。

同时结合截止测试以证实销售是否实现,如果销售尚未实现,则乙产品应列入该公司存货。

对第三个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应向有关生产主管查询该批材料是否还能用于生产,如果不能用于生产,属于报废或毁损材料,则不应列入该公司的存货中。

【知识点总结】

(时间30分钟)

(一)存货审查的主要方法

1.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在审计时通过对被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与分解,从中找出项目之间的差异以及各项目的构成因素,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从而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或主攻方向的一种审计技术。

审计分析法按其分析的技术分类,可以分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账户分析、账龄分析、平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标准进行对比,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又可分为相对数比较分析法和绝对数比较分析法两种。

①相对数比较分析法。

即通过被审计项目的百分比、比率或比重结构等相对数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差异并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如:

“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80%”。

②绝对数比较分析法。

即通过被审计项目各期完成情况的绝对数比较采揭示差异并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

如“2008年12月末应收账款余额比2007年12月底增加了1200000元”。

比较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可广泛运用于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

在会计账簿中,可将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进行比较,往往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而在会计报表中运用相对数比较分析法,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隐藏得比较深,从表面上很难发现线索,但只要计算、分析得当,也可以识别“庐山真面目”。

通常由于企业存货较多而繁杂,因此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是常用抽查法,而非详查法。

2.详查法:

又称精查法。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册、报表等,进行全面、详细地审查,以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优点:

掌握情况全面、详细、准确,一般不会发生遗漏,审计质量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保证。

缺点:

工作量太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

适用:

但是对于问题特别严重,比如重大贪污舞弊和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个人),可以采用详查法。

另外,一些经济活动不多、会计业务少的小型单位,也可使用详查法。

3.抽查法:

抽样审计。

是从被审计单位被查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选部分样本进行审查,根据对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能明确审查重点、省时省力、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计结果过份依赖抽查样本的合理性,如果抽样不合理,或缺乏代表性,抽样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规模较大,业务比较复杂,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种类:

在审计的实践工作中,常用的样本选取方法有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两种:

第一、判断抽样法

判断抽样法又称重点抽样法,是在审核的总体中,有选择地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根据对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选择下列样本进行审查:

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中的薄弱环节。

②单价高、期末余额大的财产物资账户。

③根据审计目的,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认定的重要账目。

④贵重的财产物资。

⑤收到检举揭发线索时,根据检举线索提供的有关账户。

样本选择的数量一般为总体数量的20%—30%。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简便、灵活

单纯依靠审计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判断能力,不一定能保证审计抽样对象、时期、范围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运用判断抽样法得出的审计结论,也达不到客观、公正的要求。

因此判断抽样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统计抽样法

统计抽样法又称随机抽样法。

指在审计工作中,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随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得出样本特征,然后根据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抽样的方法。

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随机选取样本;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能够客观地选取样本,科学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有效地控制抽样风险,定量地评价样本结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一些会计公司开始在实务中使用统计抽样,以后统计抽样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运用统计抽样法时,能使审查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被抽中的机会。

因此,可以避免审计人员由于主观判断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结合使用,因为统计抽样法不能代替审计人员的判断,它只能在判断选取抽查什么样本之后,才能计算抽查样本数量的多少,所以统计抽样法应以判断抽样法为前提,但也不能认为判断抽样可以取代统计抽样,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统计抽样的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Ⅰ.简单随机抽样法

简单随机抽样法就是对被审查的全部个体,不作任何有目的的和有重点的选择,任意抽取个体作为样本进行审查的方法。

①抽签抽样法,也称抽签法,是先将要审查的全部个体编好号,然后采取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从而确定随机抽查的样本。

例如,审查某企业2008年12月的销售发票2000张,决定抽取400张,以发票的顺序编号作为标签,然后按编号制成签条混合后,根据预定抽查样本的比例数,随手摸取号码400张,把摸出号码的样本作为抽查对象即可。

②随机数表法。

也称乱数表法,是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随机生成的0—9的数字组成的数表。

每个数字在表上出现的次数大致是相等的,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Ⅱ.系统抽样法

系统抽样法又称等距抽样法,它是将要审查的全部个体按某种标志排列,开头随机抽取样本,然后按相等间隔抽取样本。

抽样间隔的计算公式为:

【工作实例2-4】假定甲公司的发票的编号为1001~9000,内部审计人员拟采用系统抽样法选择其中5%进行函证。

(1)确定随机起点为1011号,内部审计人员选取的前5张发票的编号分别为多少?

(2)若确定随机起点为1018号,试写出所抽取的第194,226,387张发票的号码分别为多少?

(3)若采用1011,1025,1043三个随机起点,请写出以1025为起点的所选取的第51张发票的号码。

解析:

(1)抽样间隔数=8000÷

(8000×

5%)=1÷

5%=20,则以1011为起点的前5张发票的号码为:

1011、1031、1051、1071、1091。

(2)以1018为起点的第194张发票的号码:

1018+(194-1)×

20=4878,第226张发票的号码:

1018+(226-1)×

20=5518,第387张发票的号码:

1018+(387-1)×

20=8738。

(3)如果有多个起点,则:

抽样间隔=(总体容量/样本规模)×

起点个数;

三个随机起点的抽样间隔数=20×

3=60;

以1025为起点的第51张发票的号码:

1025+(51-1)×

60=4025

Ⅲ.整群抽样法

整群抽样法也称整体随机选样法,是指先将总体项目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群,然后使用随机数表或系统抽样的方法。

整群地抽取样本项目的一种方法。

整群抽样的特点是每次抽取的样本数量是一群,每群的样本数量虽不相等,但至少不会只有一个样本。

【工作实例2-5】审计人员审查某某化工企业全年的销售发票,可将全年的销售发票按旬划分为36群,现在要从中抽取出12群进行审查,采取等距抽样法,计算出抽取间隔=36÷

12=3,假设第一群抽2,则样本分别为2、5、8、11、14、17、20、23、26、29、32、33旬的销售发票所组成。

而其中每一旬的销售发票都由若干张组成,所以整群抽样抽取的个体都由数量不等的若干群体组成。

Ⅳ.分层抽样法

分层抽样法也称分组抽样法,是指将需要审查的全部个体按某种标志进行分组,每组称为一层,然后在每一层中按不同要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式抽取样本,最后加以综合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工作实例2-6】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业务,由于每次采购的金额不同,因此,可按金额的大小进行分层,分层后再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在不同层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

如表2-3所示:

表2-3分层抽样法的运用

层次

分层标准(金额大小)

账户数

抽取数

抽样方法

10000.00以下

500个

10个

简单随机抽样

10000.00—50000.00

100个

20个

系统抽样

50000.00—100000.00

90个

30个

100000.00以上

全部审查

Ⅴ.金额单位抽样法

金额单位抽样也称元单位抽样,它是按照总体的金额(元),而不是实物单位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

在金额单位抽样中,总体某一项目被抽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例。

例如:

在总账余额为50000元的应付账款中的一个金额为5000元的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其被抽中为样本项目的概率为1/10,这就是说,在金额单位抽样中,总体的每一个金额单位而不是实物单位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4.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鉴别,超过一般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邀请有关专门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的方法。

鉴定法可应用于财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

如对实物性能、质量、价值的鉴定,涉及书面资料真伪的鉴定,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鉴定等;

如当伪造凭证的人不承认其违法行为,可通过公安部门鉴定其笔迹,以确定其违法行为;

又如对质次价高的商品材料的质量情况难于确定时,请商检部门通过检查化验确定商品质量和实际价值等;

还可以邀请基建方面的专家,对基建工程进行质量检查等。

这是通过观察法不能取证时,必须使用的一种方法。

鉴定法的鉴定结论必须是具体的、客观的和准确的,并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证据,详细地记入审计工作底稿。

5.盘点法(参见库存现金审计)

(二)存货实有数的审查

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实际存在和实际结存数量的正确性负有验证的责任,但是责任不是直接盘点,而是监督盘点的过程,以确定存货是否全部进行了盘点。

如果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则应采用替代程序。

(1)存货监盘计划

(2)存货监盘范围

(3)存货监盘时间

监盘时间以会计期末以前为优,尽量使盘点时间靠近会计期末。

如果企业的盘点在会计期末以后进行,那么则必须编制从盘点日到期末的存货调节表,但尽量使盘点时间靠近会计期间。

(4)存货盘点人员

盘点是整个企业的一件大事,企业各级领导以及包括供应、生产、储存、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都应参与。

(5)存货监盘程序

①观察程序。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审计人员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②检查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形成相应记录。

检查的范围通常包括每个盘点小组盘点的存货以及难以盘点或隐蔽性较强的存货,并可能避免让被审计单位事先知道将抽取检查哪些存货项目。

在检查已盘点的存货时,审计人员应当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性;

还应当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在实施检查程序时如发现差异,一方面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提请被审计单位更正;

另一方面应当考虑错误的潜在范围和重大程度,必要时应扩大检查范围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审计人员还可要求被审计单位就某一特殊领域的存货或特定盘点小组重新进行盘点。

(6)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

②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对此设置了相应的控制程序,没有遗漏或重复盘点。

③观察被审计单位在盘点中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并亲自记录这些存货的详细情况。

以便进一步追查这些存货的处置情况,也能为测试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提供证据。

④进行存货的截止测试。

主要是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存货入库、出库的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时间是否正确,即确定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引起借贷双方会计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