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3158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点发展以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玩具、矿产加工和日用化工等6大主导产业,最终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定远工业园:

初步形成五金机电、新型材料、轻纺玩具、粮油加工、光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

凤阳县工业园:

园区利用当地石英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玻璃产业,在入园企业51家中,玻璃制造企业达23家。

玻璃产品销售收入28亿元,占园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80%

南谯经济开发区(筹):

入区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配套加工业为主,初步形成家电配套、机械制造、轻纺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非金属深加工六大主导产业。

来安经济开发区(筹):

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塑料编制、机械配件、服装玩具、工程塑料和硅能等五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硅能产业。

来安汊河新区(筹):

以建材、汽配两大产业为抓手,并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全力推进一批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新区发展自我特色。

二、2008年开发区建设情况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全市各县市区继续集中财力搞好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开发区坚持规划先导、适度超前、综合配套的原则,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当年共新开发面积2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1亿元。

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编制了城北新区规划、城北新区与城东工业园接口规划和老区内整规划;

新开工建设新安路、彩虹路延伸段、花都路、桃园路和明珠路5条道路;

启动了康佳配套工业园厂房建设,一期开工面积1.83万平方。

天长市开发区在去年全面启动二期4平方公里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用于二期“五纵三横”道路路网、安置小区以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确保了年底前将园区框架拉开到8平方公里。

全椒县开发区全年投入资金1.6亿元,围绕项目承接,坚持“规划一片、拆迁一片、建成一片”,重点实施了纬二路以北、纬三路以南、经三路以西地块建设以及绿化、亮化等工程。

其它各开发区的开发进度也明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高。

(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园区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各开发区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资本和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引资方式,拓展引资的渠道和领域,开展各种形势的招商资活动,效果显著。

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96个,利用境外资金达130亿元,总量占全市的32.5%,同比增长42.5%。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投资规模5亿元的中凡硅科(上海)有限公司二氧化硅提取纯硅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深圳宇阳科技公司手机研发、生产加工基地项目,投资规模1.8亿元的宇培集团二期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的安徽小岗村食品公司年产4万吨果蔬罐头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滁州光明电器工业园电力系统项目;

来安经济开发区引进万鹏铝业、明君焊丝、图强文具、板桥消防、乔安服饰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以及中国知名品牌企业的入驻,投资均超亿元;

南谯工业园区引进了安徽大雄国际农贸食品城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超100万㎡,计划3—5年建设完成。

(三)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建设和谐园区。

各开发区在园区征地过程中,扎实做好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认真解决失地群众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滁州市经济开发区陆续开发建设了三个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共建设完成52栋居民小区,建筑面积16.23万平方米,2008年新开工建设23幢7.6万平方米居民安置楼,续建25幢9.2万平方米;

对失地农民努力做到失地不失业,把“4050”人员作为重点,优先安排公益岗位,优先推荐用工;

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老年农民给予补助,为上千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天长市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一期安置房26栋近125000平方米,二期34栋近167500平方米的安置房除少数受前期高压杆线影响推迟开工外,均已竣工验收。

由于各开发区在建设中落实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确保了开发区稳定发展,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发展环境。

(四)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投资软环境

全市各开发区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打造“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服务型政府,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摸索和建立一些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

一是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岗双责”帮办服务。

开发区对新入区项目,围绕立项筹建、审批、建设、投产,严格按照“一站式”要求提供高效服务,简化审批程序;

对在建项目,做到责任到人、限时定效,主动热情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对建成投产的项目,主动与各企业保持联系,倾听企业意见,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掌握企业动态,主动为企业建设和发展排忧解难。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认真执行国家的土地、环保等政策。

滁州市经济开发区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新进区项目以合同方式明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比重四项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供地或核减面积,对征而未用地收取闲置费或予以调整。

天长经济开发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和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开发区将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130万元/亩以上列为企业入区的硬指标,拒决污染项目进区。

三是创新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滁州市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关于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二次创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2008—2012年发展目标,《实施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化财税体系、强化融资体系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并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做了倾斜,如:

设立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奖励基金,对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品牌企业、支柱企业、上市公司都给予政策性奖励、补助。

再如,为抵御当前金融风险,鼓励入园企业早日开工,对2009年底前竣工投产企业所贷流动资金给予贴息补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波动较大。

如电子、五金、服装等产品出口企业,其产能受到很大冲击,已有部分企业半停产,或压缩产量、“减员降薪”。

(二)用地指标缺乏,发展空间受阻。

由于各开发区开发展速度加快,已批准的工业建设用地基本使用完毕,部分开发区出现项目等地的情况,甚至出现项目因供地不及时而流失的现象。

土地问题已日益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首当其冲的障碍。

(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用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开行融资投入开发区建设,加快了开发区建设步伐。

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现有的资金渠道无法满足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急需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

四、2009年工作思路

(一)科学规划,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努力使开发区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

注重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进一步密切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同时运用BT、BOT等建设方式,形成政府、金融、社会共同投资的新格局。

(二)多重举措,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在运作主体上,坚持“四突出,四为主”,即突出以商招商,以园区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业为主;

突出主阵地招商,以吸引大项目和国内外500强企业为主;

园区企业增资扩建,以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新项目为主;

突出项目跟踪,以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开工率为主。

同时,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依托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三)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环境

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帮扶指导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三个一”,即一条龙终身服务、一岗双责帮办服务、一心一意保姆服务。

把实行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和树立全心全意、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作为效能建设的重点,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黄山市2009年经济开发区发展报告

作者:

地区科 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0-1-19

我市开发区建设从2003年开始起步,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有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1个,即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

经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6个,分别是安徽黄山经济开发区、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安徽黄山工业园区、安徽徽州经济开发区;

经市政府批准,九龙机械电子产业园作为黄山经济开发区组成部分。

以上8个开发区规划总面积82.16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66.86平方公里。

一、2009年我市开发区发展情况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开发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

各开发区呈现出项目推进速度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经济效益上升的良好态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

(一)克难而进,各项经济指标走势向好

面对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严峻形势,各开发区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努力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截止2009年底,全市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609户,其中工业企业535户,出口型企业58户。

2009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工业项目投资3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9.5%、25.5%。

2009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674万美元、税收收入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8.4%、68.4%、36.4%、80.8%。

(二)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为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打造良好的园区硬环境,市及各区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企业入驻构筑坚实的平台。

据统计,全市开发区2009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投资8亿元,较上年增长9.5%。

歙县开发区坚持“政府投入、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多元化融资机制,累计投入5.5亿元,建设园区道路总长20余公里,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园区实现了路、水、电、通讯、网络“五通一平”目标,基本完成开发区一期开发。

休宁开发区2009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6亿元,尧舜板块“五纵四横”框架道路全部拉开,BT项目“一渠三路五桥”(总长3.9公里)已基本竣工,园区总长10.4公里的路网及配套设施将基本建成。

祁门开发区累计投入4.35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华杨园区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大会战。

(三)强化招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招商引资是推动园区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各开发区紧紧抓住长三角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民资外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思路和招商方式,积极参与第四届中博会和第五届徽商大会,围绕“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围绕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围绕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优势,注重招大引强,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市开发区全力推行“领导带头、业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协同”的全员招商机制,今年新签约项目40个,协议资金1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

歙县开发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县外资金8亿元(含续建),引进外资项目627万美元,新签约落地项目20个,协议投资6.1亿元,实际投入资金2.8亿元。

黄山工业园区开展“百日会战”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抓好宜兴铜缆线产业链招商,委托浙江民营经济研究所招商,目前已签约入园项目12个,协议资金5.4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四)加强调度,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推进

各开发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狠抓项目开工和竣工投产,定期召开调度会,落实区县领导联系园区项目工作机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整体提速,努力实现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2009年,全市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32个,建成投产项目72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7.5%、30.9%。

市开发区2009年新开工项目22个,新投产项目16个。

歙县开发区列入市“十大工程”项目26个,年初计划总投资74200万元,到12月底已完成投资74500万元。

(五)节约用地,集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我市山多地少,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全市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工业用地向开发区集中,开发区用地向投资强度大的项目集中。

各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循序渐进,梯度开发,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杜绝“花园厂房”,对长期闲置未开发的土地,依法进行清理盘活,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祁门县开发区对入园企业严格把好“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建设期限、产业方向、投入产出、环境保护”六个关口,努力实现单位土地投资效益最大化。

歙县开发区对永驰气动、安鑫农产品、杭富钢构等项目进行清退,实施“腾笼换鸟”,清理闲置土地80余亩,盘活资源,提高了开发区投资强度。

(六)立足服务,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招商更要安商。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市开发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造良好的园区发展“软环境”。

一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工业用地项目实行“五通一平”,执行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出让最低标准。

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办工业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对外出租的企业,市内迁址到开发区的老企业,均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等优惠政策。

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种审批手续由开发区管委会全程代理服务,努力实现“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

三是积极提供金融支持。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市及区县领导主动与金融机构协调,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举办银企对接会,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七)以人为本,和谐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开发区既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也是社会和谐的展示区。

各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园区。

一是广开城乡居民就业渠道。

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开发区共接纳2.8万人就业,比上年增长9.8%。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较大,各开发区通过“大篷车下乡”、发布网络信息等方式,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招聘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深入群众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执行信访公开接访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按时发放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积极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对失地农民兴办二、三产业的,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是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

针对园区施工场所和企业生产过程中易发多发的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现场督查,加强安全隐患问题排查,努力建设平安园区。

二、开发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资金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我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看,开发区规模扩张还比较缓慢,年均仅开发3.73平方公里,2009年仅开发2.56平方公里,较前几年平均数还不到。

园区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仅有部分板块达到“五通一平”标准。

究其原因,一是我市和区县财力比较薄弱,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园区建设资金需求;

二是园区土地开发成本高于土地出让价格,企业上缴的税收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

三是市场化融资方式和渠道还比较缺乏。

(二)招商引资困难,项目建设速度不快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信心受挫,工业项目招商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全市各级各部门优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工作仍然不甚理想。

有些项目签约之后,迟迟不能落地;

有些项目协议资金和实际到位资金缺口很大;

有些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生产开工建设不足,效益下滑,增速放缓。

(三)规划定位不清,产业特色不够明显

一是开发区建设缺乏前瞻性,存在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现象。

有的开发区缺少总体规划,有的规划不科学,有的规划没有很好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健康发展。

二是开发区产业特色比较模糊。

各开发区之间主导产业基本雷同,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不多,上下游企业不配套,产业链较短,难以形成集团化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企业规模不大。

大企业较少,销售收入大多在5000万元以下,亿元以上企业较少,缺少具有重大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四是片面追求入园企业数量,不同程度存在“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问题,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较少,致使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四)用地指标紧张,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后,我市各开发区普遍存在供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祁门开发区现仅有存量工业用地不足100亩,工业用地问题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首当其冲的障碍。

九龙工业园区由于用地指标限制,41户入园企业中,只有11户企业办理了土地证,1户企业办理了房产证,土地证和房产证不全给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困难,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五)发展环境不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开发区管理职权有限,协调难度大,“保姆式”服务难以落实到位,少数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影响项目入驻和企业以商引商。

另一方面,开发区集工业新城和城市新区于一体,承担的社会事务日益增多,管理体制有向传统行政体制复归的倾向,偏离了开发区以招商引资、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初衷。

三、2010年开发区建设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工作措施

2010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

做好2010年开发区各项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

2010年,开发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宏伟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坚持“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的原则,以“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培育增长点,聚集产业群,实现工业规模化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工作措施

1、科学规划园区发展

一是认真制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金集聚、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和环境承载能力,着眼长远,超前谋划,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科学定位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结合所在区域特色,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各开发区错位发展,形成1—2个拳头产品,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步伐。

三是着力打造“园中园”。

按照王福宏书记“产业重点再突出”的要求,加紧谋划建设“特色产业园”,使全市“特色产业园”总数达到8个以上。

加快推进企业退城入园、新签招商项目入园工作,鼓励招商引资项目打破行政区划,按产业定位入区,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力求园区产业重点再突出、工业企业再集中。

四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展示区。

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对新进项目严把环保关,坚决防止引进污染大难以治理、占用土地多附加值不高的项目。

对现有项目、企业,要帮助和督促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要切实增强招商引资促发展的紧迫感,按照“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二要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深入摸排江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新线索,采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宽招商领域,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快速增加入区工业企业个数和提升入区企业投资规模。

三要按照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通过功能配套和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效应。

四要更新招商观念,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为主到质和量并重的转变,由引进单个项目向引进整体产业的转变,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量、资金到位比例、项目建设速度、新型工业项目比重的新突破。

五要高度重视现有企业扩张,培植壮大已经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企业增资扩股和发展新项目,扩大产能,提高效益,尽快做大做强。

3、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认真落实领导牵头、分工负责、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层层夯实责任,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改善服务环境,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开辟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在审批、核准、立项等方面开辟提速快办、主动协办、跟踪督办等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提供快捷服务。

加强项目履约督查,对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实际完成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履约情况进行督查,并与相关优惠政策挂钩,对建设进度快、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给予奖励,建立扶优劣汰的管理机制。

4、加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