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285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十七大报告内容解读文档格式.docx

其次,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

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

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

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主要是因为:

以人为本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3、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

(三)解读之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新的情况和条件对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根据新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修改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人均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增加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更高要求,使得这一指标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以指导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经过29年来的改革,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

但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大量存在,改革攻坚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三是要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四是要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和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这种发展格局是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的。

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这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要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

这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善和发展的环节,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还不完全适应,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

3、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一是强化教育的要求。

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首位。

这是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的要求。

十七大适应我国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趋势,要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我国每一个公民,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都要享有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务。

三是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要求。

要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要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目标。

要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5、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解读之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提出了八项任务,第一位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可以看出,报告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还特别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2、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最重要的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提出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方面,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报告还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6、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是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新表述。

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并且提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7、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报告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8、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这次报告对我国对外开放有了新的表述。

提出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并且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五)解读之五: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

1、从“积极稳妥”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2、扩大人民民主提出多项举措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

报告还从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3项措施。

报告提出,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这一重要举措,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这必将使执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更加规范和顺畅。

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必将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扩大他们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发言权。

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将使人大常委会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代表人民制定法律法规、监督“一府两院”。

“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原则性要求让代表们感到十分兴奋。

这意味着,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将更透明,只要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百姓将拥有更大的参与权、发言权。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十七大报告的这一提法,让人眼睛一亮。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十七大报告引人注目地提出,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进一步凸显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让人们对未来基层民主发展充满了期待。

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并要求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根据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政府公权力的范围有望被进一步界定;

政府管理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变;

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范畴的社会生活、社会事务都由群众自治,从而扩大群众自治范围,以更好地发挥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步伐加快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推进依法行政;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报告突出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进一步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坚强信念。

4、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并用20个字概括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5、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突出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目标并作出具体部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

为了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报告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

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等。

报告还要求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同时突出强调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六)解读之六: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因此,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正视与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这一新名词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引起人们特别关注。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以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

报告重点提出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工程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

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必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报告中许多令人感奋的新思想、新观点获得与会代表和广大民众一致共鸣。

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强调,体现了我国人民公民权利的新拓展;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提出,让人们感到我国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获得丰富与提升。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精神生活全面提高的真实反映,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

报告在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明确了“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充满感人温情的具体目标,将“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努力方向。

(七)解读之七:

努力使全体人民享有“五有”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义务教育基本上已全面普及,比同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好。

总的来看,我国教育公平的成效是显著的。

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社会公平环境优化了,教育公平增长空间就会加大;

而教育公平程度提高了,社会公平水准也会随之提升。

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建立这三项制度作了系统论述。

一是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