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183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山河流交汇区域露天采场防排水技术研究修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区内基岩裸露,沟谷发育,汇水面积较大,沟谷呈“U”字形、似鱼刺状分布在矿区的四周。

矿区的东部紧邻洛钼集团,东部的大气降水基本全部汇入洛钼集团露采坑;

根据矿区地形图,矿区西部大部分汇水可通过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质图资料计算,矿区北部的北沟、西沟和王家东沟汇水面积为1.39km2;

矿区南部的上东沟、小东沟、大东沟、大王庄沟、小王庄沟、炭窑沟等大小沟谷的汇水面积为4.83km2;

依照露天后期境界图,露天采场边坡范围内的汇水面积是0.9236km2。

2.2矿区周边地表汇洪量计算

矿区周边地表汇洪量是指大量降水在在短时间内,形成特大的地表径流,汇入矿坑的水量。

由于南泥湖钼矿按30000t/d生产规模,露采可服务28年。

因而矿坑周边地表水的防排水必须按100年一遇的汇洪量考虑,其汇洪量的大小缺乏实测资料,因根据矿区周围自然地理因素、流域面积大小、降雨的强度及历时、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等参数,计算矿区周边地表汇洪量是必然选择。

2.2.1地表暴雨产流理论

地表流域的产流过程也就是暴雨扣损过程。

当降雨量满足截留和填洼且雨强超过下渗强度时,地面开始积水,并形成地表径流。

影响降雨损失过程的因素很多,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在估算或选定损失参数时,主要采用经验方法。

地面流域的径流损失主要包括植物截留、洼地填蓄、下渗、蒸发等部分。

汇洪量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Q=Q降-q截-q洼-q下渗………………………………………………

(1)

式中:

Q降——一次历时的暴雨量,m3;

q截——一次历时降雨植被的截留量,m3;

q下渗——一次历时下渗量,m3;

q洼——一次历时的填洼量,m3;

Q——一次历时的暴雨量,m3;

2.2.2径流系数法求算矿区暴雨洪峰量

(1)根据栾川的暴雨资料计算暴雨强度:

2010年7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栾川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据河南气象台资料,最大日降雨量达250~300mm。

计算取最大日降雨量300mm。

采用同倍比法(按洪峰或洪量同一倍比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值,从而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方法)暴雨时程分配见表3-8所示。

由表可知最大小时暴雨强度为:

imax=132.3/2=66.15mm/h。

(2)径流系数法计算矿区暴雨洪峰流量:

表3-8最大日降雨时程分配表

项目

设计暴雨时段(2h)雨量过程

24h

时段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日雨量

典型分配%

2.9

3.4

3.9

5.2

10.5

44.1

8.7

6.1

3.3

100

设计暴雨量mm

10.2

11.7

15.6

31.5

132.3

26.1

18.3

15

9.9

300

根据(35式)计算暴雨洪峰流量:

Qmax=imaxΨF……………………………………(35)

Qmax——暴雨洪峰流量(m3/s);

imax——最大暴雨强度[m/s];

F——汇水面积(m2)。

Ψ-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Ψ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四个因素:

①降雨强度,对相同降雨量来说,雨强越大,降雨损失量越小,产流越快,洪峰流量越大;

②流域的地形坡度:

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洪峰流量越大;

反之则小。

③下垫面的种类:

对于不同的下垫面,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平地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对应于见表3-9。

④流域的面积和形状:

流域面积大、形状狭长,则流域洪峰汇流时间较长,径流过程平缓,相对洪峰量要小。

考虑南泥湖钼矿露天坑周边汇水区域均为山区坡地,在暴雨季节洪水汇流速度快,且露采坑北部的汇水面积小于南部,为此,南部的径流系数取0.35,北部的径流系数取0.45。

由表3-8可知:

南部洪峰流量:

Qmax=imaxΨF=0.0184×

0.35×

4.83×

103=31.1052m3/s

北部洪峰流量:

0.45×

1.39×

103=11.5092m3/s

2.2.3矿区暴雨洪峰量的综合确定

根据产汇流理论和径流系数法计算的露采坑北部、南部的最大汇水量如表3-10所示:

矿区暴雨洪峰量取其平均值。

表3-10南泥露采坑及周边暴雨洪流量取值表

计算方法

洪峰流量

产汇流理论计算法

径流系数计算法

平均值

北部Q北max(m3/s)

13.4921

11.5092

12.5007

南部Q南max(m3/s)

32.1974

31.1052

31.6513

3矿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3.1地表水体及含水层

根据《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矿区钼矿勘探报告》及我院技术人员现场收集的相关资料,矿区及周边只有山间沟溪,区内冲沟发育,上东沟源于外围老母庙一带,流经矿区南缘入冷水河;

旱季流量显著变小,有时仅为涓涓细流,甚至干凅,因而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常年性地表水体。

矿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采空区的老窑水。

3.2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渗入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深部基岩构造裂隙水接受降水的远程补给。

虽然区内构造比较发育,但因构造多呈压性或压扭性,其破碎带宽度有限、透水性差,阻碍了降水的垂直和侧向渗入补给。

另外,由于该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在入渗补给过程中,大部分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返回大气层,也造成了补给量减少,所以该区岩石补给水源有限,其富水性弱。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基岩风化带及石英岩、长英角岩断裂破碎带中。

上部以孔隙-裂隙含水为主,分布于沟谷和斜坡地带,自然状态下沿基岩风化裂隙带或基岩接触面向沟谷方向运移,以泉水形式排出地表;

深部以微裂隙、破碎带含水为主,沿断裂构造呈带状、网络状分布,自然状态下沿断裂构造裂隙或破碎带由北向南运移,遇辉长岩带受阻后,则沿辉长岩北部接触带裂隙转向西南运移,流出矿区。

辉长岩是隔水地质体,但其接触面的裂隙带又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

矿区地处地表分水岭地带,无大的地表水体,由于破碎带补给路线长、补给来源有限、补给水量不足,地下水以贮存形式为主。

地下水动态水位历史观测资料显示,涌水量峰值滞后大气降水约30天,ZK1210涌水量动态观测:

1974年5月16日流量0.128l/s,至1979年5月14日流量0.0623l/s,涌水量呈系统性下降,在五年时间内流量减少51%,抽水试验中水位恢复需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这种现象表明矿区地下水环境随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

区内地下水资源有限、补给量小,岩石和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弱,区内未发现导水断裂。

周边露天采矿场、采矿井巷坑道在采掘过程中至目前均未发生过突水事件,井巷坑道涌水量也不大,说明南泥湖矿区地下水对矿床的开采不构成威胁。

3.3露采矿坑的充水条件

地下水因岩石含水不均匀,涌水量也小,只有在矿坑内揭露含水断裂构造带时,地下水才从断裂构造带内涌入矿坑,形成直接充水;

受三道庄矿区及南泥湖矿区内地采坑道掘进和排水的影响,本矿区1250m高程以上的地下水已基本被疏干,所以,地下水对矿坑的影响不大,是矿床的次要充水水源。

采空区积水随着露天坑向下延伸,边揭露边疏干,不会对采矿构成威胁。

露采矿坑主要由大气降水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直接流入而充水,是主要充水来源,但因不同月份的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不一,充水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年最大降水量1462.6mm,年最小降水量468.7mm,年平均降水量809.3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的雨季内,占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301.8mm,日最大降水量257.1mm,一次连续降水量最长13天,年降水日数92-114天。

3.4露采矿坑涌水量的估算

(1)涌水量计算公式的选取:

露采坑的矿坑涌水量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采场大气汇水量组成,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计算地下水产生的露采坑涌水量。

根据详查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地下水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呈对数关系,其关系式为:

q=a+blgS…………………………………………………(36)

q—钻孔涌水量,L/s;

a、b—涌水量回归系数,

S—水位降深,m;

钻孔涌水量换算成矿坑涌水量Q1的计算式为:

…………………………………(37)

式中:

Q1—1105m标高露采坑涌水量,L/s;

R—抽水孔的影响半径,m;

r—钻孔半径,m;

R0——引用影响半径,m;

r0——矿坑相当半径,m;

r0由露采矿坑面积求得:

…………………………(38)

F1—露采坑面积,m2;

R0利用矿区边界条件求得

……………………(39)

F2—矿坑排水影响面积,m2;

采场内大气降水汇水量计算公式为:

Q2=X×

F1

Q2—采场降雨汇流量,t/d;

X—平均降水量,m/d,

则矿坑正常涌水量:

Q=Q1+Q2

(2)计算参数的确定

详查抽水试验资料确定a=-0.5402,b=0.9986。

S—按周边露天采矿场、区内生产竖井及冷水沟村口新凿水井(井深370m,水位高程1308-80=1228m)的实际情况,取矿区地下水位高程1240m,则S=1240-1105=135m。

F1—根据设计开采境界范围图确定,前期境界:

F1=534905m2,后期境界:

F1=921712m2;

R—按多孔抽水试验影响范围,确定R=199m

r0—由露采矿坑面积求得,

r—钻孔半径,r=0.055m。

R0—利用公式:

R0=R1+r0其中R1=

X—取南泥湖实际观测值的平均值;

m;

(3)计算结果

1330~1240中段以上矿坑涌水量只计算了大气降水量;

1240-1105中段矿坑涌水量中计入了669m3/d的地下涌水量。

4水对露天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岩石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组成边坡体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的形状和参数、边坡的工作条件、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的加固措施等等。

组成边坡体岩体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物质基础,构成边坡的岩体越坚硬,整体性越好,边坡的稳定性主好,反之,软弱破碎岩体容易产生滑坡;

边坡的越高、坡角越陡,坡体越容易失稳,反之则利于坡体稳定。

滑坡是坡体因多种因素耦合变形,最终被某些诱发因素激发失稳,产生滑动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在这诸多因素中,水也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位的上升导致边坡周围水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地下水参与工程地质作用,并在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很多滑坡事故都发生在雨季。

2.2节已述,矿区内1330m中段以下存在基岩裂隙水、采空区集水以及大气降水的入渗,水的作用会使岩土软化,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能;

地下水的渗流对岩体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

此外,水对边坡的潜在滑移面有润滑作用,降低坡体的抗当滑力。

因此,恰当地分析大气降水及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是十分有益的。

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无论是大气降水还是地下水,水渗入岩体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①使岩体软化,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能;

特别表现在降低软弱夹层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②水的入渗增加边坡的自重;

③裂隙中的水及流动会产生静水压力(浮力)和动水压力,从而降低滑移体的法向应力;

④此外,水对岩体的化学作用也不容忽视。

5南泥湖钼矿露采坑防治水措施

由前述章节可知:

矿区位于四周高中间低的小型山间洼地,周边山峦起伏,地形陡峻,切割较深,地表形态相对高差达289.18m,山体坡度30°

-40°

,总体趋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属侵蚀型低中山地貌单元。

矿区周边沟谷发育,沟谷呈“U”字形、似鱼刺状分布全区。

根据地形地质图计算,矿区北部的汇水面积1.39km2;

矿区南部的汇水面积为4.83km2;

露天采场边坡范围内的汇水面积是0.9236km2。

由于区内雨季集中在7~9月,百年的日最大降雨量达300mm。

根据产汇流理论和径流系数法,综合确定得出露采坑及周边的洪峰流量:

北部Q北max=12.5007m3/s,南部Q南max=31.6513m3/s,露采坑Q坑max=8.3062m3/s;

可见雨季采场周边地表洪流可在短时间内淹没矿坑。

由于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

大气降水易通过构造裂隙、结构面、节理裂隙转化为地下水,使构造裂隙及附近岩体、破碎带、结构面、节理裂隙的容水性、持水性增加,加速破碎带泥化、增大岩体滑力,降低岩体抗剪强度;

裂隙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也加剧岩体滑动。

不论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还是基岩裂隙水,通过对边坡岩体及结构面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地质报告,区内地下水资源有限、补给量小,岩石和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弱,区内未发现导水断裂。

但在1345水平以下各台阶钻孔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炮孔积水,使得炮孔塌孔,给成孔质量和后期的装药施工造成很多的影响,传统的粉状乳化炸药和膏状乳化炸药因钻孔积水无法装入炮孔中,影响爆破施工,爆孔中的积水导致钻孔堵塞质量降低,爆破时容易冲孔,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使爆破效果降低,大块率升高。

为防止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淹坑事故,确保南泥湖钼矿安全生产,需对矿区周边及露采坑的大气降雨汇水、矿区边坡的基岩裂隙水进行截、疏、排、堵综合治理。

不仅要采取地表防治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采场,减少采场排水量,降低矿物含水量,提高采掘效率,保障采场安全生产,也要对赋存于边坡岩体内的地下水采取疏干、防渗堵水等措施,对地下水进行综合防治,达到疏干降压、堵水防渗、确保边坡稳定、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的目的。

矿区水害综合防治系统由地表截流系统、地下水疏干系统和露采坑防排水系统构成。

根据治理方案和部位的不同,防治水方案由四部分组成:

①露天坑外地表水防治方案,②边坡破碎带裂隙水疏干方案;

③露天坑内大气降水和地下水防排水方案;

④生产过程中单台阶裂隙治水方案。

露天坑外地表水防治方案:

根据露采坑周边的汇水面积及最大暴雨量,计算其暴雨时的汇峰量,在边坡的周边设置截排水沟,汇集到采坑的洪水通过截排水沟流入冷水河,防止洪流进入矿坑引发淹井事故。

边坡破碎带裂隙水疏干采用钻孔疏干方案。

对露天坑范围内大气降水、地下水采用排水,将坑内的水及时有效地排到地表,进入地表截水沟,再转排到选矿厂利用;

而对于地下涌水量大、补给量足的破碎带采用注浆封堵。

生产过程中单台阶裂隙治水,炮孔成孔后采用高压风吹出,同时采用防水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