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1672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下载.docx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屈贾谊于长沙

C.臣具以表闻D.眄庭柯以怡颜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其它三项的是:

A.园日涉以成趣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而后乃今将图南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的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大王来何操

C.田园将芜胡不归 

D.莫之夭阏者

8、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

鹏之徙于南冥也

A.悟已往之不谏B.之二虫又何知

C.悦亲戚之情话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门虽设而长关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登东皋以舒啸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背若泰山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

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压在信封里的钱

申弓

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将我装进一个信封里,然后贴上8分钱邮票,将我投入信箱,我经历了飞机汽车的长时间颠簸,最后来到了新主人的家。

虽然在长途跋涉中我毫发无损,可我心里还是怨恨,同样是钱,别人可以换成一纸汇款单,让那薄薄的纸片穿州过省,自己免遭跋涉之苦,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市场里流通。

而我呢,变成了违邮品,一旦被别人截走,邮局概不负责。

虽说10元数额不大,可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啊,试想,8分钱一个鸡蛋,我可以换成100多个鸡蛋呢。

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塞进窄窄的信封里,混混沌沌地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更可恶的是,这天,当新主人从邮差手中接过信封后,随手一撕,还差点没将我撕裂。

不过我还真感谢他这一撕,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

阳光那么灿烂,天那么蓝,水那么清,空气那么新鲜,我原以为,从此我就不再与黑暗作伴了。

可谁知道我想错了。

主人不知道是兜里钱多了还是出于什么,心事沉沉,对我不屑一顾。

严格地说,只是用那带着浓烈烟味的食指和中指将我夹着抽出来一下。

准确地说,还不到三秒钟,便又默默无声地将我塞回了那个信封里,随手将装着我的信封塞进了书柜里,身上还压上重重的一本书。

于是,我又回到了黑暗之中,而且被那重重的书本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沮丧地在仄逼和黑暗之中跨越世纪,躺了足足35年。

35年哪,它可以使婴儿变成了大人,可以使大人变成了老者,甚至可以由沧海变成桑田。

35年里,我的那些兄弟们,在活跃的市场里遨游,由一元变成十元,再由十元变成百元,百元变成千元,千元变成万元,一个个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十分无奈,谁叫我这么不走运!

我热切地期待着主人将我释放出来。

那一年,主人陷入了困境,晚上听到他和女主人在吵架,知道他的钱包里已经山穷水尽了。

我听得出来,是主人生意亏损了,好像是工厂倒闭了,而且,他的款都让一个女孩给卷走了,这是女主人跟他歇斯底里的争吵中透露的。

我想,是该我出山的时候了。

可是等呀等呀,主人就像是将我遗忘了一样,连压在我身上的书本也没动一下。

不但没动,我发现这段时间,主人发疯一样地买书,天天将新买回来的书往柜子里放,直压得我连呼吸都感到了困难。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扰,主人潜心读书,虽然跟女主人时有口角,可也没啥大碍,慢慢地,好像他们又弥合了。

男主人的工厂东山再起了,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这晚,他在写字,女主人走进来念:

财源广进,这四个字好!

男主人又刷刷地写了一张:

这个更好,鸿运高照!

看得出来,主人已经度过了难关,生意走上了正轨,是家和事兴,还是事兴家和?

还真有点说不清。

可有一个是肯定的,我只有继续压在书缝里,直到终老。

那一年,全民炒股,多少人一夜暴富,看得出来,主人也加进了这个行列。

我想,该是我出山的时候了。

而且有幸的是,主人被套住了,他的钱包又瘪了,甚至那一天女主人问他要10元钱买早餐,他也拿不出来。

主人在愁苦,我心里却乐:

你越是没钱就越是要想到我吧。

可是我又错了。

主人彻底地将我忘记了。

后来发生一件事真让我痛苦欲绝,男主人因为炒股被套,企图能在赌场翻身,可谁知他的运气那么不济,越赌越输,欠了一屁股的债,无法解脱,从高高的楼上跳了下来。

女主人在哭,而我却没能出来送他一程。

呜呜,主人一去,我重出江湖便更没指望了。

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感觉到身上的压力轻了,一位爱好集邮的年轻姑娘将信封拿起,两只纤指伸进来,将我夹了出来:

妈,快来看,这里有一张钱!

女主人迈着龙钟的脚步来到书房,从姑娘手中接过我,混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你爸生前留下的……

妈,我们有钱用了。

还用什么,过去这10元钱,可以买到100多个鸡蛋,现在连10个也不到了,还是留着做个纪念吧。

不,妈,从信里知道,这张钱是爸爸年轻时的一位年老朋友,临终前仓促间还给爸爸一笔钱的余款,在他遇车祸危急时刻爸爸曾用仅有的一笔钱救活了他的生命。

令人惊叹的是,为承载这张钱,信封上却不意间留下一枚价值无比的邮票,妈,这是一张猴票……如今可买下不胜枚举的、数不清的鸡蛋;

而就这张十元钞版本,收藏价也已很昂贵,决不是100枚鸡蛋价格可比的……

这些鸡蛋,也就像是当年那100枚鸡蛋,经过35年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循环往复,硕果累累。

姑娘又重复一句。

哟,这是你爸爸积的善、积的德孵活了这些蛋和鸡。

女主人抚摸着我,终于说出了一句心里话。

1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叙述老主人将一张10元钞票装进信封,贴上8分邮票,寄给远方的“新主人”,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也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B.女主人接过女儿从信封中夹出的10元钱时,“混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表明她对丈夫不幸离世的伤悼、悲痛以及对自己当年未能规劝丈夫的悔恨、自责。

C.在女儿眼中,爸爸遗留信封上的猴票以及那张10元钞版目前在市面上价格昂贵;

她只看重它金钱增殖的一面而忽略其内涵的真善美,这是作者深为之惋惜的。

D.男主人曾经在年轻时用仅有的一笔钱救助了他的一位遭遇车祸的老朋友,后来这位老友临终前全部还清这笔钱,还特意在装钱的信封上贴了价值无比的猴票。

E.一张10元钱钞因其包涵着30年前接济病人的特殊价值,最终给陷入困境的接济者后人带来意外收获,这曲折奇特的情节,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价值观的深思。

14、小说中的男主人(即“爸爸”)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分)

15、小说以“压在信封里的钱”为题有什么好处?

16、小说为什么以女主人公终于说出的一句心里话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

归谠弱冠以儒学名。

后唐末,客游并、邠。

晋祖镇太原,召置门下,表为河东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改太原府推官、试大理评事。

天福初,拜监察御史。

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充户部判官。

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尝上言:

“使臣经过州县,券料外妄自徵需,以丰傔从,多索人驴,用递行李。

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从之。

俄迁右散骑常侍。

汉初,历礼部、刑部二侍郎。

时史弘肇怙权专杀,闾里告讦成风。

归谠言曰:

“迩来有匿名书及言风闻事,构害善良,有伤风化,遂使贪吏得以报复私怨,谗夫得以肆其虚诞。

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

凡有披论,具陈姓名。

其匿名书及风闻事者并望止绝。

”论者韪之。

归谠虽号廉直,而性刚介,言多忤物。

显德三年冬,大宴广德殿,归谠酒酣,扬袂言曰:

“至于一杯而已。

”世宗命黄门扶出之。

归谠回顾曰:

“陛下何不决杀赵守微。

”守微者,本村民,因献策擢拾遗,有妻复娶,又言涉指斥,坐决杖配流,故归谠语及之。

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

五年秋,归谠与百官班广德殿门外,忽厉声闻于帝,诏夺一季奉。

宋初,迁刑部尚书。

建隆三年,告老,拜户部尚书致仕。

乾德二年,卒,年五十七。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B.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C.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D.挟命为势/凌下作威/供亿稍迟/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宁免怨嗟/欲望察访/得情严示惩戒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世宗为庙号。

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庙号的选字与谥号不同,没有褒贬之意。

C.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文中的殿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D.拾遗,有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之意。

古代拾遗指以谏为职的官员,隶属谏诤机构。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归谠很有才华,年轻的时候就凭精通儒学而出名。

晋祖很赏识他,将他招至门下,上表推荐他任河东节度使推官等职。

B.边归谠曾上书抨击官场中的贪污勒索,诬告举报的风气,并提出相关建议。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但议论的人却因此而非议他。

C.边归谠刚直耿介,不拘小节,说话常冒犯他人。

曾经因为喝醉酒冒犯了皇上,后来又因与同僚排队候朝时大声喧哗而被皇帝扣了一个季度的俸禄。

D.边归谠为官正直无私、高风亮节,曾得到历朝君主的赏识和重用。

宋建隆三年,他上书请求退休,皇帝同意并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退休。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

(2)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 

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21、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

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

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

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

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分)

(三)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以当庭举证、质证、认证为中心的审判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基层法官的任免更需要坚持举直措枉,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

B.我国在轨的高分卫星性能先进,状态稳定,能实时跟踪翻云覆雨的大气变化,为气象部门更准确地预报天气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C.毋庸置疑,“大国工匠”是各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做事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着我们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D.工程技术攻坚是大兵团作战,需要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而文史哲及宗教、艺术领域的一流学者往往是“独行侠”,埋头做自己的研究。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

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

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

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

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

我要做一名千千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

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参考答案

1B2D3B4D5A6C7C8A9A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C11.C12.B

(二)13、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答C、D不给分。

14、心地善良,有爱心:

在老朋友遭遇车祸处于危急境遇时,他用仅有的一笔钱接济老友。

不甘服输,有斗志:

生意亏损,工厂倒闭,钱被卷走,他不气馁,潜心读书,渡过难关,东山再起。

片面追求财富,偏执顽固:

因炒股被套,企图在赌场翻身,却越赌越输,高筑债台,最终无法解脱而跳楼自杀。

15、以“压在信封里的钱”为题,标明了贯穿小说全篇的线索。

小说以一张10元钞串联起男主人公的命运遭遇,使情节紧凑,首尾呼应,脉络明晰。

以“压在信封里的钱”为题,提示小说叙事的角度。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10元钞的视角,通过叙写“我”的心理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主人公的沉浮悲欢;

这样写角度新颖,手法独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压在封信里的钱”为题,也暗示了小说的主旨。

小说通过叙述一张10元钞30年来价值的变化,以及接济者在经济生活中求富而穷的跌宕、挣扎,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启发读者思考。

16、①艺术结构上,这样结尾,通过补白(或“补笔”)将小说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解开,使情节发展更为完整、充实,增加了亮色,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这样结尾,借女主人之口表达了对善良、仁德之品行的赞美,可以引发读者共鸣。

③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表现了男主人公行善事、有仁德的一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内涵;

④思想内容上,这样结尾,表达了“积德积善的价值无比崇高,可以孵活无数生机,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一主旨,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17.C

18.B(庙号的选字有褒贬之意)。

19.B(“议论的人却因此而非议他”错)。

20.

(1)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令条例,禁止诬告造谣的行为。

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说明姓名。

(诬罔:

诬告造谣;

披:

揭发;

具:

详细;

每译对一处1分,句意2分)

(2)第二天,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

(翌日:

第二日;

释:

原谅、宽恕;

愧:

使……惭愧;

参考译文

归谠弱冠的时候就凭着儒学而出名。

在后唐末年,客居游历于并州和邠州。

后晋高祖石敬瑭大军驻扎在太原,把他召到门下,上表推荐他为河东节度使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更任太原府推官、担任大理评事。

天福初年,任命为监察御史。

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担任户部判官。

历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曾经进谏说:

“有的使臣经过州县,除朝廷规定的供应物资外还任意私自征派,以充实自己的私室,甚至为此多征人力畜力为之运送。

这些官员挟命为势,凌压百姓,作威作福。

百姓交纳物品稍慢一点即受到鞭笞。

百姓遭此污辱怨声载道,希望陛下派人查访严加惩戒。

”皇帝接受了他的奏请。

不久,迁为右散骑常侍。

后汉初年,担任礼部、刑部二侍郎。

当时史弘肇依仗权势独自掌握生杀大权,乡里盛行揭发诬告的风气。

归谠上书说:

“近来有人匿名写传闻和道听途说的事,这样做陷害了善良温厚的人,有损风俗教化,会让贪官污吏得以报复私人的积怨,陷害他人的人得以任意夸大虚无荒诞的事情。

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律制度,禁止诬蔑造谣的行为。

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写清楚姓名。

那些通过匿名写传闻的(行为)希望您能阻止杜绝。

”议论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归谠虽然廉洁耿直,但是性格刚烈狷介。

说话常常冒犯他人。

显德三年冬天,皇上在广德殿大摆筵席,归谠喝酒喝醉了,挥着衣袖说:

“只是喝了一杯而已。

”世宗叫宦官扶他出去。

归谠回头说:

“陛下您为什么不杀了赵守微?

”守微,本来只是一个村民,因为为世宗献策而被提拔为拾遗。

他有妻子又再娶妻,说话又涉嫌指斥朝士,被判处了杖刑并被流放。

因此归谠说到了他。

第二天,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

显德五年秋天,归谠和百官一起在广德殿前排队候朝,忽然厉声说话,声音传到了皇上那里。

皇上下诏扣他一个季度的俸禄。

北宋初年,迁刑部尚书。

建隆三年,请求退休。

朝廷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退休。

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2)古代诗歌阅读(8分)

21.BD(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

D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22.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

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