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顶管深基坑支护沉降变形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顶管深基坑支护沉降变形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顶管深基坑支护沉降变形监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三、沟槽钢板桩支护监测
1、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沟槽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沟槽边坡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沟槽边坡和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
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
2、水平位移监测
(1)水平位移监测原理
水平位移监测是沟槽监测中最基本的一项。
水平位移的观测可提供沟槽边坡的水平变形量、变形速率和变形分布信息,进而可分析沟槽边坡的稳定性。
水平位移采用经纬仪按照视准线法进行测量。
本工程沟槽水平位移预警值设为坑深的3‰,报警值设为4‰,水平位移变化速率警戒值均设为沟槽深度未变化时连续三天位移率超过3mm/天。
(2)监测仪器
采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
(3)监测点的布置
在沟槽上口两侧每20m布置一个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
在沟槽上口外约50cm位置定桩,桩中间砸钉制作水平位移观测点。
(4)测定方法
观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时使每段观测点与两端工作基点布成一条准直线,将仪器设于一端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工作基点,确定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偏移量。
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测值准确可靠。
观测时,各观测点必须至少测一测回,以保证观测精度。
如现场基准端点布置困难,也可采用全站仪测定法,在开挖前测定监测点坐标,施工中复测监测点坐标,以求得偏差值。
(5)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期间,测量频率为1次/1日。
土方开挖完成及中大雨雪后均需测量。
当前后两天位移量大于3mm或总变形量达20mm时,应缩短观测周期至2次/1日。
沟槽开挖完毕后,观测周期延长至1次/1周,直至沟槽回填完毕后停止观测。
3、变形信息分析处理
凡在当天监测到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
并绘制支护结构的变形曲线,实测与设计情况基本吻合的用绿色表示,当天数据超过规范要求的或有一定异常的,用黄色表示,有倾向性偏离,而且偏离值比较大的,用红色表示,并加上不安全的警示标记。
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需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四、沟槽混凝土护坡桩支护监测
1、监控目的
深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坑本身及邻近建筑物、基坑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
根据深基坑支护有关规范要求,结构主体地下部分施工阶段必须对基坑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深基坑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检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使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工程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地下管线复杂,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支撑轴力监测工作需甲方委托第三方完成,具体监测方案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另行编制。
施工中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工艺,确保基坑的信息化施工。
基坑开挖前根据监测项目要求测定初始值和了解地下管线的位置。
2、基坑监测项目及频率
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见下表:
监测项目及内容
监测位置或对象
测点间距(m)
量测频率
备注
护坡桩水平垂直变形
桩顶连梁
20
基坑开挖期间,1次/天;
以后1-7天,1次/天;
7-15天,1次/2天;
之后1次/周。
施工方监测
基坑边坡变形
基坑顶部周边
支撑轴力
水平支撑
1组/10根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1次/3天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1次/周
第三方监测
周边建筑物
周边建筑物角点、中部
视具体情况
地下管线
3、基坑监测报警值
1)护坡桩及坡体变形监测报警值见下表
监测项目及观测点
安全预警值(mm)
安全报警值(mm)
桩体(坡顶)变形
21
28
2)护坡桩测斜:
曲线出现明显的折点变化。
4、变形观测点布置
在基坑周边桩顶连梁(坡顶)布设水平、垂直变形观测点,在桩身下部设桩倾斜观测点。
5、巡检
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管道渗漏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下雨天雨水的排放流向,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以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项目部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6、监测方法及精度
采用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极坐标法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采用水准仪,水准测量法对基坑垂直变形进行监测,作业精度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精度。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1次,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1次,开挖完成后第二周每两天观测1次,坡体变形稳定后,变形观测的时间可加长到每7天观测一次。
测量人员应及时整理观测资料,每观测两次应报观测结果,如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变形有突增情况,则要增加监测次数,并及时报告有关方面,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安全。
五、顶管工程监测
1、监测项目
现场施工中,要求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顶管通过路面的稳定状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
通过反馈,及时修改,优化支护方案,改善施工工艺,预防事故;
同时,监测资料还可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结合本工程实际,监测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顶管通过路线的地表下沉监测。
(2)基坑结构下沉监测。
(3)基坑结构侧墙位移监测。
(4)目测巡视。
大街污水顶管管线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远,故不考虑建筑物沉降监测。
工作坑处采用降水井降水,设专人负责监测降水井水位,保证工作坑干槽作业要求。
2、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1)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应的规范规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做到信息化施工,拟定的施工监测项目主要有基坑结构位移、地表下沉等。
(2)具体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使用仪器设备及观测频率如下表所示。
量测项目及施测方法
序号
量测项目
施测方法
1
地表下沉
0.5级精密水准仪
2
基坑结构下沉
3
基坑结构侧墙位移
CY-85型尺式收敛仪
测点位置及测点安设点数
测点布置
每断面测点数
地面每10m
3点(间距5m)
井口圈顶部
4点
侧墙
1对
施工内部量测数据控制界限
允许极限值(mm)
控制界限值(mm)
30
量测项目的频率表
施工掌子面距测点位置
量测频率(次/d)
施工期间
1/1
施工完成再监测2个月
1/3-1/7
建成1个月内
1/7
竖井施工期间
竖井建成1个月内
3、监测点的布设
(1)基准点设置
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拟布设深埋混凝土结构水准基准点5个,形成监控网。
基准点设置在所观测建筑物50m的沉降影响变形区以外;
工作基点距离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情况良好且便于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埋设深度应达到原状土层。
采用洛阳铲钻孔,直径为150mm,灌注混凝土,中间埋设直径25mm左右的螺纹钢筋。
混凝土浇注养护稳定后方能开始引测基准点标高,并进行首次联测。
(2)变形监测点的埋设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沉降观测点标志制作采用埋设L形螺纹钢(Φ=22mm)的方案,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每个竖井圈梁四角设置四个变形观测点具体规定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第C.0.2条规定执行。
4、监测点保护措施
(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2)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应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应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初始数据存档,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
项目负贵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4)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应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5、施工监测
(1)基坑施工现场必须组织专职量测小组。
量测小组在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技术领导和部门反馈量测数据。
(2)五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
固定观测仪器;
固定观测水准尺;
固定观测路线;
固定观测方法。
(3)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4)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
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5)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6)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
(7)竖井支护过程监控测量
基坑支护过程监控测量表
监测内容
单位
数量
监测仪器
测试频率
竖井圈梁水平位移
点
全站仪
井口圈梁
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
竖井周围地面沉降观测
6
精密水准仪
井口附近地表
(8)异常情况的判别和对策
制定量测监控方案时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和设计文件确定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值,并把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监控量测项目的警戒值。
在量控监测的过程中,若发现观测值达到了警戒值,则应进一步加大观测频率,密切观测。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报告监理,并向监理报送应急补救措施,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警戒值设定表
监测项目
警戒值(mm)
管理基准值(mm)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竖井周围地面沉降
地下管线变形
7-21
10-30
六、质量保证措施
1、相关规定
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
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订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a)监控量测小组与道路产权单位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管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
b)制订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c)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安全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
d)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验的方法;
e)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f)在安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g)量测资料均应经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
h)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
作业规范
a)五固定:
b)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c)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
d)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e)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
七、安全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国家财产和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特做以下规定:
监测人员须将工作日程通知现场负责人,得到现场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入现场;
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戴标识,服从指挥;
2)未经工地批准,监测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或操作工地的施工设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
3)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蹬踏斜木板或纸箱;
4)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
八、应急预案
本工程为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我公司专门设立应急抢险小组,小组成员24小时待命,并配有雷达、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窥孔器、现状综合检测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仪器设备。
接到相关单位抢险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配合相关单位进行抢险检测,内容包括:
1)空洞(不密实)区域检测;
2)道路(现状建筑物)外观检测;
3)增加变形监测频率。
将监测(检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道路监管部门、施工、监理、甲方等相关单位,为抢险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