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11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docx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

樟树市边街、市背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基坑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江西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二○一五年六月七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1-

1设计依据及说明-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

4降水方案的选择-4-

第二章场地降水工程设计-4-

1参数选取与计算-4-

2降水井设计方案-6-

3降水井施工-7-

4工程降水-9-

5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0-

第三章施工组织-11-

1组织机构-11-

2材料物资供应计划-13-

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13-

4施工现场准备-14-

5施工进度计划-14-

6合理化建议-15-

第四章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15-

1安全保证措施-15-

2文明施工措施-17-

3环境保护措施-18-

第五章施工应急救援预案-19-

1预防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9-

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21-

3火灾应急预案-23-

4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4-

附图:

1、降水井平面布置图2、承台内排水示意图地下室集水井3、集水沟布置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设计依据及说明

1.1设计说明

本次仅对1#~10#楼地下室进行管井降水设计。

拟建工程为10栋多层及10栋高层组成,建筑面积约198000㎡。

拟建建筑物基本情况详见表1.1。

拟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表1.1

建筑

名称

建筑

层数

地下室

基础形式

预估单柱荷载(KN)

基础埋置深度(m)

实测

水位

住宅楼11#~20#

6~11F

桩基础

1200kN

2.7

1#~10#

18~32F

一层

桩基础

2900kN

3.8

根据现场要求,我公司基坑降水工程进行专项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投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积极响应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兼顾第三方的期望,贯彻我司“科学发展、促进和谐、诚信敬业、务实高效、质量至上、健康安全、保护环境、改进创新”的管理方针。

1.2编制依据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边街、市背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总平面图》;

《边街、市背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场地现场踏勘情况。

1.3编制原则

以将本基坑降水工程建设为优良工程的原则进行编制。

本设计方案是依据本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按照各项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公司设计技术人员的水平,尽量使用新设备、新技术,保证技术先进适用,经济合理,满足质量、

安全、工期等方面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编制而成。

1.3.1在设计编制要求上,严格按所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编制。

1.3.2在工程质量标准上,严格遵循设计文件、相关规范规定的有关施工技术要求和相应验收标准。

1.3.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工程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1.3.4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不断改善施工条件。

1.3.5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合理安排工期,不断降低成本。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地区气象特征

2.1.1地形地貌

本工程场地位于樟树市共和西路北侧,新民路延伸段东侧。

场地北侧为防洪堤,距离防洪堤17.50米,距离赣江仅100米,东侧为居民区,西侧为规划道路预留空地,南侧距离共和西路60米。

基坑在北侧、东侧、西北角(距离17#楼仅3米)场地受限,,基坑开挖施工时拟采用土钉墙支护(17#楼段为围护桩支护),同时需注意赣江水位变化,以免赣江水回流基坑并采取截水措施。

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基坑内需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水,同时基坑周边应设置止水沟,防止地表水回灌入基坑。

拟建工程场地内设计有-1F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底板标高25.9~26.5米,现场场地标高为27.89~31.84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7.2米(电梯井)位置。

2.1.2地区气象特征

樟树市属于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9~18.2℃;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5,最大年降水量达2353.3mm,最小年降水量仅1142.5mm。

由于受地形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

空间上,降水量以南部的丘陵平原居多,北部的低山丘陵区则相对较少;时间上,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2%,形成暴雨气象灾害,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樟树市内河流属赣江水系,市域内赣江长28.4KM,拟建场地距赣江100米,樟树站实测最高洪水水位高程为32.80米。

2.3地层岩性

根据《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淤泥层(Q4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形成的粉质粘土及砂、卵石层(Q4al+pl),下卧基岩为第三系沉积岩的泥质(E1-2)组成,按地层的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2.3.1杂填土(Q4ml):

杂色,高压缩性,稍湿饱和。

表层以建筑垃圾为主,下部主要由粘土、沙土为主,层厚2.2~6.6m,回填时间5年以上且不超过50年。

2.3.2淤泥(Q41):

灰黑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具淤臭味,层厚0.00~0.3m。

2.3.3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部分地段含粉土薄夹层,本

场地内局部地段有分布,层厚0.00~3.8m。

2.3.4细砂(Q4al+pl):

黄色,稍湿,稍密,层厚0..00~3.8m。

2.3.5卵石(Q4al+pl):

黄色,上部稍湿,稍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磨圆度较好,颗粒呈亚圆形,级配一般,粒径10-100mm,层厚1.1~6.7m米。

2.3.6砾砂(Q4al+pl):

黄色,饱和,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颗粒呈亚棱形,层厚2.9~7.0m米。

2.3.7第三系沉积岩(E1-2)强风化泥岩,灰黄色、暗红色,泥质加粉砂质结构,层面基本水平,风化作用强烈,层厚0.6~2m米;中风化岩,灰色,暗红色。

泥质夹粉砂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风化作用中等,裂缝多呈闭合状,层厚6.0~11m米。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上层滞水

在杂填土层中揭露第一层地下水,水量一般,属于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2.00~5.3米,上层滞水连通性较差,渗透性能在平面上也不均一,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大。

2、潜水

位于卵石层,水量较丰富,属于潜水,初见水位埋深5.3米~10.70米,稳定水位埋深7.9米~10.70米,潜水与赣江水联系密切,主要受赣江侧向补给排泄影响,年度变化幅度在3.0~5.0米。

4降水方案的选择

根据场地特点,本工程拟采用管井法降水。

第二章场地降水工程设计

1参数选取与计算

1.1参数选取:

1.1.1基坑所在场地主要为孔隙潜水,其含水层视为各向同性、大厚度孔隙含水层。

1.1.2根据现场测得地下水位为地坪面以下2.00m,本次设计取静止水位2.00m;

1.1.3渗透系数K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渗透系数K取20m/d。

1.1.4降水深度:

根据建设开挖需要,地下室部份地下水位应降至地面下-7.7m(按最深降深考虑,基坑开挖至-7.2m,设计降深在基坑底面以下0.5m),则水位降深:

S=7.7m-2.0m=5.7m;

1.1.5降水面积F≈37000m2(详见总平图);

1.16滤水管半径rs=0.35m。

1.2引用半径计算:

采用大井法预测基坑涌水量,选用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计算基坑等效半径,公式为:

r0==≈108m;

1.3影响半径(R)计算:

选用公式R=2S

因为场地含水层为大厚度、各向同性,其含水层厚度为静水位至滤水管底端以下的影响带的厚度,为:

H=2.0×(15.0m-2.0m)=26.0m;

影响半径R为:

R=2S=2×3.5×≈181m;

1.4基坑涌水量计算:

采用潜水完整井(岸边降水工程)公式计算(b取值为90m):

Q==≈21234m3/d;

1.5单井出水量计算(按滤水管浸没段长度5.0m计算):

q=120πrsl

=120×3.14×0.15×5.0×

≈767m3/d

根据多年经验,实际单井出水量仅为理论单井出水量的70%-80%,本设计按70%取值。

故:

q实单=70%×q=70%×767m3/d=536.9m3/d,取510m3/d。

1.6降水时所需降水井口数计算:

N=1.1Q/q实单=1.1×10617/510≈43.92(口)

降水井数量设计为44口。

1.7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计算:

采用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计算公式,公式为:

S中=H-

经验算,S中≈4.8m。

基坑中心点降深为4.80m,满足设计降深要求。

1.8降水井布井间距:

根据总图情况,A地块用地红线线内共布置降水井44口。

具体位置详平面布置图,井位和井数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在实际降水施工中,应根据场地地下水下降情况,可在地下室基坑外增加降水井数量。

2降水井设计方案

2.1降水井设计:

本工程降排水采用管径降水、坑内承台预埋导水管和外围集水井连接明沟结合坑顶集水井降水;管井用Φ800管井降水,井间距28m,环状布置,井内下入内径300mm,外径360mm的井管;设计井深为12.5m,其上部井壁管5.0m,中部滤水管5.0m,底部沉砂管2.5m;成孔孔壁与井管之间填入5~20mm砾石作过滤层。

2.2水泵选用:

拟采用40m3/h深井泵,其工作能力为960m3/d,满足设计单井出水量。

2.3基坑上的东侧及南侧排水设置五个沉淀池(3m×1m×1.5m),每个降井水边设一个集水坑((1m×1m×1m)用300mm的PVC管连成环路,排到东南角市政管网。

基坑上的西侧及北侧排水设置五个沉淀池(3m×1m×1.5m),每个降井水边设一个集水坑((1m×1m×1m)用300mm的PVC管连成环路,排到沿江路市政管网。

3降水井施工

3.1主要施工设备及工期

3.1.1主要施工设备

CZ—22型冲击钻机四台、6.5m3空压机两台、电焊机两台、深井潜水泵44~55台(含备用泵)、其他设备若干。

3.1.2工期

降水井施工约15天。

抽水二天后可以进行试挖,如没有问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本次降水过程至土方回填完毕。

3.2降水井结构

降水井采用“一径成孔,一道管柱,一种管径”的结构,即:

孔径开孔至终孔为Φ700mm,井管为内径300mm,外径360mm的钢筋混凝管,其上部5.0m为井壁管,中部7.5m为滤水管,底部2.5m为沉砂管。

孔、管之间为填入5~20mm直径的砾石过滤层。

3.3降水井施工程序

定孔位、设备安装、材料进场→安装验收、开孔钻进、孔井质量检测及验收→下置井管、填砾→洗井→单井质量验收→安装水泵、布设电缆及铺设排水系统及沉砂池→抽降水→检测降水效果。

3.4降水井施工工艺

3.4.1成孔:

采用CZ—22型冲击钻机,泥浆护壁,冲击钻进成孔。

钻机就位安装后,核对井位,确认无误后,人工开挖0.5~1.0m深埋设护壁管,护壁管管径应大于650mm。

成孔孔径700mm。

3.4.2成井:

成孔后及时换浆,并吊装井管,井管对接采用电焊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3.4.3填砾:

井管与钻孔间隙填入规格5~2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