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084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9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资源论证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水资源的矛盾日渐突出,水资源危机加剧,水资源短缺己演变成倍受世界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维系地球上生态平衡、决定环境质量状况最积极、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而水资源可以在各种领域中多目标、大面积的开发利用和重复使用,其他自然资源绝对与之无法相比。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的社会属性:

水是维持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物质;

水在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可能发生水旱灾害,引起环境恶化;

水资源虽然可再生,但是具有时空变化;

如果处理不好,“争水”、“排洪”、“水体污染”等水问题可能引发河流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丙孝芳,2004)。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加帕尔·

买合比尔,1994),而这三大问题均与水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991年,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在摩洛哥召开了第七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会上明确指出:

“在干早、半干早地区,国际河流和其它水源地的使用权可能成为两国战争的导火线。

由此可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国外,较早采用“水资源,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此概念被广泛引用,与英国大百科全书权威性有很大关系。

近20年来,“水资源”名词广泛流行,但由于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对水资源的定义、评价与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张瑞等,1997)。

经过诸多争议,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对水资源给出了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作为水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质量,并适合对某地为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任树海,2003)”.在目前的水资源评价和利用中,水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逐年循环利用的自然界的淡水,它以降水的方式循环利用,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任福文等,2003)

我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科学体系。

公元前250年左右,秦代李冰在四川省灌县修建的、解决成都平原水早灾害的、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明显的一例。

长期以来,水利界人士一直认为水利就是兴水利、除水害.

在西方国家文字中,暂时还找不到与我国“水利”一词完全相对应的较贴切的译文。

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方的“水资源”也越来越具有“水利”的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但在不同卷册中对水资源给予了不同解释。

如在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资源”:

在水利卷中。

水资源则被定义为“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固态或液态)的天然水,并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作为评价的水资源”。

为了对水资源的内涵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尽可能达到统一,191年《水科学进展》杂志社邀请一部分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一次笔谈,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姜文来,1998):

(1)降水是大陆上一切水分的来源,但它只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只有降水中可被利用的那一部分水量,才是真正的水资源(张家城)。

(2)从自然资源概念出发,水资源可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天然水源,广义水资源应为一切可被人类利用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被人们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那部分水(刘昌明)。

(3)水资源是指可供国民经济利用的淡水水源,它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数量为扣除降水期蒸发的总降水量(曲耀光),(4)水资源一般是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此称为狭义水资源;

广义水资源还包括航运用水、能源用水、渔业用水等。

概言之,一切具有利用价值,包括各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水,均属于水资源范畴(陈梦熊)。

(5)不能笼统地称“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为水资源,只有那些具有稳定径流量、可供利用的、相应数量的水可定义为水资源(施德鸿)。

(6)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应当具有如下特性:

a、可以按照社会的需要提供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

b、这个水量有可靠的来源,其来源可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更新或补充:

c、这个水量可以由人工加以控制:

d、这个水量及其水质能够适应用水要求(陈家琦)。

从上述众多的水资源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定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并且出现了从非常广泛的外延向逐渐明确内涵的方向演变的趋势。

由于其出发点不同,相对于特定的研究学科领域而言,它们都具有合理的因素。

从宏观角度系统地认识水资源,水资源定义又很模糊,如果从各个有关水资源学科出发,水资源涵义非常明确,研究对象十分清楚。

1.1.2国内外水资源问题

地球上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只有2.5%的水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

联合国警告说,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

现在缺水或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正不断扩大,特别是北非和西亚尤为严重。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11亿人未能用上安全饮用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

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70%;

联合国预计,在未来的20年里,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费,加上工业用水、家庭用水和市政供水,到2025年,整个淡水供给需要增加40%。

统计结果表明(刘俊民,1999),从1900—1975年,世界人口大约翻了1番,年用水量由约400hm³

增加到3000hm³

,增长了约7.5倍。

其中农业用水约增加了5倍,城市生活用水约增长12倍,工业用水约增加了20倍.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耗水量大的新兴工业的建立,全世界用水量增长约1倍。

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过度用水、水污染造成的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淡水系统的破坏,已经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

在美国、印度的一些地区,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过度开采地下水,水床沉降而无法补充河流的水源,常常造成河流断流而使下游干涸。

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首先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而淡水量仅占世界淡水总量的8%,人均淡水拥有量为2200m³

,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张光斗,1999)。

虽然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排在世界的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在第109位;

其次是我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这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特点。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那,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水资源占有量却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而南方人口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的4/5(张永伟,2001)。

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³

,仅为南方人均值的1/3;

另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地大物博”传统观念的影响,且在对水资源保护、治理和利用上缺乏科学、严格的统一管理,以致我国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下水超采、水质下降、水源污染等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需求不断增加、水污染日趋加重、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耿继祥,1950)。

截止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早灾害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解决水问题的难度;

水污染加剧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管理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其中尤以水问题最为堪忧。

珍惜和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以来,用水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十分突出。

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研究,已是各国共同瞩目的重要课题。

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总部(UNH)、等对水资源均开展了研究项目,并积极促进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水资源评价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

张海仑等于1982年指出,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是制定特定区域国民经济组合、集约程度和发展方案的基本依据。

也是调整、确定农业结构的重要根据,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及总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最优方案,以便为工农业生产和其它部门服务(张丽君等,2001)。

我国从1799年开始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共投入了2000余名技术人员,选用了几十年观测积累的水文、气象,地质资料,第一次全面评价了全国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和水资源总量以及开发利用状况及供需情况,于1985年提出全国性成果并出版了《中国水资源评价》,主要反映天然水资源状况;

1989年出版的《中国水资源利用》,主要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分析成果。

评价成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较为缺乏并且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较大,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这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我国水资源数量、分布及特征,为国民经济宏观决策、工农业合理布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又陆续开展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西北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地规划等区域性和专题性的水资源评价工作;

由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对水资源宏观管理规划和开发利用的需要,我国已开展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活动,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统结构调查、地下水质量调查、深层地下水可利用性调查等八项内容,调查的重点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变化规律等方面。

该次评价活动将为地下水资源准确定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民众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能力和社会经济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起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体系,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治理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为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提供坚实基础,为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信息需求服务,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进而成为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我国水资源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的评价和基础资料精度低等问题。

1.3本次研究内容

大兴区的水资源,包括:

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本项研究主要关于大兴区的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包括:

(1)大兴区基本情况

(2)大兴区降雨、径流计算

(3)大兴区蒸发计算、干旱指数以及地表水资源计算

(4)大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评价结论与建议

2大兴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大兴区位于东经116°

14′~116°

43′,北纬39°

26′~39°

50′,地处北京南郊平原,北临丰台区和朝阳区,西靠房山区和永定河,并间隔河北省的涿州和固安县[9]。

东南濒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大兴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走向42.7千米,总面积1039.97平方公里。

大兴区在2000年完成了撤乡并镇改制,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黄村镇,其距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为20公里。

大兴区辖14个建制镇,526个自然村、553个村民居委会、45个居民委员会。

合乡并镇具体情况为:

黄村镇(芦城、黄村、孙村);

北臧村镇;

庞各庄镇(庞各庄、定福庄);

榆垡镇(榆垡、南各庄)、礼贤镇(礼贤、大辛庄)、魏善庄镇(魏善庄、半壁店)、安定镇、采育镇(采育、凤河营、大皮营)、青云店镇(青云店、垡上)、长子营镇(长子营、朱庄)、瀛海镇(瀛海、太和)、西红门镇(西红门、金星)、旧宫镇、亦庄镇(亦庄、鹿圈)。

具体的大兴区行政图见下图2-1。

 

图2-1大兴区行政区域图

辖区总人口为67万人,常住人口为5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5..6万人,非农业人口为18.36万人,2002年与200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

2.2社会经济状况

经调查,至1998年底,大兴区的耕地面积为78.7万亩,人均占有面积为2.08亩。

有效的灌溉面积为71.96万亩,草地6.74万亩,粮食耕地面积是47.13万亩,果园栽种面积为13.06万亩,其它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5.46万亩。

大兴区是北京市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区耕地主产小麦、水稻、玉米、豆类。

全区目前粮食年总产量28万多吨,蔬菜总产98万多吨,西瓜总产18万多吨。

大兴区目前有林地7万多亩,其中千亩以上片林11个,半壁店森林公园、榆垡万亩林已初具规模。

全区果园面积逐年增加,年干鲜果品生产量达8万多吨。

大兴经济虽然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不过现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结构,近年来全区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2000年全区共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3.4亿元,财政收入为3018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8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元。

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区域)达到71.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18.4:

36.4:

45.2,仍然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10]。

生态环境建设上,大兴引进外资,新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万吨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为了绿化美化新大兴,大兴投资3.5亿元,在每年开发沙荒地1万亩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新增植树面积7万亩,植树800万株,全区的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7%。

昔日风沙为患现象已得到根本控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已成为保护北京的重要绿色屏障。

大兴区素有“京南门户”之称,历为冀、鲁、豫等入京通衢,交通十分便利。

京山铁路斜贯东西、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在境内设有黄村等多处车站。

京津塘高速公路、京开(开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与京良、通黄、黄良等公路在区内交汇,另有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黄村卫星城为中心、连接区内各乡镇及外省市的公路网。

境内现有366、901、369、341、349、410、937、962、特3路等十几路公共汽车直通北京中心城区。

南苑机场紧临北区界,距卫星城黄村仅十公里。

2.3自然地理

2.3.1气候

大兴区属于中纬度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冬季干燥而寒冷,夏季闷热且多雨,春季雨少而风多,秋季比较好,秋高气爽,全年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年均气温是11.6℃,最热的七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5.8℃,极端时曾达到40.6℃(1961年6月10日),最冷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8℃。

全年的无霜期为209天,降雨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为568.9mm,汛期为432.2mm,占全年降雨量的86.4%。

该区的年平均日照总数为2772.3h,日照充足,为北京市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之一。

该区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很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平均风速为2.60m/s,风向变化显著,但是盛行的是东北风和西南风。

2.3.2地形地貌

大兴区的土壤结构主要为砂卵砾石、粉细砂和亚砂土亚粘土。

其整体地势是从西北到东南呈降低趋势,坡度为0.5‰~1‰,海拔高程大概为15~45m。

该区属于永定河冲积平原,因受永定河决口及河床摆动影响,全境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分布于西北部,从高米店到红星区同心庄、新建庄一带,主要为砂土砂壤土,局部为细粉砂土;

永定河河床自然堤,分布于大兴段立垡村附近和西麻各庄,构造为砂砾石、粗砂和中细砂,高程均比永定河的河床高程低,使得永定河成为了一条名符其实的地上河;

永定河冲积平原,主要构造为地表砂性土和砂壤土,部分是连续粘性土,从高程为30~35m的西北部到高程为23m的南部各庄河和高程约15m的东部风河营的坡度为0.2%~1.0%。

2.3.3水文

区域内有永定河、凤河、新凤河、大、小龙河、天堂河、凉水河等大小14条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分属海河水系北支、北运河、永定河水系,河流总长298.7公里。

大兴区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重要原因就是永定河直接补给地下水减少,甚至是没有补给;

其次是地表的灌溉水量减少,使得回归水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区内主要河流水系如表2-1:

表2-1大兴区内的河流水系

河道名称

县内起讫点

境内长度(km)

境内流域面积(km²

永定河

高家铺—崔营

55

37.21

天堂河

埝坛—东泉

27.73

316.91

龙河

白塔—三小营

22.55

208.83

风河

南达红门—凤河营

26.7

255.82

新凤河

立垡—烧饼庄

28.38

134.51

凉水河

小红门—二号村

10

44.69

旧天堂河

南各庄—五一闸

3.7

42

合计

153.765

1039.915

2.3.4水利工程现状

全区河流除永定河外,均为排灌两用河道,与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凉凤灌渠等主干渠道及众多的田间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排灌系统网络,其中凉水河、凤河、新凤河有城镇污水排入,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除了永定河以外,有主干排水河道、排水沟一共十五条,分属于:

天堂河、龙河、凤河、凉水河四个水系,河道的总长度为302.31㎞,控制全县的1039.97㎞2流域面积。

蓄水工程有埝坛水库、东大屯橡胶坝以及河道阶梯闸。

埝坛水库分为北库和南库,不过由于长年处于半干枯状态,现在0.82km2的北库已被改造成良田,整个库只在汛期(6~9月)才有一定的缓洪作用;

1995年建成的东大屯橡胶坝坝址在垡上乡东大屯村的凤河上,型式为直墙式,长15m,高2.2m,年调蓄量为22万m3,由于凤河为一条排污河道,在没得到改善之前的情况下,它的拦蓄作用会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58年以后为了解决部分农田的灌溉问题,建立了中、小型水闸30多座,由于现在水量的减少,迄今为止还起作用的有25座,总的拦蓄能力为319.86m3。

农田灌溉方面的工程主要为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凉凤灌渠、红凤灌渠、角门子引水渠、东南郊干渠等,主干灌渠全长约154.3Km,有节制闸60座,分水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