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eV10kW电子辐照加速器KDLINAC10辐照杀菌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MeV10kW电子辐照加速器KDLINAC10辐照杀菌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MeV10kW电子辐照加速器KDLINAC10辐照杀菌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0万元。
8、项目建设周期:
2年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方案及工程技术方案;
3.项目建设条件;
4.环境保护、节能及绿化;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社会效益分析。
1.3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要求必定要遵循国际规范。
为达到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即便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环境及工艺也不易达标,如家禽产品,在欧洲市场上有75%,在美国有60%已被沙门氏杆菌感染,在美国每年约有200万沙门氏病病例,其治疗费用约25.4亿美元,而用于弓形浆虫病的治疗费约44亿美元。
原因在于这些食品的原料在饲养或栽培、运输等过程中很难控制微生物等,因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和农业组织(FAO)批准并推荐食品辐照等后处理加工,以减少食源性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食品辐照中心(详见附件二),对食物(水果、肉类、蔬菜、药材等)等进行辐照处理,以达到杀菌、灭虫、消毒、抑制发芽、延缓衰老、延长保存期等目的(附件一)。
如附件一所示,美国已建立了20个辐照装置,并用于35种食品辐照(见附件三),非洲加纳就有171种食品经辐照处理上市出口(附件四),南非有89种食品辐照产品(附表五)。
“9.11”事件后,炭疽菌因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也成为重要的杀菌对象,附着在邮件等纸制物品上的这类菌采用常规消毒法已无能为力,只有电子束或γ-射线才能到达杀菌的目的(附件六)。
2004年在我国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出现的SARS病毒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电子束或γ-射线由于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用来对价值较高,难以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进行有效的杀菌灭菌。
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大国由于农药残留及含菌的问题,相继部分禁止进口我国虾仁、鳗鱼、鸡肉、蜂蜜等食品,每年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
很多国家要求我国的出口食品进行辐照处理,例如日本已明确表示,不允许未经辐照处理的中草约、豆制品等进口,另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水果蔬菜因腐烂变质每年损失数十亿元。
为解决事关人们身体健康和国家经贸发展的这一问题,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功率电子束及其产生的γ-射线作为辐照源,可以对各种物品(食品、饮料、药材、医用器械等)进行辐照处理,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前景良好。
1.4项目承办单位
******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控股的科技型公司,公司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本公司的主要科技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技术上居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如研制的2MeV邮件消毒用加速管,10MeV、20kW辐照加速管,16MeV医疗用电子加速管,X射线探伤加速管等均为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包括该公司已购入的“电子直线加速管研制和调试技术”均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为国际首创。
我们掌握了辐照加速器研制的核心技术——物理设计、工程设计、辐射防护设计、加速管制造、部件测试和整机调试技术。
已获得“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科研型企业”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定,先后参加国家“863”、“973”、“211”工程、“大科学工程”及重点攻关项目多项,为国家大科学工程及重大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几年发展,已在国内辐照加速器行业树立了领先地位,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把握能力,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公司开展的业务主要有: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及相关技术服务;
电子直线加速管的研制及相关技术,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1.5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它涉及到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化学、辐射化学、辐射生物学、医学、微波技术、高压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等学科。
本项目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完成国家大科学工程**同步辐射光源建设,先后研制了30MeV、2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各一套,其中2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已经稳定运行了十五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拥有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装置,该装置是我国“七.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大型科研工程项目。
“八.五”期间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向国内外100多用户单位开放。
该项目是该校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立足国内,自行设计,在国内加工制造、调试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科研工程装置。
该项目于1992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她的建成和良好运行不但反应了该实验室拥有一批高于水平的专家教授,而见还成长了一批优秀的年青科学工作者。
在“九.五”期间国家又投资1.18亿人民币,对该装置进行新建光束线的建设和加速器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二期工程建设。
在“2ll”工程中,加速器物理及同步辐射应用属于重点学科建设,其中脉冲磁场技术、微型场致发射点阵式冷阴极研究、新加速结构研究、深度光刻LIGA研究均是其中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为本项目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八五”、“九五”期间,该实验室还承担攀登(B)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科学院重点项目、国家“九、五”人才教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加上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每年有不少于3000万的经费支持。
这些项目研究,有的已完成,有的正在进行。
己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为完成此项目铺平道路,如最近完成的时间间隔可调,时间抖动<o.1ns的时序研究取得成功,这为产生任意时间结构的电子束、栅控技术奠定了可靠基础等。
同步辐射光源的主体设备是电子加速器,该加速器的物理设计、工程设计以及安装调试全是该实验室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技术难题后建成的。
在建设、调试以及进行改进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各种实验设备,这些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如带电子粒子动力学研究,各种电场形态的理论计算和测试技术,电子枪,高压技术,束流控制及诊断技术,越高真空技术,各种形态磁场(直流、脉冲磁铁、永久磁铁以及超导磁铁等)的设计及测试技术,剂量防护设计和监控技术,以及相应的实验室及其测试设备等。
在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和改进2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过程中以及“211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和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和设备。
近几年,特别是在“211工程”的支持下,开展了不同波段加速结构的研究,拥有完备的设计软件:
MAFIA(用于加速腔体设计等)、OPERA-3D(电磁场、电子枪、束流动力学模拟计算等)、I-DEAS(用于结构冷却、热变形等模拟计算)、EGS4(模拟束流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以及自编的束流动力学计算程序等。
这些程序已用于数十根加速管的设计和数台低能加速器的设计(1.6MeVX-波段加速器的设计、2MeV,1kW辐照加速器的设计等),其设计参数同调试参数吻合很好。
其他设备如调制器、微波功率管(磁控管、速调管等)等可从有关单位和公司签订合同购置。
总之,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单位,已具备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进行商业运作的一切条件。
1.6研究工作概况
预研制阶段(1977~198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
1977年同步辐射装置的建造列入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78年春中科院决定成立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主的同步辐射加速器筹备组,并于当年三月在**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讨论了我国建造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的初步方案,象征着我国同步辐射事业的正式启动。
在随后几年的预研制过程中,工程人员制成了一段3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块弯转磁铁、一块四极磁铁及一个储存环的超高真空系统,以及物理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和第一手的经验,为后面的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10月,中科院在**召开了“**同步辐射装置预研制及物理设计审定会”,会议认为“**同步辐射装置已基本进入工程的条件”。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立项建设(1983~1991)
1983年,国家计委以计科【1983】470号文《关于建设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复函》批准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正式立项。
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
1984年,国家计委以计科(外)
【1984】2033号文《关于**同步辐射实验室扩初设计的批复》批准了该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规模为建造一台能量为8亿电子伏的同步辐射光源及相应的实验设施,总投资5990万元(含350万美元),并列入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的国家重点项目。
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扩初设计中确定了电子储存环的能量为800MeV、平均流强为100~300mA,用一台能量为200MeV、脉冲流强为50mA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
并明确与加速器建设的同时,建造5条光束线及5个实验站,它们分别是:
光电子能谱光束线实验站、分时光谱光束线实验站、软X射线显微术光束线实验站、X射线光刻光束线实验站。
1988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土建工程基本完工;
1989年3月加速器的所有部件都已安装就位并经过局部和分系统的调试,同年4月开始联调,25日开始注入储存环,仅经过23小时便得到第一个储存束流;
1989年光束线实验站开始安装,1991年8月完成所有光束线实验站的安装调试工作,同年9月开始用同步光进行调试,并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1991年12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科委组织,王淦昌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同步辐射加速器及光束线实验站进行技术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成的**同步辐射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上同类加速器的先进水平,已建成的五条同步辐射光束线和五个实验站的主要性能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1991年12月26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国家验收。
“国家验收委员会高度评价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程的建设者们在全国有关工厂、研究所及院校的大力协同和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忍不拔,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
二期工程建设(1998年~2004年)
1994年2月由钱临照、唐孝威两位院士发起,王淦昌、谢希德、谢家麟、冯端、卢嘉锡等34位院士联合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议》,中国科技大学也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造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的申请。
1996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二期工程作为“九五”的首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启动。
国家计委分别以计科技[1997]557号文和1503号文对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国科学院,同意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依托建设“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总投资11,800万元人民币。
1999年4月15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计投资〔1999〕416号文《国家计委关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的批复》同意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二期工程的技术目标是:
在充分保证机器主体长期、可靠、稳定运行,大幅度提高光源积分流强、亮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新建1台波荡器插入元件,增建8条新光束线和相应8个实验站。
竣工后,**光源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将作为性能优秀、稳定可靠、部分指标相当先进的中低能区同步辐射光源,长期处于国际上同类装置的一流水平。
2003年11月,**光源首次满能量储存300mA束流;
2004年3月~5月,中科院组织专家组对加速器、光束线的大多数项目进行测试。
同年5月,中科院组织对工程进行工艺鉴定。
2004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对二期工程进行国家验收。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通过二期工程建设,提高了装置技术水平,扩大了实验应用领域,基本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批准的建设目标。
国家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1.7可行性研究结论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高功率电子束辐照加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药品和医疗卫生材料的消毒灭菌,它也广泛用于材料改性、高性能材料制备等领域。
漯河市属于食品名城,漯河市及其周边可提供的资源是非常广阔的:
调味品:
漯河市及周边区域有规模以上调味品企业40余家,年辐照量3万吨;
年辐照收入可达3600万元;
卫生材料:
一次性注射器、妇女儿童卫生用品,年辐照量1万吨;
年辐照收入可达1000万元;
农副产品:
大蒜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年加工量约1万吨;
年辐照收入可达750万元;
生鲜肉产品:
生鲜猪肉、生鲜鸡肉,年辐照量10万吨。
年辐照收入可达750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漯河周边每年的辐照需求在15万吨,辐照费用6100万元。
本项目拟建辐照加工生产线三条,每条生产线年辐照时间按7000小时计算,每小时辐照产品品均按3吨计算,年辐照能力为6.3万吨。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项目启动运行后无原材料、燃料的采购使用。
动力采用工业用电已经满足设备运行的需要。
厂址
本项目选址意向:
漯河市召陵工业园区,占地面积:
2万平方米
水源及取水条件:
自来水,循环冷却使用。
废弃物排放堆置条件:
无废水废渣等废弃物排放。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项目范围:
专用厂房,仓库(未辐照仓库、已辐照仓库),办公楼,停车场,厂区绿化。
本项目主要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客户来料进行辐照消毒杀菌。
主要设备的来源,向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实验室定制。
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辐射安全标准,本项目按比国家标准严格十倍的计量要求进行辐射屏蔽计算,并利用EGS4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辐照加工场所的四侧采用等效2.3m厚水泥的防护墙,顶盖选一米厚的钢筋水泥,对环境非常安全。
在设备运行、检修时安全连锁系统将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由于电子能量低于10MeV,因此该装置在运行时除自身的电子束和γ-射线外不产生任何放射性物质,即在运行后或关机后不存在残余放射性物质。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公司采用全员聘用制。
签订全员劳动合同。
各岗位人员需要量:
管理人员3人、设备运行6人(单机)、保安4人、搬运工6人(单机),化验员1人
项目建设进度
2010年5月底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报告)给科技局;
2010年6月初立项报告审批过后立即申请注册成立公司,购置土地;
**艾克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合同要求设计、生产加速器
2010年6月上旬开始到省环保局做环评报告;
2010年7月,环评批复后,做土建设计,土建招标,招聘建筑监理;
2010年8月开始土建工作;
2011年4月采购进口部件(主要是束下装置)
2011年6月土建完成,设备开始安装调试;
2011年9月,设备试运行;
2011年11月,公司正式营业。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总投资额约4500万元人民币。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土地30亩约240万元人民币,电子直线加速器3台+附属装置约3400万元人民币,土建(厂房、仓库、办公楼、厂区绿化)750万元人民币,化验室设备及办公设施约110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
****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8存在问题及建议
电子束辐照杀菌和杀虫、医疗器械及用品消毒、材料改性等技术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微波功率源所致,电子束的功率较低,辐照处理能力不能适应需求,因此钴60放射源被广泛采用。
近几年由于大功率的速调管已批量生产,高功率电子束(10MeV,10kW以上)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已在国外开始小规模生产,因此电子加速器取代钴源必将是辐照行业的趋势。
这是因为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加工同钴源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一台能量为10MeV,束流功率为10kW的加速器的辐照能力等效于一台60万居里钴源的辐照能力,但其造价仅是钴源的~60%;
2、电子加速器的产生的射线的能量可以调节,射线种类可根据需要选择为电子束或-射线,而钴源只能产生固定能量的-射线,且能量约为10MeV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射线的平均能量的40%;
3、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射线不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使用、运行安全,只要一停电放射性就消失。
但钴源是一种天然放射性物质,它不断释放放射性射线,如若在使用时,突然停电,那将是一件灾难性事件。
2009年6月河南杞县的钴源卡源和2009年12月广东番禹钴源卡源,都上升成公众安全事件,特别是河南杞县,民众大量外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且由于它存在有半衰期特性其半衰期为5.3年,即每5.3年源的射线强度减少一半,因此过一定时间该源就不好用了,或进行源的补充或处理掉,这不但其处理价格昂贵且对环境会带来严重的污染。
具有以下劣势:
1、电子线的穿透深度小于钴60的伽玛射线;
2、机器运行维护比钴源复杂。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也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以带来以下社会效益:
提供就业机会,形成新的产业,带动相关加工业。
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产品档次,促进出口,提高收益。
用辐照法代替化学法对食品和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消毒,有利与环保,对含菌废弃物的处理有利于环境安全。
可以为科研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本项目的风险初步分析
本项目的竞争对手还是很强大的,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尽管实验室在核心部件加速管的生产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并没有绝对优势,随着大家的投入不断加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的分工和传统市场也会打破,竞争的加剧将导致价格大战,最终造成效益下降。
另外,大功率速调管换依赖进口,进口的周期也很长,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生产,出品的时间不长,质量也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考验。
在功率较小时面临已有钴源的竞争。
对于生产单位来说,技术掌握上比钴源困难,故障率也会高于钴源。
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1章
§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辐射加工产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对食品和农副产品在辐照后的安全性积累的数据较少,时间也较短,加之公众对核的畏惧心理,所以对食品和农副产品的辐照加工一度减少并受到限制,但是七十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数据积累,食品和农副产品的辐照加工的安全性得到了科学的确认,“辐照食品安全性联合专家委员会”,于1980年正式向全世界提出:
“任何食物受到10kGY以下照射量的辐照,都不会因辐照引起毒性危害。
因此,用辐照方法处理的食物是卫生安全的,不再需要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检验,同时在营养学和微生物学上也是安全的”。
1997年,该委员会高剂量研究小组宣告超过10kGY高剂量辐射也是安全的。
这些结论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辐照产业的发展,现已为国际上接受。
中国也早在1958年就进行了辐照土豆的人体实验,后在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组织领导下,“五五”期间进行了多项动物实验,包括终生和传代实验;
“六五”期间进行了四百余人的人体试食实验,并制定了七项辐照食品卫生标准;
“八五”期间,又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行了:
(1)辐照食品类别标准的制定(粮食类、果蔬类、熟肉类、冷冻畜禽类、干果果脯、调味品味);
(2)辐照食品鉴别方法的研究。
1997年6月正式颁布了六大类七大项辐照食品的国家标准。
即:
《辐照熟畜禽肉类卫生标准》GB14891.1-1997
《辐照干果、果脯类卫生标准》GB14891.3-1997
《辐照香辛料类卫生标准》GB14891.4-1997
《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类卫生标准》GB14891.5-1997
《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GB14891.7-1997
《辐照豆类、谷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GB14891.8-1997
北美、欧洲的辐照加工产品应用已十分广泛,亚洲、南美洲甚至比较落后的非洲,都相继有不少装置投入使用,年产值高达数千亿美元。
如美国九十年代中期产值已超过两千亿美元,为核电(730亿美元)的3.5倍,占美国GDP的3.9%,并创造约370万个就业岗位,是核电的9.3倍。
近几年来,辐射加工技术在配方、抗氧剂、交联机理、性能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正向更深、更宽的方向发展,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营养学、医疗科学、电子工程、航空航天、地质、石油化工等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
因此辐射加工技术正在突破传统的应用格局,向科技前沿和生产广度渗透,形成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我国辐射加工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
近十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下,产业化进程发展较快,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
目前投入使用的电子加速器生产线49条,束功率达2830kW,加上钴源装置,年加工物品超过70亿元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辐射加工产业差距明显,主要是产品品种少,产业规模小,许多重要产业领域尚属空白,不适应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中国从事核应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150多亿元。
进入90年代以来,工业用电子加速器、工业钴源的实际装源量的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在20%以上,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核技术的应用开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海关集装箱电子束监测系统、信件电子束灭菌装置等一批装置研制成功,为打击走私和反恐活动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技术手段。
核技术在我国农业的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中国有近400家医院拥有电子直线加速器,核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目前最多使用的领域是医院的癌症治疗,其次是工业应用领域的辐照加工,辐照改性和工业探伤,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射线的无损检查,如海关集装箱检查等也可以归到工业应用领域,直线加速器的应用在以上两个领域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和普及,已进入了稳定的发展应用阶段,目前主要是扩大规模和更新换代以便更多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食品的辐照保鲜和杀虫灭菌,卫生用品和材料的消毒灭菌,邮政信件,文件纸张的消毒灭菌,医疗,生化废弃物,含菌废水等的安全处理等目前在发达国家有些已经得到应用,如食品的辐照保鲜和杀虫灭菌,但是在我国,很多的应用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部分欠发达国家如一些非洲国家,有些正在开始使用,如信件消毒灭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科学家在美国“9.11”事件后,恐怖分子通过邮件恶意传播炭疽菌毒,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事件发生后几个月内即研制成功专用邮件消毒灭菌加速器装置,我们承担了核心部件加速管的研制。
此装置已在我国的重要部门和大型会议、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作用,美国则通过紧急征用食品辐照装置对疑似邮件进行处理,以确保安全。
表一给出了电子直线加速器在食品、医药、卫生材料等领域的使用情况。
表一、电子直线加速器在食品领域的使用情况简表
序号
辐照目的
辐照物品
1
杀虫灭菌(杀灭沙门氏菌、弓形浆虫卵、O157病毒、疯牛病、禽流感等)
畜禽肉类及其制品,如冷冻肉类、火腿肠、罐头、熟食
水产品类:
鱼、虾、蟹、贝类等
方便食品、饮料等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