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0503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文档格式.docx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具体作答时,应先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然后从中提炼关键词概括其特点。

如第①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来概括其特点。

第②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其特点。

第③句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来概括其特点。

第④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其特点。

[答案](示例)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对应学生用书p49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在全国卷中沉寂多年之后,于2019年重新出现,2019年三套全国卷中均考查了对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题型。

因此,这一考点理应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

本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考查时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有的与修辞运用相结合,有的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相结合,有的与应用文相结合,题型趋于综合化。

对应学生用书p49  “扩展语句”考查学生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语言条件和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

考生要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该题型提供一组(一般挑选若干)有联系或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扩展成一段意蕴丰富的话。

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有的要求充分运用所提供的词语,还有的要求使用指定的修辞手法,采用特殊的表达方式(或议论、或记叙、或说明)。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为:

第一步:

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中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就是答题过程中容易漏掉的得分点,只有抓住了这些要求,才能把握住扩写的重点。

第二步:

分析词语,寻找联系。

探究清楚题干所给的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根据这些特点与关系寻找扩展的突破口,进而组织语言材料,构造出恰当的语境,营造恰当的氛围,拟写出答案。

第三步:

根据题干,检查答案。

检查分析拟写的答案,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

“显性”要求就是题干中明确提出的,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要补充哪些内容,字数要求等;

“隐性”要求就是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怎样的情感,表现怎样的情、景、理等。

后者最容易被考生忽视,而答案的优劣又与之息息相关。

从下面所给的第①组词语中任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任选3个,将它们连缀成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观点鲜明,语意完整,逻辑清晰,80个字左右。

①文化 协作 发展

②筷子 马车 足球 快递 刀叉 高铁 互联网 云计算 共同体

[解析]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中的“第①组”“任选1个”“第②组”“任选3个”“议论性的文字”等关键信息必须准确把握。

第二步,分析词语,寻找联系。

仔细分析两组词语可以发现,第①组为抽象概念,第②组除个别词语外,其他的都为具体概念;

联系“议论性的文字”这一要求,可以推出命题人意在考查考生用典型事例(对应第②组选出的词语)论证抽象道理(对应第①组选出的词语)的能力。

循着这一思路,我们根据第①组所选的词语确立观点,并从第②组中筛选出能够论证观点的三个词语。

至于论证思路,可以先提出观点,再展开论证;

也可以先展开论证,再总结观点。

答案拟写完毕后,我们根据题干要求一一检查落实即可。

[答案](示例一)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西方人吃饭时用刀叉,吃起饭来都很顺手。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组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

(示例二)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

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

赛场上的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

快递公司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

(示例三)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顾名思义,这种题型即指对古诗词或现代诗歌的扩写,命题者给出若干诗句,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对其进行情境式扩写或赏析式扩写。

当然,扩写时不能改变原诗句的格调、主旨和意境。

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读透诗歌,准确理解提供的材料。

把握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出合理的想象,构造出合理的场景。

想象联想。

展开合理想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组织语言进行扩展描写。

第四步:

整合答案。

对想象的内容进行整合,写成完整的一段话,修改润色使之语言生动。

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

(1)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

(2)语言连贯、准确、生动;

(3)不少于100个字。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根据“小诗”描写“一个场景”的提示。

其次,成功描写一个场景,需要透彻理解这首小诗。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二句不难理解,意为在家里每年都能看到窗前的桃花在三月盛开;

而“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稍微让人费解,因为桃花怎么会在冬天的夜里绽放呢?

仔细推敲,方知并非真的有桃花在冬天的夜里绽放,而是故乡的桃花即使在冬天的夜里也会在诗人的心里绽放。

故乡的桃花是诗人思乡的寄托。

通过对小诗的解读,我们便会知道应该立足于“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进行想象,从诗人的心理上加以描写。

[答案](示例)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

想到自己离家数载,四处漂泊,不禁悲从中来,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

月光朦胧之中,似乎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中窗前的那片盛开的桃林,那一朵娇艳欲滴,这一枝繁花似锦,弥漫着无限的思念。

那桃花盛开处,才是我心灵的港湾……

续写补充型扩展语句,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续写或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把握题目所提供的语段或语句的文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语句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扩展。

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根据下面的情景,在横线上续写相关内容,以构成完整的语段。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

居于小城,我总是怀想故乡卤汀河里自由穿梭的渔船,喜欢聆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每当音乐响起,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这个总写句。

它规定了续写画面的中心:

渔民在夕阳下唱着渔歌划着渔船,满载而归。

当然,续写时也不必拘泥于这个总写句所呈现的画面中心,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想象,合理地增添意象以丰富画面,但必须围绕这一画面中心。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题干中“情景”一词隐含的以描写为主的要求,以及“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

[答案](示例)夕阳下,一群野鸭排成一行,在河水中倒映出一道漂亮的剪影,那是它们正在结伴而归。

暮色中,渔人满载一船余晖,摇着轻快的船桨,唱着欢快的渔歌驶向岸边。

渔人高亢的歌声响彻整个卤汀河。

句意丰富型扩展语句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等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为:

(1)仔细研究原句,把握扩展基点。

扩展基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题干明示或暗示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3)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

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考生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合理想象出具体情景和具体细节,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

(4)掌握扩展语句的技巧。

①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语意更加丰富;

②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内容。

按要求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文字。

雷雨中,我与母亲扶植欲倒的向日葵。

(1)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2)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不少于120个字。

[解析]题干提供了需要扩展的语句和具体的扩展要求,扩展务必要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

在解答时,第一步要分析题干中要扩展的语句,“雷雨中”是设置的场景,“我与母亲”是场景中的人物、事件的实施者,“扶植欲倒的向日葵”是事件。

第二步确定记叙、描写的重点。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我与母亲”的状态、“扶植”的过程,应是这段文字记叙、描写的重点。

第三步按要求拟写答案,拟写中要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20个字。

[答案](示例)暴雨说来就来,瞬间,夹杂着雷声闪电倾盆而下,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向日葵稚嫩的身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不顾母亲的阻拦,我冒雨冲了出去,在向日葵的一边用一根木棍支住。

这时,母亲也打着伞过来帮忙。

母亲用细绳把木棍与向日葵绑好,又重新培了土。

在我们的努力下,向日葵终于在急促的风雨中挺直了腰身。

对应学生用书p50  “压缩语段”要求把一段话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1.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是新闻的“眼睛”。

拟写标题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往往不需要时间、地点。

因为标题下有具体内容,故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

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和事件。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人民日报》西安2019年5月7日电(记者张丹华) 陕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延安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近4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扶贫资金达62.5亿元。

延安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有力助推了当地告别绝对贫困的进度。

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老区人民信心十足,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奋斗。

[解析]拟写新闻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可在导语中筛选相关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概括;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新闻主体部分筛选相关信息。

分析这则新闻,第一段为导语,抓住新闻的报道对象“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事件“退出贫困县序列”,再从事件的意义“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最后对此进行深入提炼即可拟写出答案。

拟写答案时,要把握关键词,尽可能采用原文中负载重要信息的词语来组织答案。

[答案]延安贫困县全部“摘帽”奔小康

2.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

新闻导语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消息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要过程+⑦主体事件的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①②③的相关内容,①②③可进行舍弃;

④⑤可互换位置;

⑥中的过程要完整,如果字数要求很严格,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拟写导语,不超过30个字。

《四川日报》讯(记者王成栋) 2019年4月29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天,“丁丁”“如意”两只大熊猫,先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出发赶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然后搭乘俄罗斯航星航空公司派出的专机直飞俄罗斯。

中方派出饲养员和兽医随行照顾,直至两只大熊猫完全适应莫斯科动物园的生活。

为迎接两只大熊猫的到访,莫斯科动物园按照中方专家的建议改造了大熊猫馆。

大熊猫馆包括两个室外运动场、两个室内运动场及专门的食物调制间、竹子保鲜室、监控室等。

为保证大熊猫吃到可口食物,莫斯科动物园与我省竹子、竹笋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我省空运新鲜竹子、竹笋到莫斯科。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新闻主体提及的报道对象(“丁丁”“如意”两只大熊猫)、报道事件[“丁丁”“如意”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然后按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大熊猫“丁丁”“如意”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

3.拟写一句话新闻

拟写一句话新闻,主要抓两点:

一是充分利用新闻的导语。

导语如果满足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要求,只需对其进行适当压缩就可以写成一句话新闻。

二是整合新闻主体信息。

有时候,新闻的主要信息在导语中并不呈现,在新闻中也没有明显的层次表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结合新闻主体的具体内容,标出新闻的内容要点,再根据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的要求,对内容要点进行整合。

其思路可概括为:

何人于何时在何地做何事,怎么样。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要保留的是“何人做何事”。

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94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晚间开放。

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映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

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

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题干中“一句话新闻”的要求,从时间、对象、事件等方面筛选关键信息,具体如下:

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

对象——故宫(或“紫禁城”)。

事件1——首次在晚间大规模点亮古建筑群。

事件2——首次在晚间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然后将其整合成一句简明、通顺、流畅的话即可。

[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4.概括新闻要点

新闻要点和一句话新闻有所不同,它比一句话新闻要详细,包含的信息要点更多;

除新闻的要素外,原材料中其他内容要点也应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被概括出来。

概括信息要点时,可根据新闻材料的内容和试题所限定的字数来确定概括的详略程度。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

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

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

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

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

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

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球员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

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

①2019年4月21—28日;

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

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

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关键词指的是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中心概念的词语,一般放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

提取关键词主要考查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提取关键词,要注意三点:

1.把握语段中心

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要读懂语段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即语段的陈述对象是什么。

陈述对象即关键词之一。

记叙类语段抓叙述的对象(人、事),议论类语段抓中心论点或中心话题,说明类语段抓说明对象。

2.明确与陈述对象相关的内容

关注语段中介绍陈述对象的内容,比如对其定义、特性的阐释,或者以其为中心谈论的其他内容。

3.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

从写作规律看,作者会通过反复使用重要词语来强化表意,因此对出现率很高的词要特别留意。

【提醒】把筛选出的关键词连缀起来要能表达语段内容;

如果不能,就要重新确定。

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4个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现在可以将大量碎片化的基础数据整合,实现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解决了扶贫对象不精准、资金投放不精准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能够推进脱贫工作由粗放转为精准。

扶贫方式的变化将有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扶贫”,然后分析材料围绕“扶贫”谈论了什么。

第一句点出了“扶贫”的手段——大数据;

第二句,讲大数据解决的扶贫中的问题,间接指出了“扶贫”的要求——精准;

第三句,讲扶贫方式的变化将会带来的效果,即“扶贫”的结果——脱贫。

只要把握住“扶贫”的这三个方面,就能从材料中快速提取出关键词。

[答案]扶贫 大数据 精准 脱贫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这种题型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表达上一般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形式。

例:

记忆是我们过去的生活实际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头脑中遗留的印迹。

该定义中,“记忆”为“被定义概念”,“印迹”是比“被定义概念”外延大一级的“邻近的属概念”,而“我们过去的生活实际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头脑中遗留的”则是“记忆”区别于其他“印迹”的特有属性,也就是“记忆”与“印迹”这个“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即“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